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4998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7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docx

高考选修地理专题

专题十:

选修地理

【命题趋向】

1.旅游地理主要是促进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实现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广东最近两年高考的情况看,《旅游地理》属于三个选考模块之一,题型为综合题,分值10分。

2.《环境保护》这一专题在新高考中涉及面广,常常渗透到区域可持续发展之中,题目形式多样,主要是结合当今的环境热点和区域热点、区域地图来考查,以材料、图表、漫画等形式,考查目前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演变规律、产生的影响、采取的措施等,题目一般涉及内容较多,综合性较强。

3.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迫使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成因有所认识,并寻找对策,在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此类问题体现较多。

从命题的趋向看,2009年高考会沿以下几条主线进行:

①结合热点材料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发生原因等;②通过图表在灾害发生、影响、措施等方面设问;③结合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节约型社会的背景在防灾和减灾等方面设问。

【考点透视】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1.旅游资源根据其本质属性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类型

种类

举例

意义

核心

存在形式

自然

旅游

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

桂林山水

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景观

物质形式

气象气候景观

黄山云海

水文地理景观

黄果树瀑布

生物景观

黄山迎客松

人文

旅游

资源

建筑景观

北京故宫

更多表现在教育性的意义

建筑景观

物质性质和精神文化形式

文化艺术景观

大足石刻

风土民情

傣族泼水节

★注意:

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不属于文化景观,如民族风情。

同样,文化景观中也有些景观不属于人文景观,如没有非凡性的文化景观就不是人文旅游景观。

2.旅游资源的特征:

(1)多样性;

(2)非凡性;(3)科创造性;(4)长存性。

除此之外,自然景观还具有季节性、地域性;人文景观还具有可变异性、可移动性。

二、我国的旅游资源

1.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1)多样性的自然环境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气候复杂多样,生物种类繁多,多名山大川,形成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2)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古迹和著名的古代建筑工程,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2.我国的自然旅游资源

(1)名山——地貌景观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四大佛教名山:

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其他名山:

黄山、庐山、武夷山等。

(2)水景——水文景观

桂林山水、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

3.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

我国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艺术宝藏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1)文物古迹与古代建筑

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敦煌壁画等。

(2)汉族的春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等。

(3)其他

著名的现代工程建筑,各具特色的小镇风光,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神奇的中医和养生之道,名扬世界的菜肴等。

三、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设计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旅游景区规划是形成旅游吸引力的根本保证,它使得旅游景区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1)分析该区域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作用。

(2)分析该区域旅游客源市场对旅游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类型。

(3)策划旅游资源的开发,使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安排旅游活动。

(4)设计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商业以及旅游环境保护等设施的建筑和服务的安排。

2.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1)景区规划的基础:

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2)景区规划的导向:

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食、宿、行、游、购、娱的需要。

(3)景区规划的指导:

旅游审美原理。

(4)景区规划的意义:

提升景区的品位,扩大景区的规模,提高景区的效益。

(5)景区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开发,应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协调好各种关系。

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

产生原因

后果

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产生各种废弃物,如废气、污水、垃圾等

危害当地居民,同时也危害旅游者本身

对动植物的破坏

旅游地居民为从事旅游业活动,不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例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森林、乱砍草皮等

造成生态结构失调,以致环境功能减退

对背景环境破坏

道路、停车场、旅店、餐馆等服务性设施的修建和旅游者的餐馆游览、生活娱乐等活动

对背景环境造成影响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旅游者的践踏、触摸、拍照以及少数旅游者不文明行为

对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破坏

五、评价旅游资源价值

1.浏览价值:

游览价值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他首先体现在旅游资源的质量上,同时要考虑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还要考虑景观的地域组合等。

2.市场距离: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旅游资源要接近经济发达的旅游消费市场才有利于开发。

3.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

20090318

4.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区的活动配套设置、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其接待能力,从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根据旅游活动的环境承载量确定旅游活动规模,是保证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六、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矛盾冲突

表现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数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地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短期经济效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置资源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结构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七、主要的环境问题

1.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滥垦草地,非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而丧失良田,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2.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过程

影响

开采

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区地面坍塌;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

运输与存放

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

利用

会产生大量CO、粉尘以及各种芳烃类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和氮氧化合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并有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

措施

①科学开采,提高资源的回收率和利用率;②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引起环境问题;③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④推广洁净煤技术;⑤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八、环境管理

范围

资源等管理、区域管理、部门管理

手段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

性质

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

经济建设

与环境保护

协调发展

本原则指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三同步”:

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统一”,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之路

谁污染谁

治理,谁开

发谁保护

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排污者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污染。

体现了开发利用与养护更新并重的指导思想,要求对可更新资源永续利用,使其不断增值,对不可更新资源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三同时

一切建设项目必须做到治理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否则不准开工投产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

九、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概念

特点

概念

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特点

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角度上的频繁性、突发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危害的严重性和可减轻性;发生的联系性和不可避免性等

 

 

以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和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划分

天文灾害:

宇宙灾害、太阳系灾害、月球灾害等

陆地灾害:

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土壤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等

海洋灾害:

海流灾害、海水温度变化灾害、海平面变化灾害

以四大圈层及成灾原因划分

大气圈灾害

水圈灾害

岩石圈灾害

生物圈灾害

以灾害波及范围划分

全球性灾害

区域性灾害

微域性灾害

以自然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划分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等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缩小或扩大灾情

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

十、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质

灾害

地震

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和地中-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多地震。

主要有青藏、新藏、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

虽然地震西多东少,但东部地区由于人口稠密、资产密集,损失大于西部

泥石流

我国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或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滑坡

气象灾害

台风

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沿海重、南方重的特点。

杭州湾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杭州湾以北地区。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浙江等省是我国台风影响最大的地区

寒潮

我国受寒潮影响范围大,频次高,在南北方向表现不同。

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从寒潮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

旱灾

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我国华北地区由于降水变率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春旱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伏旱天气。

水文灾害

洪涝

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生物灾害

病虫害

鼠害

【例题解析】

例1: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罗布泊地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以其神秘色彩令人神往。

下图是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90318

 

(1)指出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2)从自然环境特点考虑,到该地区旅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解析:

楼兰古城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邦,后被风沙掩埋,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罗布泊地区曾经是烟波浩渺的内陆湖泊,现在完全干涸,景观十分独特。

答案:

(1)优势:

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独特性强)、科考价值高。

(2)饮用水和食物短缺,防风沙,防晒防暑,保暖;防迷路。

例2:

(2008年高考江苏地理卷)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图19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

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

图20为“某旅游目的地1994—200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1)距离上海市500公里范围内的世界

遗产有、等。

(2)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空间分布的总体

特点是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

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它地

区,这主要与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

源和两方面的特征有关。

(4)图20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填选

项字母) 。

A.深圳锦绣中华  

B.北京颐和园    

C.苏州周庄    

D.阿坝州九寨沟

(5)图20所示目的地游客接待高峰分别在“五一”、“暑假”和“”。

2008年我国调整“五一”假日,新增“清明”、“端午”两假日,休假制度调整对该目的地游客接待数量年内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解析: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仅在江苏、安徽两省就有苏州园林、南京明孝陵、安徽黄山、皖南古村落等。

答案:

(1)黄山、苏州古典园林(或皖南古村落、南京明孝陵)

(2)自上海向外逐渐降低(离上海越远,出游市民越少)

(3)品质高、多样性

(4)D

(5)国庆节增加新的游客高峰

例3: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图13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重的环境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了能源热点问题,要求学生能正确的获取和解读信息。

(1)题,从

图中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在开采、运输中易产生粉尘污染;在燃烧中排放CO2、SO2等酸性气体。

(2)题,要求学生能够明确问题指向,水能开发过程,隐含的信息是水电站建设,可调动和迁移教材中出现过的水利工程事例分析。

答案:

(1)总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CO2增加增强温室效应;SO2等酸性气体增多导致酸雨蔓延。

(只答大气污染的得分)

(2)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变化(水污染);对质环境的不良影响(泥沙、淤积、地震、滑坡等)。

例4:

(2008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为“195l~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受沙尘暴影响强度比例统计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部受沙尘暴影响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1分)

  

(2)北京市受沙尘暴影响的强度总体上为度。

我国北部的沙尘暴多发生在季,主要因为该季节我国北部地区气候,植被稀少,且常有天气系统活动,风力强劲。

  (3)首钢集团的搬迁使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填选项字母)。

   A.行政手段    B.法规手段    c.经济手段    D.教育手段

(4)为贯彻“绿色奥运”理念,你认为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本题需要一定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知识的灵活牵引能力,沙尘暴的发生一般降水少,地表干燥;植被覆盖率低,表土裸露;风力大。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从东到西减少,植被减少,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大;加上春季气温回升,蒸发强,沙尘暴多发。

答案:

(1)由西向东逐渐减弱

(2)轻春干燥(少雨)冷锋

(3)A

(4)改善能源结构;控制废气排放;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区的生态建设。

例5: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涝渍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图12是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图示涝渍灾害空间分布形成的原因。

 

(2)如何有效预防涝渍灾害?

 

解析:

从图示来看,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非常严重。

答案:

(1)主要位于平面地区,地抛低洼,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2)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

例6:

(2008年高考海南地理卷)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图10)。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副热带高压与我国雨带移动,防洪工程蓄洪区分洪的作用。

答案: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

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1.2007年8月2日16时30分许,杭州市发生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30余人被潮水卷走,其中22名落水者随后被救起,12人遇难,遇难者都是外地人。

阅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影响旅游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钱塘江潮水卷人事件主要是受哪个因素的影响?

 

(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欣赏钱塘江大潮宜()

A.选择合适的位置B.选择观察时机

C.抓住景观特点D.以情观景

(4)你认为当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根据下列材料和图四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会

促进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旅游服务业的

快速发展。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1)某国际会议在上海结束后,与会者打算就

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

假如你是旅行

社的业务经理,请你根据客人的要求,推

荐一个相关旅游城市供选择。

(如图所示,

每个城市只能选择一次)

“历史文化游”有

“都市观光购物游”有

“喀斯特地貌风光游”有

“水乡古镇风情游”有

“佛教名胜游”有

(2)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景观丰富多彩,说明了旅游资源具有性,欣赏A地著名的水文地理景观应注意把握。

(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最主要的消费市场是(填“区域内”或“区域内外”)。

这说明旅游资源的是有限的。

(4)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

(至少答三点)

 

(5)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国际化运作的前景“不可限量”。

据估计,2005年海外游客就达250万人次。

这将对该地区社会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至少答二点)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山,1985年入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虬劲,千姿百态;烟云翻飞飘渺,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五色无嗅,可饮可浴。

300

⑴黄山位于______省南部的江南丘陵,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级阶梯,由______岩构成,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

⑵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是______________。

⑶黄山“四绝”中,属于气象与气候景观的是___________。

从旅游资源的类型来看,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想观赏到变幻莫测的“黄山云海”,最佳季节是_______,最佳天气是_______。

⑸在游览黄山的“怪石”时,若想欣赏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时必须_________。

⑹简述在规划黄山旅游活动的规模时应注意的问题。

4.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斯芬克司像)

⑴图中河流①是________。

“斯芬克司像”又叫________,坐落在河流①的____岸,面向东方。

雕塑受破坏严重,除了人为原因外,主要还受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的破坏。

⑵图中②是横跨赤道的____________(山名),是非洲的第二高峰,而它南面的③则是有“非洲之颠”之称的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火山,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成为赤道地区的奇观之一。

⑶图中经过山峰②③且成条带状的斜线区域是地球上最壮观的裂谷带——_________,有“地球伤疤”之称,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5.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07年6月27日在第三十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全票通过,成功地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

读图回答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分为和。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景观,从资源的价值看,它主要体现了。

(2)该地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这反映旅游资源具有性的特征;它形成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这反映旅游资源的具有性特征。

(3)试述该种景观形成的自然条件。

 

(4)如何正确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

 

6.根据下列资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态资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提供生物资源与生态服务的功能,如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处理废物等。

“和度”(Ps)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生态资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合度"(RP)是指生态资产增幅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的比值。

材料二:

华北地区经济增长与生态资产增长对比图(图20)

材料三:

2000年华北地区(Ps)值分布图(图21)

(1)从动态的角度看,华北地区各省市国民经济增长率明显生态资产增长率,其结果会使各省市、加重。

(2)Ps<0.5的地区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基地和山东半岛等地区。

如果Ps与RP两者均=1,表明区域生态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且二者在特定时期内的增幅也是一致的,即生态状况与经济水平相当,区域处于

状态。

如果Ps与RP,两者均>1,表明区域还有一定的生态容量,同时表明与协调得较好,此时区域的可持续战略应倾向于“发展”一方。

(3)该区域某些地区出现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现象,主要是因为,

说明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人瓶颈是。

7.我国轮廓图,据图中标注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示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是         ,

造成这一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

有            。

(2)乙所示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这主要是由于能源

结构以       为主,

造成的危害有     。

(3)有关环境问题的叙述,观点正确

的是(双项选择)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类生存问题

B.环境问题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中解决

C.当今环境问题已从局部的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D.要实现人地协调发展,就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8.阅读以下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