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本原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309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育基本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基本原理》.docx

《《教育基本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基本原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基本原理》.docx

《教育基本原理》

教育基本原理》练习题

一、辨析

1.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正确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2.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特征,培养人是教育最基本的立足点和最基本的功能,也是教育存在和发展最基本的依据。

3.教育具有继承性。

如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虽然教育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和社会意识的制约,但教育与其发展往往不同步。

2.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此说法正确。

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

1能传递和深化文化

2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称为文化的本体。

3所以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3.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此说法是正确的。

1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2目的性是教育的必然属性,一切教育都有目的。

任何一个参与到教育过程的主体都对教育有各自的期望和需求。

3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身也必然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具有目的性。

4.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此说法是正确的。

1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对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

2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3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的要求和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4科学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教育目的。

5.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意味着“五育”齐头并进,并驾齐驱。

错误

1全面发展不能理解为并驾齐驱,要求学生“样样都好”的平均发展。

而是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

2全面发展的教育同“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并不是对立的、矛盾的。

人的发展应是全面、和谐、具有鲜明个性的。

3在实际生活中,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时需要针对某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强调某一方面。

学校教育也常会因某一时期任务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

6.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因此,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而不是课程计划,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7.现代教学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就是为了不教。

此说法是正确的。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老师要做的是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探究的精神,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

3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8.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由间接经验构成。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学校课程内容是由直接和间接经验经验共同构成。

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

直接经验是指学生为学习书本知识而需要的感性知识是课程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2.但总体而言,学校课程内容主要是由那些从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系统的经验即间接经验构成,这样才能更加系统高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培养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9.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教学有法”,指教学有一定的方法、原理、规律。

“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没有固定的、死板的方法;这都在强调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多也各有其特点,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好的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找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两者有机结合。

④所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因此,教师只有明察课堂,实时调控,灵活选择切实可行的方法,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10.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该说法是错误的。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具有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但机械地说知识

越多,能力越强是错误的。

11.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3.但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的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等条件选择多种开端,最后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谐发展。

12.班主任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源头,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的作用。

班主任要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2班主任要协调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任课老师,各级领导,团学组织。

3学校一般是通过班级来开展教学、教育工作的。

学校工作计划的实施,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成长都取决于班级工作的开展,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二、简答

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性质,具体表现在:

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体制。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有反作用,如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简述学校教育对于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功能。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及其矫正策略。

类型:

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矫正策略:

①运用行为疗法,减少不符合教学要求、违反课堂规则、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这里主要指对外向性的攻击行为进行干预;②运用情感疗法,加强班体的凝聚力,感化和转化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性行为;

3巩固课堂管理制度,认真监控,及时恰当地处理问题行为,灵活运用奖惩手段。

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及实施要求。

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

①参与的自愿性、自主性

2内容的灵活性、综合性

3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实施要求:

①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以年龄特征和个性化需求为基础③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④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⑥课外活动要因地、因校制宜。

6.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策略。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这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④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出力;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班风,这是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

三、材料分析

1.阅读下列材料,试用教学理论中的相关命题、原理加以说明。

在对“沙尘暴”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将共性问题“沙尘暴的发生”发送给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又将学生查到的大量图片发送给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当这种讨论与合作学习告一段落时,又及时切换到个别化教学,继续进行个体尝试交互式学习,如沙尘暴的分布、变化及预测,扬沙、沙尘暴与浮尘、沙尘暴与经济发展⋯⋯完成人-机、人-书、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与沟通。

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坚定了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位老师说:

“我简直是和学生在赛跑,开始我对沙尘暴所知甚少,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许多资料,做在导航页上。

在和学生一起研究的过程中,我又学到许多原来所不知的东西,网络的开放和便捷使我和学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敢有一丝懈怠。

”(梁杰、景洪春:

《超越课堂的“课堂”》,《中国教育报》,2003年12月30日)答1巩固性原则,该教师在讨论与合作学习后又切换到个别化教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2坚持启发性原则,教师将沙尘暴问题发送给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进行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学生集

体的教育作用。

4讨论法:

通过集体讨论使学生成为沙尘暴"的探究活动中的主体,使学生发挥潜力,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自身独特性,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

5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继续学习,坚定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2.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教师期间的教学艺术及所遵循的教学原则、贯彻要求。

我就英语《公鸡与时钟》(cock&clock)这篇材料进行了认真备课,对上好这节课充满了信心。

当我给学生板书单词“cock”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班上一个男孩子突然站了起来,恶作剧式的怪声怪气地向我问道:

“老师,有没有母鸡啊?

”全班立刻哄然大笑。

当时我窘迫极了,作为一个新教师,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生气归生气,但我并未表现出来,经过短暂的思考,我有了主意:

我沉静地看着这个学生,继而对全班同学清晰地说:

“同学们,在英语中,既有cock,也有hen(母鸡),chicken(小鸡)。

”一边说着,一边将母鸡和小鸡的单词板书下来。

这种做法,同学们感到意外,但他们很安静。

我接着说道:

“这位提问的同学能发现问题,并敢于提出来,我要表扬你,但同时还要批评你,一是发言不举手,二是说话怪声怪气。

同学们,你们知道说话的证据对表达词义的作用吗?

”我又给同学们举出了几个同样的词语,因证据不同可能会表达不同词义的实例。

接下来的讲课非常顺利,同学们屏神静气地听讲,连那位顽皮的男孩子也安静地坐着,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仿佛是在向我道歉。

答:

材料中的这位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教学艺术

1.没有被突发状况打断,机智应对

2.对打乱秩序的同学批评与表扬,顾及他的心里发展。

3.讲课过程运用实例帮助理解

并成功运用了如下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

材料中的老师不仅将备课知识系统地传授给了学生,还对课堂上学生的“刁难”灵活处理,告诉学生上课要举手发言并且以正确的语气发言,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调整教学。

材料中的教师先给顽皮的学生合理的表扬再批评。

这样的处理方式符合他的心理特点。

(3)可接受性原则。

恰当的把握教学难度,在解释说话的证据对表达词义的作用时引用实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

3.“几年前,有一个美国教育家考察团到我国某地考察中学的科学教育,在当地一所重点中学的课堂里,他们听了一位特级物理教师执教的公开课。

这位教师开始上课时即制定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过程根据目标展开,非常流畅。

尤其是学生那对答如流的表现,以及教师对课堂时间分秒不差的准确把握,令陪同听课的一些领导和教师都非常自豪。

但是,课结束之后,美国教育团的成员们却流露出疑惑的神情,他们坦率地提出:

既然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能准确无误地回答,那么学生上这堂课还有什么意义呢?

⋯⋯”。

你认为这是一堂成功课吗?

为什么?

请运用相关教学理论进行分析。

不成功,一节好课的标准是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态度从容等,但上好课的根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离开了这点,以上的所有要求都失去了意义。

该老师的课堂学生对答如流,准确无误,那么就不能学习到新知识,所以不是一节成功的课。

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班主任遵循的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改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某中学有个初一学生,成绩很差,考试少有超过60分的,任课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不堪造就。

某次数学期中考试,他连一道题都答不上来,就在卷子上写了这样一段话: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零分你如此多情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零分。

”监考老师面对着无标点、错别字连篇、字迹又歪歪扭扭的“答卷”,气愤至极,把这个学生带到办公室,交给了班主任。

班主任很快妥善处理了这个问题。

他让该生读了他自己写的那段话,然后帮助该生校正了错别字,又指导他重新组织了一下那段话,成了下面的样子: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

零分!

老师说:

“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

”一番话说得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班主任又说:

“诗贵形象,这首诗是有形象的;诗言情,诗言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人。

”这是诗?

我也能写诗?

这位同学非常激动,他没想到老师会作这样的评价。

班主任热情的话语驱散了他心中的阴影,增强了他的进取心,坚定了他向零分告别的勇气。

1.贯彻了疏导性原则,材料中梁老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给学生改诗,调动学生积极性。

2.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材料中梁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利用学生的"诗“鼓励了学生,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

3.因材施教原则。

材料中梁老师根据差生的心理特点,没有直接批评学生在考卷上乱画反而针对性的利用学生特点,使他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自我肯定,转变了差生的思想。

5.阅读下列材料,分析老师处理问题遵循的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一天中午,八年级的一群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

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

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

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

“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像恨不得把对方给吃了!

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

”两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

“不要。

”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

“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占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

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

”他俩互相看了看,说:

“自己处理。

”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

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

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1)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材料中的老师耐心与学生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2)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求结合起来。

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材料中的老师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材料中的老师利用正确的方法时两位学生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同时也给其他在球场打球的同学上了

6.由于学校放学早于工作下班时间,某校初二年级学生放学后处于自流状态,于是打架斗殴、破坏公物及环境的事情屡有发生。

为此,班主任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并建议同学们放学后到校外找砖头为学校砌花台,美化校园环境,谁找的砖头越多,张老师越给予表扬。

没多久,学校花台砌好了,在此期间,学生打架斗殴及破坏公物情况也没再发生,但外单位却告状,原来是有的学生到人家工地上偷了砖头。

张老师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举止中贯彻了什么德育原则?

又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这些原则的实施需要注意什么?

贯彻:

1.导向性原则,材料中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学雷锋、爱集体”的宣传教育,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张老师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进行宣传教育,而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修花坛。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张老师组织和教育学生“学雷锋、爱集体”活动建立集体感,以及表扬个别同学的方法激励学生行动。

违背了:

知行统一原则,没有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相结合,导致学生偷拿工地上的砖头被举报,该原则实施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并且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老师没有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严格结合,该原则实施需要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