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134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 第231套.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质量检测试题新人教版第231套

厦门市2018—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考生注意: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

监考教师注意:

只须装订“答题卷”,本“试题”让学生带回、保存。

一、文言文阅读(30分)

1.名言名句填空(6分)

⑴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⑵?

曷不违心任去留?

(《归去来兮辞》)

⑶山原旷其盈视,。

(《滕王阁序》)

⑷,彩彻区明。

(《滕王阁序》)

⑸既无伯叔,,,晚有儿息。

(《陈情表》)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5分)

⑴时矫首而遐观遐:

⑵景翳翳以将入景:

⑶聊承化以归尽聊:

⑷披绣闼,俯雕甍闼:

⑸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甫:

⑹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迥:

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⑻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抢:

⑼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三秋:

⑽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

3.按要求分别对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进行归类(填序号)(3分)

①策扶老以流憩②乐琴书以消忧

③徐孺下陈蕃之榻④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⑤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⑥当敛裳宵逝

⑴名词作状语:

⑵名词作动词:

⑶使动用法:

⑷意动用法:

4.按要求分别指出下面句子的特殊句式(填序号)(4分)

①将有事于西畴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③急于星火

④《齐谐》者,志怪者也⑤之二虫又何知?

⑥而刘夙婴疾病

⑦富贵非吾愿⑧彼且恶乎待哉?

(1)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2)宾语前置句:

(3)被动句:

(4)判断句: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2分)

译:

⑵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分)

译:

⑶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分)

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6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

公患之,问于晏子曰:

“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

“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

”公曰:

“然则何若?

”对曰:

“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①,以谢于百姓,其可乎?

”公曰:

“诺。

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

“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

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

故晏子知道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

①省功:

减免劳役。

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2分)

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

在反己矣。

7.全都属于晏子提出的古之圣王治国之道的一组是(2分)()

①其行公正而无邪②不阿党,不私色

③诸侯皆欲其尊④慈爱利泽加于百姓

⑤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⑥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齐景公轻视诸侯和百姓,好勇纵嗜,导致国家内外交困。

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便向晏子求教。

B.晏子以古之圣君和今之昏君的治国之道作对比,目的在于让齐景公知道“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C.齐景公依晏子的开导行事,其结果虽然违背了个人的利益,但却获得了“诸侯附”,“百姓亲”的好处。

D.墨子听说此事后,称赞晏子懂得治国之道,明白为人者必受人尊重、为己者将被人轻视的道理。

二、先秦诸子选读(24分)

9.选择题(8分,各2分)

⑴孔子对从政的基本态度是:

政治清明时,应积极贡献心力;若执政者失道,则暂时退出权力结构。

下列《论语》文句,表现这种态度的一项是()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吾无隐乎尔。

C.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D.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⑵下列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强调要举一反三,说明他重视启发教育。

B.“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孔鲤接受“庭训”,说明母亲育我辛劳,要施行孝悌。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主张推恩,这有助于实现人和。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主张教化百姓,目的是使百姓依礼而行。

⑶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夫子矢之曰: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论语·雍也》)

A.孔子诲人不倦B.孔子从谏如流

C.子路当仁不让D.子路学而不厌

⑷对以下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齐宣王问曰:

“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弒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

A.齐宣王对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举动提出质疑,认为那是以下犯上。

B.孟子认为桀、纣都是独夫,流放或讨伐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C.孟子认为君臣要各守其道,如果君不像君,便不能责怪臣不像臣。

D.孟子严厉警告齐宣王,如果他敢贼仁贼义,就要被流放或被讨伐。

10.概括题(4分,各1分)

《论语》《孟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其中大量的语言已转化成今天的成语。

请从以下选段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

⑴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⑵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

”()

⑶孟子曰: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

⑷孟子曰: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

11.简答题(12分,各2分)

⑴以下选段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两种重要思想(原则)?

子路问:

“闻斯行诸?

”子曰:

“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

“闻斯行诸?

”子曰:

“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答:

⑵以下选段的语录,讲了君子的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答:

⑶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

“道”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

“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

“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论语·阳货》)

答:

⑷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

请问:

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①子曰: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仁。

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答:

⑸请简要分析“反求诸己”与“人和”的关系。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孟子·离娄上》)

答:

⑹用自己的话,简述孟子所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

孟子曰: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答:

三、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孙策有“小霸王”之称,他以弟弟孙权为质,向袁术借来兵马以图大业。

渡江途中,遇见太史慈,太史慈表示愿施犬马之力,共图大事。

(第15回)

B.蒋干自告奋勇前往江东说降。

周瑜大会群英,并故做狂态,佯醉泄露“机密”,诱使蒋干偷了假密信,致使曹操中计,除掉两位水军都督。

(第45回)

C.关羽想入川与马超比试高低。

诸葛亮写信给关羽,说马超比不了美髯公的绝伦超群,还指出守荆州的重要性,打消了关羽入川比试的念头。

(第65回)

D.孙权起五路大军,大举伐蜀。

诸葛亮安居相府,只令“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各自领兵迎敌,很快就平定了五路大军。

(第85回)

E.马谡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嘱咐他“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但马谡执意屯军山上。

司马懿指挥大军围山,断水,放火。

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第95回)

13.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⑴云长曰:

“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

”孔明曰:

“我只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曰:

“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

”孔明曰:

“剑印在此,违令者斩!

”玄德曰:

“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二弟不可违令。

”(《三国演义》第39回)

孔明坐守的县城是何处?

他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

请简述。

⑵歆曰:

“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

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

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

”丕从之。

(《三国演义》第79回)

曹丕如何“以才试之”?

结果怎样?

请简述。

选答第()题

四、语法及其运用(26分)

14.分别写出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

(4分)

⑴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说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

①②③④

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

①以②基石③说服④或者⑤两

⑵思想是美丽的,思想成就了我们人类的伟大。

①②③

①美丽②我们③的

15.写出下列各短语的名称(并列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偏正短语、介宾短语)。

(4分)

①基本国情②语文数学③阅读经典④朝这个目标

⑤工具性与人文性⑥创造奇迹⑦肝胆相照⑧刻苦学习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16.参照以下示例,用符号划分下列句子成分。

(4分)

示例: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①不少同学的作文在慵懒中讲着习惯性的套话。

②先圣用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沉重。

1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第②句在末尾)。

(只填序号)(3分)

①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

②收获更多的美丽。

③“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④但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壁垒,

⑤即使给你整个世界,

⑥一个人只有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胸怀,

⑦才能比别人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事物,

答:

18.把下面画线部分改成表示否定的排比句。

(3分)

语文课堂离不开朗读。

朗读,才能体会到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情感之切、意

蕴之深,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时,做到“目、口、耳、心”四到,才能实现目观、

口诵、耳闻、心通的最佳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8分)

①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②每一项遗留都有昂扬的姿态,③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④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⑤每一种和谐都把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⑥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知趣避过。

⑴第②处要补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气概B.气势C.意气D.义气

⑵请在第④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文字,使上下文衔接合理。

(2分)

答:

⑶请在第⑥处补写一个四字短语。

(2分)

答:

⑷以上文字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序号并提出修改意见。

(2分)

序号:

修改意见: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有的人认为:

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条通道,而是一堵墙;

有的人认为:

人与人之间设置的,不是一堵墙,而是一条通道。

你认为呢?

请根据你理解、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要求:

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厦门市2018—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查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30分)

1.(6分)

(1)眄庭柯以怡颜

(2)寓形宇内复几时(3)川泽纡其骇瞩

(4)云销雨霁(5)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2.(5分)

⑴远⑵日光⑶姑且⑷小门⑸刚、顿时

⑹远⑺盘旋着向上飞⑻触、碰⑼秋天的第三个月⑽授予官职

3.(3分)⑴名词作状语:

④⑥;⑵名词作动词:

①⑤;⑶使动用法:

③;⑷意动用法:

②。

(①策:

名词作动词,拄着。

②乐:

意动,以……为乐。

③下:

使动用法,使……放下。

④雾、星:

名词做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⑤南:

名词活用做动词,南行,往南飞。

⑥宵:

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4.(4分)

(1)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句:

①③;

(2)宾语前置句:

②⑤⑧;(3)被动句:

⑥;(4)判断句:

④⑦。

(①状语后置,将在西边的田地干农活。

②宾语前置,为什么整天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

③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

④判断句,《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情的书。

⑤宾语前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⑥被动句,但是祖母刘向来被疾病所缠绕。

⑦判断句,富贵不是我的愿望。

⑧宾语前置,那他还将依靠什么呢?

5.(6分)⑴既然自己让心灵被形体所奴役,又为什么还要伤感失意而独自悲伤呢?

(“役”“奚”各1分)

⑵世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而奋勉,世人都责备他,他也不会因此更加沮丧。

(“劝”“非”各1分)

⑶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又不被准许。

(“苟”,“告诉”各1分。

参考答案:

6.(2分)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

(括号处的断句为可断可不断,故不做要求。

“小国不与”之后和“诸侯为役”之后必断。

错划或漏划一处扣1分,扣满2分为止。

7.(2分)D(③是古之圣王治国有道的结果;⑤是当今衰世君王的做法;⑥晏子向齐景公提出的建议。

8.(2分)C(齐景公改错后使得“诸侯附”,“百姓亲”,这符合齐景公个人的根本利益,因而说“违背了个人的利益”有误。

参考译文:

景公对外傲慢诸侯,对内轻视百姓,喜欢武力,崇尚享乐以致放纵嗜欲,诸侯不喜欢他,百姓不亲附他。

景公很担心这种处境,问晏子说:

“古代的圣王,他们的行事怎样?

晏子回答说:

“他们行事公平正直而没有邪念,所以谗诌的人不能接近,不袒护私党,不偏爱女色,所以结党聚众的人不被容忍;自身节俭而对百姓供养丰厚,所以贪婪聚财的人不敢横行。

不侵占大国的土地,不耗损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都希望他地位尊崇;不用武力胁迫别人,不以人多势大去威逼别人,所以天下人都希望他强盛;他用自己的美德言行教诲诸侯,用慈爱恩惠对待百姓,所以四海之内的人像流水归大海一样归附他。

现在衰世的国君,行为乖僻而袒护私党,所以谗诌阿谀和结党聚众的人多了起来;自身供养丰厚,而对百姓供养微薄,所以贪婪聚财之人就横行一时。

侵占大国土地,耗损小国的民力,所以诸侯不想尊崇他;用武力胁迫别人,凭人多势众威逼别人,所以天下人都不希望他强大。

给诸侯带来灾害,给百姓带来劳苦,所以仇敌攻打他的时候,天下人都不去救援,公卿王族纷纷逃散,百姓也不亲附。

”景公说:

“如此那将怎么办?

”晏子回答说:

“请以谦逊的言辞和厚重的财物,游说诸侯,减轻刑罚免去劳役,来向百姓谢罪,这可以办到吗?

”景公说:

“是。

于是景公用谦逊的语言、厚重的财物游说诸侯,诸侯归附他,减轻刑罚减免劳役,百姓也亲附他,因此小国入齐朝拜,燕国、鲁国一起前来进贡。

墨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晏子懂得治国的方法,治国的方法在于为别人,失策在于为自己,为别人着想的人就受到尊重,为自己着想的人就被轻视。

景公为自己着想,而小国不亲附他,为别人着想,而诸侯都甘心被他役使。

这就是治国之道在于为别人着想,行为要能反躬自求。

所以晏子懂得治国之道啊。

二、(24分)

9.(8分,各2分)

⑴D(A项是楚狂接舆说的话,他劝谕孔子当隐士,P11;B项是孔子坦言从来不对弟子有所隐瞒,P15;C项是桀溺说的话,他主张避世隐居,P11)

⑵B(“庭训”是指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母爱、孝悌无关。

P38)

⑶C(子路认为孔子不该去拜见南子,他对孔子公开表示不满,这体现他当仁不让的精神。

P15)

⑷D(“严厉警告齐宣王”有误。

孟子在这里不是仅仅针对齐宣王,而是借此阐明“民贵君轻”的观点。

P49)

10.(4分,各1分)

⑴川流不息(或: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P21

⑵博施济众P25

⑶流连忘返P55

⑷揠苗助长(或:

拔苗助长)P62

11.(12分,各2分)

⑴中庸之道,因材施教。

(2分,各1分)P32

⑵坚守仁义,安贫乐道。

(2分,各1分)P28

⑶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礼乐教化之道。

(2分,各1分)P15

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从肯定的方面说(或“积极的方面说”“说要做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从否定的方面说(或“消极的方面说”“说不要做什么”)。

(2分,各1分)P24-25

⑸“反求诸己”是实现“人和”的一种方法:

通过“反求诸己”(即反省自己),可以提高自身修养,从而使天下人归服,达到“人和”的境界。

(2分。

意思对即可)P59

⑹①有原则,能居仁、由义、依礼而行;②有理想,能坚守正道;③能坚持,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

(2分。

答对1点给1分,答对两点即可给满分)P63

三、(10分)

12.(5分。

答对一个给3分,全对给5分)

AD(A项:

①以传国玉玺为质,而不是以弟弟孙权为质;②遇见周瑜,而不是遇见太史慈。

D项:

①是曹丕起五路大军,而不是孙权起五路大军;②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时,关羽、张飞、黄忠已死,不可能领兵迎敌。

13.(5分)

⑴新野。

(1分)诸葛亮招募新野民兵三千人,教演阵法;(1分)他调度军队,安排伏兵,准备火攻;(1分)他命令前锋赵云不要赢,只要输,以便诱敌深入。

(1分)结果,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夏侯惇惨败。

(1分)

⑵曹丕就殿上所悬的一幅水墨画,限曹植行七步吟诗一首;曹植七步成章。

(2分)曹丕又以“兄弟”为题,限曹植应声而作诗一首;曹植不假思索,就口占“煮豆燃豆萁”一诗。

(2分)曹丕听后,潸然泪下,贬曹植为安乡侯。

(1分)

四、(26分)

14.(4分)⑴①介词②名词③动词④连词⑤数词

⑵①形容词②代词③助词

15.(4分)①偏正短语②并列短语③动宾短语④介宾短语⑤并列短语⑥动宾短语⑦主谓短语⑧偏正短语

16.(4分)①(不少同学的)作文‖[在慵懒中]讲着(习惯性的)套话。

②先圣‖[用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沉重〉。

(多重定语或者多重状语没有细分亦可;“的”“得”字未划入亦可)

17.③④⑤①⑥⑦

(③总提,④⑤①从反面阐释,⑥⑦②正面阐释。

语意连贯特别要注意句子中的关联词,如“即使……也……”;“只有……才……”)

18.不朗读,不足以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理解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若反复使用“体会”,不扣分)

19.(8分)

⑴C⑵每一个设计(都构成了前后左右的)和谐⑶自愧不如(或“自愧弗如”“自叹不如”“自惭形秽”)

⑷⑤,将“把”改为“使”

五、(60分)

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