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401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docx

北大城规原理历年真题京版

(一般北京大学每年都有一道大题与中央政策有关,所以要注意当年10月11月中央召开的会议。

)、规划师考试、规划年会、国情、北京、长三角、珠三角

名词解释

1、城市规划纲要(2次):

主要任务: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内容: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二十九条 总体规划纲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内容包括: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二)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三)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四)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

  (五)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六)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七)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八)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九)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净空限制区:

为保证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的低高度飞行时不能有地面的障碍物来妨碍导航和飞行,对机场附近沿起降航线一定范围内的空域提出净空要求,这个区域称为机场净空区。

Suburbanization:

郊区城市化

economicbasetheory经济基础理论

Build-uparea建成区(2次):

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Accessibility可达性

3、卧城(2次)

卧城就是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4、分区规划

分区规划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配置等方面所作的进一步安排。

5、城市用地选择(3次)

在一定的区域内选择适于建设城市的位置、用地范围和发展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6、城市用地功能组织

即城市用地功能分区的划分和各分区之间的组织联系。

均质性是城市在职能分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排斥异质的特性。

由于这种均质性的影响,城市地域内会出现许多均质地域,各自承担差别明显的功能,即功能区。

7、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8、劳动构成

亦称“人口劳动结构”。

一般指城市人口中,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

(基本人口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中的基本因素所组成的部门的劳动人口,基本人口的数量决定着城市人口的总数,即决定城市的规模)

9、低度城市化

低度城市化(Underurbanization)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城市化模式。

或称后滞型城市化。

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10、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2次)

或称城市腹地,是城市周围与城市具有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城市的毗邻地区。

11、邻里单位(neighborhoodunit)(2次)

以城市干道所包围的区域作为基本单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的“邻里”,作为构成居住区和整个城市的细胞。

12、带眷系数法

对新建城市中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比情况而计算城市人口的方法。

规划总人口数=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其他人口

13、都市连绵区

都市连绵区是若干个都市区沿综合交通走廊连绵分布而形成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区域。

14、港口岸线分配原则

岸线分配也就是按照岸线功能分区进行合理分配。

1、充分利用岸线的自然条件,尽可能使需用岸线的单位各自选择自然条件最适宜的岸线段,

2、深水深用,浅水浅用。

15、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2次)

一个城市,其基本活动部分发展,则城市发展;其基本活动部分衰落,则城市衰落;当衰落的城市新的基本活动部分萌发时,城市复兴。

16、城市公共设施(2次)

公共设施是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的各类公共建筑或物质载体。

17、容积率(PlotRatio/FloorAreaRatio/VolumeFraction):

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8、切块设市(2次)

把达到标准的镇改为市。

19、B/N比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

20、WorldCity

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

21、铁路编组站

铁路编组站是铁路枢纽的核心,是车流集散和列车解编的基地。

22、三块板的道路断面

有两条隔离带,把车行道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机动车道,两旁为非机动车道。

23、布置工业区与居住区的最小风频原则

2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现状、规划中,各类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以及人均。

25、城市规划的分级审批制度

城市规划实行分级审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由国务院、省级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审批。

26、概念规划

在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框架内,加强前期研究,对各方研究中所提出的规划概念加以比较、甄别,继而有可能被采纳和纳入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用以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及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开发。

因而概念规划其本质不是规划,而是规划研究。

27城市规划区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28、绿地率

绿地率(ratioofgreenspace/greeningrate)描述的是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29、二类居住用地(2次)

设施较齐全,环境良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30、城市职能三要素(2次)

31、规划成果包括:

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

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第一,从内容详细程度来说,文本一般简要阐述结果;而说明书则要详细阐述文本中的相关条文。

第二,从表现形式方面来说,文本是以条文的表现形式;说明书以章节的表现形式。

第三,从法律效力方面来说,文本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书不具有法律效力,对规划作具体的说明。

第四,从措辞用句方面来说,文本语言比较确定,比较严谨,可能、建议的词语一般不用;而说明书则有较大的语言表达空间。

32、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在于(2次):

自然环境条件(即对土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使用的功能和工程适宜度的评估)。

33、城市化水平(2次):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城市化率49.68%。

2011年末,城市化率达到51.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

“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

 

34、Megalopolis(大都市带)CMSA(结合都市统计区)PMSA(基本都市统计区)urbanizedplacemetropolitan(都市区)大小排序(2次)

35、有机疏散理论

沙里宁,将集聚一块的城市分散成若干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结构单元。

36、城市快速路

城市中,快速而具有大量通行能力的道路,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37点轴理论

当作为经济增长极的增长点数量增加,且点之间的轴线发展成具有经济效益的增长轴,形成点轴系统。

38、位序-规模法则

从城市规模与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城市规模分布体系的方法。

39、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是居民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段。

40、纳尔逊的城市职能分类方法

41、四城市指数:

P1/P2+P3+P4

图示题

1、公路及站场在大城市的布置方案

2、一个理想的沿江城市的组团式结构

“组团式空间结构”定义是:

在城市范围,组成城市功能整体的各部分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分散并间隔一定距离的集中功能区团块,通过交通连接形成一个城市实体。

早期城市因为自然条件限制而被迫形成分散的空间结构,而后来在规划中有意将功能相近的部门集中在一个组团之内。

组团有:

团状组团布局、带状组团布局、环状组团布局。

同时也可分:

多核式组团结构、单核式组团结构。

沿江城市应该是带状组团布局,即组团间呈线状组合,通过一条共用的主要交通连接。

3、用图表示我国一个典型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

表1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和参考值

类型少儿人口老年人口老化指数年龄中位数/岁

年轻型>40%<4%<15%<20

成年型30%~40%4%~7%15%~30%20~30

老年型<30%>7%>30%>30

在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转变为老年型。

4、一个典型矿业城市的布局结构(2次)

矿业城市规划布局特点:

1.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矿藏分布决定城市结构。

矿井分布分散,决定了矿区工业分部分散的特点。

2.矿区生产需要有频繁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

中国矿业城市的布局一般都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实际建成区比重低。

简答题

1、从下游到上游写出10个沿长江干流分布的城市名(2次)

上海、南通、江阴、扬州、南京、芜湖市、安庆市、九江市、黄石市、黄冈市、武汉市、岳阳市、荆州市、宜昌、重庆

2、论述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

防灾措施有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城市规划的防震措施应该是政策性措施。

1、确定防震设防标准

2、布局规划疏散通道和疏散场地

3、组织城市防灾生命线

4、制定防灾对策与措施

3、论述造成我国城镇工业布局极其分散的原因和弊端

原因:

1、计划经济体制下采取均衡布局的模式,导致工业布局分散。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用倾斜发展模式代替平衡发展模式向东倾斜,工业布局过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我国的工业布局由国家控制转变为以市场机制引导为主,各种生产要素向投资收益高的东部地区聚集,循环累积因果效应更强化了工业布局的不均衡)

(工业布局可以用总产值、净产值、固定资产总值、固定资产净值、利润和税收总额等

多种指标衡量。

2、建国前几十年为防战需要,将工业分散布局于全国各地。

弊端:

4、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

土地公有制:

城市土地国有,城市郊区和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

城市土地实行无偿和无限期使用。

土地使用配置通过行政划拨。

结果:

土地使用不合理、土地使用效率低、土地不能产出商业价值,财政拮据

城市土地有偿出让、转让制度:

有偿使用

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城市用地结构、商业价值财政充足。

有偿使用产生地租,地租直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用地布局的影响:

在计划体制下,土地无偿划拨,各单位争地要地,然后不合理、无效率的使用,城市中工业用地、居住区用地、商业用地混在一起。

城市用地布局无序不合理且浪费,空间矛盾突出。

土地由无偿使用转为有偿使用后,引发城市用地布局大幅调整,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商业、金融、办公和经济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等第三产业布局于城市中心,占地多的工业难以支付高昂的地租而退出市中心,向低价低廉的,用地宽阔的郊区迁移。

同时,推进了郊区城市化,拓宽了城市用地结构。

此时,城市用地布局更节约、更有效率,更合理。

此时,城市用地布局可以简单化为“同心环模式”。

(2000年)在土地制度改革之后,我国城市内部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5、城镇化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这个题似乎是说城市化为什么会是普遍现象,也就是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第一产业是城市化的前提,剩余的农业产品;以及剩余的农业劳动力。

2、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革命造就城市大发展;人口上,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产业上,工业仍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农转工;

3、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影响增强。

4、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作用的结果。

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促进着经济的增长。

5、人口迁移的“推-拉”假说。

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中,城乡差距形成推力和拉力。

(04年)试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周一星的论文)

6、举例说明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为何要确定城市规模?

推断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与现在的方法?

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直接影响城市用地规模,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居住用地需求,而这些又是计算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的基础,同时,也是计算所需自然资源的基础。

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包括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和劳动平衡法。

1、综合增长率法

这是规划理论上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一个城市而言,人口增长速度和发展规模是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所支配的。

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

P=P0乘以(1+K1+K2)的N次方。

式中,P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P0为城市现状人口规模,K1为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K2为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n为规划年限。

2、劳动平衡法

这是城市规划中过去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首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城市提出的任务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职能,然后根据城市的职能及远景发展规模,推算基本人口,然后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得出基本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最后计算出城市总人口。

现代方法:

线性回归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aX+b。

我国人口规模统计存在的问题

1、概念不统一

城市人口规模涉及两个概念,人口概念:

即指哪些人;空间概念:

什么属于城市范围。

如(城市总人口=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或(城市总人口=非农人口+农村人口)等等

而,对应范围有市域、市区、规划区、城区等等。

2、统计口径不一致

即使在相同概念下,统计口径也不一样。

如暂住人口按暂住时间有一年、半年、三个月等;四普采用户籍人口+居住满一年以上的流动人口,而五普是户籍人口+居住满半年的流动人口。

在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时,为什么“不能就城市论城市”?

(10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劳动平衡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难点是什么?

当前如何解决城市人口预测问题?

城市性质(designatedfunctionofcity)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就城市性质的概念而言,已决定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从更大范围区域的角度去看待城市,城市存在于区域之中,不能独立存在。

城市基本经济活动部分是城市存在的基础,决定了城市规模,而基本活动部分是指为外地服务的部分。

城市为外地服务的能力多大,城市规模就多大。

所以,不能“就城市论城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平衡法已然不适合,因为投资的多元化使得预测投资建设量几乎不可能,因而无法给出基本人口。

如何解决问题:

1、统一概念2、统一口径3、规范方法:

周一星教授认为已有的人口预测的技术方法基本上是够用的,但可以进行一定的规范化。

我国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预测,在方法运用上一般是“拿来主义”,且以采用简单方法居多,常用的如综合增长率法、一元回归法等。

案例分析发现,在城市规划中,人口预测方法的运用很不规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8、我国城市化水平统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的范围不明确。

2、在一个城市范围内,城市人口定义不明确。

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人口视角,而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如经济产业水平、地域空间、生活方式

4、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

9、根据我国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内容,论述为什么城市规划不是单纯的物质实体规划?

举例说明。

(2次)

任务: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任务是通过空间规划保护人居环境,建立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实现永续、和谐发展。

内容:

发展战略、发展规模,定位,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防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施。

目标:

社会(城规之缘起于此)、经济、环境;、物质空间

10、试论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一般特征。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从根本上讲是由城市社会分化所形成,这种社会分化包括人们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生活方式、消费类型以及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分化,并由社会分化导致空间分化。

其在城市地域空间上最直接的体现是居住区的地域分异。

社会空间有明显的地域意义,其最小单位为家庭,较大的为邻里、社区,最大的为区域甚至国家。

城市社会空间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三个层次,而以社会区为主。

特征:

(1)以城市功能区布局为基础形成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基本构架。

如工业区形成工人居住区,行政区形成公务员居住区,科研文教区形成知识分子居住区。

(2)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以混合型为主要特征,功能混合的旧城区或规模较小的城市形成一种混合的社会空间结构。

(3)最终将形成一个以街——居行政体系(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为基本构架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4)单位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

单位制是我国城市独特的一种地域空间组织形式。

单位在空间上有“类聚”的倾向,即相似功能和性质的单位有集中分布于某一地域的倾向。

中国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

(1)由于经济收入的差异,城市居住分异现象将日趋明显

(2)计划-市场经济的转变,住房商品化,单位制—社区制

(3)户籍制度改革,

(4)分异空间

(5)消费空间

(6)边缘化空间,城中村,城市边缘区

(7)全球化空间,出口导向型的开发区。

11、分别阐述在以下气候条件下:

1、全年有两个风向相反的盛行风向;2、以静风为主;3、盛行风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城市工业如何布置才能有效减轻对居住区的污染?

盛行风向又称最多风向,是指一个地区在某一时段内出现频数最多的风或风向。

静风指风速已小于测风仪的最低阈值,用C表示。

风的运动方向就是下风向,工业区c的位置,就是盛行风的下风向。

书上常说工业区要布置在与盛兴风向垂直的郊区,说的就是A,B两工业区的位置。

1、如果全年只有一个盛行风向,则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布置比较灵活,但最有利还是前者布置在该风向的上风侧,后者放在下风侧的纵列布置。

如果二者横列布置,则可考虑最小风频,使工业区位于最小风频上风侧。

2、如果全年具有两个方向对应、呈180的盛行风向,则生活区、其它城市用地、工业用地应顺对应风向作横向布置。

3、如果全年具有两个盛行风向、且呈夹角,则生活用地应布置在夹角之内侧,工业用地放在夹角外侧。

4、如果全年静风风频超过30%,则平面图的确定可按下述原则:

考虑到除静风外的最大风频,使居住区较集中地布置在其上风侧。

多考虑到最小风频,使工业区更集中地布置在其上风侧。

 

12、我国城市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规划应采取什么防治措施?

(2次)

1、确定防洪标准2、确定防灾设施等级、规模3、规划布局各项防洪设施、防洪系统;

4、制定防洪对策和措施。

5、组织城市防洪生命线系统

13、航空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

(10分)你对利用空港周围地区进行产业开发有何看法?

(10分)

1、科学确定航空港的平面布置和用地规模

航空港的平面结构取决于跑道的布置形式和航站楼的布置。

航站楼与跑道近便,航站楼与对外交通方便。

航空港的用地规模与其类型、服务级别有关

2、正确选择航空港在城市中的位置

位置的选择要考虑净空限制、噪声干扰和与城市的联系,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并且选址具有长远性。

同时,也要考虑用地条件,气象条件。

3、合理解决航空港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太近,则难以满足净空限制和噪声问题;太远,则联系不方便。

开发优势:

1、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企业由运费指向、供给指向、市场指向而逐渐发展成时间价值指向,以节约研发时间、新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进人目标市场为特征。

2、航空港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和各种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增强了这些区域对各种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伴随着机场的运营接踵而来,使得航空港区成为区域中最活跃的地区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开发产业:

1、航空产业。

这个航空产业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航空制造业,另一方面是航空运输服务产业。

2、航空物流业。

空港经济区内的航空物流业是以航空运输为核心,整合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建设成为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的现代化航空物流基地。

3、高轻产品制造业。

4、国际商务和会展业。

由于机场特有的快速通达性,使得机场附近开始聚集这两类产业。

5、康体娱乐休闲业。

康体娱乐休闲业对于转机旅客和机场旁边的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14、请你评述我国现有的城市发展方针。

《城市规划法》指出国家城市发展方针是“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此方针是建国初期优先发展宜工业战略的产物;是“要准备打仗”的产物。

此方针限制了城市发展,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城;其次,不适合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不符合我国国情。

大城市居于区域的中心地位,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现有城市发展方针的基点和约束是在城市规模上。

而城市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质实体,

城市之间既存在规模差别,还有着发展条件和职能的差别,规模不能概括城市本质特征的

全部。

单纯的从城市规模的视角考虑城市的发展方针失之偏颇。

城市的内涵不仅仅是规模。

15、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1949-1957:

健康城市化

1958-1960:

大跃进时期,过度城市化

1961—1965:

上山下乡,反城市化

1966-1976:

反城市化

16、如果某国城市规模分布符合Pi=1320000Ri-0.80(相关系数r=0.85),20年后,演变为

Pj=1500000Rj-0.99(相关系数r=0.99),由此你判断该城市体系在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位序规模分布:

Pi=P1/i(隐含q=1)

Pi=p1*(Ri的-q次幂)或Pi=P1/Ri的q次幂

Pi是第i位城市的人口;P1是最大的城市人口;Ri是i位序;q是常数

P1反映了第一位城市的规模;q值越大,说明城市规模分布越集中,大城市越突出,首位度高;q值越小,城市人口分布较分散,高位次城市的规模不很突出,中小城市发育较好。

相关系数大,说明该体系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小,则可能是首位分布或高层次城市多而且并存。

所以,1320000到1500000,说明首位城市人口增加,但增加的不多;q值从0.8到0.99,变大,说明该城市体系中,城市规模分布越来集中于大城市,大城市发展突出,而小城市发展不够,首位度变高。

相关系数从0.85到0.99,说明其城市规模分布越符合理想的位序规模分布。

17、为什么城市布局既要功能明确,又不能过分强调功能分区?

举例说明。

城市布局功能若不明确,混杂一起,则导致空间矛盾增大,空间使用无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