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065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docx

学年浙江省金华温州台州三市部分学校高一下学期第十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详解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第十一次联考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2.中国经济网2013年7月6日:

“在法国人眼中,中国文明的象征是动态的变化的:

两千年前是丝绸,一千年前是瓷器,五百年前是茶叶”。

信息不能表明

A.中国自然经济长期未能突破    B.东西方贸易交流不断

C.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   D.古代中国对外贸易居于入超地位

3.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

A.“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4.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

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

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

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B.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    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

5.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

A.买一套西装穿上B.到西餐馆就餐

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D.骑自行车看风景

6.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减少耕地面积

C.调整工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

7.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2010年11月5日宣布,IMF执行董事会当天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

中国的份额将从现在的3.72%提高到6.39%,投票权将超过德国、法国和英国,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

这说明

A.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话语权扩大B.发展中国家控制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弱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之间寻找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下列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的是

A.美国B.法国C.联邦德国D.日本

10.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

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汽车制造业落后于世界    B.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C.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  D.中国汽车企业已被外企吞并

11.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你认为这种观点

A.正确。

因为全球化正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进行的

B.基本正确。

发展中国家最好不要参加

C.偏颇。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D.基本错误。

发展中国家应无条件支持

12.“供应学派”(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认为:

“过去的反通货膨胀政策过分注重需求而忽略供给。

”该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不同主要是

A.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    B.扩大国家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高增长

13.20世纪最后10年里,美国的经济出现了连续117个月的增长,失业率低,财政盈余,究其原因最主要是

A、出现知识经济B、国家政策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间的第三条道路。

C、政府紧缩通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D、以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14.构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支柱包括

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联合国安理会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20世纪后期,世界贸易体系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标志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C.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关于什么是幸福,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曾总结过西方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

“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文中的空白处可以填上

A.智慧和德行B.权力与金钱C.民主与科学D.法律与信仰

17.下列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

秦朝结束分裂局面,实现思想大一统

B.b处:

西汉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思想

C.c处:

魏晋南北朝隋唐逐渐走向“三教合一”

D.d处:

明清活跃儒家思想的推动

18.西汉时期灾害频发,每当灾害发生时,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

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19.有人说:

“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西方社会与东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民贵君轻D.因信称义;致良知

20.宋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宋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

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

“贞、孝、节、烈”的典型。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强化了纲常伦理观念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21.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先哲留下名言警句。

下列名言的作者按顺序排列应为

①“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④“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22.下列思想中具有明清时代新特点的是

①民本思想 ②批判君主专制 ③经世致用 ④工商皆本 ⑤辩证法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篆书、隶书、楷书、行书

B.篆书、行书、楷书、草书

C.隶书、篆书、楷书、行书

D.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24.下列重要的科技发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指南针(司南)的出现③火药被用于军事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A、①②④③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

25.伊拉克战争给美、伊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灾难。

美国著名的“反战母亲”强烈要求美国众

议院议长启动法律程序弹劾总统。

小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西方三权分立

模式的理论渊源。

为此,你建议他阅读

A.《独立宣言》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论法的精神》

26.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及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

理一世宣示:

“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协定……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

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

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

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三权分立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27.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

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

B.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

28.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

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

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9.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的说:

“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30.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

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A.现代主义B.现实主义C.印象主义D.浪漫主义

31.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B.辛弃疾C.柳永D.关汉卿

32.明代后期,有学者谓:

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33.近代有学者认为,“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

这一言论意在

A.推广民间俚语B.提倡文言文复兴

C.否定外来文化D.抵制白话文运动

34.薄伽丘的《十日谈》因充满“可怕的人欲”而为教会所不容,该书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是

A.批判古典主义B.追求伦理道德

C.讴歌自然的人性D.反对专制王权

35.右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该课的主题应该是

A.走向整体的世界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限制君权的思想学说与制约机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对贤良策》

(1)概述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4分)

材料二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

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

……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吴晗文集》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对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了怎样的审核机制。

(2分)简述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

(2分)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2分)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分)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2分)

37.(16分)人们十分关注历史上科技发展及其作用。

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科技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4分)

材料二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4分)

材料三瓦特发明前,英国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

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

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的图景。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改良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6分)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

(1)概述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对君主诏令的发布形成了怎样的审核机制。

(2分)简述这一机制的积极作用。

(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2分)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分)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2分)

 

37、(16分)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4分)

 

⑵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4分)

 

⑶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改良蒸汽机的创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D

B

C

A

A

A

D

B

C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C

A

C

A

A

C

C

C

A

B

D

C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C

C

C

C

D

C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6题14分,第37题16分,共30分)

36.(14分)

(1)主要观点:

天人感应;君主如治理不好或不知自省,上天会降下灾异以示警告;面对警告,君主仍不变革,就会败亡。

(4分,任意两点得4分)

(2)机制:

君主想发命令,中书省认为不合法的不予起草;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封驳。

(2分)

作用:

防止君主决策的失误;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合理和公允;减小因政府决策失误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写出任意一点给2分)

(3)明太祖废丞相,宰相节制君权、弥补君主不贤的的功能丧失,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直至败亡。

(2分)

主张:

君臣平等;决是非于学校;置相。

(写出任意一点给2分)

意义:

反对君主专制;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分)

37.(16分)

⑴史实: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2分)

影响:

火药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以及用坚船利炮征服世界创造条件;(2分)

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2分)

⑵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4分,答出两点即可)

⑶积极影响:

蒸汽机的采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工厂规模

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世界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

得到发展。

(4分,任意2点得4分)

消极影响: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