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0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docx

培养方案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专业代码085217

领域专业名称地质工程

 

填表日期:

2014年2月22日

一、专业领域简介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手段,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先导性工程领域。

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地质问题、所需各类矿产资源、水资源与环境问题等是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地质工程领域正是为此目的而进行科学研究、工程实施和人才培养。

地质工程领域服务范围广泛,技术手段多样化,目前,从空中、地面、地下、陆地到海洋,各种方法技术相互配合,交叉渗透,已形成科学合理的、立体交叉的现代化综合技术和方法。

本学科点有刘光鼎院士、杨文采院士等博士生导师8人,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拥有“工程地球物理”和“地球内部多尺度成像”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三峡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等单位。

有设备齐全的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和各种方法实验室。

近年来,教师人均年度可支配科研经费超过40万元,承担了国家973、86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各种项目数百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一、二等奖多项。

就业方向为能源、固体矿产、水利、交通、环境工程等部门。

本专业和领域与岩土工程勘察、工程勘察资质、工程物探资质、地质勘查资质、桩基检测资质、无损检测资质、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资质、桥梁检测资质、建筑检测资质、工程检测资质等行业资质直接对接。

二、专业领域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学术骨干

(按姓氏笔画排名)

1

应用地球物理(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

研究重磁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的原理、方法及应用。

注重地球物理新方法及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拓展地球物理的应用领域。

马火林、王书明、邓世坤、曲赞、刘江平、许顺芳、祁明松、师学明、朱培民、李永涛、李振宇、陈超、沈博、宋先海、张玉芬、张世辉、张学强、於文辉、杨宇山、昌彦君、胡祥云、罗银河、骆淼、徐义贤、顾汉明、夏江海、潘和平

2

资源地球物理

研究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测井、重磁、遥感等地球物理方法的原理与应用。

王书明、刘江平、朱培民、李振宇、陈超、张玉芬、於文辉、顾汉明、鲍晓欢、

蔡建超、潘和平

3

海洋地球物理

研究海洋油气勘探的地震采集处理技术及天然气水合物海底大地电磁勘查技术。

王书明、师学明、张世辉、於文辉、胡祥云、顾汉明

4

综合地球物理

研究固体矿产与油气勘探中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理论与应用。

师学明、胡祥云、徐义贤

5

近地表地球物理

近地表环境要素及其变化的定量描述以及在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邓世坤、刘江平、许顺芳、李振宇、张学强

徐义贤、夏江海

6

遥感信息分析与处理

研究遥感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

王毅、吴柯、许丽娜、陈涛、喻鑫

7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

研究基于天基、空基、地基遥感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与方法。

牛瑞卿、王毅、吴柯、许丽娜、陈涛、陈丽霞、喻鑫

8

地学数据挖掘

研究挖掘海量地学时空数据中蕴藏的地学知识及规律。

王贤敏、陈丽霞、武雪玲、曹雪莲

注:

本表不够可加页,每个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般为3—6个。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地质工程领域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质调查、工程勘察、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开发相关的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地质工程领域工程技术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解决地质工程有关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与地质工程领域有关的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外文摘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地质工程领域中有关问题。

 

学习年限:

全日制基本学制为2年。

非全日制为2-3年弹性学制。

四、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时间

开课单位

备注

 

16

S20025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S10113

工程硕士生英语

48

3

外国语学院

S00009

工程硕士专业英语

16

1

地空学院

S11015

数学物理方程

48

3

数学与物理学院

至少任选一

S11005

应用泛函分析

S11007

数值分析

S11002

多元统计分析

B05025

勘查地球物理技术前沿

64

4

或Ⅲ

地空学院

报告答辩

S23156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48

3

或Ⅲ

地空学院

地质勘查资质对接

S05010

位场理论

48

3

~Ⅱ

地空学院

至少任选一

S05017

电磁场理论

S05019

弹性波理论

S05011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S05042

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

S02070

数学地质

S05066

遥感地质

S05085

地学空间分析

16

G17001

知识产权法

32

2

政法学院

必修

S00004

信息检索与利用

32

2

图书馆

必修

S00008

工程实践

96

在职2

全日制6

Ⅱ(全日制)

完成实践手册获得学分

必修

S05012

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

32

2

Ⅱ(全日制)

地空学院

全日制至少任选2门

在职至少任选4门

S05041

储层地球物理学

S05007

地球科学中的小波

S05050

测井与测井资料综合解释

S05026

定量勘探地震学

S05079

高频面波方法

S05082

重磁异常频谱分析

S05081

三维电磁勘探

S05030

现代地球物理观测与实验技术

S23029

统计模式识别

S23197

遥感影像高级分析

S05086

地球信息技术前沿

S05087

遥感信息模型

S05092

地学信息数据挖掘

S23029

统计模式识别

S05088

地表变形监测

S05090

地质灾害监测与信息处理

S05091

高分辨率遥感

S05089

高光谱遥感

S06003

S15018

VisualC++程序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基础

48

3

II(全日制)

地空学院

任选一

专业1(仅在职)

32

2

专业2(仅在职)

专业3(仅在职)

学术报告

听报告至少3次,做报告至少2次

备注

五、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

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

ReviewsofGeophysics

PhysicsofEarthandPlanetaryInterior

GeophysicalJournalInternational

JournalofGeodynamics

Tectonophysics

SurveysinGeophysics

Tectonics

Geophysics

GeophysicalProspecting

PureandAppliedGeophysics

JournalofAppliedGeophysics

AAPGBulletin

Geology

BulletinoftheSeismologicalSocietyofAmerica

中国科学(中英文)

科学通报(中英文)

地球物理学报(中英文)

地质学报(中英文)

自然科学进展(中英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科学进展

地球科学(中文)

地球科学(英文)

地质科技情报

地震学报(中英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版)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石油物探

物探与化探

测绘学报

地学前缘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AGU

AGU

AGU

Elsevier

Wiley

Elsevier

Elsevier

Springer

Elsevier

SEG

Wiley

Springer

Elsevier

AAPG

GSA

SSA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编辑部

科学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Springer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成都理工大学出版社

长安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地质出版社

测绘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前缘》编辑部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编辑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注:

本表不够可加页

六、实践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与水平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一门外语,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能收集、阅读中外文献资料,能对所研究领域进行较深入的评述,并写出读书报告。

(2)能运用计算机语言(FORTRAN、C或VB等)编制程序,对所研究问题进行科学计算和软件开发。

(3)能使用所从事领域的仪器、实验设备及计算机软件。

(4)要求通过有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取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应用研究、调研报告、项目/工程管理等、典型案例等等形式。

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工程实践、实验研究、资料收集获取相关数据与资料,独立地从事论文专题研究,科学组织原始资料,应用新理论或新方法处理原始数据,论文能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图表规范。

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论文格式应符合学校专业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15篇,选用的参考文献应尽量反映本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B05025开课学期:

2周学时/总学时:

8/64学分:

4

课程名称:

勘查地球物理技术前沿

英文名称:

TheLeadingEdgeofExplorationGeophysicsTechnology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顾汉明、陈超、胡祥云、朱培民、潘和平、夏江海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方法及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

内容主要涉及:

1、地震属性技术、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

2、叠前深度域偏移成像技术

3、电磁法能源和固体勘探新方法技术

4、近地表电磁法勘探新方法技术

5、地球物理反演新方法技术

6、重磁勘探新方法技术

7、测井方法技术进展

8、工程、环境地震勘探新技术

 

教材:

(无)

参考文献:

近期发表的国内外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专业文献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新开课学期:

1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综合地球物理勘探

英文名称:

TheLeadingEdgeofExplorationGeophysicsTechnology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顾汉明、陈超、胡祥云、潘和平、夏江海、刘江平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磁法勘探、地震勘探、测井方法及近地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与应用,以及地质勘查规范等。

 

教材:

(无)

参考文献:

国内外勘探地球物理方面的专业文献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10开课学期:

1~2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位场理论

英文名称:

PotentialFieldTheory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口头报告/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陈超

内容提要:

本课程从位场基础理论从发,从全球角度分析地球重力场和地磁场特征,讨论地球重力场、地磁场数学表达及其物理含义。

在此基础上,讲授重力异常和磁异常信号的特点及其信号分析方法,介绍位场理论在重、磁异常资料分析及反演解释中的应用。

课程内容包括:

(1)引言,介绍位场的基本概念,讨论场的分类、场的三维空间图示、边值问题、位场拉普拉斯方程的解和积分方程的解。

(2)地球重力场,介绍地球重力场组成、特征、数学表达,讨论正常重力场及其大地水准面异常和重力异常的物理意义。

(3)地磁场,介绍地磁场组成、特征、数学表达,讨论基本磁场及其磁异常的特征及物理意义。

(4)重、磁异常场信号特征,讨论异常场的空间特征、线性叠加与等效性、异常场信号的谱及其特征。

(5)重、磁异常信号分析,以重、磁异常信号分离为主题,讨论异常信息前提和常用的方法,介绍多尺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6)重、磁异常资料应用,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实例。

 

教材:

(无)

参考书:

1)K.K.Roy,PotentialTheoryinAppliedGeophysics,Springer,2007.

2)李瑞浩,重力学引论,地震出版社,1988.

3)Б.М.杨诺夫斯基,地磁学,(刘洪学、周烑秀译),地质出版社,1982.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17开课学期:

1~2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电磁场理论

英文名称:

Thetheoryofelectromagneticfield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胡祥云、王书明、蔡建超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为勘查地球物理硕士生必修的一门学位基础课。

课程系统介绍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课程以电磁理论实验为基础,以数学物理演绎方法为手段,向学生介绍电磁运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

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和处理电磁场基本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专业课学习、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电磁理论、 电磁边值问题、时变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平面电磁波性质、时变电磁场的势、并矢格林函数、电磁场积分方程等。

 

教材:

S.H.沃德著,地球物理用电磁理论,地质出版社,1978

参考书:

1)ElectromagneticSoundings,A.A.KaufmanandP.Hoekstra,Elsevier

2)Geophysics,AppliedGeophysics,Geophysicalprospecting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19开课学期:

1~2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弹性波理论

英文名称:

ElasticWave(SeismicWave)Theory

教学方式:

讲课(多媒体)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顾汉明

内容提要:

本课程是地震勘探基本理论课程之一,主要介绍地震波在各类介质中传播的方程和传播的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

1、简要介绍弹性动力学基本理论,包括直角坐标张量的概念、向量基本知识;应力应变分析、运动方程及基本初值—边值问题,弹性动力学的基本波。

2、详细讨论时谐平面波和平面脉冲波在界面处的反射和透射,包括P波、SV波、SH波在弹性半空间、两个半空间界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AVO理论。

3、重点讲述分层介质中的反射和透射问题以及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包括均匀平面波和非均匀平面、阻抗的概念,平面层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计算。

4、重点讲解球面波在平界面上的反射波、透射波和折射波求解,固体多层介质的平面波合成记录的计算方法以及点源合成记录与平面波分解。

5、一般讲述线性粘弹性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包括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波的特征、弱TI介质和椭圆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特征,其中重点讲述TI介质中波的反射和透射、方位各向异性介质和正交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性质。

教材:

地震波理论、徐仲达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参考书:

QuantitativeSeismologyTheoryandMethods,K.Aki,P.G.Rechards,Vol.I,1980

(有中译版本:

定量地震学——理论和方法)

《Geophysics》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物探》等杂志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11开课学期:

1~2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

英文名称:

GeophysicalInverseTheory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朱培民师学明

内容提要:

该课程地球物理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是学习与研究从地球物理数据反演地球物理模型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可为地球物理的数据解释提供定量结果与评价。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反演方法在重、磁、电、震等方法数据处理与解释中的作用

内容主要包括:

(1)反演的基本概念与反演问题;

(2)离散线性反演基本理论,包括数据最小方差解,模型最小长度解,马夸特(Marquardt),广义逆反演;

(3)连续介质Backus-Gilbert反演理论;

(4)迭代类非线性反演方法,包括梯度法、牛顿法、共轭梯法(ConjugateGradientMethod)、变尺变法等;

(5)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

蒙特卡洛法、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等;

(6)随机反演方法。

重点讲述离散线性反演理论、迭代类非线性反演方法与完全非线性反演方法。

教材:

王家映.地球物理反演理论.北京:

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杨文采.地球物理反演的理论与方法.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7

2)Geophysics杂志

3)傅淑芳,朱仁益.地球物理的反演问题.北京:

地震出版社,1998

4)姚姚.地球物理反演理论与基本方法.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4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42开课学期:

1~2周学时/总学时:

6/48学分:

3

课程名称:

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

英文名称:

ComputationalGeophysics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罗银河、陈超、潘和平、胡祥云

内容提要:

计算地球物理:

地球物理、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三者的结合,它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已成为地球物理学理论与应用的各个方面必不可少的科学手段和有力支柱。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地球物理正、反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独立解决特定条件下地球物理问题的正演模拟、反演及偏移成像。

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介绍和论述,重点介绍:

1.地球物理正演的数学方法(地震为主);2.位场、电磁场的正反演问题的原理和方法;3.研究地震波场的特征及其应用问题;4.波动方程参数反演方法问题;5.一些新的非线性方法及其应用。

 

教材:

马在田主编,计算地球物理学概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书:

1.何樵登,熊维纲主编,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教程,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3

2.陆基孟等编,地震勘探原理及资料解释,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85

3.徐世浙,地球物理中的边界单元法,科学出版社,1995,

4.徐世浙,地球物理中的有限单元法,科学出版社,1994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12开课学期:

2周学时/总学时:

4/32学分:

2

课程名称:

地震波地质信息综合解释

英文名称:

ComprehensiveInterpretationoftheGeologicalInformationofSeismicWave

教学方式:

讲课、自学、讨论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刘江平

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地震勘探获取的地震波场所蕴涵的含油气信息、岩土工程地质信息的提取和定量解释方法技术。

包括地震波的动力学(各种振幅信息、各种频率信息、吸收系数、波阻抗、AVO信息等)和运动学(各种速度等)信息提取的新方法技术;地震构造信息、地震岩性信息和地震地层信息的解释方法和应用实例,包括中国典型地震剖面图(隐蔽油气藏及构造油气藏)的地质解释;典型模型的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和流程。

尤其介绍地震属性技术在岩性横向预测、地层压力预测及岩土力学参数计算中的应用实例,重点介绍地震波阻抗反演方法以及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一些新方法技术以及应用实例。

最后用典型复杂模型的三维模拟的地震资料进行现场解释和实习。

 

教材:

自编

参考书:

《Geophysics》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石油物探》等杂志

 

课程内容提要

课程编号:

S05041开课学期:

2周学时/总学时:

4/32学分:

2

课程名称:

储层地球物理学

英文名称:

ReservoirSeismology

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考试方式:

读书报告

任课教师:

顾汉明朱培民

内容提要:

该学科是研究地震波在油气储层中的传播规律及地球物理场在储层中的分布规律,根据这些规律,可对油气储层进行预测和静态描述,并可对油气开采进行动态监测,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充分了解到地震波信息在储集层评价、裂缝检测以及确定孔渗饱的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作用。

内容包括储层地球物理随机建模,双相介质中地震波方程的解;双相介质中弹性波问题的有限元运动方程的建立及其数值解、有限差分方程的建立及其数值解及波场正演模拟;两种双相介质分界面、弹性固体与双相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问题;双相介质地震资料储层参数反演;比奥——喷射理论及其在储层参数确定中的应用;储集层地震特性与储集层开发特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其状态(岩石的饱和度、孔隙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裂缝型储层的地震波特征;缝洞型储层的地震波场响应特征。

着重讲述双相介质和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理论,储层参数反演,地球物理建模,弹性波问题的求解和波场模拟以及双相介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问题。

重点讲述地震属性技术以及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低孔渗碎屑岩气藏勘探开发方法技术。

 

教材:

牟永光,储层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