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433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docx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5蜡烛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

观察蜡烛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三角架、酒精灯、小块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瓷片、试管夹、澄清的石灰水、白醋、废旧易拉罐、生鸡蛋、吸管、白纸、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照片,猜猜是谁?

(小时的)再看这张(现在的)

2.刚刚那个也是他呀,为什么猜不出来呢?

长大了,变化了,这样的变化,生活中还有吗?

(二)加热蜡烛的变化

1.(出示蜡烛)问:

这是什么?

这是没有生命的,有办法让它也发生变化吗?

板题

如果给他加热可能会有什么变化?

2.说了不算,做了算,我们一起给蜡烛加热试一试,请看实验方法:

(1.用试管夹夹住瓷碟;2.将小块蜡烛放入瓷碟中;3.点燃酒精灯给瓷碟加热。

)(看到现象就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另外,用过的火柴梗等杂物放进托盘。

实验材料在抽屉里,请拿出开始实验。

3.学生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熔化的蜡油还是蜡吗?

它冷却后会怎样?

还是蜡吗?

可见,不管是固态还是液态,它都还是蜡,只是什么在发生变化?

板书

(三)点燃蜡烛的变化

1.如果点燃蜡烛,又能看到什么现象呢?

预测。

2.我们今天就想办法收住这些物质,请看实验:

(出示1、2、3)

3个实验都要看变化,所以拿到实验材料后先不忙做,先观察5秒钟,然后再做。

由于材料有限,每组选一个实验做,好,5秒钟选择。

请选实验1的小组收拾好桌上材料,派1人送来并换取新的材料。

实验2的……,实验3的……。

3.小组选择好实验后一人上去领材料,开始实验。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产生的水、二氧化碳、碳还能再变回蜡吗?

那么它就不是蜡,而是一种新的物质。

5.由此可见,点燃蜡烛和加热蜡烛的变化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板书

(四)探究其他物质的变化,归纳出两种变化。

1.蜡烛的变化是这样,其他物质的变化又怎样呢?

请拿出材料袋,看看是几号材料袋,再看里面要做些什么实验。

教师板书4个实验名称

2.再看实验单,看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请各小组收拾好桌上材料派1人上来领取相应的材料。

3.开始实验并做好记录。

4.交流并板书与哪个变化类似。

5.它们仅是众多物质中的一部分,它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其他物质身上也会发生,科学家们就将物质的变化分成了这样的两类,像……等等的变化仅仅是形态的变化,而像……等等的变化就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在产生新物质的时候,常常也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沉淀,或气泡,还有颜色的改变等。

(五)辨别生活现象

1.根据物质变化的特点,一起来辨别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什么变化,小组先讨论。

2.水的三态变化;

木材做成桌椅,木材燃烧,

小麦磨成面粉,面粉做成馒头,

加热白糖至熔化,加热至焦黑,

树叶的颜色变化,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3.回顾开头人的长大属于什么变化,易拉罐被做成小盘子又属于什么变化。

(六)总结回顾

板书:

蜡烛的变化

形态变化产生新物质

加热蜡烛燃烧蜡烛

压扁可乐瓶石灰水中吹气

折纸飞机生鸡蛋放入白醋

……

实验1

实验名称:

石灰水中吹气

实验材料:

吸管、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子

实验步骤:

1.取半杯澄清的石灰水。

2.选取一根吸管。

3.用吸管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实验现象:

实验判断:

类似加热蜡烛()类似燃烧蜡烛()

实验2

实验名称:

捏橡皮泥

实验材料:

橡皮泥一块

实验步骤:

1.根据自己的喜爱捏橡皮泥。

实验现象:

实验判断:

类似加热蜡烛()类似燃烧蜡烛()

实验3

实验名称:

折纸飞机

实验材料:

白纸一张

实验步骤:

1.将白纸折成纸飞机

实验现象:

实验判断:

类似加热蜡烛()类似燃烧蜡烛()

6食盐和水泥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物质的变化与垃圾分类的关系,用所学知识改变生活状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

难点:

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三、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

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

2、教师准备:

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食盐和水泥:

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

大家都知道食盐是颗粒状的,水泥是粉末状的,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研究这两种物质。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活动一:

观察食盐的变化

教师发实验材料,出示活动要求: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发生什么变化。

2.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进行加热,观察食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3.完成实验记录表

(一)。

实验记录表

(一)

物体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食盐

活动二:

观察水泥的变化

“如果用同样的实验方法,水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下面,我们就用同样的方法,完成水泥的变化实验。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教师:

同学们,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那么,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完成实验记录表

(二)。

实验记录表

(二)

物体名称

实验方法

现象

水泥

通过两次实验,我发现…………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可有选择性地进行。

预设1:

学生发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见了。

而进行加热后,食盐水中又出现了白色的固体。

教师及时跟进指导判断这些白色的固体是什么物质,即研究通过加热后,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又析出了,回复到原来的样子。

1.学生汇报实验发现。

即实验时将食盐溶于水中,食盐形态发生了变化,原来的固体小颗粒不见了,水有咸味。

2.能过加热,食盐水中又析出固体的食盐颗粒,食盐又回复到了原来的样子。

3.讨论交流:

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针对这样的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2:

学生发现水泥加水后,过一段时间就凝固了,由粉末状变成了块状。

而对块状的水泥进行敲打,水泥再也无法变回原来细腻的粉末状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要提醒他们把水泥的形状说清楚,如:

粉末状、块状、颗粒状……

2.讨论交流:

水泥的这种变化与食盐的变化情况是一个类型的吗?

如何区分开这两种变化?

在学生分组汇报的基础上,引发全体学生对这两种变化进行比较、思考,明白食盐的变化是可逆的,而水泥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结合生活,引发思考:

自然界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我们身边的事物,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类似的变化。

那么,就让我们去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呢?

1.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

然后,教师出示教科书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

先观察第一幅图:

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水——水蒸气——雨或冰——水)

2.观察第二幅图:

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

汇报结果:

(碎玻璃——玻璃融化炉——玻璃制品)

3.观察第三幅图:

本组图片包括五种物质的变化。

分别让学生观察从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

提出问题:

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

今天我们所认识到的上面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些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大类?

怎样分?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预设:

学生可能说出有些物质,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如食盐、玻璃、塑料等。

而大部分有物质在变化以后是回不去的。

3.全班结论:

像食盐、水和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像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不可逆变化。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根据课本提供的步骤,自制胶水。

在自制胶水的过程中,分别观察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物质的变化,以加深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

2.补充材料:

垃圾的回收和利用

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对于一些可逆的物质我们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实现它的再生?

大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调查成果。

 

7铁生锈

一、教学目标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过程与方法:

2.通过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引起铁生锈的因素。

3.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意识到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4.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

5.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力以及爱护、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因素分析,初步尝试自主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铁锈、铁、电路检测器、磁铁、钳、标本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片中你能找到“物质变化”的现象吗?

(出示多媒体课件)

3.师:

你有发现吗?

这是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生:

铁生锈了;生:

图中的铁制品生锈了。

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铁生锈的现象,出示课题。

4.师:

其实铁生锈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每年都的大量的铁生锈而变成铁锈。

(出示多媒体资料)。

(二)自主设计实验

<一>检验铁锈到底是不是铁

1.引入讨论,明确探究任务。

师: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铁是会生锈的,铁锈是铁变来的,那么铁锈还是铁吗?

生:

是!

生:

不是!

师:

你能用证据证明铁锈不是铁吗?

要证明铁锈是不是铁,最好是与铁进行对比;

2.观察铁锈,初步感知铁与铁锈的区别。

师:

要与铁进行对比,那么你知道铁具有哪些性质?

(有光泽、具有延展性、导电性、能被磁铁吸引),那怎么观察呢?

(多媒体出示要求)

A、你用哪些感观从哪些方面进行对比观察?

B、记录好观察记录;

C、说说铁与铁锈有什么区别?

D、如果你的身体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师:

请1号拿出实验器材,进行对比观察。

3.小组汇报观察情况。

师: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

请2号拿出实验器材,进行对比实验。

4.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

通过对比实验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

我们组发现铁和铁锈都能被磁铁吸引;

生:

我们组分别铁和铁锈去接亮小灯泡,发现铁能使小灯泡亮,而铁锈不能;

生:

我们用铁钳去夹铁与铁锈,结果铁比较坚硬,而铁锈很脆,很快被折断了,

师:

铁能接亮小灯泡,铁锈不能,说明铁具有导电性,而铁锈不具有。

那么铁锈也能被磁铁吸引,为什么呢?

(出示由于不是纯铁锈的补充资料,同时出示纯的三氧化二铁实物)

师:

看了资料你知道为什么我们手中的铁锈能被磁铁吸引的原因吗?

师:

好,铁与锈有着性质上的明显区别,铁锈是铁吗?

生:

应该不是;生;不是

7.归纳结论:

师: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取得了确凿的证据证明:

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那么我们可以说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板书:

铁生锈了

(化学变化)

铁————→铁锈

因素:

<二>探索铁生锈的原因

1.引入铁与谁发生化学变化?

3

师:

刚才我们通过探究,找到了确凿的证据证明铁锈不是铁,是铁化学变化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物质,那么铁与谁在进行化学变化呢?

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

讨论后交流;

生:

可能是水;生:

可能是氧气;生:

可能是细菌;生:

可能是空气;

师生提炼共同观点:

重点因素是水、空气板书

师:

水或空气真的能使铁生锈吗?

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生:

实验;生:

把两项对比一下;

师:

做实验需要计划,假如我们以水这个因素为例进行实验,你觉得要做好对比实验必须改变什么条件?

生:

水;

生:

铁与铁锈的颜色不同,铁是银白色的,而铁锈是黄色的;

师:

铁锈的颜色应该是红褐色;

生:

通过观察铁的表面比较光滑,而铁锈是粗糙的,同时我们还发现铁是没有气味的而铁锈有一股其他味道;

生:

铁的表面看上去没有空隙,铁锈的表面有许多空隙;

4.师:

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通过这样的比较,你认为铁锈是铁吗?

生:

可以!

生:

不可以!

师:

你有没有更严密的证据来证明吗?

铁所具有的其他性质是否也可以进行比较?

生:

用被磁铁吸引、用导电、……师生交流后得出三个对比实验。

5.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师:

怎么做呢?

(多媒体出示要求)

A、小组成员可以分开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用简洁的词记录好实验记录单;

B、思考:

实验现象说明什么?

C、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D、如果你的手上有伤口,请不要接触到铁锈!

师:

那怎么来改变水呢?

或应创设哪两个对比的环境呢?

生;一个铁放在有水的地方,一个放在没有水的地方;

生:

应该是一个有水一个无水。

师:

有水怎么创设?

无水怎么创设?

生:

有水环境,把铁钉放在有水的地方,潮湿的地方……

无水环境,把铁钉放要无水的地方,干燥的地方……

师:

你觉得实验应需哪些器材?

生:

铁钉、水、容器、纸巾……

师:

实验涉及到这么多的器材、因素,你觉得这个对比实验中哪些条件应控制不变?

生:

两个都要放同一个地方;

生:

如果用铁钉做实验,铁钉应该要一样

生:

两个环境接受的阳光要一样;

生:

盛铁钉的玻璃杯要一样;

生;要都接受空气;

师:

那总结起来说应该要怎样?

生:

除水外的所有器材和因素;

师:

很好!

水这个因素会设计了,那空气这因素你会设计吗?

生:

会;生:

没问题。

2.分组设计实验方案。

师: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出示实验设计要求)

A每组可任意选择一个因素作为实验变量进行设计;

B以组为单位设计填写好方案前五项;

C如有困难请参照P38页实验及方案;

师:

请3号拿出实验方案记录单进行讨论设计。

3.小组汇报实验方案,师生讨论改进设计。

师:

哪个小组先进行交流?

生:

……

师:

对刚才组的设计你觉得有没有要改进的地方?

生:

……

师:

其他有没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交流一下?

生:

……

4.指导如何观察、记录。

师:

实验如需取得成功,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

我想要注意定时观察;

生:

还应该把观察的现象及时地记录下来;

生;老师,可不可以拿出来观察?

师:

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做好这个课外实验,除了有科学的实验方案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出示观察记录注意事项)

小结:

师: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铁生锈现象,知道了铁锈是铁生锈这个化学变化产生的一种不是铁的新物质,同时也共同努力设计了研究铁生锈与某个因素有关的实验方案,预祝大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顺利圆满。

探究铁生锈原因实验方案

组长组员

研究的问题

铁生锈与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

铁生锈与关。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需控制的条件

观察到的现象

对比形式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实验结论

原因分析

铁片和铁锈的比较记录表

要比较的性质

颜色

铁锈

8牛奶的变化

一、教材分析:

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有多种变化。

学生通过对牛奶变化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又能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来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牛奶、醋、食盐、啤酒等,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

同时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

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

(课件出示一杯牛奶图片)

生:

喜欢。

师:

那你知道喝牛奶有什么好处吗?

生:

………(课前搜集的资料)

师:

大家收集的资料很全面,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生:

……….

师:

看来你们都很善于观察,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题)

(二)探究活动

1.探究牛奶的变化

师:

同学们面前已经准备好了不同的实验材料,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你们组都有哪些实验材料。

生根据自己组实验材料回答。

师:

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师: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小组派代表说方案,师适时补充。

师:

大家设计得都很好,谁能说一下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

……….

课件出示注意事项,并随机提示:

认真观察、思考,做好实验记录。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并且结合着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开始实验吧!

小组动手实验,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展示给大家?

小组派代表上台投影实验记录单,说出具体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并展示实验现象,小组其他成员补充,其他组发表不同意见,师适时加以补充。

师: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牛奶里加入不同的物质发生的变化时不同的,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在饮用牛奶时,若想往牛奶里加入东西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

……….

师:

大家总结的很全面。

2.交流有关饮用牛奶的知识

师:

牛奶时我们经常饮用的食品,谁能告诉大家一些你了解的有关饮用牛奶常识呢?

生:

………..

师:

大家知道的真多,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随机出示课件:

饮用牛奶小常识)这些是老师搜集到的科学饮用牛奶的小常识,有了这些科学的方法,我们在饮用牛奶的时候就会更科学、更合理。

3.用牛奶做胶水

师:

刚上课的时候我们说了很多牛奶的好处,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做胶水,现在我给大家展示的就是老师自己做的牛奶胶水(出示胶水),请同学上来试用一下。

生上台试用,粘纸,并让生说效果。

师:

咱课本上就教给了大家怎样用牛奶制作胶水,下面请你看一下,并在小组内讨论,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

生说注意事项。

师: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制作一下,再找一位同学做他的小助手。

生上台制作,师适时指导,制作完试用,验证效果。

师:

其他同学也想做,可以回家试一下。

并提醒:

脱脂牛奶,量的比例等内容。

(三)总结、拓展

师: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谁能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

………..

师:

大家的收获可真多。

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喝酸奶吗?

生:

喜欢。

师:

你知道这么美味的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下呢?

同学们可以照着课本上的提示回家自己制作酸奶,和家人一起分享你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