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815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环境卫生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知识.docx

《环境卫生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知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卫生知识.docx

环境卫生知识

环境卫生试题

1.环境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C)

A.SO2和NOXB.二恶英和甲基汞C.甲基汞和光化学烟雾D.NOX和酸雨E.多环芳烃和二恶英

2.生活性“三废”是指(B)

A.废水、废气、废渣B.污水、垃圾、粪便C.废气、废水、垃圾D.废水、废渣、垃圾E.废气、废渣垃圾

3.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A)

A.O3B.颗粒物C.多环芳烃D.SO2E.NOX

4.我国公共浴室卫生标准规定,就浴者不得患有(B)

A.心血管疾病

B.性病及传染性皮肤病

C.吸道疾病

D.过敏性疾病

E.消化道疾病

5.最常见的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化妆品是(C)

A.防晒剂

B.唇膏

C.染发剂

D.指甲油

E.护发素

6.室内小气候主要包括(A)

A.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B.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C.气温、气湿、气压、热辐射

D.气温、气湿、热辐射、空气离子

E.气温、气湿、气流、空气离子

7.化妆品中下列哪些物质规定限量要求?

(B)

A.汞、砷、铅、甲醛

B.汞、砷、铅、甲醇

C.汞、砷、铅、镍

D.镍、汞、砷、甲醛

E.镍、汞、砷、甲醇厚

8..下列哪项不是地下水的普遍特点(B)

A.有机物少

B.微生物多

C.离子溶解物较多

D.烧水时容易出现水垢

9.下列哪项是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的主要污染物(D)

A.农药

B.无机盐类

C.汞、铅、铬等重金属

D.磷氮类化肥

10..下列哪项不是藻类对水体的危害(D)

A.产生嗅味

B.产生藻毒素

C.生成卤代烃等有害副产物

D.产生病原微生物

11.下列哪项是水体热污染的主要来源(B)

A.炼油工业废水

B.热电厂冷却水

C.核燃料再生的“三废”

D.造纸工业产生的废水

12.下列哪项不是地表水(C)

A.江河水

B.湖泊水

C.泉水

D.水库水

13.下列哪项不是常规水处理技术(D)

A.沉淀

B.消毒

C.过滤

D.搅匀

14.关于我国水资源的错误说法是(B)

A.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

B.地大物博,水资源丰富

C.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约为2300立方米

D.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15.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16.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D)

  A.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17.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E)

  A.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化妆品痤疮

  C.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军团菌病

18.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D)

  A.痛痛病

  B.水俣病

  C.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温室效应

  E.光化学烟雾事件

19.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A.PH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PH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PH>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PH值无关

20.一次污染物是指(A)。

  A.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其理化性状保持未变

  B.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中的化学性污染物,发生了一些物理性变化

  C.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与其它物质发生了反应

  D.这种污染物不是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而是原来就存在在环境中的化学物

  E.以上都不对

21.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A)。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

  B.冷却水、洗涤污水、化工污水

  C.有机污水、无机污水、混合性污水

  D.物理性污水、化学性污水、生物性污水

  E.以上都不对

22.大气处于什么情况下,有利于污染物扩散(A)。

  A.大气处于不稳定状况

  B.大气处于稳定状况

  C.大气处于中性状况

  D.大气处于极稳定状况

E.大气处于逆温状况

23.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规定,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C )

A.0.05mg/m3

B.0.10mg/m3

C.0.15mg/m3

D.0.20mg/m3

E.0.30mg/m3

24.介水传染病一般多见于( B  )

A.中毒性疾病

B.肠道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皮肤病

E.免疫性疾病

25.关于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

A.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

B.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C.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D.若水源经常受污染,发病者可终年不断

E.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后,疾病的流行仍难以得到控制

26.判断水质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C )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厌氧芽胞菌

E.痢疾杆菌

27.水质监测采样点应设置在(  E )

A.水源取水口

B.出厂水口

C.居民经常用水点处

D.出厂水口和管网末梢

E.水源取水口、出厂水口和居民经常用水点

28.土壤中元素的本底值是指:

(  C )

A.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B.任何一处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C.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D.土壤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E.土壤表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29.痛痛病是一种(  B )

A.职业病

B.公害病

C.地方病

D.传染病

E.职业性多发病

30.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E )

A.工业废弃物的排放

B.生物性病原体的传播

C.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

D.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少

E.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

31.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规范(GB50096—1999)》规定居室净高为(   E)

A.1.8m~2.2m

B.2.Om~2.5m

C.2.4m~2.8m

D.2.5m~3.Om

E.3.Om~3.5m

32.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要求,新风量( D  )

A.≥10m3/h•每人

B.≥20m3/h•每人

C.≥25m3/h•每人

D.≥30m3/h•每人

E.≥40m3/h•每人

33.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规定要求,室内SO2浓度l小时均值(  B )

A.≤10mg/m3

B.≤0.50mg/m3

C.≤0.24mg/m3

D.≤0.60mg/m3

E.≤1.0mg/m3

34.在评价小气候时,必须采用包括(   C)

A.气温、气湿和气压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B.气流、气压和热辐射三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C.气温、气湿、气流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采评价

D.气温、气湿、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E.气温、气流、气压和热辐射四种因素的综合指标来评价

35.国家颁布的(   D)对办公建筑物空气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

A.《大气卫生标准》

B.《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住宅卫生标准》

D.《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6.公共场所的主要特点( D  )

A.人群密集,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B.人群密集,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C.人群密集,流动性小,健康与;牛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D.人群密集,流动性大,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E.人群固定,流动性小,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混杂各种污染源

37.《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于(  B )

A.1985年发布的

B.1987年发布的

C.1991年发布的

D.1996年发布的

E.2001年发布的

38.《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定,目前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  C )

A.6类18种B.7类18种C.7类28种D.8类28种

E.8类38种

39.化妆品引起的皮肤损害最常见的一类是(  B )

A.光变应性皮炎

B.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C.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D.化妆痤疮

E.色素沉着症

40.诊断化妆品痤疮时重点需要了解(   C)

A.痤疮发生的时间

B.痤疮的类型和部位

C.化妆品接触史和施用的部位

D.所施用化妆品的卫生质量

E.施用化妆品的种类和频率

41.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属于(  C )

A.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B.细胞毒反应

C.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D.速发型变态反应

E.自身免疫反应

42.下列不符合化妆品的定义的产品是:

(   A)

A.含抑制螨虫剂的洗头水B.香皂C.含抑汗剂的爽身粉

D.防蛀漱口水E.脱毛霜

43.临床上化妆品眼损害大多是由于(   C)

A.眼部皮肤粘膜特别敏感

B.用于眼部的化妆品刺激性较强

C.非眼部化妆品误人眼内

D.不正确使用眼部化妆品

E.眼部化妆品的使用频繁

44.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取决于(  D )

A.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B.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C.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和皮肤状况

D.化妆品含有的变应原物质和使用者本身的特异体质

E.化妆品本身的化学刺激作用和使用者的皮肤状况

45.常引起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化妆品是(   E)

A.护肤霜B.香粉C.爽身水D.烫发剂E.防晒霜

46.化妆品中过量的重金属主要源于(  B )

A.为防腐而添加B.生产过程和原材料C.使用过程的污染

D.包装容器E.为着色而添加

47.当前化妆品经营中的主要卫生问题是(   B)

A.微生物污染

B.无卫生许可证产品的销售

C.化妆品的产品质量

D.化妆品的无证经营

E.化妆品的假冒伪劣产品

48.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  E )

A.是针对化妆品生产制订的

B.是针对化妆品经营制订的

C.针对卫生监督制订的

D.针对化妆品的生产和经营制订的

E.针对化妆品生产、经营和监督而制订的

49.我国采用空气污染指数向公众发布大气污染状况,它分为5个级别,当易感人群症状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时,空气质量状况应该是(C)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E.重污染

50.标准中规定每克或每毫升化妆品中不得检出下列哪些细菌(E)

A.霉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  B.霉菌、粪大肠菌群、溶血性链球菌

C.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破伤风杆菌  D.厌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大肠菌群

 E.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5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及其周围的(D)

  A.生态环境  B.自然环境  C.生活环境  D.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E.社会环境

52.粒径≤10μm的大气颗粒物称为(C)

  A.降尘  B.总悬浮颗粒物  C.可吸入颗粒物  D.烟尘  E.细颗粒物

53.某一封闭式办公大楼,终日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近日工作人员诉说呼吸道干燥、鼻塞、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但下班后返回家中,上述症状自行消失。

此病症最可能是(B)

A.与建筑物有关的疾病(BRl)  B.不良建筑综合征(SBS) C.电脑综合症  D.CO2中毒E.流行性感冒

54.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B)

A.地面大气中臭氧浓度增加 B.地面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增加  C.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D.雨雪水减少  E.绿地减少

55.居住面积定额直接影响人们生活居住的卫生条件,与每人居住面积定额关系较密切的指标是(B)

  A.人口毛密度  B.人口净密度  C.居住区用地面积  D.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居住区人口数

56.有一工厂它的烟囱有效高度为100m,当风向为东北风时,其有害气体的着落点,大概在该工厂的(D)

  A.东北方位500~1000米处  B.东北方位1000~2000米处  C.西南方位500~1000米处

  D.西南方位1000~2000米处E西南方位100~500米处

57.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不包括(B)

  A.多为暴发流行 B.病人的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C。

病历分布于供水范围一致

  D.发病多在同一潜伏期内  E.对水源采取净化消毒处理后,流行迅速得到控制

58.水体污染物吸附于悬浮物和颗粒物后,逐渐下沉进入水体底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变成毒性更大的理化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化学物质,这种情况最常见于水体(E)

  A.镉污染  B.有机氯农药污染  C.有机磷污染  D.酚污染  E.汞污染

59.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D)

  A.婴儿期摄入氟过多所致  B.母体妊娠期间摄入过多非必需微量元素所致

  C.胚胎期和婴儿期碘摄入过多所致 D.胚胎发育期和婴儿期严重缺碘所致

  E.胚胎期和婴儿期多种微量元素严重缺乏所致

60.目前在建筑材料与装饰材料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物质是(B)

  A.甲醇和氡 B.甲醛和氡  C.甲醇和氨  D.甲醛和氨  E.氨和氡

61.有的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浓度极低且极为稳定,该污染物通过水生物摄取进入食物链系统,使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大大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为(B)

  A.生物放大作用  B.生物富集作用  C.生物降解作用  D.生物转化作用  E.生物自净作用

62.日本痛病的病因主要是(C)

  A.当地土壤原生环境中含有大量镉  B.气型镉污染土壤和水所致  C.含镉废水污染农田而引起

  D.含镉废水污染了当地居民的水源水  E.含镉废渣污染了土壤

63.评价室内空气清洁度和居室容积的最重要指标是(C)

  A.SO2  B.CO  C.CO2  D.NOx  E.颗粒物

64.某患者涂抹某化妆品后5~7天,再次涂抹时局部出现红肿、水疱、大疱,病变边界不清,自觉瘙痒并有灼热感。

诊断可能为(C)  A.急性皮炎  B.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C.变态性刺激性皮炎  D.光变态性皮炎  E.化妆品性痤疮

65.有一种污染物它是含氯碳氢化合物的燃烧产物,易溶于脂肪组织,是已知的人类致癌物,也是一种环境激素。

该污染物可能是(B)  A.多环芳烃  B.二恶英  C.苯并α芘  D.有机磷  E.醛类化合物

66.判断水质是否受人畜粪便污染的最重要指标是(C)

  A.细菌总数  B.大肠菌群  C.粪大肠菌群  D.肠道致病菌  E.厌氧芽孢菌

67.分析空气中二氧化硫常采用的样品采集方法是(C)

  A.塑料袋采样法  B.注射器采样法  C.溶液吸收法  D.滤膜阻留法  E.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68.含有病原体的动物粪便污染土壤后,通过皮肤传染或黏膜进入人体而得病,这病可能是(B)

  A.血吸虫病  B.炭疽病 C.破伤风  D.蛔虫病  E.痢疾

69.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这些功能流是(A)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70.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71.“食物网”的概念是(A)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

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72.生态系统健康是(D)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73.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B)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

74.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D)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5.有三种类型的化合物,其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曲线的特征不同,它们是(D)

A.有机物、无机物和金属化合物

B.有机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C.无阈值化合物、无机物和必需元素

D.无阈值化合物、有阈值化合物和必需元素

E.有机物、无机物和无阈值化合物

76以下是影响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浓度的因素,除外(E)

A.暴露频度

B.暴露期

C.化合物的生物半减期

D.暴露浓度

E.化合物的生物放大作用

77.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浓度(B)

A.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

B.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短,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78.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C)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79.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E)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80.人群易感性是(C)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81.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E)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82.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

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B)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

E.夏秋季多见

83.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C)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啕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84.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B)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85..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E)

A.色素沉着作用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86.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87.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D)

A.地势低凹B.逆温

C.空气潮湿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88.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D)

A.SO2B.H2SC.CO2D.O3E.NO

89.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C)

A.气温、气流、气压、光照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90.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D)

A.排出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出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出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

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

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91.大气发生逆温时(C)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γ<0D.γ>0E.γ=0

92.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B)

A.扩散B.微生物分解C.氧化D.植物吸收E.沉降

93.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E)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94.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E)

A.慢性中毒B.变态反应C.急性中毒D.肺癌E.佝偻病

95.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E)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96.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B)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97.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A)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O2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98.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B)

A.6.5B.5.6C.4.5D.3.0E.以上都不对

99.水永久硬度指(D)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100.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B)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101.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

A.水解反应B.络合反应

C.中和反应D.氧化反应

E.还原反应

102.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A)

A.有机氮B.蛋白氮

C.氨氮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103.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B)

A.中和酸废水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E.中和碱废水

104.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困(B)

A.pH值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