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676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docx

2一年下《三字经》教案

 

国学班教学指导案

20-20一年级下学期

 

梅河口市第四实验小学

 

《三字经》教学指导方案一

教学时间:

20年月日——月日

教学内容:

1.吟诵《三字经》第1课。

2.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力行,反馈力行效果。

3.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高尚的道德追求,培养自律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理解文意。

提高学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员在生活中践行,做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难点:

把传统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指导:

一、简介:

《三字经》全文一千六百字左右,包含常识、礼仪、典籍、历史和人生哲理、为人处世的方法等等丰富内容。

它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深入浅出,情真意切。

对儿童学习做人的道理、了解文化历史知识和启发他们勤奋学习有很好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俗称“三百千”,是经典的蒙学教材。

而《三字经》堪称“蒙学之冠”,被前人称为“千古一奇书”。

二、作者:

《三字经》世传为南宋学者王应麟(1223—1296)所作。

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开篇就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把学习圣贤教诲提高到人生之始的重要地位。

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

强调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读史书,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古人曰:

“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对儿童的扎根教育是极其重要的。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下一代是国家、社会乃至世界的未来。

孔夫子说: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让我们的下一代及早地接受圣贤的教诲,保持本善的天性,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一个人一生幸福快乐的根本保证,也是每一个家庭幸福快乐的根本保证。

三、内容详解:

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参考】

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孩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地接受圣贤人的教诲,受外界不好的影响,就会形成很多不好的习性。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专心致志,一门深入。

【故事天地】周处除三害

晋朝时,义兴有个年轻人叫周处,从小爹娘都死了,因此无人管教,他虽然天生有豪侠气度,但常仗着一身蛮力在乡里打架闹事,无恶不作,村里人见了他就像碰到毒蛇猛兽般,总是躲得远远的。

这一天,他听说附近有南山的猛虎,长桥下河里的蛟龙害死了很多人,决心为民除害,消灭它们。

他跑到南山上,找到了那只猛虎,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把猛虎打死了。

接着他又跑到长桥下,跳进河里,与蛟龙打了三天三夜,终于杀死了蛟龙。

村里的人们见周处还没有回来,以为他被老虎或蛟龙吃掉了,周处兴高彩烈地回来,在村口听到百姓们敲锣打鼓地庆祝除掉了三害,才明白自己也是“三害”之一。

周处感到很惭愧,很内疚。

知道平时胡作非为,让乡亲们把自己也当成了一害。

因此,他下定决心改过,重新做人。

后来,他拜了陆云为师,努力读书,终于做了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善事。

2.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问题讨论】学习最重要的是必须做到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累积,才能有成就。

请和大家分享你制定的学习目标。

【译文参考】

战国时期孟子(名轲)的母亲曾三次搬家,就为了选择更加适合孩子成长的居住环境,让孟子学好。

当孟子不肯努力向学的时候,她就以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劝勉他。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五代时期的窦禹钧(又称窦燕山)是个好父亲,他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成就,名扬天下。

【故事天地】

(1)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

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

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

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

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母特别重视对孟子的教育。

有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知道孟子逃学回家,非常生气,拿起剪刀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

孟母责备他说:

“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

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

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

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2)窦燕山教子: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候的人,住在蓟州,因为那个地方正是古代的燕国,所以人们称他为窦燕山。

他的家里非常富有,可是窦禹钧为人心术不正,常欺负穷人。

因为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30岁,还没有子女。

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已经去世的父亲对他说:

“你心术不正,德行不端,再这样做恶下去,不但不会有儿子,而且还会短命。

你要赶快改过向善,多积阴德,多帮助人,或许还有挽救的余地。

窦禹钧醒来,梦中父亲说过的话让他很受触动。

他不仅不敢再做恶,还帮助了许多地方上的穷苦人家,甚至在自己的家里设立“义馆”,聘请有名的老师来教书,让家里贫穷没办法读书的孩子都来上学。

有一天,他在一间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他就在那儿等了一天,等失主回来找的时候,原封不动的还给了失主。

一天晚上,窦禹钧又梦见父亲对他说:

“你现在积了很多阴德,老天会赐给你五个儿子,你的寿命也会延长。

”窦禹钧醒来后,更加认真修养自己、多行善事。

后来妻子果然为他生了五个儿子。

窦禹钧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教他们圣贤义理与处世态度。

他的五个儿子在他的教导之下,相继登科及第,乡里的人无不称颂,窦禹钧和他五个儿子的名声因此传遍了全国。

3.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参考】

为人父母的,如果只是养育子女,供给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却不好好管教他们,这是做父母的过错。

同样的道理,老师教导学生如果不能严格督促,认真教学,这便是做老师的怠惰失职了。

孩童时期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少时不用心学习,不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没有丰富的学识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

【故事天地】武训兴学

清朝时山东省堂邑县,有一个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杂工省吃俭用所存下来的钱,买土地办学堂,因为办学有成,人们为他取名“训”。

武训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和相依为命,母亲行乞为生。

不幸的是,他七岁时母亲又去世了。

武训孤身一人,四处帮人做苦工。

武训从困苦中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他决心要让象自己一样的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

于是他白天乞讨,晚上搓麻绳。

辛苦劳作,省吃俭用。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训的学堂——“崇贤义塾”果然兴办起来,让好多穷人家的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武训十分关心学生的课业,对老师更是敬重。

但是如果遇到不认真教书的老师和不用心学习的学生,他就跪在他们面前,请求他们要各尽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师生都大受感动,不敢懈怠。

武训办学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

品学的好坏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珍惜读书机会,懂得把握生命中的黄金时期修养品德,人生才更有价值。

4.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参考】

一块玉石,如果不经过仔细的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有用的器具。

人也是一样,即使先天有很好的资质,但是如果不努力学习圣贤教诲,就不会懂得仁、义、礼、智、信等做人处世的道理。

做子女的,要趁着年少的时候多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虚心接受教导和规劝,并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故事天地】卞和献玉

春秋时代,有个楚国人叫做卞和。

有一天,卞和在山里得到一块还没经过雕琢的玉石。

他知道这是块难得的珍玉,就捧着去献给楚厉王。

厉王叫他的玉工来鉴别这块玉石。

玉工看了看,说:

“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已。

”厉王以为卞和拿石头来骗他,就叫人把卞和捉去砍断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

卞和又捧着那块玉去献给武王。

武王也叫玉工来鉴定。

玉工说:

“这不过是块石头罢了。

”武王也认为被卞和欺骗了,就叫人砍断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登基。

这时,卞和抱着他那块玉石,在山脚下痛哭起来。

他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哭干了,最后眼睛都流血了。

文王听到这个消息,就派人去问卞和,说:

“天下遭到砍脚刑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得这样伤心呀?

”卞和回答说:

“我并不是因为脚被砍断而悲伤。

我痛心的是:

珍贵的玉石却被认为普通的石头;忠诚的人倒被说成骗子!

”文王知道了以后,便叫玉匠把那块玉石拿来仔细雕琢一番,果然发现这是一块稀世宝玉。

而这块珍贵的宝玉,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和氏璧”。

5.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译文参考】

东汉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在寒冬的夜晚,用身体先把席子睡暖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

这是为子女的本分,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孔子二十世孙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梨。

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学习知识之前首先要学、要践行的品格。

【故事天地】

(1)黄香温(qìng)凊:

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

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

他把全部精力都倾注于服侍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是孝子。

盛夏酷热难当。

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

他每天都用扇子把父亲睡的席子扇得暑气全消,蚊虫赶走,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隆冬来临,晚上的屋子冷得像冰窑一般。

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把被子焐得暖暖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黄香的孝行传遍了乡村,传遍了县郡,传遍了全国。

民间流传着“天下无双,江夏黄香”的赞美。

江夏的知府刘护,十分赞赏黄香小小年纪至孝的美德,推举他做了孝廉,后来官位升尚书令,成为以孝施政的楷模。

我们要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因为我们而幸福温暖。

(2)孔融让梨:

孔融,东汉末年豫州鲁国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他天性淳厚,从小就懂得谦让。

四岁时,有一天有人送来一篮梨子,他父亲叫孔融先挑一个吃。

孔融挑了一个最小的。

他的父亲觉得很奇怪,问他:

“孩子,你为什么不挑大的梨子呢?

”孔融回答说:

“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哥哥年纪比我大,应该吃大的。

”宗族中的人知道这件事后,都对他另眼相看。

力行作业:

1.早晚请安,出入必告。

2.跟父母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常说:

谢谢您!

好的,我知道了!

您辛苦了!

后记与反思:

 

《三字经》教学指导方案二

教学时间:

20年月日——月日

教学内容:

1.吟诵《三字经》第1-2课。

2.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力行,反馈力行效果。

3.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高尚的道德追求,培养自律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理解文意。

提高学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结合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员在生活中践行,做德才兼备的人。

教学难点:

把传统经典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指导生活实践。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教学指导:

6.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译文参考】

做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先学习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道理;接下来才开始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知识。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内容,包含了能明白数字的变化、懂得计算的方法;并能认识文字、阅读文章。

一是数字的开始,一到十是基本数字,接下来按照十进位的规则,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故事天地】舜的故事

在史书中记载,舜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

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舜的母亲在舜年幼的时候就去世了。

舜的父亲后来又娶了一位妻子,也就是舜的后母,后母的性情很不好,对舜不仅不疼爱,还百般刁难他。

不久,后母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父亲和后母非常溺爱象。

虽然平时舜很孝顺父母、友爱年幼的弟弟,但是后母和弟弟却很讨厌舜,而父亲又只听后母与象的一面之词,常常是非不分,对舜又骂又打。

由于父亲身体不好,加上弟弟又年幼,所以舜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历山下独力耕田养活全家。

在传说中由于舜的孝心感动了天,所以连大象都来帮他耕田,鸟儿也飞来为他锄草。

即使如此,舜的父亲、后母和弟弟却依然不喜欢舜,常常找机会陷害他,有时甚至差点让他丧失了性命。

舜深知自己的处境,总是处处小心,对于他们屡次的陷害,总是设法躲避过去,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他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从不感到怨恨,默默承受着一切不合理的对待,相反的,他还想尽办法取悦父母,使他们高兴。

因为舜的这种德行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当舜二十岁时,他就以大孝而声名远播。

后来,贤明的尧帝在寻找继位的英主时,大家纷纷推荐舜。

尧虽然接受了四方诸侯的推荐,但是为了天下百姓,还是想要亲自考验舜。

于是,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做妻子;又让他的九个儿子和舜相互往来,从旁观察舜怎样待人处世。

除此之外,尧还让舜以孝悌的美德教诲百姓,百姓都能顺从而不违背;舜处理各项政务十分得当,百官也都能够服从政令;尧又命令舜在四门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诸侯都能对舜恭敬而顺从;最后,尧命令舜守护山林,舜在山林里即使遇上狂风暴雨也能辨明方向,不会迷路。

最后,尧认为舜有高尚的德行和非凡的智慧,于是就让舜来继承帝位。

7.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译文参考】

三才就是天才、人才、地才,是构成这个小宇宙的基本因素。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是天上三种散发光辉的物体,也是地球上光线的主要来源。

三纲就是君臣、父子、夫妇,指人与人之间有三种最重要的伦常关系。

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各尽职守;父母与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父慈子孝;夫妇之间要和顺相处,互相尊重。

【故事天地】

(1)女娲造人:

中国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经过一万八千年后精疲力尽的倒下了,他的头变成山岳,眼睛变成日月,毛发变成草木,血液变成海洋,声音变成雷,呼吸变成风,泪水变成江河。

大地从此就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可是却没有人类。

盘古死后,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间出现了一个女神--女娲,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天地间生活着,觉得很孤独寂寞。

有一天,她用水和着黄泥,照着自己的模样捏了很多小泥人。

她向这些泥人吹一口气,这些泥人竟然都活了起来,能跑能跳会说会笑。

女娲有了小泥人陪伴,很开心。

于是,女娲每天非常努力的用黄土捏造更多的小泥人,但是用手捏太慢了,所以女娲干脆把绳子浸到黄泥里,只要把绳子从泥巴里拉出来,一滴滴的泥巴掉在地上后,全都变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活人。

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繁衍下来。

(2)聪慧的许允妇:

许允,三国时人。

他的妻子是阮共的女儿、阮侃的妹妹,长相十分的丑陋。

才完成婚礼,许允竟然嫌弃妻子的外貌,不肯踏入洞房,让家人深以为忧。

正巧桓范来拜访,许允妻说:

“不必忧心,桓范一定可以劝他入洞房的。

”果然,桓范告诉许允:

“阮家既然把长相丑陋的女儿嫁给你,一定有很深的用意,你应该用心观察、了解。

许允听完便回到内房,一见到新婚妻子,转身就想离开。

许允妇知道他一出房门,就不会再进来了,于是就拉住他的衣襟。

许允原本想为难妻子,于是问:

“妇女应具备四种美德,你有其中几种呢?

”许允妇回答:

“我缺少的只是容貌罢了!

但是一个读书人必须具备许多美德,夫君具有几种呢?

”许允自傲的说:

“都具备。

”许允妻说:

“百行中最重要的是德,夫君你好色不好德,怎么能说都具备呢?

”许允听了非常的惭愧,从此对妻子十分敬重。

(注)四种美德指的是妇德、妇功、妇言、妇容。

8.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译文参考】

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季各有特色(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并不断的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循环不已,永不停止。

东、南、西、北叫做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这样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故事天地】黄帝和指南车:

在指南针未发明前,人类赶路,辨认方向全靠天上的太阳和星星。

当时的古人,晚上通过观察北极星定方位,白天则利用日影来分辨方位。

大约在四千多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族群和部落。

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

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不仅十分强悍、凶猛,不愿服从黄帝。

后来,蚩尤联合他的八十一个兄弟,和黄帝展开大战。

为了对付这个拥有各式各样铜制武器的顽强敌手,黄帝苦思对策,终于发明了战斗的锐利武器──弓箭。

又因为北方风沙大,时常刮起阵阵的大风沙,为了不使士兵们迷失方向,黄帝的部下,成功的制造了“指南车”。

两军在涿鹿交战,蚩尤的士兵虽然勇猛,却也抵挡不住黄帝的军队,纷纷败退。

这时战场上起了浓雾,白茫茫一片,两队人马,根本就分不清东西南北。

而黄帝的“指南车”上铁做的人的手永远指着南方。

黄帝的军队能在大雾中辨明方向,将蚩尤打败,获得最后的胜利,这就是“涿鹿之战”。

9.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译文参考】

“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

中国古人认为它们是构成宇宙中各种事物的基础,它们之间又是相生相克的。

它们是由自然之理所决定的。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故事天地】

(1)相生相克的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说明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起源和多样化。

它们之间是相生相克的。

所谓“相生”即滋助、养生、促进的关系;所谓“相克”乃是包含了克制、压抑、排斥、约束的意思。

五行法则中的“相生”:

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的这种生克关系维系着事物的正常生长和协调发展。

传说有一个叫皱(yǎn)衍的人,他提倡五行的理论。

他认为做天子的人必须具备“五行”中的“一德”才能登上皇帝的宝座。

如果他们的德行衰弱了,就会在五行中由另一行所取代。

据说,黄帝有“土”德,他做了王。

但后来,“土”德衰弱了,克土的“木”德兴起来了,由“木”德的禹做了皇帝;“木”衰落了,克木的“金”德兴起来了,便由“金”德的商汤做了皇帝;接下来,克金的“火”德兴起来了,由“火”德的周文王做了皇帝,如此循环不休,连续不断。

(2)背信弃义,漆毁人亡:

春秋时期越国的漆商(yú)虞(fú)孚,与计然和范(lǐ)蠡同时代,他不甘于过贫苦的生活,看到朋友们经商致富,他也跃跃欲试。

他首先找到计然,向他请教致富的方法,计然对虞孚说:

“现在漆的销路很好,你为什么不种些漆树,采漆、卖漆呢?

”虞孚听了十分高兴,就向计然请教种漆树的技术,计然有问必答,耐心指教。

虞孚回去后,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终于开垦出了一个很大规模的漆树园。

三年之后,漆树长成了,虞孚高兴得不得了。

因为如果能割数百斛的漆,就可以赚很多钱。

他准备将所割得的漆运到吴国去卖。

他的妻兄说:

“漆在吴国是畅销货,我看到不少卖漆的人都煮漆树叶,用煮出来的漆叶膏和漆混在一起卖,这样可以获得加倍的利润,而吴国人也发现不了。

”虞孚听了,来了劲头,连夜取漆叶煮成漆叶膏,和漆一起运往吴国。

当时由于吴、越两国关系十分紧张,互不通商,漆在吴国确实十分难得。

吴国的漆贩子们听说虞孚来卖漆,都兴奋不已,跑到郊外迎接他,而且还为他安排好了食宿。

在住地,吴国的漆贩子一看他的漆,果然是上品好漆,便讲好价钱,贴好封条,约定次日交钱取货。

等到漆贩子们一离开,虞孚便开启封条,连夜将漆叶煮的膏子和入上好的漆中。

不想由于手忙脚乱,留下一些痕迹。

次日漆贩子如约而来,发现漆瓮上的封条有启动过的痕迹,便产生了怀疑,找了个借口,当时并没有成交,说是过几天再来。

虞孚在旅馆里等了好几天,也不见吴国的漆贩子再露面。

时间一长,掺了漆叶膏子的漆都变了质。

结果,虞孚一两漆也没有卖成,连上好的漆也赔了进去。

吴国的漆贩子们听说以后,都批评他说:

“商人做买卖要诚信,商品质量是不能骗人的,今天你落到这个田地,谁又会可怜你呢?

虞孚没有钱回越国去,只好在吴国乞讨为生,还常受到大家的讥笑,最后因穷困潦倒而客死他乡。

10.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译文参考】

太阳在银河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的中央,有一条赤道,它是跟地球地轴垂直的一个大圆圈,这是一条假想的线,用来标明位置。

赤道附近的气候最炎热,中国的位置在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各类型气候都有。

【故事天地】

很久以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

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尽头,就会掉进大海里。

一直到哥伦布绕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

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

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过了很久才被接受。

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力行作业:

1.之前的力行作业延续。

2.书包自己背,自己整理文具,落实学校礼仪。

后记与反思:

 

《三字经》教学指导方案三

教学时间:

20年月日——月日

教学内容:

1.吟诵《三字经》第1-3课。

2.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力行,反馈力行效果。

3.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高尚的道德追求,培养自律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理解文意。

提高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