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727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六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docx

高考押题历史总复习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过关练

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过关练(十六)

一、选择题

1.(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正确的策略。

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  )

A.魏国、赵国、楚国B.赵国、楚国、韩国

C.韩国、魏国、赵国D.楚国、魏国、韩国

解析 秦灭魏,引黄河水灌大梁城(今河南开封);秦灭赵时,赵孝成王赵丹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临阵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名将廉颇,长平一战,赵军45万精锐部队惨遭俘虏坑杀;秦灭楚时,王翦就提出非要六十万士兵才能灭楚,就是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强攻的策略,最终出征大胜;故选A。

答案 A

2.(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唐太宗主张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

这反映出唐太宗(  )

A.努力摆正礼与法的关系

B.主张减轻刑罚,刑罚为末

C.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

D.具有“仁义为本”的思想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对礼与法关系的阐述,故A项错误;唐太宗之所以主张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其目的不过是“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而非“减轻刑罚,刑罚为末”,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唐太宗主张不可将一罪作数种条目,立法不可让条目重迭,这样既有利于官吏记住,又可防止官吏在执行时徇私”可知,唐太宗这是在倡导简约的法律形式,故C项正确;唐太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最高代言人,不可能从根本上倡导“仁义为本”,故D项错误。

答案 C

3.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

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民族融合的加强

B.丝绸之路推动了文化传播

C.反映了盛唐文化的包容性

D.外来文化冲击了汉文化的主体地位

解析 材料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反映出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加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丝绸之路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传入中原地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少数民族文化出现在唐诗和唐三彩中,反映了盛唐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出外来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但没有体现出冲击汉文化的主体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

4.(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

①主张以礼治国 ②主张过犹不及 ③提倡因材施教 ④维护奴隶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代东西方处于奴隶制时代的代表人物,而且都是奴隶制的维护者,他们都是老师,对学生教育都提倡因材施教,还有就是二者都主张“中庸”,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①只属于孔子的主张,故排除。

答案 C

5.(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和同之辨”的议题。

孔子认为君子之间相处要求“和”,而小人则恰恰相反,是以“同”为准。

孔子对“和同之辨”的阐发主要体现了其下列哪一思想(  )

A.仁B.中庸C.礼D.德治

解析 孔子“仁”学的主要观点是“仁者,爱人”和以“忠恕”之道对待别人,并没有“和同之辨”的看法,故A项错误;所谓中庸之道,即是孔子讲的一种不偏不倚和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并进一步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点,故B项正确;孔子的“礼”主要指的是“克己复礼”,同样没有对“和同之辨”观点的阐述,故C项错误;孔子的“德治”讲求的是“为政以德”,同样没有对“和同之辨”的阐述,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8年1月湖州高二期末)马克思说:

“任何国家,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

”符合这一论述的是(  )

A.克伦威尔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华盛顿反抗殖民者建立合众国

C.拿破仑战胜反法同盟建立帝国

D.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解析 “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分别对应英国的内战、克伦威尔在处死国王之后建立共和国,光荣革命之后确立君主立宪制,故选A;华盛顿所在的美国没有建立过君主立宪制,故排除B;拿破仑所在的法国最终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故排除C;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故排除D。

答案 A

7.(2017年9月台州模拟)美国国旗的演变反映了美国领土扩张的历史。

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的美国国旗是(  )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国旗的演变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时的美国国旗是大陆彩色旗,旗帜上有13道横条,一侧上方是英联邦旗,故D项正确;A是现代的美国国旗,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故A项错误;B是1912年的美国国旗,故B项错误;C是1777年的美国国旗,故C项错误。

答案 D

8.(2017年11月温州十五校高二期中)某学者在评价拿破仑时指出: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

”该学者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时空观念B.史料实证

C.唯物史观D.道德判断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有关时空转换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史料佐证,故B项错误;“某学者在评价拿破仑时指出:

‘拿破仑是法国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动机不是来自琐碎的个人欲望,而正是来自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可知,这是明显的唯物史观“时势造英雄”说,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道德观念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

答案 C

9.(2017年9月嘉兴模拟)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的扩张,激烈的碰撞激发出强烈要求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并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呈现各自的表达。

下列各项中表达这种意识的有(  )

①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③拜伦《唐璜》 ④柴可夫斯基《天鹅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论主张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获得独立,故①正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特别是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主张通过革命手段获得独立,故②正确;拜伦的《唐璜》属于浪漫主义作品,没有体现出摆脱外来控制的民族意识,故③错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是民族乐派的杰作,俄国没有被外国控制,也就不存在摆脱外来控制,故④错误,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10.(2017年9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天陨巨人辞宇去,龙族十亿动真情……谁扭乾坤振华夏,冢祭三叩谢邓公。

”下列有关该人物的历史活动依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②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③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④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A.①②④③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

解析 材料涉及的人物是邓小平,从1980年3月到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期间,邓小平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92年邓小平提出检验改革开放事业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1988年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0年邓小平发表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1.(2017年9月台州模拟)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

下列事件与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同一年的有(  )

①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 ②孙中山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

③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④甘地发动“食盐进军”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据题干“与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同一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在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也在1917年,故①正确;孙中山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也在1917年,故②正确;一战时期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也在1917年,故③正确;甘地发动“食盐进军”在1930年,不符合题意,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C项正确,A、B、D项都错误。

故选C。

答案 C

12.(2018年3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

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中央集权制——选官制度——刺史制度

B.亚洲觉醒——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食盐进军

C.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色佛尔条约》

解析 A中的三个词分别涉及到了中央和地方关系、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三者之间没有形成等级或层次,故排除;B中的食盐进军属于甘地领导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事件,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又是亚洲觉醒中发生在印度的事件,所以三者形成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B符合题意;C中的逻辑关系应该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思潮——十月革命,故C不符合题意;D中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巴黎和会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巴黎和会与《色佛尔条约》则不是,故排除D。

答案 B

13.(2018年1月温州高二十五校期末)爱因斯坦指出:

“牛顿才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同经验相符合。

”“在牛顿之前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结果支持那种认为物理因果关系有完整链条的信念。

”这表明(  )

A.牛顿首次使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B.牛顿力学揭示了所有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

C.牛顿建立了内在统一的力学理论体系

D.牛顿以观察为主的科学方法符合生活经验

解析 材料说明牛顿的各种论断相互协调,使整个理论体系在物理、数学和逻辑上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这说明他的理论具有内在统一性,故C正确;根据“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可得出这是指第一次用公式清楚表达,而非第一次用数学方法,故排除A;牛顿力学说明了宏观状态下描述的现象有因果关系,但不等于他解释全部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如相对论、量子论中的现象就没有揭示,故排除B;牛顿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以观察为主的,是以实验为主的,故排除D。

答案 C

14.(2018年3月嘉兴模拟)一位史学大家在知天命之年,对历史教学深情表白:

“我没有刻意培养什么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和学生,我的目标是促使那些听课的人确立一种信念、萌生一种愿望:

对每个个体来说,同一件以往的事情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了解和理解它,并且很有可能从中看到对自身有益的因素。

”这主要反映了(  )

A.历史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信念

B.历史解释因人而异故没有恒定的历史知识

C.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

D.史学大家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历史情怀

解析 材料“每个人都能够并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了解和理解它,并且很有可能从中看到对自身有益的因素”说明该史学家强调个体对历史的理解,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信念,故A项错误;材料中史学家强调个体对历史的理解,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恒定的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史学家强调个体对历史的理解,也强调个体领悟能起到对自身的借鉴,但这并非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也是材料主旨,故D项正确。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5.(2018年3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康熙和华盛顿是17、18世纪杰出的政治家,都对本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独立宣言》已宣布: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

”……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

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将天下地丁钱粮,自康熙五十年为始,三年之内,全免一周,是率土黎庶①,普被恩泽。

除将直隶等八省及山西等六省康熙五十年、五十一年地丁钱粮一概蠲免②,历年旧欠钱粮,一并免征外,所有江苏等四省,除漕项外,康熙五十二年应征地亩银……俱著查明全免;历年旧欠银……亦并著免征,计三年之内,总蠲免天下地亩人丁新征、旧欠,共银三千二百六万四千六百九十七两有奇。

——《清圣祖实录》卷二四四

注释:

①率土黎庶:

全国老百姓。

②蠲免:

免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华盛顿在“创造一个新的、不同类型国家”时是如何实践启蒙运动中卢梭思想的。

(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

后人对康熙的认识有两种:

①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②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

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

侧重分析①,请从维护国家主权的角度予以阐述。

侧重分析②,请结合18世纪中西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

(只有认识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答案 

(1)实践:

华盛顿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拒绝当国王;不当终身总统。

(2)贡献:

康乾盛世的开启者。

侧重分析①:

在黑龙江两岸筑城屯田,派兵永驻;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两江一岛是中国领土,维护边界稳定和国家主权。

侧重分析②:

政治:

中国:

加强封建君主专制;西方: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

中国:

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西方:

工业革命开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6.(2018年1月金华十校期末)自1789年以来,为建立理想政体,法国人民进行了不懈努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时期以来,军政和绝大部分公民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

……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材料二 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这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

——大象2004年版《历史必修1》

(1)材料一中的“阴谋”是指什么事件?

结合所学,从社会和个人角度分析法国政体变更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法国“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是如何实现权力平衡的。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事件”,由材料一“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回忆拿破仑”得出该事件为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帝国;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得出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由材料一“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结合所学得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拿破仑个人野心。

(2)问,由材料二“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得出法国在总统和议会间的权力平衡表现为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会议选举产生,参议院可组成最高法院审判总统,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结合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总统与内阁的权力平衡表现为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结合所学议会与内阁权力平衡表现为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答案 

(1)事件:

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帝国。

社会:

法国大部分人对拿破仑的支持。

个人: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为他赢得崇高威望;拿破仑个人野心。

(2)总统与议会: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会议选举产生;参议院可组成最高法院审判总统;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总统与内阁:

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议会与内阁:

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17.(2018年3月嘉兴模拟)“究天人之际”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永恒主题,其影响至深致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有学者指出天人关系论的其中一种学说是“天人相通”,它“发端于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

这一学说认为天道是人伦道德之根源;天道与人道,实一以贯之。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皆“根于心”,是人之本性,它受于天。

朱熹则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并主张“在人,仁义礼智,性也”,而“性只是理”。

——据《孟子》《朱子语类》等整理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对冥冥中的天命、天道存有敬畏之心。

千百年来,围绕天人关系的思想与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文化与生活。

关于天人关系,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

①儒家关注现实人生,探讨现实世界秩序的维持和重建问题,将现实社会的等级秩序称为人伦,认为人伦是天道之体现。

孔子主张用“仁”和“礼”重建社会秩序,开创了儒家学派。

②中国古代建筑,无论宫殿坛庙、园林景观、还是普通居室,除了实用功能外,还有着文化功能,呈现出人伦秩序,追求人道与天道在伦理道德上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明军《天人合一与中国文化精神》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孟子,朱熹主张的发展之处。

结合所学,概述宋代的儒学思想家们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推动儒学发展的。

(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选择哪一种认识加以分析?

选择分析①,结合所学,从“仁”“礼”关系角度,阐释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

选择分析②,结合所学就平遥古民居中的四合院建筑特色予以说明。

(只作选择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发展”,由材料一“朱熹则认为“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此天地”,并主张“在人,仁义礼智,性也”,“而‘性只是理’”可知朱熹把仁义礼智发展到天理的高度。

第二小问“背景”,结合史实可知当时宋朝统治者推行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声势浩大。

(2)问,选择分析①,可从“仁”“礼”关系角度,阐释孔子追求的理想社会,如孔子主张将仁和礼结合起来,反对有礼无仁的矛盾对立的社会,也反对有仁无礼的模糊上下尊卑界线的社会,协调“仁”“礼”关系以建立人人道德自觉基础上的礼乐文明的社会。

选择分析②,可结合所学就平遥古民居中的四合院建筑特色予以说明,如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

答案 

(1)发展:

朱熹把仁义礼智发展到天理的高度。

(或答“仁义礼智高于天”、“仁义礼智先于天”,均可)

背景:

统治者推行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儒学复兴运动声势浩大。

(2)选择分析①,孔子主张将仁和礼结合起来,反对有礼无仁的矛盾对立的社会,也反对有仁无礼的模糊上下尊卑界线的社会,协调仁礼关系以建立人人道德自觉基础上的礼乐文明的社会。

选择分析②,四合院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礼制观念。

18.(2018年3月台州模拟卷)今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创立1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笛卡尔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在唯物主义那里,这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了。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始终是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

它不仅造就了包括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哈贝马斯、英国首相布莱尔的“精神导师”吉登斯在内的一批国际知名学者,而且促成如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学术流派的产生,为社会科学开拓了新领域。

同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论述,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研究和思考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逝世100多年后,他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

试结合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的地位。

如何理解“马克思逝世100多年后,他的思想和方法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经久的生命力、强大的解释力和重大的影响力”。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观点”,材料一“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强调自然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第二小问“论证”,可以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说明。

(2)问,第一小问“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第二小问“影响”,材料二“为社会科学开拓了新领域”、“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研究和思考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结合所学知识,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的科学理论武器。

答案 

(1)观点:

强调自然科学对哲学的推动作用。

说明: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有利于进一步印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地位: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影响:

造就了一批知名学者,为社会科学开拓新领域;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家研究和思考经济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是指引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

 

 

圣人之言行身之则----《论语》《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一说法,大体可信。

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

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泰伯》第一章:

子曰: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第二章:

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泰伯》第三章: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启予足!

启予手!

诗云: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泰伯》第四章: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泰伯》第五章:

曾子曰: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泰伯》第六章:

曾子曰: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君子人与?

君子人也。

泰伯》第七章: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第八章: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九章: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泰伯》第十章:

子曰:

“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泰伯》第十一章:

子曰: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泰伯》第十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