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358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活中的地理常识Word下载.docx

而半夜到早晨,地面气温降得最低,大气趋向稳定,所以热雷雨不易形成。

春天雷阵雨的发生情况不同于夏天。

夏天热雷雨多在同一暖气团情况下产生,雷雨发生前一天天气是晴朗的,而春雷大多发生在冷暖气团交锋的地带。

当南北两股冷暖气团交锋时,暖湿空气爬在冷空气背上,大量水汽被凝结出来,使天空阴云密布,连日下雨,地面上终日不见阳光,从而使白天气温不能升得很高,夜晚气温不能降得很低,气温的日变化很小。

但在高空云层的顶部,白天仍受到太阳光照射,那里的气温日变化相对变大了。

白天云层被阳光晒得很热,温度容易升高,大气头部变轻了,稳定度增加,形成雷阵雨的可能性变小;

而到了夜间,云顶向太空散热,云层上部的温度下降,特别是半夜到早晨,是一天中温度下降得最低的时候,大气的头部变重,趋向不稳定,这种云层内便发展起对流运动,形成打雷闪电、暴雨滂沱的雷雨云。

这就是春雷多在半夜到早晨出现的道理。

三.野外避难之策

①防台风之准备

防台风的先决条件是预先获知台风警报,在台风来临前就充分准备应对之策。

人在台风面前相当脆弱,建议如非得已,必须到周围的人口聚集区停留,获得帮助。

台风往往引发道路泥泞,山体滑坡,树木折断,洪水泛滥等灾难性后果,不是个人能抗拒的。

防风、防雨、御寒均是防台风保身的基本原则。

速往小屋或洞穴避难,若无此种场所时即选择没有土崩或洪水袭击危险的顾虑之处,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较安全的避难场所。

若必须继续前进时,也要弯下身体且不可冒然淋雨,受潮的衣服会夺走体温,造成体力失衡。

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②避开雪崩路线(avalanchetracks)攀爬。

长长的山谷最好走南向坡或西向坡,发生雪崩的频率较低。

攀爬谷壁时,应穿越两条雪崩路线间的树林。

四、天文历法

1.公元、世纪、年代

“公元”是公历的纪元。

它原是以传说的耶稣基督诞生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从公元6世纪到10世纪,逐渐成为基督教国家通用的纪元,所以原先也叫"

基督纪元"

后来被世界多数国家所公用,于是就改称"

公元"

在历史书上,耶稣诞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

耶稣诞生那年以后的年代是“公元后”,简称“公元”。

“世纪”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一百年。

也是从耶稣诞生那一年算起:

公元元年至100年为1世纪。

以此类推,现在是21世纪中的某一个10年。

比如说20世纪80年代,就是指从1980年开始的那10年。

从1990年起,就进入20世纪90年代了。

2.阳历、阴历、农历

阳历(即公历),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由“儒略历”修订而成。

儒略历是公元前46年,古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决定采用的历法。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作为根据的历法。

它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为一年。

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

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

阳历闰年规定:

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

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

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月份的大小完全是人为的规定,现在规定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

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

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是纯粹的阴历,我国使用“农历”,一般人叫它“阴历”,那是不对的。

农历不是一种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

然而月亮圆缺循环一次--一个朔望月,是29天12时44分3秒,比29天多,又比30天少。

这样,阴历每30年中有19年354天,11年355天,平均一年的长度是354天8小时48分。

它的一年比回归年差不多短了11天。

3年就短一个多月,17年就要短6个多月了。

所以使用这种历时,新年不一定在冬天过,它可以在春天过,也可以在夏天或秋天过。

它的惟一好处就是阴历上的每一个日期都可以知道月亮的形状。

阴历作为一种历法,由于它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相协调,所以当今世界上除了几个伊斯兰教国家因为宗教上的原因仍然使用外,其他国家一般已经废弃不用了。

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

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的办法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它比纯粹的阴历好。

现在所有的农历,据说我们的祖先远在夏代(公元前17世纪以前)就使用了这种历法。

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夏历。

新中国成立后还仍然叫做夏历,1970年以后我国改称为“农历”。

至于“农历”一名的由来,大概因为由于自古以农立国,所以制订历法必须为农业服务。

农历是基本上以12个月作为一年的,但12个朔望月的时间是354.3667日,和回归年比起来要相差11天左右。

这样每隔3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个多月。

为了要把多余的日数消除,每隔3年就要加一个月,这就是农历的闰月。

有闰月的一年也叫闰年。

所以农历的闰年就有13个月了。

至于闰哪个月是由节气情况决定的。

3.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

夏季的开始。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

秋季的开始。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

寒露: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开始。

小雪:

开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五、中国部分省名的来源

山东:

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

山西:

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河南:

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河北:

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

湖南:

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湖北:

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广东:

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唐属岭南道;

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

元设海北广东道;

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

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

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

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

元设广西两江道;

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

清改广西省;

民国仍之;

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

以黑龙江而得名。

  辽宁:

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浙江:

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

  安徽:

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江苏:

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福建:

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甘肃:

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

六、人民币上的地理知识

第四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的币背下方中央,按蒙、藏、维、壮的顺序分别印制了“中国人民银行”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壹角正面是高山族和满族男子头像,币背为国徽。

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和福建省,人口只有三千多人。

满族是我国目前第二个人口突破1000万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北京等省市。

 

贰角正面是布依族和朝鲜族妇女头像,币背为国徽。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大约有250多万人口。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人口200万左右。

伍角正面是苗族和壮族妇女头像,币背为国徽。

苗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共有近800万人,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和四川等省区。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16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和云南等省区。

壹圆正面是侗族和瑶族妇女头像。

侗族人口也有250多万,主要聚居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等省区。

瑶族主要分布的省区是广西和湖南,人口有220多万。

币背图案是万里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似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延绵的群山峻岭之巅,气势磅礴,雄伟庄严。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和杰出代表,也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

八达岭地理环境优越,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迄今,八达岭长城已接待中外游客1.2亿多人次,370多位外国元首及世界风云人物在此留下足迹。

贰圆正面是维吾尔族和彝族妇女头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另外湖南省也有少量的分布,维吾尔族的总人口接近800万,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彝族的总人口超过了700万,他们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

币背面是海南的“南天一柱”景观。

“南天一柱”位于海南省最南的三亚市海边,面朝大海,背靠山岩。

它是海南著名的旅游胜地。

游人漫步茂林繁花之中,徘徊于“南天一柱”海滩之上,别有一番情趣。

钱币上的图案做了艺术处理——让巨石屹立在大浪之中,显得雄浑壮观,实际上这块石头的位置是在沙滩上。

科学家说近年气候变暖海面上升,也许有一天2元人民币上的图案会变成现实。

“南天一柱”据说是清代宣统年间崖州知州范云梯所书。

伍圆正面是藏族和回族男子的头像。

藏族群众大多信仰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讲藏语,从事高原畜牧业,藏族总人口在550万左右。

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甘肃、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辽宁、北京、内蒙古、天津、山东、和陕西等省区市,人口超过了900多万,群众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在我国又称清真教)。

币背图案是壮观的“长江巫峡”。

巫峡全长45千米,从重庆巫山县的大宁河口,到湖北巴东县官渡口。

船行其间,两岸青山连绵,群峰如屏。

时而大山挡前,时而峰回路转。

著名的巫峡12峰中最诱人为神女峰,亭亭玉立,令人神往。

“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拾圆正面是汉族和蒙古族男子头像。

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蒙古族人口在500万以上,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辽宁、新疆、吉林、黑龙江和青海等省区;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币背为珠穆朗玛峰图。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部,海拔8848米,像座巨型金字塔,耸立在群峰之上,气势不凡,景象壮观,为世界第一名山,是世界上任何山峰都无法与其相比的。

这张钱币整体色调以蓝色为主,设计它的时候就考虑到珠峰适合这种冷色调来表现。

伍拾圆正面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头像。

币背是黄河壶口瀑布。

壶口位于山西吉县西南25千米处的九曲黄河河床中,是全国第二大瀑布。

壶口位于陕西省宜川县与山西省吉县交界处。

黄河流至壶口时,宽约400米的河床突然收缩到四五十米,河水奔腾倾泻而下,犹如从一巨型壶口倾倒出,所以起名“壶口”。

由于河水的侵蚀作用,壶口瀑布每年都会向上游移动一小段距离,现在50元钱币上这个场景,几百年后会永远地消失在咆哮的黄河水中。

壹佰圆正面是四大伟人头像,币背是井冈山主峰图。

它位于湘赣两省边界,属井冈山市,在罗霄山脉中段,有大小峰峦500多座,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

井冈山集自然风光和革命纪念地于一体,有奇峰异石,流泉飞瀑,浮云薄雾,高山田园,更有很多革命遗址,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

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

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井岗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天下第一山”。

第五套人民币

西湖泰山

长江三峡桂林山水

布达拉宫人民大会堂

★.1元背面三潭印月:

杭州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

★.5元背面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主峰海拔1545米,台阶6600级。

泰山具有极其美丽壮观的自然风景,其主要特点为雄、奇、险、秀、幽、奥等。

泰山巍峨,雄奇,沉浑,峻秀的自然景观常令世人慨叹,更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使泰山成了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被称为"

五岳之首"

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地理科学价值。

★.10元背面夔门:

 夔门,在瞿塘峡入口处是长江三峡的西大门,又名“瞿塘关”,在巍峨壮丽的白帝城下,是出入四川盆地的门户。

从白帝城向东,便进入长江三峡中最西面的瞿塘峡,全长约8公里,在三峡中最短,却最为雄伟险峻。

杜甫诗云: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0元背面桂林山水: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四绝”。

漓江水清澈秀丽,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中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奇山秀水之精华所在地。

在这里,无数奇峰沿岸挺立,船行其间,或如“孤舟长绕碧莲花”或如“船在青山顶上行”,仿佛走进了神奇美妙的“碧莲玉笋世界”。

★.50元背面西藏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

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

★.100元背面人民大会堂:

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

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

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

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

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七、听民谚 

识天气

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

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 

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

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

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

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

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

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

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

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为方便旅游者,特选择前人有经验者集为一处,供参考:

1、清晨,太阳未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

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

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

又曰"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

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

暴热生风、管润生雨"

,即:

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

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

"

天公作变,水面生靛"

,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

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

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

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风来雨到”

“风来雨到”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天气变化现象。

一般在夏季较为多见。

从降水的类型来看,应属于对流雨中一种较特殊的降水形式。

它的形成,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在相邻地区强烈受热,空气大规模上升,水汽凝结并产生对流雨以后受其影响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

风一定从降水的地区吹来,雨随风而到。

一般范围小,历时短,强度大。

多表现为雷阵雨。

在我国南方盛夏的“双抢”季节,人们往往被这种突如其来的风和雨搞得措手不及。

究竟这种风是怎样形成的,雨又是怎么到来的呢?

首先,风的形成和到来主要是由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

当某地强烈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并产生对流雨以后,天空中的云层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热量,特别是大量雨水降落后更

加剧了大气的冷却程度。

从而使气温迅速降低,空气密度增大;

气压升高。

而相邻地区却还在继续受热,气温高,空气密度小,气压低。

这样,在同一水平面上便存在了一个气压梯度,气压梯度促使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

这就形成了从开始降水的地区吹向相邻地区的风。

这就是“风来”的形成原因。

其次,从降水的情况来看,主要与气流性质及其活动有关。

前面所述风的到来当然可以促使云层的移动,加快降水的到来。

但这只是降的一个条件,而不是主要原因。

当开始降水的地区大气强烈冷却后,对于相邻还在继续受热的地区来说,就形成了一种较冷重的气流。

这种较冷的气流随着气压的升高,迅速向四周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同所流经地区的暖而轻的气流相遇。

这时,暖而轻的气流迅速爬到较冷重的气流之上,在上升过程中,水汽遇冷凝结并迅速形成降水。

这大概就是雨随着风的到来而到来的缘故吧!

看风识天气

“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吹暖北风寒”。

这则谚语流传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它说明不同的风会带来冷暖干湿不同的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东临海洋,西连大陆,这里的风东吹西刮、南来北往,担负着交流寒暖、运送水汽的任务。

东风湿、南风暖,暖湿的东南风为云雨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只要一有上升的机会就会凝云致雨。

所以,有“要问雨远近,但看东南风”、“白天东南风,夜晚湿布衣”的说法。

而西风干、北风寒,晴天刮西北风,预示着继续晴冷无雨;

雨天刮西北风则预示着干冷空气已经压境,随着冷空气层的增厚,空中的云层升高变薄,不久就会云消雨散了。

所以,谚语说“西北风,开天锁”。

在温带地区,地面上如有两股对吹的风,它们往往是两股规模大、范围广,温度、湿度不同的冷气流和暖气流。

南风运载着暖湿空气,北风运载着干冷气流。

在它们相遇的地带,形成了锋面。

锋面一带,暖湿空气的上升运动最为旺盛。

有时暖湿气流势力强大,主动北袭,并凌驾于冷气流之上,向上滑升,冷却凝云。

这时,天上云向(暖气流)与地上风向(冷气流)相反,“逆风行云,定有雨淋”。

随着云层迅猛发展,增厚,便形成范围广大、连绵不断的云雨了。

有时,干冷空气的势力比暖湿气流强大,它主动出击,象一把楔子直插空气下面,把暖湿空气抬举向上,锋面一带便出现雷雨云带。

在这一带,雷鸣电闪,风狂雨骤。

锋面云雨带的生消、移动,决定于南北气流势力的消长。

某地南风劲吹,说明该地处于锋面云雨带以南,这时暖锋北去,天气晴暖。

但是,“北风不受南风欺”,“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南风吹得紧,不久起风雨”。

每一次吹南风的过程,虽晴暖一时,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