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96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docx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doc

论语全文及白话译文(完整版)

1.1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试译:

孔子说:

“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

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1.2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试译:

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

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

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1.3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试译:

孔子说:

“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4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试译:

曾子说:

“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

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5子曰:

“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

孔子说:

“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

孔子说:

“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

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

子夏说:

“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

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1.8子曰:

“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译:

孔子说:

“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

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试译:

曾子说:

“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欤?

抑与之与欤?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试译:

子禽问子贡说:

“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

“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

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11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译:

孔子说:

“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12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试译:

有子说:

“礼的运用,贵在和气。

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

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1.13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

有子说:

“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

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

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1.14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试译:

孔子说:

“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欤?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

试译:

子贡问:

“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

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

”子贡说:

“《诗经》上唱: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叹道:

“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

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1.16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试译:

孔子说:

“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2.1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试译:

孔子说:

“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2.2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试译:

孔子说:

“《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

‘心思不歪'。

2.3子曰:

“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试译:

孔子说:

“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

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2.4子曰:

“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译:

孔子说:

“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2.5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樊迟御。

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

“何谓也?

”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试译:

孟懿子问怎么行孝。

孔子说:

“不要违背。

”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

“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

不要违背。

”樊迟问:

“什么意思?

”孔子说:

“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2.6孟武伯问孝。

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试译: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2.7子游问孝。

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试译:

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

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

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2.8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试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

“和颜悦色难以做到。

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2.9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试译:

孔子说:

“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

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2.10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

人焉廋哉?

试译:

孔子说:

“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

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

他怎么藏得住呢?

2.11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试译:

孔子说:

“温习旧学问而触发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师了。

2.12子曰:

“君子不器。

试译:

孔子说:

“君子不是器物。

2.13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试译:

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

“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14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试译:

孔子说:

“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2.15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译:

孔子说:

“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2.16子曰: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试译:

孔子说:

“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2.17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译:

孔子说:

“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2.18子张学干(gān禄)。

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试译:

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

孔子告诉他:

“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还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

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

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2.19哀公问曰:

“何为则民服?

”孔子对曰:

“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试译:

鲁哀公问孔子说:

“怎么做才可以服众?

”孔子回答说:

“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2.20季康子问: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试译:

季康子问:

“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

”孔子说:

“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2.21或谓孔子曰:

“子奚不为政?

”子曰:

“《书》云: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试译:

有人问孔子说:

“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

”孔子说:

“《尚书》上讲:

‘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

'”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2.22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试译:

孔子说:

“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2.23子张问:

“十世可知也?

”子曰: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试译:

子张问:

“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

”孔子说:

“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

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2.24子曰: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试译:

孔子说:

“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

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3.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试译:

孔子谈到季氏,说:

“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3.2三家者以《雍》彻撤。

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试译:

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

孔子说:

“‘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

'《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3子曰: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试译:

孔子说:

“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

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3.4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试译:

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

孔子说:

“提了个大问题啊!

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3.5子曰: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试译:

孔子说:

“蛮夷边鄙之地有君王,不如中原华夏之地没君王。

3.6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

“女汝弗能救与欤?

”对曰:

“不能。

”子曰:

“呜呼!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试译: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

孔子对冉有说:

“你不能劝阻他吗?

”冉有说:

“不能。

”孔子叹道:

“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3.7子曰: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而升,下而饮。

其争也君子。

”试译:

孔子说:

“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

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

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3.8子夏问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

“绘事后素。

”曰:

“礼后乎?

”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试译:

子夏问道:

“‘一笑这脸蛋好美啊,一双黑眼睛好亮啊,白净净的平添灿烂啊!

'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

“底子白净,文采是画上去的。

”子夏又问:

“礼也是加上去的吧?

”孔子说:

“启发我的是商啊,现在可以跟你一起品《诗》了。

3.9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试译:

孔子说:

“夏礼,我能够讲一讲,只是杞国的不足以验证;殷礼,我能够说一说,只是宋国的不足以验证。

原因是典籍和贤人不够。

典籍够、贤人够,我就可以验证它们。

3.10子曰:

“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试译:

孔子说:

“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3.11或问禘之说。

子曰:

“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指其掌。

试译:

有人请教禘礼的学问。

孔子说:

“不晓得。

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

”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子曰:

“吾不与(yù)祭,如不祭。

”试译:

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

孔子说过:

“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3.13王孙贾问曰: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子曰:

“不然!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试译:

王孙贾问道:

“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

”孔子说:

“不是那个说法。

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3.14子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

”试译:

孔子说:

“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

我遵从周礼。

3.15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

“是礼也?

”试译:

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

有人就奇怪:

“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

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

”孔子听后说:

“那些做法是礼吗?

3.16子曰: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试译:

孔子说:

“射礼的要旨不在于中靶,动用劳役也要各尽所能,这是古代的规矩。

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

“赐也!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试译:

子贡想取消当时告朔仪式上装样子的饩羊。

孔子叹道:

“赐啊,你可惜那只羊,我痛惜那种礼啊。

3.18子曰: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试译:

孔子说:

“遵照礼制尽心辅佐君王,人们却以为是拍马屁。

3.19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试译:

鲁定公问:

“君王领导臣下,臣下服事君王,该怎么做?

”孔子说:

“君王领导臣下靠礼,臣下服事君王靠忠。

3.20子曰: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试译:

孔子说:

“《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

宰我对曰:

“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

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试译:

鲁哀公向宰我请教“尊社稷神该栽什么树”的道理。

宰我回答说:

“夏后氏栽松树,殷朝人栽柏树,周朝人栽栗树,说:

‘让人战栗。

'”孔子听后说:

“既成事实就不多说了,事已至此就不劝阻了,过去的事就不追究了。

3.22子曰:

“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试译:

孔子说:

“管仲器量小啊!

”有人就问:

“管仲俭朴吗?

”孔子说:

“管氏享有丰厚的三归待遇,他手下的官员也因人设岗、从不兼职,怎么能算俭朴呢?

”那“么管仲懂礼吗?

”孔子说:

“国君在宫门前立个屏风,管氏也在自家门前立个照壁。

国君为款待外国君主,在堂前设有饮酒台,管氏也设有饮酒台。

管仲要是懂礼,谁不懂礼?

3.23子语(yù)鲁大太师乐(yuè),曰:

“乐(yuè)其可知也:

始作,翕(xī)如也;从纵之,纯如也,皦(jiǎ如o)也,绎如也,以成。

”试译:

孔子对鲁国掌管音乐的太师讲解演奏的心法,说:

“音乐演奏,是可以了然于胸的:

起奏时主题集中,继而充分展开,纯正和谐,明朗晓畅,源源不绝,这样一气呵成。

3.24仪封人请见,曰:

“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

“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试译:

仪地的边防官求见孔子,说:

“但凡君子到这里来,我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行弟子把他引见给孔子。

这人出来后,说:

“各位何必担心你们老师的道德学问失传呢?

天下无道的日子太久了,上天会让你们老师用礼法号令天下了。

3.25子谓《韶》:

“尽美矣!

又尽善也!

”谓《武》:

“尽美矣!

未尽善也!

”试译:

孔子赞叹《韶》乐:

“美到极点!

而且好到极至!

”品赏《武》乐:

“美到极点了!

还没有好到极至。

3.26子曰: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试译:

孔子说:

“位居上层而不宽厚,如礼行事却不恭敬,料理丧事但不悲哀,我如何看得下去呢?

4.1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智?

试译:

孔子说:

“安身在仁德里面,是件美事。

不挑选仁德安身,怎么能说有智慧呢?

4.2子曰: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

试译:

孔子说: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忍受穷困,不可以长久享受富贵。

仁者靠仁安身立命,智者用仁名利双收。

4.3子曰: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试译:

孔子说:

“唯有仁者能够真心喜欢人的优点,真心讨厌人的缺点。

4.4子曰:

“苟志于仁矣,无恶(wù)也。

试译:

孔子说:

“一旦真下决心做好人,就不会讨厌什么了。

4.5子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试译:

孔子说:

“生活富裕,地位显贵,是人人愿意的,但若不是从正道得来,君子不会要的;生活贫穷,地位低贱,是人人讨厌的,但若不是凭正道摆脱,君子不会干的。

君子而失去仁德,怎么能称作君子呢?

君子连一顿饭功夫都不违背仁德,匆忙紧急时一定这样,遭遇不顺时一定这样。

4.6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

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试译:

孔子说:

“我没见过喜欢仁德的,没见过讨厌不仁德的。

真正喜欢仁德的,自然再好不过;真正讨厌不仁德的,他修德啊,就是不让不仁德的东西沾染自己。

有没有人能够下一天功夫真正修养仁德呢?

我还没见过力量不够的。

大概也有吧,我还没有见过。

4.7子曰: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试译:

孔子说:

“人的过错,是根据人的类型不同而各不一样的。

虽然如此,只要观照过错,就知道仁了。

4.8子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试译:

孔子说:

“早上听到道,即使晚上死去都不遗憾了。

 

4.9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试译:

孔子说:

“一个人发愿向道,却以穿得破、吃得差为羞耻,那

就还不到跟他深谈大学之道的时候。

4.10子曰: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试译:

孔子说:

“君子对于天下的人、事、物,没有一定可以的,没

有一定不可以的,最终都要拿义为准绳才能定夺。

4.11子曰: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试译:

孔子说:

“君子关注德行,小人关心土地;君子关注法度,小人

关心恩惠。

4.12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试译:

孔子说:

“唯利是图,怨气就多。

 

4.13子曰:

“能以礼让为国乎?

何有!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试译:

孔子说:

“能够以礼让治国吗?

那是不难做到的!

不能以礼让治

国,搞那些礼节又有什么用呢?

4.14子曰: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试译:

孔子说:

“不担心没职位,只担心在位没本事;不发愁没人了解

自己,只发愁没什么本事让人了解。

4.15子曰:

“参(shē乎n)!

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

“唯。

”子出,门人问曰:

“何谓也?

”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试译:

孔子说:

“参啊,我的道是用‘一'贯通的。

”曾子应声说:

“噢。

孔子走了,其他门人问曾子道:

“什么意思?

”曾子说:

“他老人家的道,

就是忠恕,没别的

4.16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试译:

孔子说:

“君子通过道义明白事理,小人通过利害懂得事理。

4.17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试译:

孔子说:

“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就心中反省

自己。

4.18子曰:

“事父母几(jī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试译:

孔子说:

“好好侍奉父母,提建议要恭敬柔和;假如父母一时不乐意接受,态度仍然要恭敬,虽不轻易放弃自己建议的初衷,却仍然精心服侍,毫无怨言。

4.19子曰: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试译:

孔子说:

“父母在世,子女平常不要出远门,要出远门,那一

定是方向对头,方针正确,方位不错,方式得当。

4.20子曰: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注:

参见(1.11)那一句,这里是重复的

 

4.21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试译:

孔子说:

“父母的年纪,不可以不惦记。

一是因此高兴,一是因此担心。

4.22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试译:

古人轻易不说话,是因为有耻辱感,怕自己说了做不到。

 

4.23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