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81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高三化学上册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致远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卷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20分

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

H-1O-16C-12Br-80Cl-35.5Na-23Cu-64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4Cl溶液能导电,所以NH4Cl溶液是电解质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所以它能溶解于盐酸也能溶于氨水中

C.用FeCl3溶液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因是Fe3+具有氧化性

D.Fe(OH)3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39Ca与40Ca互为同位素

B.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用

表示某微粒,则其所含质子数为A-n

D.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HCO3

Na++H++CO32-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是()

A.用明矾净水B.用“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消毒

C.用食盐腌渍食物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0gBr2所含原子数目为2NA

B.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物质的量是1mol

C.22.4L氯化氢溶于水可电离出1molCl-

D.在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5、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

”所示关系实现转化的是(“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

A.

B.

C.

D.

6、常温时,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Ag+、K+、NO3-、Cl-B.Fe3+、NH4+、SO42-、NO3-

C.Fe2+、Na+、Cl-、ClO-D.H+、I-、SO42-、HCO3-

7、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类推的思维方法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定其正确与否。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CO2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则SO2也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

B.金属钠着火不能用CO2扑灭,则金属钾着火也不能用CO2扑灭

C.AgCl难溶于水,则AgBr也难溶于水

D.Mg(OH)2难溶于水,则Ca(OH)2也难溶于水

8、有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微粒,分别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还原产物为NH4+

B.该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C.若有lmolNO3-参加反应,则转移8mole-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

l

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实验室用装置①制取氨气

B.装置②中X若为四氯化碳,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收集HCl、Cl2

D.装置④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

A.用50mL12mol/L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B.将1g铝片投入20mL18.4mol/L的硫酸中

C.向100mL3mol/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常温常压下,0.1mol氯气通入1L水中反应

不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在25℃时,浓度均为0.2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OH-)前者小于后者()

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的反应速率前者大于后者

C.分别加入1L的0.2mol/L的HNO3后一定产生4.48LCO2

D.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相同

12、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B.除去NaCl中混有的I2:

用水溶解后再用酒精萃取

C.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FeCl3: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

13、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不规范或不科学的是()

A.纯碱溶液可保存在磨口玻璃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B.FeCl3溶液(加少量HCl)可以长期放置

C.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

D.用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时观察到火焰呈黄色,可判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14、已知向氯酸钠的酸性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中SO2氧化过程为:

SO2+2H2O–

2e-→SO42-+4H+;向亚氯酸钠(NaClO2)固体中通入用空气稀释的氯气,反应中还原过程为:

Cl2+2e-→2Cl-。

在上述两个反应中均会生成产物X,则X的化学式为()

A.NaClOB.NaClO4C.HClOD.ClO2

15、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I2:

IO3-+5I-+6H+=3I2+3H2O

B.碳酸氢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HCO

+OH

==CO

+H2O

C.少量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Na+2H2O==Na++2OH—+H2↑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SO

+Ba2+==BaSO4↓

非选择题

16、(10分)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

  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1)其中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液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2)能够用以精确量取液体体积的是(填写编号);

(3)由于下列错误操作,使得到的数据比正确数据偏小的是__________(填写编号);

  A.用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

  B.中和滴定达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C.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

(4)托盘天平精确度为g,称取10.5g固体样品(1g以下使用游码)时,将样品放在了天平的右盘,则所称样品的实际质量为g。

17、(18分)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外还可能含有Fe2+。

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然后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

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分析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H2和Q气体。

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H2,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18、(14分)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

A                               B                        。

(2)工业生产纯碱工艺流程中,碳酸化时产生的现象是              。

碳酸化时没有析出碳酸钠晶体,其原因是                           。

(3)碳酸化后过滤,滤液D最主要的成分是                      (填写化学式)。

(4)氨碱法流程中氨是循环使用的,为此,滤液D加入石灰水产生氨。

加石灰水后所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滤液D加石灰水前先要加热,原因是                                   。

 (5)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

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需要测定的数据是加热前样品的质量(m1)与加热后残留固体的质量(m2),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

19、(12分)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乙、丁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丙是一种强酸的酸式盐,将丙加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生成,丁晶体在干燥空气中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白色粉末。

对甲、乙、丙、丁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和记录如下图所示(无关物质已略去),请回答:

(1)将D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是:

  (写化学式)。

(2)C的结构式是     ,B的电子式为。

(3)写出D溶液与过量的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电解戊的水溶液一段时间后,收集到的三种气体,其一为无色气体B,另两种是单质,写出电解戊溶液的总方程式:

(5)有人设想在适当大小的管道中填充一定量的丁的晶体(摩尔质量在280~300之间),管道环绕在一个房子的周围,这样的房子白天晚上室内温度可保持相对恒定,请简述其原理:

   。

20、(16分)有分别含有A、B、C、D、E、F的六瓶无色溶液,这六种溶质均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

已知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B、C、D和F是常见金属的盐,且它们的阴离子均不同。

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的溶液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的溶液分别加入其它五种物质的溶液中,只有溶有D、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溶液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的溶液分别加入C、D、E、F的溶液中,含C、D、F的三种溶液中均产生沉淀,E溶液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的溶液分别加入D、E、F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化学式AC.E

(2)写出F中沉淀完全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3)B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为(填化学式),能否确定B在溶液中电离生产的阳离子?

若能,写出离子符号,若不能说明进一步鉴定的方法。

(4)D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为(填化学式),能否确定D在溶液中电离生产的阳离子?

若能,写出离子符号,若不能说明进一步鉴定的方法。

21、(10分)氯化亚铜(CuCl)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国家标准规定合格的CuCl产品的主要质量指标为CuCl的质量分数大于96.5%。

工业上常通过下列反应制备CuCl:

2CuSO4+Na2SO3+2NaCl+Na2CO3=2CuCl↓+3Na2SO4+CO2↑

⑴CuCl制备过程中需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0.0%的CuSO4溶液,试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的CuSO4·5H2O与H2O的质量之比。

⑵准确称取所制备的0.2500gCuCl样品置于一定量的0.5mol·L-1FeCl3溶液中,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加水20mL,用0.1000mol·L-1Ce(SO4)2溶液滴定到终点,消耗24.60mLCe(SO4)2溶液。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3++CuCl=Fe2++Cu2++Cl-,Ce4++Fe2+=Fe3++Ce3+

   通过计算说明上述样品中Cu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

 

化学答案

1、C2、A3、B4、A5、D6、B7、D8、D9、B10、C

11、AB12、CD13、AC14、D15、A

(填空题每空2分)

16、

(1)bc

(2)c(3)b(4)0.19.5

17、

(1)铁钉表面被钝化    

(2)①d   ②SO2+Br2+2H2O=4H++SO42-+2Br-66.7%

     (3)检验SO2是否除尽   (4)C+2H2SO4(浓)

CO2↑+2SO2↑+2H2O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自由变蓝 

 18、

(1)Ca(OH)2或CaO;Na2CO3;

 

(2)有晶体析出(或出现浑浊);碳酸钠溶解度比碳酸氢钠大;

 (3)NH4Cl;

 (4)NH4++OH-

 NH3↑+H2O;防止加石灰水时产生碳酸钙沉淀;

 (5)84(m1-m2)/31m1

19、

(1)NaAlO2

(2)

通电

(3)CO2+AlO2-+2H2O==Al(OH)3↓+HCO3-

(4)2NH4Cl====H2↑+Cl2↑+2NH3↑

(5)白天Na2CO3·10H2O分解吸热,,晚上H2O和Na2CO3再结合成晶体放热,可以调节温度。

20、

(1)NH3BaCl2H2SO4

(2)AgOH+2NH3·H2O=Ag(NH3)2OH+2H2O

(3)CO3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B的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中灼烧,若焰色呈黄色则B为Na2CO3溶液;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呈紫色,则B为K2CO3溶液

(4)SO42-取少量D的溶液,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有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若沉淀溶解,则D为Al2(SO4)3溶液,若沉淀不溶解,则D为MgSO4溶液

21、(10分)

(1)5:

11

(2)9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