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075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1

一、“十一五”旅游业成绩显著1

(一)旅游经济高速增长1

(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3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5

(一)科学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应始终坚持不渝的指导方针5

(二)政府主导是旅游业发展的可靠保证5

(三)服务大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5

(四)改革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6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不足6

(一)旅游体制创新不足6

(二)旅游综合效益不高6

(三)旅游发展保障不足6

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7

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背景7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7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7

第三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目标8

三、发展战略9

(一)政府主导发展战略9

(二)创新发展战略9

(三)精品名牌战略9

(四)项目带动战略10

(五)科教兴旅战略10

(六)低碳发展战略10

四、基本任务10

第四章总体发展布局12

一、发展思路12

二、总体布局12

(一)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12

(二)重点开发建设六大主题旅游板块13

(三)大力建设具有省际集散延伸功能和覆盖全省的八条旅游线路14

(四)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自驾游线路15

第五章旅游产业体系建设17

一、开发思路17

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17

(一)历史文化旅游17

(二)自然观光旅游18

(三)商务会展旅游18

(四)休闲度假旅游19

(五)康体养生旅游19

(六)红色旅游20

(七)乡村旅游20

三、产业要素建设21

(一)旅游餐饮业21

(二)旅游住宿业21

(三)旅游交通运输业22

(四)旅行社业23

(五)旅游商品业23

(六)旅游观赏娱乐业24

(七)旅游服务体系建设24

(八)旅游教育业26

第六章旅游市场开发27

一、发展思路27

二、市场开发目标27

(一)全面发展国内旅游市场27

(二)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市场27

(三)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市场28

三、旅游市场营销主要措施28

(一)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28

(二)充分重视旅游营销渠道建设29

(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网络宣传与营销29

(四)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实施联合营销29

第七章旅游保障体系建设31

一、加快全省旅游法制体系建设31

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31

三、积极探索旅游体制改革31

四、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32

五、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平安旅游32

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旅游业成绩显著

“十一五”是陕西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全国的排名不断前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旅游行业紧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要素为目标,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为宗旨,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大力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克服了特大地震、金融危机、甲型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产业素质大幅提升,旅游业在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旅游经济高速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经济高速增长,2010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212.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8%和17.8%;接待国内旅游者达到1435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91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1%和23.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983.9亿元,年均增长22.7%,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表一2006-2010年陕西省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

外汇收入(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万人)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旅游总人数

(万人)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006

106.1

5.1

6950

378

7056.1

418.8

2007

123.1

6.1

8015

458

8138.1

504.1

2008

125.7

6.6

9056

561

9181.7

607

2009

145.1

7.7

11410

715

11555.1

767.9

2010

212.2

10.2

14354

916

14565.9

983.9

年均增长率

18%

17.8%

19.1%

23.7%

19.1%

22.7%

表二2006-2010年陕西省入境旅游人数、外汇收入分析图

 

表三2006-2010年陕西省国内旅游人数、收入分析图

 

(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合理,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突出显现。

1、旅游规模快速壮大

“十一五”期间,政府引导资金、社会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全省旅游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

全省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到535.3亿元。

其中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投入旅游业达到167.9亿元,社会投资367.4亿元。

全省旅游星级饭店达354家、旅行社610家、A级景区101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产品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为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地区结构、品类结构、档次结构日趋合理的全省旅游产品体系业已形成。

3、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形成了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省级公路、农村公路、旅游专用公路联线成网的立体交通体系。

全省铁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均比“十五”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通水、通电、通讯等设施都有较大提升,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4、市场开发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稳步发展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的促销方针,以强化市场促销、扩大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旅游客源为目标,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通过大策划、大推介、大营销不断掀起宣传促销的高潮。

欧美、日韩、东南亚客源市场得到了巩固,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客源市场得到了拓展;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周边省份成为全省国内旅游的主体市场。

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为“十一五”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客源保障。

5、保障体系全面进步

以建设诚信体系为目标,大力强化依法治旅工作,旅游行政管理能力不断进步。

旅游、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能力不断增强,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6、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和先进单位,行业形象进一步改善。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形象进一步树立,地位进一步增强,影响进一步扩大,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

(一)科学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应始终坚持不渝的指导方针

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全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兼顾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突出人文关怀,旅游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二)政府主导是旅游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旅游业正处在市场培育期,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政府主导在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了全省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三)服务大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拓宽旅游业发展道路,夯实旅游业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旅游业民间外交、拉动内需、统筹城乡发展的特殊作用,既有力地服务了大局,又为旅游业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改革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不断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大旅游发展的机制和模式,大力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不断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旅游业才能经受住各种危机和考验,不断成长壮大。

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十一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旅游体制创新不足

旅游管理体制存在不顺现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决策分散以及行业管理力度不强,企业运行机制不活,旅游开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二)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商品等产业要素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经济效益一般,行业整体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旅游发展保障不足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

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背景

“十二五”是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旅游业大发展的强力推进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的举办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拓展了市场空间。

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发展纳入了国家战略体系,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全面规划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长,旅游消费进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期,旅游持续较快发展具有强大的市场基础;全省高速交通等配套支撑体系不断完善,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加稳固的发展基础。

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全国旅游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与旅游者对高品质旅游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旅游市场经营秩序与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等都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构成挑战。

第三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以建点、联网、配套为基本思路,以优化结构、创新产品、提质增效为发展主线,以加强精品景区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有力抓手,以大力拓展旅游市场为重点,以实施保障措施为支撑,推进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十二五”期末把旅游业基本建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加强旅游业同其它产业的融合,彰显“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整体形象。

2015年,全省接待旅游者30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5%,旅游业总收入2500亿元,年均增长20.5%;入境旅游人数400万人次,年均增长13.5%,旅游外汇收入22亿美元,年均增长16.6%;国内旅游人数296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6%,国内旅游收入23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20.8%。

表四2011-2015年陕西省旅游业规划经济指标

年份

入境旅游人数(万人)

外汇收入(亿美元)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旅游总人数

(万人)

旅游总收入

(亿元)

2011

240

12

16580

1100

16820

1200

2012

275

14

19160

1340

19430

1450

2013

310

16

22130

1610

22450

1750

2014

350

19

25580

1950

25930

2100

2015

400

22

29600

2360

30000

2500

年均增长率

13.5%

16.6%

15.6%

20.8%

15.5%

20.5%

三、发展战略

(一)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重点抓好发展规划、宣传促销、人才培训和市场监管工作,建立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涉旅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省上下发展旅游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发展战略

推动全省旅游产业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与自然生态旅游共同发展转变,由数量增长型发展方式向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型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全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机制,使旅游创新成为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精品名牌战略

坚持大区域开发,大集团引领,大资金投入,科学化管理,建成一个旅游产品就是一个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精品,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以品牌促发展。

(四)项目带动战略

突出大特色,打造大景区,形成大容量,构建大循环,选择比较优势明显、对周边资源具有整合功能、对旅游线路具有支撑作用、对区域旅游具有带动效应、影响力大的特色项目,进行综合开发,带动全省旅游业加快发展。

(五)科教兴旅战略

充分发挥全省教育资源优势,建立以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使旅游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布局和全省旅游业大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为建设旅游强省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六)低碳发展战略

建立新型低碳化、生态化发展模式,旅游发展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大力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旅游项目,逐步建立旅游低碳环保准入标准,推进全省旅游低碳发展。

四、基本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实现一个突破,构建五大体系,抓好六个保障。

实现一个突破:

实现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有突破性的改善。

构建五大体系:

构建全省竞争力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切实有效的市场营销体系;结构完善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科学合理的旅游行业管理体系。

抓好六个保障:

完善旅游业管理体制;强化旅游规划管理;创新旅游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推进旅游教育和旅游科研;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章总体发展布局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坚持点、线、面结合,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总体形象,进一步优化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构筑“168”旅游总体发展格局。

二、总体布局

(一)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

按照把全省建设成为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以建设西安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核心,以建设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区域旅游目的地城市、辅助旅游目的地城市为重点,以设区市为中心,以县级城市为辅助,重点改善交通条件,全面提升旅游功能,打造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初步形成全省功能齐全,分工明确的旅游目的地网络体系。

1、打造西安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依托一流的旅游资源,高效便捷的陆、空交通网络,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将西安(咸阳)打造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2、建设延安、汉中国内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城市

充分挖掘延安、汉中城市文化底蕴,在城市建设中充分体现旅游的文化元素和功能,凸显鲜明旅游特色,重点提升城市形象,着力布局完善城市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吸引力突出,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

3、区域旅游目的地城市

宝鸡、铜川、渭南、榆林、安康、商洛、杨凌七城市(区)加快城市功能建设,重点围绕旅游业“六要素”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在跨省区域内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4、旅游辅助目的地城市

以韩城、临潼、黄陵、凤县等为代表,作为城市旅游吸引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旅游综合服务功能的延伸,打造一批对旅游者有吸引力,旅游服务功能较为完善,能满足旅游者一般停留及游览需求的旅游目的地。

(二)重点开发建设六大主题旅游板块

一是依托周、秦、汉、唐和古都西安等代表性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创新,提升文化旅游景区品位和档次,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板块;二是利用秦岭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参与性旅游精品项目,建设具有国家中央公园品牌形象的秦岭山水度假胜地旅游板块;三是以革命圣地延安为龙头,系统整合陕北区域的祭祖、红色及民俗文化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红色旅游板块;四是依托法门寺文化景区,整合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建设国际知名的宗教文化旅游板块;五是发挥地热资源优势,开发重点温泉旅游项目,完善休闲旅游设施,建设关中温泉休闲旅游板块;六是依托黄河沿线瀑布、湿地、峡谷等地质构造,建设具有原生态魅力的黄河风情旅游板块。

(三)大力建设具有省际集散延伸功能和覆盖全省的八条旅游线路

依托交通网络,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连接河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四川、重庆、湖北等相邻省份的八条具有旅游延伸集散功能的复合型省际旅游线路。

1、东线:

西安(古城旅游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池、楼观道文化展示区、西安事变革命旧址)-渭南华县(渭华起义纪念馆、少华山)-华阴(华山、华山御温泉)-潼关(黄河旅游区)等;

2、东北线:

西安阎良(航空城)-渭南蒲城(桥陵、惠陵)-白水(仓颉庙)-合阳(洽川黄河湿地)-韩城(古城旅游区)等;

3、北线:

西安-咸阳三原(城隍庙)-铜川(药王山、耀州窑、玉华宫、照金-香山)-延安黄陵(黄帝陵)-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洛川会议革命旧址)-宜川(壶口瀑布)-延安革命旧址-子长(钟山石窟)-延川(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榆林绥德(汉画像石展馆)-米脂(李自成行宫、姜氏庄园、杨家沟革命旧址)-佳县(白云山)-榆林(镇北台、红石峡)-神木(红碱淖、二郎山、能源工业旅游区)等;

4、西北线:

西安-咸阳汉文化旅游精品区(汉阳陵-长陵、平陵、安陵-兴平茂陵)-咸阳(海泉湾、地热城、咸阳博物馆)-泾阳(张家山郑国渠首遗址、安吴青训班、云阳八路军总部革命旧址)-礼泉(昭陵)-乾县(乾陵)-彬县(大佛寺)等;

5、西线:

西安-杨凌(农业博览园、农业示范园、水运中心)-宝鸡扶风(法门寺)-眉县(太白山)-岐山(周公庙)-凤翔(民俗村)-宝鸡(中华礼乐城、中华石鼓园、炎帝陵)-陇县(关山草原)等;

6、西南线:

西安(朱雀森林公园、太平森林公园)-安康宁陕(天华山)-汉中佛坪(野生珍稀动物园)-洋县(长青-华阳旅游区)-城固(张骞墓、万亩桔园)-汉中(汉台博物馆、拜将台)-南郑(红寺湖、南湖、川陕革命纪念馆等)-勉县(三国文化遗迹、定军山)-留坝(张良庙、紫柏山)-略阳(五龙洞森林公园)—宁强(青木川古镇)等;

7、南线:

西安(翠华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等)-商洛柞水(牛背梁、柞水溶洞)-镇安(木王森林公园)-安康旬阳(太极城、红军乡)-安康(瀛湖、香溪洞)-岚皋(南宫山、神河源)-平利(天书峡)等;

8、东南线:

西安蓝田(王顺山、水陆庵)-商洛(牧护关)-丹凤(丹江漂流、红25军及苏维埃政府旧址)―商南(金丝峡)―山阳(天竺山)等。

(四)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自驾游线路

顺应自驾游飞速发展的形势,努力建设串联精华,风景优美、别具特色的全省自驾游线路网络。

1、丝绸之路之旅自驾游:

西安-汉阳陵-乾陵(茂陵、昭陵)-法门寺-中华石鼓园-彬县大佛寺。

2、寻根之旅自驾游:

西安-黄帝陵-延安。

3、秦巴山水之旅自驾游:

青木川-黎坪-南湖、红寺湖-长青华阳-燕翔洞-瀛湖-南宫山-旬阳太极城-木王-塔云山-牛背梁-西安。

4、黄河风情之旅自驾游:

华山-合阳黄河湿地-韩城古城(司马迁祠、党家村)-壶口瀑布-白云山-红碱淖。

5、红色之旅自驾游:

马栏革命旧址-安吴青训班-照金香山-延安革命圣地。

6、宗教文化之旅自驾游:

大慈恩寺-大清真寺-青龙寺-草堂寺—法门寺—周公庙-彬县大佛寺。

7、两汉三国怀古之旅自驾游:

西安-蔡伦墓-张骞墓-古汉台-武侯祠、墓-定军山-石门。

 

第五章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一、开发思路

以“人文陕西,山水秦岭”为主题,坚持打牢基础,提升水平,完善结构,全面发展,加速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坚持开放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思路,坚持深入挖掘提升历史人文旅游产品与坚持大力开发建设自然生态旅游产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主角,大集团运作,大资金投入的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模式,以建立完善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吸引物体系为目标,以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为重点,推动全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再上新台阶。

全力将法门寺文化景区、延安红色旅游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楼观中国道文化展示区、西安城墙、金丝峡和长青-华阳等建设成为国家5A景区,到“十二五”末,全省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10家。

(一)历史文化旅游

“十二五”期间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文化精粹,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为重点,继续巩固、提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华清池、黄帝陵、曲江大雁塔-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法门寺、乾陵、韩城文化旅游区、汉中两汉三国文化旅游区等传统优势旅游产品,加强配套设施和环境优化建设,完善产业链,打造品牌旅游区。

加大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楼观道文化展示区、汉长安城遗址、照金-香山、药王山等新建在建旅游产品的建设力度,力争建设成几个有国际影响力,管理一流,能进入5A级景区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使其在“十二五”旅游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自然观光旅游

以大秦岭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为核心,以精品项目建设为抓手,在大力加强大秦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华山、少华山、骊山、太平、太白山、黎坪、长青-华阳、瀛湖、南宫山、燕翔洞、牛背梁、金丝峡、壶口瀑布等一批风景优美、生态环保、管理服务一流的高等级旅游景区。

加快建设合阳黄河湿地、朱雀、秦岭国家植物园、仲山生态公园、天台山(宝鸡)、凤县生态旅游区、关山草原、紫柏山、天汉水城、中坝峡谷、天华山、柞水溶洞、木王、天竺山、乾坤湾、红碱淖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景区,增强全省旅游发展后劲,推动全省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商务会展旅游

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为平台,重点开发建设西安的会展旅游,增加会展数量,完善会展设施,健全会展服务机构,提高会展服务水平,把西安建设成国内一流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宝鸡、咸阳、延安、榆林、汉中、杨凌示范区加大会展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全省比较完善的商务会展旅游体系。

继续大力开发建设节庆旅游产品,以黄帝陵祭祖、法门寺文化旅游节、玉华宫冰雪节、安康龙舟节等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为龙头,各市都要围绕本市的文化特色开展旅游节庆活动,打造节庆旅游产品,切实做到全省各市节庆活动增规模、上档次、扩影响、出品牌。

西安、延安、汉中等市应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或全国知名度的旅游节庆产品。

(四)休闲度假旅游

坚持又好又快的开发建设指导思想,在“十一五”建设基础上,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完善、提升休闲度假功能,依托大秦岭山水、温泉、冰雪等资源打造临潼度假区、华山度假区、太白山度假区、咸阳温泉度假区、汉中温泉度假区、东汤峪度假区、安康汉江度假区、玉华宫滑雪场、牧护关滑雪场等一批各类档次、别具特色的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

(五)康体养生旅游

康体养生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