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041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四.docx

福建省宁德市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板块构造说相关阅读新人教版四

板块构造说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构造学说。

1912年,德国人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限于地球科学当时的水平,大陆漂移思想未被普遍接受。

到60年代,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研究的许多成果,有力支持了这个假说,赫斯等人进一步发展,提出海底扩张说,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思想为板块构造说打坚实基础.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大小不等的岩石圈板块拼合而成。

这些板块块体很厚,由陆壳和洋壳构成,"飘浮”在地幔的粘性层上,每一个板块能独立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挤压、摩擦、碰撞。

地幔物质对流是大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大板块的运动引起中、小板块活动,地球的旋转极和旋转角速度对板块运动也有制约作用。

板块构造说建立初始,勒比雄把全球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随后有人把美洲板块分为北美板块和南美板块;把印度洋板块印度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把太平洋单独列为一个板块;从亚欧板块分出东南亚板块。

并在上述大板块中划分出中国板块及南太平洋、阿拉伯、加勒伯、加勒比海、可可斯、纳斯卡、菲律宾等若干个中小板块。

除太平洋板块和可可斯、纳斯卡小板块仅有洋壳外,各板块都包含有陆壳和洋壳。

各板块之间是地壳最活动的地带构造活动带,常呈海岭、海沟-岛弧、转换断层、缝合线,世界上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即分布于此。

中国版图位于亚欧板块之内,雅鲁藏布江一带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碰撞的缝合线.大板块具有一定的运动方向,每隔几千万年,甚至一两亿年,运动才发生变化.

板块构造说摒弃了地学研究中的准静态模式,代之以高度活动的地球观,依据充分、理论严谨,较成功地解释了许多矿床的生成和分布规律(如与岩浆活动或热液有关的矿庆多分布于板块边缘,外生矿床则形成于板块内较稳定地区),且有利于大地震的解释和预报.板块构造说具有较强的生命力,10多年来引起地学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并受到广泛的支持。

地学界在接受板块构造说的同时,注意到这个假说还存在许多缺点,其中有一些是根本性问题。

如由于对地球深部的研究十分肤浅,海底扩张的成因问题,理论上没有完满解释;板块说最主要的依据是地磁观测,然而对古地磁观测数据的精度和解释问题,至今有争议;板块构造研究重点在海洋,大陆的地质结构比海盆复杂,虽然70年代以来在大陆作过一些工作,大陆板块的研究至今有待深入.此外,板块说把目前海陆等大地貌单元的分布,看作是“飘移”过程的偶然结果,显然不符合构造地貌研究的基本思想。

因此,科学家对待这个新假说,仍持谨慎态度.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揭示的道理。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板书课题)

启发学生由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导入,如:

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把你喜欢的一则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再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教师边作图边讲故事,学生猜故事结尾。

翻开课本读寓言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结合插图板书“想偷铃铛”。

2、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议仪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三、这个人傻不傻,傻在哪里?

(他傻在不该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

(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

2、他的想法对吗?

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

(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事。

 

四、给故事取个题目.

板书课题:

掩耳盗铃

五、释题。

掩耳:

捂住耳朵。

盗:

偷。

掩耳盗铃:

捂住自己的耳朵偷别人的铃铛。

六、理解故事内容。

1、指名读.

2、小结:

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

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3、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

(自欺欺人)

八、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第二课时

一、学习《守株待兔》。

1、读第一自然段,感知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要重点理解“窜”的意思.可通过“忽然”一词表现出事情的意外.有条件的可通过演示兔子“窜”出来的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1)读第二自然段要揣摩那个种田人“白捡"到野兔后“乐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捡到野兔的心理,悟出他“不劳而获,心存侥幸"的错误。

(2)读第三自然段可带点嘲笑的口吻。

对课后“泡泡”里的问题:

“我想对种田的人说……”可用角色表演法落实。

让学生在表演中劝说种田人,在表演中(3)自悟寓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后“读读想想”的练习,是让学生感悟句子表达的具体性与准确性。

二、细读感悟。

1、反复朗读仔细体会并让学生尝试评价,学生夸讲,与评价的语言。

三个句子去掉带点的词语后,意思和原来的句子不大一样了。

(1)第一个句子去掉“好像"一词后,就是肯定禾苗没有长高的意思了,而原句表达的意思是说禾苗实际是在长的,只是由于长得慢,那个人感觉不到禾苗在长.

(2)第二个句子去掉“焦急地”以后,那个人在田边怎样地转来转去就不具体了。

就不能表达出他非常急切的心情.

(3)第三个句子里的“整天”是说种田人一天到晚地等着,可见他十分愚蠢。

去掉这个词后,种田人什么时间从在树桩旁等着就不清楚了。

2、让学生说说在学习上和生活中是否见到过类似“、守株待兔”这样的事。

三、拓展作业。

1、引导学生自学《雕凤凰》、《桃花心本》。

2、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培养孩子学习古文的兴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3。

结合课文,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4。

能用自己的话将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学习古文兴趣,感受精卫填海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神话故事吗?

有这样一只鸟,他外形像乌鸦,白色的嘴,红色的爪子,这只小小的鸟却有一个大愿望——他想把大海填平!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只鸟叫什么?

(生:

精卫鸟)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只精卫鸟为什么想把大海填平呢?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读古文,注意字音.

2、师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

3、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读音:

少(shào)曰(yuē)溺(nì)

衔(xián)堙(yīn)

4、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研读古文,理解感悟 

1、了解故事的内容,复述故事。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字典,在小组里逐句说说这则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的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通顺。

(2)师:

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的呢?

重点字词:

 

1女:

小女儿      ②溺:

淹没    ③故:

因此    

④返:

返回  ⑤堙:

填塞

2、分句出示课文,交流其它句子的意思。

3、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与古文,指名互讲.

4、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女娃到东海去游玩,溺水淹死而没有返回,因此就成为精卫鸟。

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教师小结:

第一句话介绍精卫的身份和名字,第二句话说明精卫填海的原因。

四、感受精卫的精神

1、出示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指名读、齐读。

板书:

溺而不返堙于东海

3、想象说话:

大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小小的精卫能把大海填平吗?

大海会怎么说?

精卫会怎么回答?

4、教师小结:

精卫鸟每天都衔着西山的小树枝、小石块丢到大海里。

一只小鸟想到用这样的方法填平大海。

真是谈何容易。

不过它有这样的决心和毅力,却是难能可贵的。

它坚韧不拔的意志是让人敬佩的.

板书:

坚韧不拔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教师总结全文:

精卫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让人可敬可叹.中国的神话故事富有浓浓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2、中国神话传说浩如烟海,除了《精卫填海》,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六、

七、作业

将精卫填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七、板书设计:

溺而不返

13、精卫填海坚韧不拔

堙于东海

 

14.普罗米修斯盗火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能根据课文的学习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了解普罗米修斯盗火的英雄壮举,学习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学习来认识普罗米修斯、宙斯、赫剌克勒斯的人物性格特点后强化文章语言文字的朗读训练.

2。

通过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并把它写下来,提高学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火的用途调查表、四人小组合作填写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词语,纠正难读的音.

普罗米修斯宙斯赫剌克勒斯奥林匹斯圣山

阿波罗大发雷霆鹫鹰惩罚啄食

二、课文题目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盗”是什么意思?

(偷取)偷取什么?

(偷取火种)谁去偷取火种?

(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希腊传说中的一位神,为什么会去偷取火种呢?

(因为地球上没有火)

三、分段教学.

(一)第一自然段教学。

没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样?

(学生回答引入第一自然段)

1.指读。

2.没有火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是否困苦?

从哪看出?

再读。

齐读。

3。

课件出示“……”省略了什么?

学生拿出自己的火的用途学生调查表,介绍自己所调查到的火的其他用途在班级中汇报.

(二)第二至七自然段教学。

1。

课文介绍了几个人物?

(普罗米修斯、宙斯、赫剌克勒斯)

2。

普罗米修斯、宙斯是什么样的神?

赫剌克勒斯是什么样的英雄?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课文二至七自然段。

(2)读完后讨论填空并说说为什么。

四人小组合作填写图的题目是普罗米修斯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

宙斯是个_____________的神.

赫剌克勒斯是个______________的英雄。

4。

对普罗米修斯的人物特点认识二至六自然段。

(1)学习讨论过后,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什么样的神?

(生回答,师板书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坚强)

(2)从哪里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是个富有同情心的神?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

指学生读。

(3)“决心”一词换成“决定"你觉得好吗?

比较得出“决心”可以看出盗火需要很大的勇气并要克服很大的困难。

再指导读第二句。

男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4)从哪里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的神?

生自读三至四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勇敢?

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砸诶课件中点击。

(躲在、悄悄、偷取、小心翼翼)

(5)从哪里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的坚强?

(生答主神宙斯知道后惩罚普罗米修斯)

学生介绍课前查找有关宙斯的资料。

(6)怎样惩罚的?

出示第6自然段,指读第6自然段.

怎样惩罚(生答:

所在高加索的悬崖绝壁上,让他经受烈日暴雨的折磨派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7)鹫鹰是一种什么鸟?

在课外资料中你了解的鹫鹰是什么样?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看课件中鹫鹰的图)

看过图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8)每天鹫鹰是怎样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在烈日暴雨的折磨、凶恶的鹫鹰啄食下还表现得如何?

(勇敢坚强)

(9)自读第6自然段.

全班齐读.

5.在认识普罗米修斯的人物特点(第6自然段)的同时侧面认识宙斯的凶残。

(1)在普罗米修斯经受如此痛苦的折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宙斯是个什么样神?

(凶残)

(2)从哪里可以看出宙斯的凶残?

找出有关语句用“——”画出来。

生答:

“宙斯派……折磨。

“就是这样……每天去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

指导读两句话。

(3)除此以外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宙斯的凶残?

引入第四自然段。

生答:

“当他得知是……惩罚他。

"

学生说一句,教师点击一句,最后全班齐读三句话。

6。

认识赫剌克勒斯的人物特点的同时强化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

(1)在宙斯的凶残惩罚下,普罗米修斯是怎样想的?

(不后悔、不屈服、甘愿为人们受苦)

(2)指读第七自然段。

(3)过了许多年以后,普罗米修斯获救了吗?

是谁救的?

(赫剌克勒斯)为什么说赫剌克勒斯是个勇敢的英雄?

(不远万里、张弓搭箭射死)

(4)在勇敢的赫剌克勒斯的帮助下普罗米修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四、总结。

本文是一篇希腊神话故事,在故事中展示了三个鲜明性格的人物,尤其是普罗米修斯更是一位……的神,他盗取火种为人类的文明迈进了一大步。

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二句话。

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

五、实践作业。

1.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说一说再写下来。

2.四人小组排演课本剧《普罗米修斯盗火》参加周五的班级课本剧表演赛。

24黄继光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

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

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

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100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

“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

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4。

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

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

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3。

B

4.画出:

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

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

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

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

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

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

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选自《阅读》2018年第74期)

1.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

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

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2。

作者之所以在文章中引用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是想表达

和.

3.判断正误。

对的打“√”,错的打“×”。

(1)“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

(2)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3)我当了作家,渐渐懂得了祖国的悠久历史。

()

4.“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为什么?

5.在你心里,祖国是什么?

以祖国为题,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

祖国的伟大对祖国的热爱

3。

(1)√

(2)√(3)×

4.不能调换。

因为这三个词的意义是一级一级往上升的,只有先学习才能工作,工作后才能创造。

5.示例:

祖国是国境线挺立的界碑,祖国是国徽下不倦的眼神,祖国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脊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