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842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docx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汉语言文学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

张艳玲

摘要:

文章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详细分析了留学生关于“时间”与“时候”这对同义词的偏误情况,并采用统计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偏误类型,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以期促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时间”与“时候”偏误分析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时间”和“时候”一般被翻译为“time”,其他工具书也未能具体指出二者的差别,这难免会使留学生产生偏误。

为了使留学生更好地学习“时间”与“时候”这对同义词,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下简称“语料库”),对留学生关于“时间”与“时候”这对同义词的使用进行偏误分析,并归纳出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

二、留学生习得“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

(一)留学生使用“时间”与“时候”情况

通过对语料库的考察,发现留学生使用“时间”的次数少于“时候”。

“时间”总共使用3071次,占语料总量(424万)的7.24‰,“时候”总共使用5879次,占语料总量的13.86‰。

HSK(汉语水平考试)中,有A级、B级和C级三种高等级别的汉语水平证书,其标准分别对应HSK11级、10级和9级,三者汉语能力依次降低。

留学生的使用频次与所对应的证书级别考察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分级频次可以得知,“时间”与“时候”的使用频次呈规则分布状态,依次为:

无>C>B>A,即二者的使用按汉语能力的高低是一个由少到多的过程。

汉语能力越低,使用频次越高,且“时间”与“时候”这对同义词的相关知识点主要集中在中低汉语能力学习者中。

因而,“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分析对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时间”共3071次,其中正确使用“时间”共3006次,正确率为97.88%;使用“时候”共5879次,其中正确使用共5776次,正确率为98.24%。

留学生对“时候”的掌握情况略好于对“时间”的掌握(如下表所示)。

由表2可知,“时间”与“时候”的使用难度较小。

留学生正确习得“时候”的情况略好于对“时间”的习得。

由此可见,“时间”与“时候”的习得并非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难点。

(二)“时间”与“时候”习得偏误情况

根据考察,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包含“时间”的句子共3071次,其中有效偏误65例,所占比例为2.12%;而“时候”共5879次,有效偏误113例,所占比例为1.92%。

1.偏误情况统计与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时间”与“时候”在各级别学习者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随着汉语能力由低到高的变化,“时间”与“时候”的使用偏误越来越少,汉语能力较低级别的学习者偏误次数较多。

此外,“时间”与“时候”二者间的偏误较大。

由表4可知,误代是“时间”与“时候”二者间的主要偏误,并且“时候”误代“时间”的情况多于“时间”误代“时候”的情况。

从证书级别的角度考察,A级没出现偏误,而无级别者偏误较多。

2.偏误类型分析

在实际的语料考察中,“时间”与“时候”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误代、遗漏、误加3种类型,具体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句中,误代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分别约占75.38%、85.84%。

误加偏误分别约占15.38%、8.85%。

最少的是遗漏偏误,分别约占9.23%、5.31%。

下文基于部分偏误代表用例,从误代、遗漏、误加3个方面着重分析“时间”与“时候”的偏误情况。

(三)“时间”与“时候”偏误类型

1.误代

误代偏误是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取了不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造成的[1]。

“时间”的65句偏误句中,误代偏误高达49次,占76.38%。

在对语料的考察中,“时间”被“时候”误代最多,比例达32.65%。

除此之外,“时间”还容易被“时”(12.25%)、“时期”(12.25%)、“时光”(8.16%)、“日子”(8.16%)、“事情”(6.13%)等词误代。

同时,“时候”被“时间”误代的比例达10.31%,被“时”误代的比例达70.1%。

此外,“时候”还容易被“话”(4.12%)、“过程”(2.06%)、“时光”(1.03%)等词误代。

这些词在词义或用法上与“时间”或“时候”或多或少有类似之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仍然无法与“时间”或“时候”替换。

典型的偏误例句如下:

(1)人生一定会有病有死的时候{CC时间},在这个时候{CC时间}每个人当然要死得有尊严。

(2)在跟林老师上课的时候{CC时间},我会学到很多事情。

(3)从那个时候{CC时间}以后,我什么事都要再思考以后来。

(4)第一,在任何时候{CC时间}以真实的爱情面对孩子。

(5)现今许多青年人和老年人都喜欢抽烟,也有人说抽烟是为了解降压力,当一个人伤心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寂寞的时候{CC时间},烟就是他们唯一的伴侣。

“时间”与“时候”均可以表示“时段义”和“时点义”,但前者所表示的时点和时段更加具体,而后者相对模糊。

并且“时间”及其组成的短语一般是语境中事件结构的核心成分,而“时候”组成的短语往往暗含一个事件的时间环境,即交代所谈论的事物发生、存在、延续与消亡的背景时间。

(1)中“人死的时点”和例

(2)中“上课的时段”都是不确定的,且例

(2)中上课的时间段是“学到很多事情”的背景,缺乏背景时间的句子照样成立。

因而,例

(1)、例

(2)应将“时间”改为“时候”。

同时,“时间”与“时候”可以和“这(个)、那(个)”构成时点时间词的偏正结构,可作介词“在”“于”“到”的宾语[2]。

二者也可与介词“在”“从”等构成“在……(的)时候/时间”结构。

但是例(3)、例(4)中的时点都不确定。

此外,“时间”常和描述时间本身的性质形容词搭配,如“时间(*时候)很长、有限的时间(*时候)、充裕的时间(*时候)”等[3],而“时候”很少和形容词搭配,因而例(5)中的“时间”应改为“时候”。

(6)时间{CC时候}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三个小时就过去了。

(7)运动员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他们能参加某种体育队,都得花长时间{CC时候}锻炼而成,他们每天除了锻炼还是锻炼。

(8)不知过了多少时间{CC时候},他们还是争论得没完没了。

(9)我来中国已经三年多的时间{CC时候},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不但害怕而且紧张。

(10)如果他所有的时间{CC时候}有限的话,我愿意他开心地过日子。

(11)待双方书信通往有段时间{CC时候},并能在机缘巧合下见面,心中的那种期盼、等待,也是令人心里忐忑不安。

“时间”比“时候”在句法成分上要自由。

“时间”可单独或与别的词组合起来做主语或宾语,而“时候”很少有这种用法。

因而例(6)中“时候”属于误代,应改为“时间”。

“时间”和“时候”都能被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修饰,如“什么时间/时候,这个时间/时候”,但“多少”除外,因而应将例(8)中的“时候”改为“时间”。

此外,二者分别能被表时段和表时点的数量结构修饰,如“三四年时间”“八九岁的时候”,因而例(9)中“时候”应改为“时间”。

此外,“时间”能被疑量结构以及指示代词和不定量词构成的数量结构所修饰,如“哪段时间”“这一段时间”“有一些/一点儿时间”等,而“时候”无此用法[3],因而例(10)、例(11)中的“有段时候”“所有的时候”应分别改成“有段时间”“所有的时间”。

2.误加

误加是指句中某词不该用却用了的偏误现象。

语料库中,“时间”的误加偏误出现10次。

本文选取其中4例具体分析:

(12)非常悲伤的时候,我不想跟别人见面,被别人鼓励的话,更痛苦,所以一个人过{CD时间}最好。

(13){CD时间}过了一段时间,我们的关系之间问题不多了。

(14)当时是因为期中考试{CD时间},所以我带着很大{CC多}压力,想[C]哭,想放弃,我一直没有信心,担心了。

(15)妈,抽空{CD时间}来汉城玩几天吧。

上面例句均有“时间”误加偏误,需去掉“时间”。

其中例(15)中“时间”可表示“空闲时间”,与“空”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

“时候”的误加偏误出现10次。

本文选取其中3例具体分析。

(16)韩国古代{CD时候}有人说:

“强父母下该有强子女,弱父母下该有弱子女。

(17)我朋友从小{CD时候}上男女分班的学校

(18)有的时候听流行歌曲{CD时候},自己回忆以前做过的事情。

例(16)中,“古代”指过去距离现代较远的时代,与“时候”语义重复。

例(17)中“从小”指由孩童时候起,也与“时候”语义重复。

例(18)为句式杂糅。

3.遗漏

遗漏偏误是指因为遗漏了某个词语或某种成分而导致的偏误。

句中成分的遗漏会引起表达和交流不畅,从而形成偏误。

我们根据语境判断其遗漏的词,并在合适的位置予以补充。

语料库中,“时间”与“时候”都遗漏6次。

(19)我回国以后他[C]还有半年{CQ时间}留在北京。

(20)我很长{CQ时间}没给你写信,真对不起。

“时间”常和描述时间本身的性质形容词或数量结构、指量结构搭配,如“长时间”“短时间”“有限的时间”“四五年时间”“半年时间”等,在句中充当状语,其中“时间”不可省略。

因此,以上例句遗漏了“时间”,应补全。

(21)出了一大汗,从外面回来,那{CQ时候}奶奶为我们做了一些{点心,我们很高兴地吃。

(22)心情悲伤的{CQ时候},回到家时,听到流行歌曲之后多半能得到好的心情。

“时候”作为时间名词,可与指示代词“那”组合,充当句子的状语,交代事件的背景。

因此,例(21)中应该是“那时候”。

例(22)中,作者意在表达心情悲伤时的背景,因此“心情”一词前缺失“时候”。

(23)我真的不知道父亲小孩儿{CQ时候}的生活这么苦,我一直以为{CC2想}所有的人跟我一样生活。

(24)就是告诉他我小{CQ时候}的事情。

在语体意义上,“时间”与“时候”不对等。

“时间”多用于书面语,而“时候”多用于口语,有时带儿化,如“戈恩,到时候儿,小朋友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儿。

”[4]“小时候(儿)”是名词,指年纪小的时候,“时候”不可缺,但可以说“小的时候”。

三、“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原因

偏误产生的原因可以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留学生教材与工具书这3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属于语际干扰,主要由学习者的母语和对目的语的干扰所致,即学习者将母语语法规则搬到目的语里而出现偏误[5]。

根据统计,韩国学生对“时间”与“时候”的偏误概率较高,其中“时间”偏误占总偏误的44.62%,而“时候”偏误占到46.01%。

韩语中,时间点的词表示为“”和“”,如:

(一小时)、(上课的时候)。

(25)1010.

(这个饭馆的营业时间是早上十点到晚上十点。

(26).

(我运动的时候,喝了很多水。

显然“”和“”都可以表示时间段,并且也有具体和模糊的差别,这一点和汉语类似,会产生母语的正迁移。

但是,“”在韩语中为一个词,在大多数韩语教材中,“”对应“时”,因而容易产生偏误。

例如:

(27)我小时候{CC2时},真正相信你们的话。

(28)可惜的是回中国的时间{CC2时}快要到了。

(29)每次我觉得辛苦的时候{CC2时},给我力量的就是我爸爸。

鉴于韩语是隶属于汉字文化圈中的语言文字,和汉语在诸多方面有所相同,我们继续考察了英美学习者关于“时间”与“时候”的偏误,发现他们使用这两个词的偏误仅有3例。

例如:

(30)在我长大的过程{CC时间}中宗教也很重要

(31)在孩子的幼年时期{CC时间},接触到最多的必定是他的父母了,所以孩子幼年的思想、都受到其父母的影响。

(32)甚至于在我们休息的时候{CC时间}也可听听一些轻音乐或流行歌曲来舒缓我们的精神。

以上偏误主要为误代。

因为在英语中,表示时点的单词或结构“time”或“when”可以对应汉语中的“时间”“时候”“时光”“时期”等多个词。

例如:

(33)Iacute;malittlenervousatthistime.(在这个时候我有点紧张。

(34)Sorrowcallsnotimethatacute;sgone.(悲伤唤不回流逝的时光。

(35)Whenworkisapleasure,lifeisjoy!

Whenworkisduty,lifeisslavery.(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

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

鉴于以上原因,学习者不能充分考虑语境中真正合适的词,从而出现母语即英语的负迁移。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

目的语规则泛化又称为语内干扰,即从目的语的某些语法现象概括出不全面的规则,进而不恰当地进行类推,扩大到并不适用的范围[5]。

例如:

(36)我知道初二是要非常努力地学习的时候{CC时间},不过我觉得“打”不可能解决问题。

(37)首先运动员在某些体育运动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他们能参加某种体育队,都得花长时间{CC时候}锻炼而成,他们每天除了锻炼还是锻炼。

当学习者先后学习了“时候”或“时间”,再碰到“时间”或者“时候”时,由于大多数教材的释义不够明确,容易导致学习者片面地以为这两个词的用法一致,并进行不适当的类推,从而产生语内偏误。

以上例子都是由于不了解“时间”与“时候”的语义与语法而发生的误代偏误。

(三)教材与工具书的误导

教材对于教学起着纲领性的作用。

现今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都采用直译或循环注释的方式注释生词,例如《成功之路》等教材关于“时间”和“时候”一词的英文注释都是“time”。

实际上,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词义并非一一对应,因此,简单地利用英语注释汉语词语,很可能造成释义不全,从而导致偏误。

此外,目前留学生使用的词典等工具书对“时间”和“时候”的解释也较为笼统,对时间词语之间的细微语义差别和在句中的具体用法方面辨析不明,无法满足留学生的使用需求,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留学生对“时间”与“时候”的正确习得。

四、结语

本文立足于本体研究,详细考察了语料库中留学生习得“时间”与“时候”的偏误语料,并进行了使用频次及正确习得情况的统计分析、偏误统计与类型原因分析等。

“时间”与“时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语法点,偏误类型主要有误代、误加和遗漏3种。

“时间”与“时候”偏误产生的原因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及教材和工具书的误导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

(1):

49-55.

[2]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

(1):

24-37.

[3]王勇.“时间”和“时候”的多对角度比较[J].现代交际月刊,2014,(4):

68.[4]翟玲玉.“时候”与“时间”的互换及其不对等性[J].菏泽学院学报,2013,

(1):

103.

[5]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42-43.

(张艳玲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