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208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docx

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作业重点讲义资料

研究生学位课程试卷

 

院(系、所)教育学院专业教学管理

考试科目情感教学心理学第一学期

研究生姓名刘鸿飞学号142300021

考试成绩

导师评语:

 

导师签字

年月日

说明

一、凡学位课程考试试题、试卷必须与本封面一起装订。

阅卷导师务必用红笔批卷,并在本封面规定位置打分、写完评语后在二周(论文考试一个月)内交院(系、所)办公室教务员,教务员及时做好成绩登记,在学期结束前或第二学期初将成绩单交研究生处统一整理归档。

试题、试卷由院(系、所)办公室保管。

二、学位课程考试用纸除计算机专用打字纸、16开小方格稿子纸外,一律使用研究生处统一印制的“学位课程考试纸”。

三、该封面请用A4纸双面打印,将此说明打印于封面背面。

以情优教,以效优学

——以《酸雨》为例浅析化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

刘鸿飞

以情优教是情感教学心理学联系教学实际的一个基本理念,意即:

在充分考虑教学中的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考分”,而忽视了情感教学。

人们也渐渐忘记了学习的本质,一切向分数看齐。

缺乏情感的教学,师生双方都很难体会到教与学的快乐。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2]。

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强调情感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中学化学体系中存在着很多或隐或现的情感因素,例如化学物质、化学反应的美感以及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奉献的精神等。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将化学体系中的情感因素进行加工后再传输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了解化学中的情感,进而内化为学习和对待生活的积极动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情感和认知得到发展和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3]。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心理学呢?

笔者以《酸雨》课堂教学为例浅析此问题。

酸雨是当今世界广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不仅高中化学教材中提到,初中化学教材以及中学地理教材中也有所涉及。

因为高中阶段有硫、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基础,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酸雨,更可以按照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在课程理念上作大胆尝试,比如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德育功能渗透、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整合以及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等理念。

基于此设计并实施《酸雨》教学,本节课充分运用了情感教学心理学相关原理,“视情感为目标,视情感为手段”,秉持了“以情优教”的乐情、冶情和融情原则,合理运用了“以情优教”的操作策略,如学生快乐学习的操作策略(心理匹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陶冶学生情感的操作策略(教师情感的调控策略、教材情感的处理策略)以及融洽师生关系的操作策略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很好控制了教学节奏[4]。

一、新课引入的情境,自然而富有诗情画意

授课当天适逢三月末四月初的一个雨天,窗外春雨淅沥,不时传来雨滴敲打玻璃的声音,伴着《kisstherain》悠扬的乐曲,师生似乎已经沉浸在一个“细雨蒙蒙,春意盎然”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气氛中。

老师的一句“此时窗外这雨正是一场好雨,因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紧接着flash版《春夜喜雨》(古筝配音),又让大家在诗的意境中感受“自然的恩赐”——生命只有沐浴在雨水中,才会焕发青春的光彩。

此时大家的兴致更浓,教师欲擒故纵后,急转入题:

“然而,最近几十年,人们惊奇的发现:

树木在雨水的“滋润”下,不但没有枝繁叶茂,反而日益衰落、黯然失色;曾经以风光旖旎著称的欧洲大陆,上百万公顷的森林,日渐枯萎死亡,无数条河流湖泊鱼虾绝迹,大片大片的牧场干枯退化,并不断蔓延。

是什么把创造生命奇迹的甘露变成扼杀生命的祸水?

引出毁坏大自然的凶手“酸雨。

二、问题解决的手段,新奇而震撼学生心灵

“酸雨”概念的提出与酸雨PH的范围,通过化学史资料和问题讨论的形式解决。

“酸雨的发现:

首先用酸雨这个名词的人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

1852年,他发现在工业化城市曼彻斯特上空的烟尘污染与雨水的酸性有一定关系,报道过该地区的雨水呈酸性,并于1872年编著的科学著作中首先采用了‘酸雨’这一术语。

“为什么酸雨的PH是小于5.6而不是小于7呢?

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完全可以想到是由于“空气中存在二氧化碳导致普通降水的PH<7。

教师进一步设疑“导致降水PH更小(<5.6)的原因是什么呢——酸雨的成因”。

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会产生“是不是空气中含有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或者含有了类似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酸性增强的其他物质……”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短片,很快了解了酸雨的成因,并根据图示得出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师继而提出,“为什么我国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从而让学生了解到能源结构(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以及汽车等工业发展是形成不同类型酸雨的主要原因。

学生知道了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就一定更关心上海及周边省市的酸雨分布情况,此时教师将地理知识引入教学,应用电子地图和动画手段,首先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寻找酸雨区,并确认上海及周边地区酸雨的分布情况,同时了解世界范围的酸雨分布情况及严重程度。

随即教师播放了1994年重庆市的一场PH=3.9、黑如墨汁的酸雨视频,令学生十分震撼。

 

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与视觉冲击,让学生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每一次都超出了预期。

到此,学生对酸雨的成因、分布已经很清楚了。

迫切想知道酸雨到底有什么危害。

教师此处处理更加用心良苦,在课前给学生分好组,并要求以包含“绿色”二字为本组命名,各组员分工合作搜集关于“酸雨的危害”的材料,并自制课件,以小组为单位当堂向师生汇报展示成果。

本节课共有四组同学作交流发言,分别以“绿色精英”、“绿色精灵”、“绿色天使”、“绿色卫士”为名,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酸雨的危害,每组成果或视频、或图片、或文字,材料充分、视觉冲击力强、语言精炼、表达清楚,效果非常好。

比如“绿色精英”小组在介绍酸雨对建筑物和文物的危害后总结一句话:

“酸雨玷污了我们的文明,毁坏了我们的家园”;“绿色精灵”小组介绍的是酸雨对森林植被的危害,最后的感慨是“酸雨伤害了我们的朋友,破坏了我们的生态”;“绿色天使”则用“酸雨污染了我们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水变成了死亡之水”来说明酸雨对水生物的危害。

“绿色卫士”小组则总结性陈述:

“酸雨侵蚀了我们的身体,夺走了我们的健康”来表达酸雨对人类的危害。

最后教师用两张图片继续渲染酸雨的危害(第一幅图说明酸雨无国界、无洲界,第二幅图则是地球的卫星图片,红色为被酸雨毁坏的森林)。

 

三、课堂反馈的内容,丰富而提升学生素质

(一)关注地球,关注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007年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

日前,国土资源部已确定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善待地球——从节约能源做起”。

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主题的是()。

A.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B.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物质

C.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D.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的使用

(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人与社会的和谐

读《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解答相关问题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城市

污染

指数

首要

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II

广州

126

NOx

II

天津

82

TSP

II

深圳

77

NOx

II

上海

74

NOx

II

珠海

47

I

太原

218

TSP

IV

南宁

56

TSP

II

南京

95

TSP

II

成都

87

TSP

II

杭州

67

TSP

II

重庆

98

SO2

II

福州

42

I

贵阳

69

TSP

II

厦门

25

I

长春

102

TSP

III

3.经济特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是;直辖市中,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

4.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物质之一。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汽车排出大量的尾气

D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2)以上城市最容易出现酸雨的城市是;

(3)你认为减少城市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的作燃料②把工场烟囱造高③燃烧脱硫煤④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三)关注上海,关注家园——体现人与人的和谐

新华网上海2006年5月6日电(记者陆文军)最新发布的《2005年度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上海在水环境、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逐年改善的同时,酸雨等环境“顽疾”呈现加重之势。

上海环保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环境指标的恶化与近年来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供应紧张有直接关系。

根据《2005年度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上海二氧化硫指标自2002年以来连年走高。

2005年,上海城区二氧化硫年日均值首次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首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的有49天。

上海2005年降水平均PH值为4.93,酸雨频率为40%,较2004年上升了7.3个百分点。

上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孙建表示,由于近年来电力供应紧张,发电厂煤炭使用量不断加大,加上有些企业采用环保指标较差的燃料进行生产,直接导致上海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雨频率加大。

四、作业布置的形式,自主而关注学生发展

1.根据漫画《雨中垂钓》结合社会、生活、学习谈谈感想,写一篇小论文(具有开放性、拓展性,并体现学生的个性以及对问题不同看法)。

2.提供网址供学生浏览。

(自主拓宽视野)

3.请各“绿色”小组互相合作,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在全校师生当中开展酸雨知识调查、宣传和普及活动。

(合作、实践并强化意识)

五、结尾点睛的手笔,神驰而令人意犹未尽

下课铃响之时,作业布置完毕,点击Flash版的MV《同在蓝天下》[5]:

如果不再拥有清甜的山泉,如果不再拥有绿色的波澜。

如果不再拥有小鸟的歌声,人类在这世界上多么孤单。

谁愿看到洪水淹没家园,谁愿看到沙漠一望无边。

谁愿看到大海不再蔚蓝,谁愿这世界寒冷没有温暖。

我们同住一个家,我们同在蓝天下。

伸出你的手我的手,把所有美丽还给自然。

我们同住一个家,我们同在蓝天下。

献出我们的心我们的爱,

永远永远永远不变,爱你的誓言。

太阳穿过白云露出笑脸,白鸽自由飞舞翱翔蓝天。

鱼儿跳出水面看看世界,阳光欢乐充满天地间。

我们同住一个家,我们同在蓝天下。

伸出你的手我的手,把所有美丽还给自然。

我们同住一个家,我们同在蓝天下。

献出我们的心我们的爱,

永远永远永远不变,爱你的誓言。

Iloveyouforever,

Iloveyouforever

Iloveyou………………

富有教育意义的歌词,配有美妙的旋律,加之冲击视觉的画面,使得上课的学生,听课的老师迟迟不肯离开教室,坚持要“享受”到最后一刻。

六、专家点评的意见,中肯而深感受益匪浅

这节课有幸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解守宗教授的点评:

优点:

1、课的设计很好,体现了是从事教育的化学老师,而不是教书匠;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2、情感目标渗透比较自然,如“雨中垂钓”漫画和“同在蓝天下”MV等;3、手段为目标服务,动用了能力范围的手段和资源,多种手段并用而且运用熟练,使课生动、新奇;4、学生主体地位比较充分,自主学习得到一定保证。

不足:

1、可以在情意目标上加大力度,营造生态破坏危机的氛围,激起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让学生有沉重感;2、学生活动还可以多一点,老师画龙点睛,学生应该有老师意料之外的东西;3、扣“关爱生命”更紧一点会更好。

课后课题组有这样一段评价:

这节课精彩流畅、高潮迭出,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在课堂阵地上,能于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中“强化个体的生命意识”,“化学即生活”的理念时时明确、落实和融合,将两者处理得“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自然,让所有听课老师对“以德育为核心”这一二期课改理念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启示和感悟,获得了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卢家楣主编.以情优教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马金斌.化学学科教学与情感教学心理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

[3]张浩,赖建辉.基于情感因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

168—171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5]闪客丑老鸭.同在蓝天下[EB/OL].(2005-2-26)

[6]顾琴芳.以情优教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3

(2)

[7]范文银.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

80-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