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608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docx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docx

语文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6届高三开学测试题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性格即命运”,这是舶来品。

人的性格如何,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但命运并不全然与性格相关。

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但一个人的性格对于人际环境、事业成败确实拥有不可小觑的强大影响力。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

所以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

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只有性格相近的人。

就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

而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可能太绝对了,但只有在一个人身上相对稳定的那些东西才被称为性格。

这“性”字有本性、习性的含义;而这“格”字既有品格也有定格的含义。

因而,性格既反映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又不与人的品质完全一致。

比如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温柔,但骨子里却很阴毒苛刻;有的人性格上看似暴戾,但心地却非常善良。

性格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本身,只是性格而已,并不能以此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因为性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外在性的特征,所以对人的影响有时比品质的真实更大。

人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不是品质问题,而是看着你的感觉舒不舒服。

更有许多交际是一次性的、短时期的,而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

所以,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个人习惯、喜恶等感情的表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即使在长期的人际生活中,性格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性格的人际影响力大体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性格的魅力。

人的性格的人际魅力不在于相同,而在于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绝不是那种伪装、粉饰、压抑后的“标准”性格。

一种真实的不掩饰的只属于你的,而不似他人的性格往往更能获得人际的引力。

但这种人虽适合做朋友、当英雄,却很难成为领袖。

性格的亲和力。

“世俗标准”的性格尽管不具有个人魅力,但对大众具有亲和力。

虽然这种人可能没人会成为他的朋友,他也永远不会是英雄,但却适合做领导。

因为他会让人们觉得很舒服,至于他心里怎么想,人们倒不过多计较苛求。

性格的破坏力。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不合时宜地显示自己,或者挖苦、打击、讽刺他人,无论对人际、对群体都有极大的破坏力,这种人只能是“孤家寡人”。

这种人既不可做朋友,也不能当领导,也不会成为好下属。

好在性格远非本质,性格也是会改变的。

但应该改变的只是那令人不舒服的部分,而没有必要连同那份真实也抛掉,那就失去了自我。

(摘编自周殿富《你是老榆木,我便伐你做门槛》)

1.下列关于“性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格即命运”是从国外传入的意识,但作者认为性格未必决定人的命运,环境、条件、际遇有时比性格更能影响和决定人的命运。

B.性格在本质上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世界上没有性格相同的人,就像世上本无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

C.一个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因为它的构成是这个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

D.性格既指人的本性,也指人的品质,作为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性格的好坏是不能用来判定一个人的品质优劣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性格对人的影响比品质的真实更大,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人时,更看重语言方式、态度、处事方式等给人的感觉。

B.因为人的品质的表露需要时间,在短期的人际交往中,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C.性格的人际魅力在于与众不同。

最有魅力的性格不是伪装、压抑后的“标准”性格,而是真实的有个人特色的性格。

D.“世俗标准”的性格虽然没有个人魅力,却具有大众亲和力。

有这种性格的人更适合做领导,而不是英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在长期交往的人际生活中,性格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也就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B.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或者不惜手段伤害他人,这些都是性格的破坏力的表现。

C.魅力性格、亲和力性格、破坏力性格都给人的生活带来诸多影响,这些同时也决定了人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

D.人不能为他人而失去真实的自我,但改变自己性格中让人不舒服的部分,是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丙申秋,有太原客南贾还,策一驴,橐金可五六百。

偶过中牟县境,憩道左。

有少年人,以梃(木棒)荷犬至,亦偕憩。

犬向客咿哑,若望救者。

客买放之。

少年窥客装重,潜蹑至僻处,以梃搏杀之,曳至小桥水滨,盖以沙苇,负橐去。

  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

适县令升座,衙班甚肃,犬直前据地叫号,若哭若诉,驱之不去。

令曰:

“尔何冤?

吾遣吏随尔。

”犬导隶出,至客死所,向水而吠。

隶掀苇得尸,还报,顾无从得贼。

  犬亦复至,号踯如故。

令曰:

“若能知贼乎?

我且遣隶随尔。

”犬又出,令又遣数隶尾去。

行二十余里,至一僻村人家,犬竟入,逢一少年,跳而啮其臂,衣碎血濡。

隶因绁之到县,具供杀客状。

问其金,尚在,就家取之。

因于橐中得小籍,知其邑里姓字。

令乃抵少年辟,而籍其橐归库。

  犬复至令前吠不已,令因思曰:

“客死,其家固在,此橐金安属?

犬吠,将无是乎?

”乃复遣隶直往太原,此犬亦随去。

既至,其家方知客死,又知橐金无恙,大感恸。

客有子,束装偕隶至,贼已瘐死狱中。

令乃取橐验而付之。

其犬仍尾其子至,扶榇偕返,还往数千里,旅食肆宿,与人无异。

  论曰:

夫人赴几在智,观变在忍。

祸起仓卒,张皇震慑而不知所出,智不足也;不忍忿忿之心,蹈义赴难,而规画疏略,志虽诚而谋卒无济,忍不足也。

故曰成事难。

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衔哀茹痛,疾走控吁,而于贼之窟宅未能晓识,纵令当事怜而听我,荒畦漫野,于何索之?

冤难达,贼不可得也。

唯明有报贼之心,而不骤起以骇之。

知县之可诉,而姑忍以候,逡巡追蹑以识其处,贼已在吾目中,而后走诉之。

已落吾彀中,而后奋怒于一啮,而仇可得,金可还,太原之问可通,而客之榇可以归矣。

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岂独狺讼公庭,旅走数千里外之奇且壮哉?

夫人孰不怀忠,而遇变则渝;孰不负才,而应猝则乱。

智取其深,勇取其沉,以此临天下事,何弗办焉?

予既悲客,又甚羡客之有是犬也而胜人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曳至小桥水滨曳:

拖、拉B.顾无从得贼顾:

只是

C.令乃抵少年辟辟:

通“避”,指躲避之处D.而遇变则渝渝:

改变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B.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C.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D.其经营细稳/不必痛之遽伸/而务其忠之克济/是荆轲聂政之所不能全/子房豫让诸人所不得遂/而竟遂之者也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原商人在回家途中被人谋财害命,他所救的一只狗两次到县衙报信求助,最终带着衙役将罪犯捉拿归案。

B.这只狗跟随中牟县衙役前往太原,然后跟随商人的儿子回到中牟县,又跟商人的儿子一起返回太原,往返几千里,在旅店里吃住,跟人一样。

C.作者认为,商人的仇能够报,钱能够追回,家人能够得知消息,灵柩能够运回,这一切主要靠的是这只狗奋不顾身,与歹徒拼死搏斗。

D.作者视角独特。

在整个事件中,他关注的主要不是义狗的知恩图报,而是义狗的智慧谋略和隐忍沉稳;目的主要不是告诫人们如何“为人”,而是怎样“临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犬见客死,阴尾少年至其家,识之,却诣县中。

(4分)

(2)使犬当少年戕客之时,奋其牙齿以与贼角,糜身巨梃而不之避,烈矣,然于客无补。

(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落梅(宋)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8.“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

(5分)

9.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边缘人的爱与哀愁

—【英】萨基

沿着一座古老的大教堂屋顶的防护矮墙,每隔一段距离都矗立着一座石雕:

它们有的是天使,有的是国王,还有主教,几乎个个身上都洋溢着虔诚带来的喜悦与沉着。

但是,在大教堂阴冷的北边较低的地方,立着这样一座雕像:

它没有王冠,没有主教冠,也不带光环。

它的表情冷峻、痛苦,充满忧伤。

那群栖息在防护矮墙的墙沿上整天晒太阳的蓝色肥鸽子断言,它肯定是个魔鬼。

然而,钟楼上那只老寒鸦——它可是一位教会建筑学方面的权威,断定这座雕像是一个迷惘的灵魂。

于是,有关雕像身份的猜测就此了结。

秋日的一天,大教堂屋顶上飞来一只体态轻盈、叫声甜美的小鸟。

它离开荒芜的原野和日渐稀疏的矮树篱,只为寻一处冬季的栖息地。

它停下疲惫的双脚,打算在天使大翅膀的背阴处休息,或在国王礼袍的石刻褶痕上安歇。

但是无论它停到哪儿,都会被那群肥鸽子推开,或是被那群聒噪的麻雀从墙沿上赶走。

它们唧唧喳喳地相互议论道:

“从来没有哪只受人尊敬的鸟会这么深情地歌唱。

”于是,这只漂泊流浪的小鸟不得不离开。

只有迷惘人雕像为它提供了庇护之地,因为肥鸽子们认为,在一个倾斜得如此厉害的地方栖息是极不安全的,更何况这里还太过阴暗。

这座雕像没有像其他“达官贵人们”一样,双手交叉摆出虔诚的姿态,而是双臂交叉于胸前,好像在反抗什么。

它双臂所构成的角落恰好可做小鸟温暖舒适的休息地。

每天晚上,小鸟飞回位于雕像胸膛处的小窝,心中充满了对雕像的信任,而雕像那双漆黑的眼睛也似乎一直都在看护它酣眠。

渐渐地,这只孤单的小鸟爱上了这位孤独的守护者。

白天,它会时不时立在教堂的滴水嘴或别的拱座上婉转啼鸣,唱出最甜美的歌,向它的夜晚庇护者表达感激之情。

也许是因为风,也许是因为天气或者其他什么原因,迷惘人雕像那张憔悴不堪的脸上,似乎渐渐褪去了几分冷峻与忧伤。

在每天漫长又单调的时光里,这位小小客人的歌声总会断断续续地飘进这位孤独守护者的耳朵里。

当暮色降临,晚祷钟声响起,一只只巨大的灰色蝙蝠从钟楼屋顶上的巢穴悄声飞出时,这只朝气蓬勃的小鸟就会回来,哼着安眠曲依偎进那等待着它的双臂中。

对忧郁的迷惘人雕像而言,那是它最快乐的日子。

只有教堂的大钟每天都高声鸣唱着嘲弄的话语:

“快乐之后……是悲伤。

教堂司事小屋的人们发现,大教堂的周围总有一只棕色的小鸟飞来飞去,它优美的歌声令人艳羡。

“但是很可惜,”他们说,“不能尽享其婉转之音,任之萦绕在矮墙之上,实在浪费。

”尽管这些人很穷,但他们相当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所以他们逮住了小鸟,把它关进了小屋门外一个小小的柳条笼子里。

那晚,小小歌唱家经常栖息的地方不见了它的踪影,那尊忧郁的雕像比往常任何时候都更能体会孤独的痛苦。

也许,它这个小小朋友被暗中觅食的野猫杀死了,也许被一粒石子伤到了,也许……也许已经飞到其他什么地方了。

但是,当清晨来临时,从大教堂那边那个喧闹的世界传来了鸟儿虚弱无力、令人痛彻心扉的哀叫声,那是被囚禁在楼下低处柳条笼中的鸟儿发出的讯息。

每天正午,当肥鸽子们吃饱午饭后因昏昏欲睡而变得安静时,当麻雀们在街上的水坑里洗澡时,小鸟的叫声就会传到屋顶的防护矮墙——那是饥饿、思念与绝望的哀鸣,是一场永远得不到回应的空号。

午饭过后,晚餐之前,肥鸽子们议论说,那座雕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倾斜得厉害了。

终于有一天,小柳条笼里不再有声音传出。

那是冬日里最寒冷的一天,鸽子和麻雀们都站在大教堂屋顶上焦急地四处张望,希望能找到点儿残羹剩饭——这是恶劣天气里它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小屋里的人有没有扔什么东西到垃圾堆里?

”一只鸽子问另一只正从北边防护矮墙向下张望的鸽子。

“只有一只死了的小鸟。

”那只鸽子答道。

夜晚教堂顶部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听上去像是有石墙在倒塌。

钟楼上的寒鸦说:

“是严寒的天气弄坏了建筑物。

”它久经寒冬,经验丰富,一定是它说的那种情况。

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迷惘人雕像倒下了,躺在教堂司事小屋外的垃圾堆里,已经支离破碎。

“这样正好,”肥鸽子们在审视整个状况几分钟后嘀咕道,“现在我们该有座美丽的天使像了。

当然,他们一定会在那儿立个天使的。

“快乐之后……是悲伤。

”教堂的大钟高声鸣唱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小鸟的歌声中,迷惘人雕像又恢复了生气,完全没有了冷峻、痛苦和忧伤。

B.出于对爱的嫉妒,人们把小鸟给关了起来。

小鸟因绝食而死,迷惘人雕像最终也心碎地倒下。

C.虽然都是教堂上的雕像,但显然由于外在身份的不同,受到的待遇和尊敬也就不同。

很显然作者是在借此表现人类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D.因为体态轻盈和叫声甜美,小鸟同时受到鸽子群和麻雀群的排斥,正是鸟类间的排斥促成了它和迷惘人雕像之间的关爱。

E.小说中首尾教堂的大钟两次高声鸣唱着“快乐之后……是悲伤”,这既是结构上的前后照应,更是对小说中关爱的双方悲剧命运的一种暗示。

(2)小说中谁是“边缘人”?

“边缘人”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6分)

(3)小说中围绕着迷惘人雕像和小鸟的,还有一群寒鸦、鸽子和麻雀,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

(6分)

(4)在欧美,萨基与欧·亨利齐名。

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结尾经常出人意料。

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4)题。

(25分)

“如果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王克勤访谈录

南方周末:

你可能是中国调查记者中年龄最大、最有激情、干劲最足的一个。

我看过你的一些言论,你做新闻不仅仅是为了职责,你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王克勤:

有人问我,一个人掉进水里,你是先救人还是先拍照?

我说我的选择很简单,先救人。

他说,你不是记者吗?

我说对不起,我娘生我时,首先是人,是这个社会的一名公民,之后才是记者。

南方周末:

你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

王克勤:

对。

说到为了报道而报道,我可以举出很多案例。

吉林一家媒体报道农民工从楼上摔下,摔死了,它的标题叫“昨夜上演高空飞人”。

江苏一家媒体报道农运车从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头部轧过去,轧死了,它的标题叫“骑车人中头彩:

惨死”。

可见他们对生命的态度何其冷酷。

所以,我经常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做新闻到底是为了什么?

初级目标是传递信息,中级目标是报道真相。

但新闻还有一个终极目标,那是什么?

就是守护个人权利。

作为一个人,我看到别人痛苦我也会跟着痛苦,想要自己不痛苦就要去行动。

而如果别人受难时你反而有快感,说明你的人性已经异化了。

南方周末:

这就超出报道的技术范畴了,而属于道的层面。

王克勤:

相对于“新闻之术”来说,这可以称为“新闻之道”。

技术层面,任何人经过训练都可以做到,并且都可以做得很专业。

但是要做到遵循“新闻之道”,不是容易的事。

我们在采访的时候,见到老大爷向我们求助。

当然出于职业规范你要保持跟他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同时要对他保持应有的尊重,这并不矛盾。

南方周末:

这既是做人,职业素养也在其中。

王克勤:

对。

概括起来无非六个字:

说人话,做人事。

南方周末:

你作揭黑报道差不多20年了,你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王克勤:

我觉得要有基本的判断:

只要我们努力了,社会将有所改变。

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努力了不一定会改变,但不努力就永远不会改变”。

说实在话,我一直苦苦坚持,主要是因为我的内心太柔软,我看到别人求助的眼神,会很痛苦。

要减少自己的痛苦,我就得行动,在职业范围内给他们一些帮助,换得内心的宁静和宽慰。

从职业层面讲,作为记者更需要有激情,应该容易被那些事情打动。

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记者应以激情之心关注,用冷静之笔记录。

就拿我这近20年的职业生涯来讲,我当年作了甘肃回收市场黑幕的报道,马上引来甘肃全省范围的回收市场的整治。

我后期的很多调查,包括艾滋病调查,山西疫苗黑幕调查,就公共舆论的影响力来讲,重视程度也是前所未有。

山西疫苗报道已经对全中国的公共卫生工作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我掌握的大量信息显示,他们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但最重要的还是对全民的启蒙作用,它已经提醒了全中国所有的家长,要冷静地看待现阶段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盲从和盲信。

南方周末:

你认为舆论监督社会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王克勤:

十年前,我对舆论监督能起的作用就有一些思考,现在的思考和当时的思考变化不大。

我认为舆论监督有以下三个层面的作用:

第一,从微观上讲,舆论监督往往都是捍卫具体的公民权利,对特定的受害者直接起到救助作用。

第二,从中观上讲,我们的努力可能影响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仅使报道中的当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国家的制度建构起到点滴的改变作用。

第三,从宏观上讲,我们每天的报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现,只要不断把真相公之于众,就有累加效应。

这个作用是渐进的,常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个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南方周末:

但是记者的能量、媒体的能量不能高估。

媒体不是救世主,不可能包打天下。

王克勤:

是的。

不过只要一直坚持那样去做,那样尽职尽责,就能够有所成就。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访谈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南方周末》高度评价了王克勤的行为,认为他做新闻不是为了报道而报道,即不是为了职责,而是把新闻当做信仰。

B.一个新闻记者看到有人落水,先拍照而不是先救人,那说明他的人性已经异化,他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的目标。

C.出于职业规范,新闻记者要保持和求助者的距离,包括对他陈述的情况要质疑、警惕,但应该对求助者保持应有的尊重。

D.王克勤对山西疫苗黑幕的调查,不仅促使公共卫生工作者对疫苗管理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全民起到了启蒙作用。

E.王克勤认为不能高估记者和媒体的能量,但记者和媒体只要尽职尽责地坚持,就能够有所成就,并且能使社会产生突变。

(2)王克勤列举了《昨夜上演高空飞人》和《骑车人中头彩:

惨死》的报道事例,有什么作用?

(6分)

(3)这篇访谈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请你就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6分)

(4)王克勤认为:

“如果你对苦难冷漠,你就不配当记者。

”请结合本文,联系现实谈谈这篇人物访谈的社会价值。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古有刘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亚洲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夜读《春秋》,宝相庄严,。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B.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D.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给力”限购政策,切实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B.⑤③①④②⑥C.②⑥⑤③①④D.⑤⑥②③④①

16.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网络购物情况的调查。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

(1)

(2)中空缺的内容(不得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6分)

图表一:

网民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分布

图表二:

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分布

(1)从图表一可以看出,有过网络购物经历的被访者选择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

价格虽然很重要,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更进一步发挥网络购物这些方面的优势,是吸引和维持网民进行网络购物必须要做的一个重要方面。

(2)从图表二可以看出,在没有购买经历的网民中,没有尝试网络购物的原因主要有不信任网站,怕受骗,担心商品质量问题和售后服务,质疑其安全性,程序烦琐麻烦,担心付款和配送出问题等。

因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都是推动我国网络购物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

17.“高老头在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时候,非常想见自己的女儿,可是两个女儿觉得自己的父亲已是一块榨干的橘皮,谁也不理他,高老头带着遗恨死去了。

”根据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这一细节,结合全文,写一个对偶句,表达金钱与父爱、亲情之间的关系。

不超过40个字。

(5分)

答:

(40字)

五、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烧脑剧”是指信息密度大,情节复杂的影视剧,人们在观看“烧脑剧”时需要调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