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47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教案 第十单元 统计Word文档格式.docx

4.你能对不同兴趣小组的男生人数或者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吗?

有什么感受?

5.谁能出一个好主意。

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一些。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

 

2.学生按照自学菜单完成自学。

3.全班交流。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这就是一张复式统计表。

表格的左上一格横栏、竖栏和中间的相关信息。

总计数可以有两种算法。

一是把各组男生人数和各组女生人数相加。

二是把四组男女生的合计数相加。

将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是便于数据之间的比较。

便于分析数据。

制作复式统计表同样要写上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独立完成练一练。

(1)让学生说说题目中提供了哪些数据。

(2)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3)集体交流:

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解答。

(4)分小组调查小组内同学家里拥有的电话数,并完成统计表。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

小小组交流。

相互评价。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必做题:

补充习题第76页第1、2题。

选做题:

配套练习第107页的拓展应用。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

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版块一】

1.情景创设。

各位同学,学校为了丰富大家的学习内容,培养大家成为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开办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不过你对各兴趣小组的情况了解吗?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题:

复式统计表

【版块二】

1.老师把这四张表格合并成了这样一张表格。

小黑板出示复式统计表。

2.出示自学菜单:

(1)仔细观察一下,它和刚才四张表格有些什么不同?

想一想,表格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2)请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在这张复式统计表中。

(3)总计格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4)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有何好处?

(5)制作一张这样的统计表还有一些什么注意点?

【板块三】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教师巡视。

集体交流。

2.练习二十第1题读题以后教师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两个问题。

知道调查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并完成统计表。

【板块四】

1.全体学生做必做题,有能力的做选做题。

2.全班交流,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共同研究。

3.指导学生小结本课。

第二课时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科书第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1.再次经历统计的全过程,进一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

2.通过活动,进一步培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合作意识。

能正确地填写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经历了稍复杂的统计过程,已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学生已会根据具体的标准对不同的内容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对统计的全过程有了多次的体验。

预习第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1.收集各年级男.女生的人数。

2.调查本班学生体育达标情况。

3.调查三个班在田径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

一、揭题认标

回忆复式统计表,说说你对复式统计表有哪些认识?

二、多层练习,内化提升

1.练习二十第3题。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数据。

(2)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

(3)小组合作,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4)交流:

说说“合计”和“总计”分别是怎么得到的?

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

2.练习二十第4题。

(1)交流本小组调查到的数据。

(2)出示统计表,,并填写完整。

(3)说说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了班上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4)你觉得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作用?

3.练习二十第5题。

(1)查到三个班在运动会上的得分情况。

(2)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入统计表中。

(3)交流并讨论书上的几个问题。

4.课外拓展:

(1)3~5人自由组合,对全班学生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

(2)完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补充习题第77页第1、2题。

配套练习第108页的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特点、作用进行思考。

2.揭题: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复式统计表。

1.提问:

这张统计表的表头被分成了哪几个部分?

其中横栏表示什么?

竖栏表示什么?

引导分析。

2.出示统计表。

指出:

“总计”这一栏反映的是全班同学体育达标的情况。

小结:

复式统计表其实就是由几张单式统计表合成的,所以从复式统计表中,不仅可以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还可以从“合并”和“总计”中看出总体的比较情况。

3.出示统计表。

提问:

从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第三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1

教科书第110~111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

1.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对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统计活动中养成仔细观察.核对比较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

学生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统计活动经验,认识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复式统计表,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地解释。

1.预习例2,仔细观察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

从图上获得哪些信息?

2.试着填写下面的统计表,并思考书上的问题。

1.出示场景图。

让学生观察。

学生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

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和同学交流一下。

2.填写书上的表格,思考教材提出的问题。

1.独立完成试一试。

说说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补充习题第78页第1、2题。

配套练习第109页的拓展应用。

【板块一】

1.出示例2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这幅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板书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块二】

1.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交流信息,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提出问题:

(1)你知道淡蓝色直条和深兰色直条分别代表了哪个城市吗?

从哪儿看出来?

(2)看图说说每个城市2003年各季度的平均气温。

提出要求:

你能把这两个城市各季度平均气温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学生各自填写,教师提醒学生有次序核对数据。

2.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3.归纳小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复杂,表达的信息也比单式条形统计图更丰富。

1.组织交流,统计图中电脑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教师巡视。

3.先观察统计图中上海闹和海口市空气质量的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每日各城市的污染指数是多少。

第四课时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科书第112~113页练习二十一。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综合运用统计知识收集、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讨论交流并简要说明自己想法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3.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综合运用统计知识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学生刚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统计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收集本班同学立定跳远、跳绳、投实心球、仰卧起坐等体育达标的合格情况,把数据填入统计表,并制成统计图。

2.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一、揭题认标,举例梳理

1.板书课题:

复式统计图练习课。

1.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题。

(1)仔细观察统计图,指名交流。

(2)思考书上的

(1)

(2)小题,并交流。

(3)你还能想到什么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

(1)小组内交流统计表的数据,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

(2)学生完成条形统计图。

(3)说说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班学期,统计图应该怎样画?

(3)并说说单式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补充习题第79页第1、2题。

在□中填入一个相同的数,使等式成立。

□﹢□﹢□﹢□×

□-□﹢□÷

□=100

启发谈话:

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这与以前认识的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图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

本节课我们来上一堂练习课。

揭示课题。

你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教师适当点拨。

从这张复式条形图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男、女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可以看出男、女生操作技能的比较情况,同时也可以看出这个班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整体情况。

看来,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让我们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到统计结果。

2.第2题学习指导。

指导汇报课前了解的体育达标的合格情况。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要求正确、完整的完成第2题。

3.第3题学习指导。

能根据统计的数据独立完成统计图,想一想单式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3.请把你在今天活动中的收获跟大家说一说。

第五课时整理与练习1

教科书第114~115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3题。

1.能正确地进行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转换,能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出简单的判断。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参与统计的积极性。

形成保护环境的思想和意识。

进一步理解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正确的观察与分析。

学生已认识了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已形成了初步的统计意识,对统计结果能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解释。

1.回忆:

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疑问?

2.完成整理与练习的1、2、3题。

1.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学生汇报及补充。

2.小组讨论:

①复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图各有哪些特点?

②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要注意什么?

③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1.指导完成第1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②完成求“人均耕地面积”的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集体核对计算结果。

③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联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说说体会。

2.指导完成第2题。

仔细观察教材提供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欣赏直条的具体画法。

根据图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填表。

体会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变化。

3.指导完成第3题。

说说表中两支篮球队的比赛情况。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注意涂上不同颜色,标上数据。

比较表与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不同点。

补充习题第80页第1、2题。

用1~4这四个数字分别组成两个两位数,使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最大,则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多少?

1.师问: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小组讨论。

2.指出:

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不仅能呈现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要注意计算复式统计表中的“合计数”与“总计数”的方法以及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确定条形统计图的高低。

1.第1题:

从这组数据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些信息完成统计表吗?

追问:

你是怎样计算“合计数”与“总计数”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

什么是“人均耕地面积”?

应该怎样求“人均耕地面积”呢?

全国耕地总公顷数÷

总人口数=人均耕地面积计算时可以简便吗?

根据什么?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非常少;

要保护环境,节约用地,有效遏制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势头。

2.第2题。

这里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我们前面认识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直条用长方体表示)

3.第3题。

你怎样来评价这两支球队?

(红队的状态不稳定,蓝队的水平逐步提高)

【版块三】

3.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与同学交流一下。

第六课时整理与练习2

教科书第116~117页练习与应用第4题,探索与实践,评价与反思。

1.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图和复式统计表。

2.能在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能用数据说明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3.体会到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再次经历完整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发展学生统计的观念。

体会统计的广泛应用价值。

学生已多次认识、运用了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比较充分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经历,形成了乐于与同学合作调查的习惯,能对数据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统计喜欢看综艺节目、体育比赛、动画片、电视剧各有多少人?

2.制作一个小的正方体。

一、练习与应用

1.第4题。

(1)交流收集的数据。

(2)学生填写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3)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4)小组内看图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二、探索与实践

1.探索与实践第5题。

(1)让学生读一读第5题题目,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半月后进行交流。

(2)交流时,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2.探索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在课前分组准备好小正方形木块。

指导:

(1)按要求在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上“1”“2”“3”;

(2)轮流在课桌上抛20次,让组内其他同学记录每次抛的结果;

(3)各人分别进行整理,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三、课堂检测

1.记录下自己最近几次语文、数学测试的成绩,并制成统计表。

完成后说说你最近的学习状况。

2.补充习题第81页第1~3题。

甲筐有苹果23千克,乙筐有苹果57千克,从甲筐取多少千克放入乙筐中,乙筐中的苹果是甲筐的4倍?

四、评价与反思

根据评价指标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要结合自我反思和他人的意见,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

用什么办法调查?

2.教师适当点拨。

3.在统计时,我们要有序地收集与整理数据,然后要根据数据正确地填写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并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合理地分析与解释。

提醒:

1.

(1)应按题目要求的时间及时测量蒜叶的长度;

(2)每个蒜头长出的蒜叶应测量最长的那片;

(3)以厘米作单位,测量结果应精确到十分位。

2.观察统计图,说说四人抛正方体木块的结果有什么共同特点,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多,哪个数朝上的次数最少,想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版块四】

教师给予鼓励。

课堂小结。

第七课时了解周围的家庭

教科书第118~119页例题,“你知道吗”。

1.在实践调查活动中,进一步培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在进行调查.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

调查、收集、整理数据。

运用数据说明和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学生具备了一定得填表、绘图和分析的能力。

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和燃气费有一定的了解。

调查10个家庭某一月份的水费、电费、电话费和燃气费,并填写在118页的统计表里。

一、课前准备:

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确定调查方法。

二、课中交流:

学生说说调查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加调查活动的体会。

学生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

补充习题第82页第1、2题。

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在调查活动中的表现,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最后每组推荐一名活动之星。

开展调查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1)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

(2) 

帮助学生看懂教材提供的调查表,明确要调查哪些项目,可以怎样调查。

(3)要提醒学生在调查中学会和他人交往,注意言行得体,大方,讲礼貌。

1.先让学生说说调查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参加调查活动的体会;

2.引导学生适当分析获得的数据:

(1)先让学生横着比较,说说每户家庭支出最高的是哪项费用,从整体上看,哪项费用普遍较高;

(2)再让学生竖着比一比,说说哪个家庭这几方面的费用最高,哪个家庭这几方面的费用最低,并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3)最后让学生根据调查表再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自我评价及同学互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