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754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docx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

护理教学留置导尿教案模板

第1篇:

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

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

1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措施(1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排便后及时清洗肛门及会阴部皮肤

(2集尿袋的更换:

注意观察并及时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并记录尿量。

通常每周更换集尿袋1-2次。

若尿液性状、颜色改变,需及时更换(3尿管的更换:

定期更换导尿管,尿管的更换频率通常根据导尿管的材质决定,一般为1-4周更换一次

2留置导尿期间,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在2000ML以上(包括口服和筋脉输液灯),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

3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

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是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回复

4注意患者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检查尿常规1次。

第2篇:

留置导尿护理业务查房总结

庆城县岐伯中医医院护理业务教学查房记录及总结

时间:

2021年9月18日15:

00地点:

妇产科病区

主持:

潘美丽(产房护士长)参加人员:

各科护士长及护理骨干

查房目的:

通过本次查房,掌握导尿术及膀胱冲洗的概念、目的、操作、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流程:

一.潘美丽护士长讲解导尿术、膀胱冲洗的定义及目的。

二、潘美丽护士长示范导尿、膀胱冲洗操作。

三、潘美丽护士长讲解注意事项及护理要点。

四、讨论总结。

[定义]导尿术: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1.为尿潴留病人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2.协助临床诊断,如留取尿培养标本,测量膀胱容量、压力,检查残余尿,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等。

3.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4.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作为支架引流,便于冲洗,减轻手术切口张力,促进愈合。

5.尿失禁、会阴部损伤,昏迷患者引流尿液,保持外阴干燥。

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时,准确记录尿量。

[定义]膀胱冲洗:

利用三腔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借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目的]1.使尿液引流通畅。

2.治疗某些膀胱疾病。

3.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粘液、细菌等异物,预防感染。

4.前列腺及膀胱手术后预防血块形成。

[女性及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

1、女性尿道长4-5cm,宽、短、直,易发尿路感染。

2、男性尿道长18-20cm,有三狭窄:

尿道内口、尿道外口、尿道膜部,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耻骨前弯。

[导尿术注意事项]1.女性插尿管时,误入阴道,应更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入,老年女性尿道口回缩,插管时应仔细观察、辨认避免误入阴道。

2.双腔气囊导尿管注意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尿路感染。

4.保护病人隐私,维护病人自尊,做好解释与沟通,遮挡环境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病人受凉。

5.为男病人插尿管时,因膀胱颈部肌肉收缩产生阻力,应稍停片刻,再慢慢插入。

6.对膀胱高度膨胀且又极度虚弱的病人,首次放尿量不得超过1000ml,因大量放尿可导致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在腹腔血管内,引起病人血压突然下降产生虚脱,还会使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膀胱冲洗注意事项]

1.打开引流管夹子,排空膀胱降低膀胱内压,便于冲洗液顺利滴入膀胱。

有利于药液与膀胱内壁充分接触,并保持有效浓度。

2.防止导尿管和引流管接头污染。

3.避免压力过大、滴速过快使患者不适(瓶内液面距床面约60cm,滴速一般为80-100滴/分钟)。

4.若流出量少于灌入液体量,应考虑是否血块或脓液阻塞,可增加冲洗次数或更换导尿管。

5.冲洗时若患者感觉不适,应减缓冲洗或停止冲洗,密切观察,或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导尿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道感染的重要性,并鼓励主动参与护理。

2.鼓励患者每天摄取足够的水分和进行适当的运动,使尿量维持在2000ml以上,产生自然冲洗尿路的作用,以减少尿路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可预防尿结石的形成。

3.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

4.防止泌尿系统逆行感染:

1)保持尿道口清洁。

女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患者用消毒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

2)每日更换集尿袋,及时排空集尿袋,并记录尿量。

3)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周期。

5.患者离床活动时,应用布袋将导尿管远端固定在大腿上,以防导尿管脱出。

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

6.训练膀胱反射功能,可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

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7.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做膀胱冲洗,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讨论:

外科护士长提出:

插尿管时见尿后再插入1-2cm,为前列腺增生病人插尿管时可用丁卡因凝胶(麻醉、扩张尿道)。

护理部主任点评:

1.医疗垃圾应一次性正确分类,2.膀胱冲洗时可借用止血钳辅助夹管;3.尿管定时开放以训练膀胱收缩功能;3.尿袋应用布袋或者绳子妥善固定,保证安全。

总结:

护理部针对此次查房进行总结,通过此次护理业务查房,大家学习巩固了导尿术及膀胱冲洗的概念、目的、操作、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基础护理技能,不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不足之处:

准备充分,但因为紧张遗漏部分知识点。

第3篇:

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留置导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但操作中易出现尿道疼痛,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尿管滑出等护理问题。

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护理措施。

关键词导尿;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技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诊断和治疗急、危、重症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临床上使用的留置导尿管固定性能好、不易滑脱、刺激性小,使病人减轻了痛苦,提高了生存的质量。

1常见护理问题

1.1尿道疼痛

1.1.1解剖因素男性尿道全长16~22cm,有3个狭窄,2个弯曲,且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上尿管时,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其强烈收缩,增加了插管的难度,给患者带来痛苦。

1.1.2操作因素操作粗暴,插管速度过快,尿管型号过粗,润滑准备不够均会损伤尿道,而造成疼痛。

1.1.3患者身体因素男性患者因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炎症等,增加了插管的难度及尿道机械损伤【2】。

1.1.4患者心理因素患者高度紧张使腹肌不能放松,进而引起尿道痉挛,使尿道阻力增大,插管时引起疼痛【3】。

1.2出血

1.2.1气囊导尿管未进入膀胱完成常规导尿操作步骤后,导尿管气囊尚在尿道中,向气囊注入液体,致使未进入膀胱的充液气囊嵌顿在尿道内【4】,膨胀的水囊就会将尿道膜部撑破,而致黏膜出血。

1.2.2尿管牵拉过度使气囊滑入尿道狭窄处嵌顿,损伤尿道,造成出血。

1.2.3气囊导尿管型号不合适实施导尿术时导尿管过粗,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囊内注入液体,造成患者尿道损伤,引起出血。

1.2.4气囊导尿管质量不合格拔管时不能将气囊内的液体完全抽回,致使拔管时造成患者尿路黏膜损伤;气囊漏液,导致尿管滑出,需反复插管,以致黏膜水肿、出血【5】。

1.3拔管损伤

①注水管阻塞,气囊内液体未能完全抽出,直接拔管损伤尿道。

②气囊表面形成尿垢,使体积增大不易拔出。

③患者烦躁不安,自行将尿管强行拔除。

1.4尿管滑出

相关因素①气囊注水不足;②气囊破裂;③外塞松动,气囊慢性漏水;④操作前没有检查气囊是否完好,其本身漏水;⑤气囊注入了空气。

1.5尿路感染

第4篇: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出科题目:

病区:

学校:

姓名: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省二ICU福建中医药大学杨晋勋

小讲课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流行病学

国外报道在所有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尿路感染约占40%,而尿路感染中有80%由于留置尿管引起,岳莉等有关妇科手术后留置尿管与泌尿系感染报道表明:

泌尿系感染约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2%~4%留置导尿患者发生菌血症或败血症,其病死率高达13%~30%。

因此分析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留置导尿感染的原因

1.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

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延长,尿路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徐敏等报道留置导尿第3d菌尿发生率为26.7%,第7d为66.7%,第10d则达93.3%。

2.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护理因素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果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不戴无菌手套或手套被污染不更换,就会造成泌尿系的交叉感染,这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3.留置导尿导管:

留置导尿管本身作为异物体就可导致尿道粘膜及膀胱黏膜产生刺激性炎症;尿管插入粗暴,会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增加膀胱感染的机会。

4.留置导尿集尿袋:

腔内途径的逆行感染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于集尿袋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引起的感染。

集尿袋内尿液逆行进入导管也是感染的重要原因。

5.留置导尿管的固定:

传统的气囊导尿管固定方法经常发生病人疼痛、漏尿等并发症,还易致尿管扭曲受压,导致尿液引流不畅。

而这些并发症有极易引起尿道粘膜坏死、感染。

6.留置导尿管密闭导尿系统的破坏:

导尿管与集尿袋连接处与集尿袋下方开口处经常因更换集尿袋、倒尿或行膀胱冲洗而需要打开,破坏了密闭导尿系统,使细菌有机会进入导尿管管腔中,容易造成逆行感染。

7.留置导尿尿道周围环境:

如果需留置尿管时,尿道口不清洁消毒,尿道口的细菌就会沿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并种植于膀胱,导致尿路感染(特别是女性)。

8.抗生素的滥用:

广谱抗生素超过14天,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率为53.57%,而且各种细菌对各类抗生素敏感率仅为40%。

说明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虽然能有效地预防尿路感染,但可引起二重感染。

9.留置导尿病人自身身体状况:

病人基础病情较重、肾功能不全尿少以及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出现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

10.留置导尿病人膀胱冲洗:

常会民等对284例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和采用1:

5000呋喃西林每日2次膀胱冲洗,结果是粘膜受损或因化学性刺激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造成化学性膀胱炎而加重尿路感染。

11留置导尿的漏尿:

在留置导尿的病人当中,存在不少病人会漏尿问题,他不但会给病人带来不适、有压疮的危险及自我形象的紊乱,更重要是会增加泌尿系统逆行感染的风险。

12知识宣教:

饮食卫生指导未到位病人及家属不懂得如何维持自身健康,不懂得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以及经验交流,平时养成了不讲卫生的习惯。

留置导尿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

1.减少尿管留置时间,避免不必要尿管留置:

避免不必要的尿管留置,是减少留置尿管所致尿路感染的最佳办法。

在临床工作中,应从严掌握留置尿管指征,树立插入导尿管就可能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尽量不插尿管或留置尿管。

2.严格无菌操作:

严格无菌操作会阴部的彻底清洁消毒;进行会阴备皮;冲洗会阴部;操作时戴好无菌手套的手要保持无菌状态.3.选择合适导管:

选择粗细、材料合适的气囊导尿管,一般选择14~16号的硅胶或乳胶气囊导尿管,以减少对尿道的刺激。

4.适时更换集尿袋:

戴展霞等在对92例脑血管意外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观察表明:

集尿袋更换时间以每周2次为宜。

5.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

将尿管经由耻骨联合上方直接接引流袋,把引流袋用系带固定于一侧床沿下。

这样避免了卧床病人穿裤的不便;可避免活动时牵拉尿管刺激膀胱收缩而引起漏尿;减少了尿管牵拉刺激尿道所致的尿频、尿急、尿意感等不适症状,避免了折叠,使病人床上活动的舒适感增加,心理压力明显减轻。

6.保护留置导尿系统的密闭性:

对留置尿管的病人,选择封闭式导尿系统以减少细菌污染,尽量保证其密闭性,避免轻易分离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头及频繁取尿标本等动作。

7.注意保持尿道周围卫生: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用0.5%碘伏消毒导尿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2次/d,大便污染及小便溢出时,及时清洗、消毒,防止逆行感染。

在留置过程中如果发生脱落及渗尿,应采取无菌操作进行处理,并更换已脱尿管袋,保持床单清洁。

8.合理运用抗生素:

一般不主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出现尿路感染的症状,应根据尿液细菌培养的结果,有针对性的使用相应敏感的抗生素,并合理安排用药时间以及用药的途径。

9.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健康恢复:

加强营养,提高病人体质,促进健康恢复。

10.适当的膀胱冲洗:

一般情况下不常规进行膀胱冲洗,但对于尿液、混浊、沉淀或尿常规化验、培养有细菌者,为防止尿管被堵塞,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密闭式冲洗方法,2次/d,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11.漏尿的护理潘文军等,指导盆底肌训练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用红霉素软膏外涂尿道外口周围1cm,包括局部尿管,每日3次,结果病人漏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12.加强知识宣教:

指导病人饮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摄取水量1500~2000ml/d,以形成自体膀胱冲洗。

截瘫病人留置尿管1周后,尿管定时开放(1次/3~4h),建立反射性膀胱,3周后拔除尿管,人工按摩排尿1次/4h训练自律性膀胱。

13.尿道冲洗:

留置导尿早期在无菌操作的基础上进行尿道冲洗,模拟了正常的排尿活动,对尿道中的细菌及黏蛋白起到冲洗作用,减少尿道分泌物,既减少细菌的粘附,又阻止细菌沿导尿管上行,从而降低了形成细菌生物膜的概率,达到预防感染的作用。

14.开展无痛导尿:

由于尿管刺激引起尿道括约肌强烈收缩,使尿道阻力增大,导致尿道通过困难,麻醉后尿道括约肌松弛,尿道无阻力,使尿管置入顺利,可减少尿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尿道感染的不良因素。

15.实施预防性过程监控:

范旭畅等采用评估督促和宣传教育等方法进行预防性过程监控。

在试验中实验组留置导尿相关泌尿系感染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13%,因此预防性过程监控值得推广。

16.床旁记录卡的运用:

责任组长和护士长每日进行环节督查,检查措施的落实和记录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以加强对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过程控制。

患者若出现闪导尿而引起的不良反直,要求随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

17.膀胱镜鞘的运用:

王永波等探讨急诊男性患者留置软性导尿管困难的情况下应用膀胱镜鞘辅助插人导尿管,可以提高导尿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将较细的软性导尿管留置在尿道,减少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不适感。

讨论

留置导尿感染途径主要为腔外途径,占66%,主要环节是细菌在尿道口的污染和定植,细菌由尿道口入侵并粘附于尿路上皮及导管表面,与导管表面的粘液形成细菌性生物膜及导管包壳,并沿这种粘液膜上行,引起膀胱内感染;其二是接管处密闭性能不好、引流袋污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没有到位,操作前后未经洗手或正确洗手等原因,使细菌经导管腔逆行进入膀胱引起的腔内感染;其三是在操作中将未经彻底消毒或消毒后又被污染的带菌导尿管插入膀胱。

您还有什么新的方法?

第5篇: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患者漏尿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是保障患者舒适及预防褥疮及尿路感染较重要的措施,是掌握患者出入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上用于解除尿潴留、术前准备、观察记录尿量、保持昏迷和尿失禁患者会阴清洁、预防褥疮以及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基本诊疗护理技术。

在留置气囊导尿管导尿过程中经常发生尿液外溢现象,不仅给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工作,对于减轻患者痛苦、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整体化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科自2021年连续出现3例女性患者在留置导尿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尿,尤其在膀胱冲洗及行运动疗法时尤为严重。

据临床观察,留置尿管漏尿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原因调查

1、尿道括约肌松弛:

患者都是已生育的中老年女性,一例为腰椎肿瘤切除术后导致大小便失禁患者,两例为脑血管意外致大小便失禁患者;病史长、老年体弱或比较衰竭的患者由于尿道松弛,留置尿管后尿管周围经常漏尿。

2、膀胱废用性萎缩:

膀胱具有贮尿和排尿的双重作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特别是持续开放引流,使膀胱贮存功能废用,膀胱成空虚及惰性状态,一旦夹闭尿管即可导致漏尿。

3、气囊内液体过少或过多所致漏尿:

气囊的大小与尿管的粗细成正比,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液体过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出现漏尿。

相反,过大的气囊压迫双输尿管开口,使输尿管蠕动加剧,输尿管传下来的蠕动波会引起三角区收缩以致膀胱痉挛而导致漏尿。

4、膀胱痉挛导致漏尿:

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嵌顿在膀胱颈部刺激膀胱肌肉引起痉挛样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尿道内括约肌功能不全,膀胱颈开放而引起后漏尿。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二、处理措施

1、规范操作规程: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意识,选择粗细适宜的导尿管(长期留置尿管并定期更换导尿管的患者,尿道括约肌较松驰,需选用18号导尿管),规范操作步骤,充分润滑剂导尿管,必要时可以在插入导尿管前,在尿道口注入2-3ml无菌石蜡油,充分润滑油尿道,动作要轻柔。

插入的深度要充分,女性患者见尿后再进1-2cm,打水囊后,再往外缓缓拔出,直到拔不动为止。

2、气囊内液体量适宜:

注入生理盐水时用力要适宜、均匀,同时注意压力变化和患者主诉,避免球囊破裂。

老年患者由于膀胱结构、容量的变化,球囊内注液量应当减少,一般小于10ml为宜,注液量过大造成球囊在膀胱内浮动,封闭尿道内口效果不好,易发生漏尿,注液量6-8ml适宜。

3、气体和液体交替:

患者为截瘫病人,在行康复功能训练时活动量增大,液体气囊随体位改变而移位容易发生漏尿,此时气囊内应改为气体,试验证明,注入15ml气体,次日观察气囊内剩8-10ml气体,需重新注入15ml气体,漏尿情况明显减少。

4、训练膀胱反射:

对于留置导尿的患者,为了锻炼膀胱的反射功能,防止膀胱挛缩,保持其生理功能,采取间歇夹管、放尿的方法,根据患者膀胱的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脑血管病患者1-2h开放一次较好,夹管后在患者床头做醒目标志,以提醒护士或家属及放管。

三、评价

通过对留置导尿患者漏尿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把这些护理方法预防性应用在留置导尿患者中,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漏尿的发生,减轻了因更换床单而增加的护理工作量,减少了皮肤感染的机会,提高了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和满意度。

第6篇:

留置导尿发生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新进展

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新进展

摘要:

综述留置导尿管发生漏尿原因与护理新进展,漏尿原因主要包括膀胱痉挛、导尿管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和导尿管堵塞、导尿管引流不畅夹管时间不当等。

关键词:

留置导尿管;漏尿;护理

留置导尿是临床各科用于解除尿潴留及观察尿量,保持出入平衡,减轻心脏负荷的基本手段[1]。

但使用过程中,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出现漏尿现象,不仅污染床单位,增加压疮发生风险,

[2]还影响尿量的准确统计,延误治疗甚至导致尿路感染,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

近年来,护理工作者对留置气囊尿管发生漏尿的原因又进行了一些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综述如下。

1膀胱痉挛

1.1原因分析患者神志不清,一侧肢体偏瘫,处于被动体位,在翻身过程中常牵拉尿管,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嵌顿在膀胱颈部,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尿道内括约肌、全膀胱颈开放引起漏尿。

神志清醒者,初次置导尿管大多不适应已置入尿管的角色变化,不时用力排尿,使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发生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导致膀胱肌肉过度收缩。

[5]1.2护理措施使用气囊尿管导尿时,叶静认为在不使导尿管脱出又有最佳导尿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或使用气囊容积较小的导尿。

避免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导致膀胱肌肉过度收缩。

另外,对于神志清醒的病人在留置导尿前应善于与其沟通,详细介绍导尿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感,让其从心理上熟悉、接受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讲明留置尿管感觉要排尿,并非膀胱内有尿。

如因导尿管的刺激,可嘱病人深呼吸,以抑制膀胱收缩,减少渗尿发生。

此外,酒石酸托特罗定(舍尼亭)是一类非选择性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它对膀胱有较强的亲和性其抑制逼尿肌无抑制收缩的能力较强,而其副作用相对较低,周桂芳研究总结舍尼亭能有效治疗导尿管漏尿,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舒适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减少床单的更换,从而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4]

[3]

[4]

[6]2导尿管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

2.1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所注液体过少

2.1.1原因分析气囊的大小与尿管粗细成正比。

若尿管较粗而气囊内所注液体太少,膀胱颈处于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即出现漏尿。

[8][9]2.1.2护理措施导尿时严格无菌,③刘仁莲等,来玉民等认为留置导尿管注水量以15~20ml为最佳。

普遍认为,细导尿管易引起渗尿或堵塞,但也有报道,粗导尿管(>20F)在老年住院病人中易发生渗漏或堵塞。

选择型号应视病人的病情而定。

2.2气囊漂浮于尿道内口之上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

2.2.1原因分析如气囊内所注物体为气体时,有可能导致气囊漂浮于尿道内口之上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

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如果尿道关闭能力出现问题,即出现漏尿。

2.2.2护理措施①操作时气囊内不能注入气体,应注入与尿液比重相近的液体。

②将尿管外牵,并用胶布固定。

2.3尿管插入过深

[10]

[7]2.3.1原因分析当膀胱不充盈时,由于尿管头端落在膀胱底或膀胱体处,而非膀胱三角区,三角区内尿液沿尿管流出将尿管变为引流管。

2.3.2护理措施导尿时熟悉尿道的生理及解剖特点。

儿童尿道偏短,插管时见尿后再进1cm~2cm,不可过深,然后将尿管向外轻拉至尿液不外溢为止。

用2条长20cm,宽2cm的胶布,一条在尿管外接口上10cm处绕行一圈后固定于大腿内侧,再将另一条胶布在其下方用同法固定。

高欣针对气囊导尿管在使用中常出现渗尿的现象,采用气囊导尿管导尿后牵掩尿管固定大腿内侧的方法,经临床使用,取得良好效果。

2.4尿道松弛

2.4.1原因分析颅内病变或截瘫病人,尤其老年患者,尿道松弛尿道萎缩,尿道括约肌[13]收缩乏力,使导尿管与尿道内口不能紧贴,造成尿管周围漏尿。

2.4.2护理措施①对于此类病人可选择较粗导尿管。

临床上男病人可选纱布牵拉法,导尿成功轻拉尿管使气囊与尿道口紧贴,用无菌纱布条沿尿道口在尿管上扣一死结。

女病人可用空瓶悬挂。

②方仕婷等做过试验观察,发生渗尿的病人尿道较松弛.当气囊注生理盐水10ml后,气囊在膀胱内上浮,与尿道内口接触面减少,尿液顺导尿管流出,当发生渗尿时,可抽出囊内盐水4ml,使气囊张力降低,气囊上浮力减少,同时向外牵拉导尿管,使气囊与尿道内口接触面增大,紧密度增加,有效防止渗尿发生。

[14]

[15][5][12]

[11]3导尿管引流不畅

3.1泌尿道感染

3.1.1原因分析由于长期留置尿管,体外细菌在尿道口周周繁殖,操作者对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