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4945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文档 106读古诗 学成语.docx

精品文档106读古诗学成语

 1.无穷无尽

 

【成语出处】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宋·晏殊《踏莎行》)

【诗句品鉴】离别的愁绪占据了我的心田,无计消除,哪怕你走到天涯地角,我的心中离愁也无穷无尽,一直将你思念。

词句直抒胸臆,写别后的怀思,表明对心上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怀想。

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名句运用】

1.古时海南因人烟稀少而成为官员贬谪之地,给人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寻思遍”的落寞惆怅。

2.离开是一种痛苦,是一种勇气,但同样也是一个考验,是一个新的开端。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海角遍寻思。

当离别在即之时,当面对着相濡以沫兄弟般的朋友时,当面对着经历了四年的磨合而形成的真挚友谊之时,我内心激动无语,说一声再见,道一声珍重都很难出口。

3.“杨柳岸边晓风残月”那是柳三郎的离别之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易安居士“怎一个愁字了得”,心中顿涌万般无奈,生活的酸楚历历在目,真是“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三杯两盏淡酒”也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了。

【成语解释】穷:

完。

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相近成语】无边无际 应有尽有

【成语运用】

1.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鲁迅《呐喊·故乡》)

2.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

(明·吴承恩《西游记》)

3.古往今来,被离别所苦的人,离别者心中的苦,真是无穷无尽。

(周国平《宋人弦歌》)

4.二十年军旅生涯,留下无边的思念、无限的情爱和无穷无尽的回望与眷恋。

【沙场点兵】

1.评选唐诗宋词之最

根据下列诗句,评选出唐诗之最,等待你的想象力!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最强壮的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最贵的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最先进的思想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草》)──最顽强的生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最健忘的一村人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踏莎行》)──最有毅力的人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摸鱼儿》)──最危险的栏杆

2.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句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

 

 2.豆蔻年华

 

【成语出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

【诗句品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诗句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

上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下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

“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

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

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

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

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

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

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

【名句运用】

1.我们相识在“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年代,从高中同班,到好朋友,到闺中密友。

2.四月泰山涧,溪边的豆蔻花“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小时候,杜牧的这句诗让我对“豆蔻”这种植物充满了好奇。

但直到前年去顺德清晖园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这种美丽得似乎充满了天真童趣的花儿。

3.唐人杜牧脍炙人口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使豆蔻年华成了少女的专用,词人的相思看来是对一个少女的思念。

【成语解释】在文学作品中“豆蔻”常常被用来形容少女的纯洁天真和做梦的年龄。

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岁左右少女。

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岁。

【相近成语】

【成语运用】

1.有人说这是日本的樱花哲学,有最短的花期,总在最美时凋零。

可是,可是这些豆蔻年华的孩子,甚至都没有绽放。

(《关于莉莉周围的一切》)

2.曾经的豆蔻年华,留下的是美好回忆,看着照片,眼渐渐模糊。

3.可爱的微笑,甜美的笑容,一个善于用微笑给他人慰藉的女孩,一张有着微笑永远都洋溢着活力的脸庞,构成了这样一个的豆蔻年华的我。

4.在豆蔻年华的岁月里,无数个女生如同精灵般翱翔在完美世界的天空中,飞过山峦,越过海尖,到达美梦成真的彼岸。

5.豆蔻年华的心,是等待成熟的葡萄,亮晶晶一颗,尝起来又酸又甜。

豆蔻年华的情,是年少单纯无知的感伤,索然无味的日子里,滚动起情感的波澜。

豆蔻年华的梦,是血气方刚最好的见证,平平淡淡之中,放射出追求梦想的光芒。

在豆蔻年华的岁月里,无数个女生如同精灵般翱翔在完美世界的天空中,飞过山峦,越过海尖,到达美梦成真的彼岸。

【沙场点兵】

1.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         ”,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谜语:

豆蔻年华二八春(打一电视剧名)

参考答案

1.豆蔻梢头二月初

2.十六岁的花季

 

3.天涯比邻

 

【成语出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诗句品鉴】海内:

指天下、全国。

比邻:

近邻。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诗句拨云见日,奇峰突起,化惜别为奋励,改无奈作有为,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终成千古绝。

【名句运用】

1.让大家和我一起欣赏我和杨老师的相遇,一起来感受这份真挚的友谊,体验一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幸福。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远隔千山万水,但我们的情谊,我们共同的兴趣会把我们紧紧地连在一起,让我们为了我们老人的幸福、健康。

3.虽然是小事一桩,一枚枚邮票,却传递着同是龙的传人,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蕴含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人生真谛,实在让我感动。

 

【成语解释】远在天涯,也像近在身边。

也指两者关系很好。

【相近成语】莫逆之交

【成语运用】

1.酣畅了海内知己的笑脸,锦江春色,滋润了天涯比邻的心田;青城的长生之道,飘放了八方游客的情感!

美,美不过的天府之都,和谐的热土,我的家园……(《最美不过成都》)

2.世界多事之秋,正举国需才之日。

加以瓦特氏新发明汽机之理,艨艟轮舰,冲涛跋浪,万里缩地,天涯比邻,苏伊士河,开凿功成,东西相距骤近,西力东渐,奔腾澎湃,如狂飚,如怒潮,啮岸砰崖,黯日蚀月,遏之无可遏;抗之无可抗。

(梁启超《李鸿章》)

3.田连阡陌天涯比邻,龙腾四海千里传音。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

4.雅昌博客的存在,使得大家有一个天涯比邻的交流平台。

【沙场点兵】

谜语: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打两个网络词语)

参考答案:

聊天室,BBS或者OICQ

 

 4.五湖四海

 

【成语出处】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唐·吕岩《绝句》)

【诗句品鉴】斗笠作为船帆,羽扇作为船,在五湖四海中任意遨游。

诗句透着道家的风采,透着缕缕清风,透着浩浩云气,表现出诗人一种只身轻装走天下的洒脱情怀。

【名句运用】

俆霞客如果不是与孤独牵手一起结伴而行,又怎么会有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逍遥的豪情呢?

【相关名句】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五湖四海和万水千山都借指全国各地,意思就是全国各地全部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光辉灿烂!

这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也暗示如今是个和平美好的时代。

【成语解释】一般认为“五湖”是指: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四海”是指: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

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相近成语】四面八方 五洲四海

【成语运用】

1.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2.如今的咖喱,早已将五湖四海的口味与那一股独特香气纠缠,无分国界,它融入不同地区的风味与个性,将人们的刁钻味觉一一收服。

【沙场点兵】

1.唐吕岩《绝句三首之二》云: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句中画线词语的正确语意是( )

A.天下  B.中原  C.江南  D.岭南

2.歇后语:

九条江河流两处──( )

参考答案

1.A

2.五湖四海

 

5.百读不厌

 

【成语出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诗句品鉴】劝人要多读旧书,因为旧书中自有无穷意味,即使读上千百回也不会感到厌烦,只要你肯熟读,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原诗句旨在劝慰、鼓励安敦莫以中举为念,而要去追求知识本身的价值;先贤的典籍中蕴藏着的无穷学问,“熟读深思”自能领悟。

【名句运用】

1.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2.“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找时间诵读毛主席诗词,你将会当时得利,终身受益。

【成语解释】厌:

厌烦,厌倦。

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

“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赞美古典名著的伟大与不朽。

“旧书不厌百回读”常用来比喻一本好书趣味无穷,值得一再阅读。

【成语运用】

1.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

(朱自清《论百读不厌》)

2.《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古典文学名著。

3.凡是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留传至今的古书,大多是好书,自然令人百读不厌。

【沙场点兵】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  )

A.朱光潜《谈读书》   B.曹丕《典论·论文》

C.《礼记》中的《学记》 D.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参考答案:

D

 

6.为人作嫁

 

【成语出处】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唐·秦韬玉《贫女》)

【诗句品鉴】 苦恨:

非常懊恼。

压:

刺绣的动作。

压金线:

用金线绣花。

个人的亲事茫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

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

原诗以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其中,“为他人作嫁衣裳”,高度概括了终年劳心劳形的寒士,却不为世用,久屈下僚的愤懑不平的心情。

【名句运用】

1.“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筹备婚礼是一件烦琐又劳神的事情,为人作嫁的同时不丢失自己,自己是快乐的、温暖的,才会做出美丽的、阳光的嫁衣,温暖别人。

2.来自西部农村的农民工在被黑心矿主榨干最后一滴血汗之后,只能生老病死于穷乡僻壤,拿着低微的血汗钱消费故乡质次价廉的生活品。

从他们手里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无奈的远离他们,正是所谓: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穷苦人家的女儿没有钱置备嫁衣,却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线刺乡,给别人作嫁衣。

比喻空为别人辛苦。

【相近成语】徒劳无益舍己为人

【成语运用】

1.何必为人作嫁?

但是我进京以来,素无人知,今日你来破例,恐将来缠绕不休。

(清·曹雪芹《红楼梦》)

2.他自云是个“摇旗无力,呐喊无声的人”,他之所以也加入到“造反者”的队伍中,也不过是顺天应时,不得已而为之尔,而更多的感触,则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3.你可不要干那为人作嫁的事,当石头给人家踩着过河。

(《现代红楼梦》)

【沙场点兵】

1.对秦韬玉《贫女》一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针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A.第一联用借代手法写出了贫女的悲伤。

B.中间两联写贫女悲伤的原因──没有人欣赏自己时新的装扮和高尚的格调。

C.结尾两句写出了贫女空为别人忙碌的苦恨。

D.诗人以贫女自喻,流露出怀才不遇的痛苦。

2.谜语: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打一称谓职务)

参考答案

1.B(“蓬门未识绮罗香”“不把双眉斗画长”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写贫女不能、也不愿去追求时新的打扮。

2.干事,总裁

 

7.望眼欲穿

 

【成语出处】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

(唐·白居易《寄微之》)

【诗句品鉴】头发都等待白了,眼睛都要望穿了。

真是“一望情深”。

【名句运用】

1.在“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的痴迷中,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凄苦里,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里,望穿秋水是一种难得的、淡泊悠远的、潇洒自如的境界。

2.“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的等待太痴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等待太凄苦;“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的等待太交瘁。

【成语解释】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亦作“望眼穿”。

亦作“望眼将穿”。

【相近成语】魂牵梦萦 望断白云 望穿秋水

【成语运用】

1.他架上眼镜,仍旧接受了她的央告。

正如他对付其他一批批望眼欲穿的抗属一样。

(沙汀《呼嚎》)

2.楼台簇簇疑蓬岛,野人只合其中老。

别来已是二十年,东望眼将穿。

(宋·潘阆《酒泉子》)

3.一连数日,潘生望眼欲穿,未得其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8.无理取闹

 

【成语出处】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唐·韩愈《答柳州食虾蟆》)

【诗句品鉴】溪边的蛙声彼起此伏,相互唱和,根本只是没来由地喧闹。

作者用来对当时的政局进行有所讽喻。

【成语解释】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

后用以比喻不合情理的吵闹或故意的捣乱。

【相近成语】无事生非  寻事生非

【成语运用】

1.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人,我们决不应该迁就。

2.当成人无法满足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无理取闹、任性纠缠。

而且,“狡猾”的小家伙也很清楚这个“撒手锏”对谁有效对谁无效,所以他会“看人下菜碟”。

3.老哥,你在哪里吃了亏,却来我处无理取闹?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4.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常常会不知所措,或者不管三七二十一训斥孩子一顿,要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沙场点兵】

歇后语:

无赖打路人──( )

参考答案:

无理取闹

 

9.庐山真面目

 

【成语出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诗句品鉴】 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只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这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

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其中,“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真正的底细与才干。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名句运用】

1.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

2.对于而今官场所出现的种种明显反常的现象,其实几乎都可援用“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思维方向洞悉其真正根由──对于某些人而言,之所以会“那样”,正因为他是“这样”。

【相近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他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踪。

诗句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

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面目。

【相近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真相大白 庐山真面

【成语运用】

1.在民警面前,女骗子露出“庐山真面目”。

2.庐山真面目的确不易识别,可是,你如果真的不能识别,就免不了上当。

3.告别老舍先生后,又一天上午,我去冰心老人家,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

【沙场点兵】

谜语:

不识庐山真面目(猜一成语)

参考答案:

身临其境(当局者迷)

 

10.春风得意

 

【成语出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诗句品鉴】孟郊曾多次应考不中,原诗是到京城长安应考登第后所写的得意诗。

 这两句神妙之处,在于情与景会,意到笔到,将诗人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绘得生动鲜明。

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

“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

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

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常常用来形容成功者、中榜者的得意神态──走起路来都有风。

【名句运用】

1.自从姚明成为NBA的选秀状元,既而入选世锦赛第一阵容,接着在休斯敦前呼后拥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真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阳光与鲜花的大道固然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大可“一日看尽长安花”。

3.当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没过多久,陈锋再次突破了,终于成了中级炼金术士!

这回,陈锋的得意之情可就别提了,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4.浓浓的春意让人立即就有一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愉悦心情。

【成语解释】在春风轻拂中洋洋得意。

旧指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

后形容官运亨通或事情办成的得意心情。

也用来形容如愿以偿,心情欢畅。

【相近成语】春风满面 眉飞色舞 趾高气扬

【成语运用】

1.春风得意的李司令身穿西装。

(吴祖光《创江湖》)

2.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

(秦牧《手莫伸》)

3.台湾美女徐熙媛(大S),因饰演青春剧《流星花园》中的杉菜而一炮而红。

这个正春风得意的女孩,身上有很多标志:

鼻环、脐环、刺青,打扮颇为前卫。

4.昔日曾是春风得意的乌克兰“美女总理”季莫申科,如今竟然成为某著名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

【沙场点兵】

“春风得意马蹄( ),一日看尽( )花”是孟郊的诗句。

A.急,洛阳 B.急,长安 C.疾,洛阳 D.疾,长安

参考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