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122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docx

高速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剑河至榕江段

工程测量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剑河至榕江段

工程测量

编制人:

安标飞日期:

2016年11月28日

审核人:

张志俊日期:

2016年11月29日

审批人:

张建利日期:

2016年11月29日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1概述

任务来源

受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甲方)委托,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乙方)承担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剑河至榕江段公路工程初测、定测工作,为使该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特编制本专业技术设计书。

项目区概况与地理位置

项目地处贵州省黔东南剑河县、榕江县,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

项目起于剑河县、三穗县交界的寨头,与沪昆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为榕江县西南面的黄蒙,与厦蓉高速公路相接。

本合同段为第三勘察设计段,起于工可寨蒿隧道出口处,终点在厦蓉高速黄蒙隧道与榕江收费站之间并顺接在建的荔榕高速,路线全长。

本段起点为寨蒿镇西侧寨蒿隧道出口接第二勘察设计段,跨寨蒿河,然后经五里桥、双溪口,设置寨蒿互通(K84+540)。

接着路线从蛇形岭折向东南方向,以1430m隧道穿四百坡,顺寨蒿河南行一段后跨寨蒿河,沿寨蒿河东岸经平松、干烈、平比、宰告,为绕避寨蒿河毛拱桥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二级保护区,以980m、2020m、650m隧道从准保护区中穿过,接着以主跨100+180+100的连续刚构桥降坡而下,在忠诚设置忠诚枢纽互通(K99+100,兼落地功能)。

之后路线沿忠诚镇总体规划范围西面外缘南行,在K105+140处桥梁上跨贵广高铁隧道。

受地形及景区范围较大的限制,路线穿三宝千户侗寨景区的三级保护区,为尽可能减轻对景区、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对山脚学校、民居的影响,终点段采取以榜山隧道为主的方案,以1660m、2900m隧道穿红岭坡、大坡梁,在三角井以桥梁从县城饮水资源保护区下游约200m处上跨,再以590m、2920m、310m、780m隧道在榕江县城西侧山体中穿行,路线继续南行至本项目终点黄蒙,顺接荔榕高速终点,与厦蓉高速十字交叉(本项目K117+272=厦蓉高速K96+840)。

项目地理位置为:

东经:

108°25′~108°40′。

北纬:

25°51′~26°50′。

项目地理位置图

项目任务及工作量

序号

工作内容

单位

工作量

备注

1

主线中桩放线测量

公里

24

扣除隧顶,桩距约20米

2

主线横断面测量

公里

20

扣除隧顶、桥中,桩距约20米

3

桥边线放样

公里

桥两边线,桥头延长50米

4

桥梁墩台断面

130

控制性断面测量

5

涵轴断面

140

断面测量

6

隧道口断面测量

公里

隧道口洞外30米洞内50米及浅埋段,5米桩距(含洞口横断面)

7

互通立交中桩测量

公里

8

连接线中桩测量

公里

9

匝道、连接线横断面测量

公里

10

被交路中桩测量

公里

11

工点放样

40

根据设计需要,对挡墙、高边坡等地段放样

12

电力电讯线

5

13

导线点复测

公里

40

14

1:

500地形图测量

28

各隧道进出口约100×200(m)范围

工期

作业时间从2016年12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止。

2已有资料情况

由甲方提供的1∶2000地形图、控制点成果、路线设计资料、工点测量范围等。

3作业技术依据

(1)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

(2)JTG/T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细则》;

(3)甲、乙双方签订的本工程测量合同;

(4)本技术设计书(凡引用规范有多项选择时,以本设计书为准)。

4设计方案

人力资源及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投入必须满足项目技术质量和工期的要求,可根据技术质量和工期的要求随时调整人员,计划投入的主要人员见下表:

主要测绘技术人员

序号

姓名

职称

项目岗位

1

安标飞

高级测绘工程师

项目技术负责

2

张志俊

高级测绘工程师

项目质检负责

3

张泽华

测绘工程师

测量组组长

4

倪正新

测绘工程师

质检组组长

5

杨月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6

宋长命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7

贾鑫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8

张超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9

党永川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0

白明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1

曹佩来

四级测量员

作业员

12

闵鹏

技师

驾驶员

软件和硬件配置

投入的软件必须满足项目数据格式要求和下工序的接口需求;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确保仪器的精度符合相应测量的要求。

计划投入的仪器设备有:

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GPS接收机、水准仪、全站仪、数据存储设备和GPS随机处理软件、GPS数据检查软件、测量平差软件等。

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精度

数量

备注

1

GPS-RTK

南方S82T

3mm±

6台

2

全站仪

徕卡TS02

2"

1台

3

全站仪

徕卡TSA2003

2"

1台

4

水准仪

中纬ZDL700

DS07

2台

5

打印机

HP1007

1台

6

电脑

10台

7

南方CASS软件

5套

8

纬地道路软件

5套

9

工程车辆

2台

控制点复测

初、定测阶段的控制测量工作,宜在地形图测量阶段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成果上进行补充完善,其选用的平面坐标系、高程系统应具有连贯性,以减少反复,提高设计效率。

(1)在初、定测开始前,首先应对地形图测量阶段在测区内统一布设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进行全面检查,符合《公路勘测规范》规定后方可使用。

在定测开始时和测量中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应对平面、高程控制点的点位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②当控制点的点位分布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测,检测成果与初测成果的较差在限差以内时,应采用原成果作为作业的依据。

③当个别段落控制点分布由于损坏或因方案变更引起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补设,高程控制测量可采用同级控制加密。

平面控制测量连续补点不大于3个时可进行同级加密,技术要求与精度应符合规范规定。

当需补设、增设、迁移水准点时,均应与邻近水准点进行联测,其精度要求同原初测的规定;如确认初测水准点高程有误,经复测后,与邻近水准点统一平差计算。

④当检测成果与初测成果的较差超出限差或控制点分布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对整个控制网进行复测或重测,并应重新进行平差计算,布设的控制网应符合规范规定。

(2)新布设的平面控制点应沿路线布设,距路线中心线的位置宜大于50m并小于300m,每一点至少应有一相邻点通视,桩志设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平面控制点布设时,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互通等大型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分别布设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

(3)对于特大桥、特长隧道等大型构造物,应布设大型构造物独立控制网,并按表1-1和表1-2要求分别选用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等级。

大型构造物独立控制网应联测路线主控制网,当其精度要求高于主控制网时,其内部符合精度应满足独立控制网精度的要求。

地形图补测

(1)地形图(1/2000)应与设计取用的坐标系统相一致。

(2)认真核对初测地形图,测图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即时安排修测、补测和重测。

如地形图由测绘单位用航测调绘成图作为定测用图时,应进行现场核对,当地形、地物与在航测后发生明显变化时,应予以补测;如有错误或地形、地物变化很大时,应进行重测。

(3)补测地形图,可用等精度复制图在其原有图根点、导线点上进行。

局部范围地物变化不大时,可利用准确地物点调绘和修正;地物变化大、范围大、情况复杂时,应补测图根点再行补测。

(4)隧道洞口与竖(斜)井口、陡坡桥台、挡土墙以及需综合防护处理等特殊困难路段,一般需进行实测放线(采点);或根据其设置的独立控制网或附近的控制点,按当地工程带坐标系补测1:

500局部地形图(技术要求按规范执行),再利用精细数字地面模型进行数据采集。

(5)补测或重测的地形图,技术要求和测量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第5章的规定。

纵断面测量

(1)放线前,应对初测导线进行分段检测,检测成果与初测成果校差在限差以内时,采用初测成果。

放样利用GPS-RTK采用交点法或线元法结合全站仪进行放样。

在植被茂密,卫星接收信号较差的区域,采用全站仪方法进行作业;在地形较为平缓、植被覆盖较少的地区,则采用GPS-RTK进行作业,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实时计算出中桩的坐标,方便地形地物的加桩。

为了接收到更多的卫星和并让差分距离传播更远,RTK基站设置时尽量设置在地域开阔且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

流动站的设置则是在计算转换参数时,选用距离较远、位置开阔的四个以上控制点,同时要求覆盖整个放样区域。

RTK流动站距基准站的距离控制在5Km,并利用此段落未参与参数计算的控制点进行检查,在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再进行放桩并采集高程,一次放出路线控制桩和所有的整桩与加桩。

(2)放样路线中桩,钉设路线起终点桩、公里桩、百米桩、桥梁轴线控制桩、断链桩等,桩号标注至厘米,中桩间距:

直线上宜为20m,曲线上不设超高的曲线,中桩间距20m;当曲线半径大于60m时,中桩间距为20m,当曲线半径为30~60m时,桩距为10m。

在下列情况处,采用加桩:

①路线纵向和横向(路基范围内)地形变化处;

②与道路、地上及地下管线交叉处,与河岸、水渠交叉处,当与等级公路相交时,所设加桩应能反映其路基边缘和路面中心;

③需拆迁建筑物或电力、电讯设施处;

④土质变化和不良地质的起止点;

⑤地市、县、乡镇等行政区划交界处。

(3)一般控制桩(断链桩,其它构造物控制桩),牢固钉设5cm×5cm(或φ5cm)×40cm木方(圆)桩,木质方(圆)桩应打入地下,与地面齐平,顶面应钉小钉以示点位,并加设书写桩号的标志桩。

主要控制桩(如特大桥及大桥、隧道、互通式立交、路线起终点等),宜埋设混凝土桩,混凝土桩顶点高出地面3~5cm,其顶面钢筋锯“十”字记号,并加设指示桩。

标志桩(中线上的整桩及加桩、主要控制桩及一般控制桩的指示桩),其规格为(××30)cm的木质板桩。

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露出地面5~10cm。

(4)中桩平面桩位的设置精度,应符合《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表的规定。

(5)断链桩宜设在直线段的百米桩处,不得设在桥隧等构造物上,桩上应写明前后桩号关系和增、减距离。

(6)分离式路基上的中桩,应按测量前进方向在桩号前冠以“ZK”(左)或“K”(右)符号。

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为了保证本次全站仪及GPS-RTK中桩放样和碎部点坐标采集的精度,GPS-RTK放样时我们会选择在卫星和差分信号好的情况下作业,以避免测量成果出现异常的数据变化。

同时我们要求在每一站放样前均要对前一站所放中桩进行校核检查,只有在较差满足要求后,才能进行后续放样。

而路线放样和高程采集以及测站信息要求均由一人独立完成,以减少中间环节,避免人为出错,再由仪器或者电子记录手簿直接把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保存,以保证放样精度。

路线测量的精度要求:

中桩平面桩位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路等级

中桩位置中误差(cm)

桩位检测之差(cm)

平原、微丘

重丘、山岭

平原、微丘

重丘、山岭

高速公路

≤±5

≤±10

≤±10

≤±20

路线中桩高程测量精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公路等级

闭合差(mm)

两次测量之差(cm)

高速公路

≤30√L

≤5

横断面测量

横断面测量逐桩施测,其方向与路线中线垂直,曲线路段与测点的切线垂直。

横断面中的高程、距离的读数取位至。

横断面测量力求反映地形、地物的变化,施测宽度满足路基及排水设计需要,一般各侧不小于50m,高边坡特殊设计路段(滑坡、高填、深挖等段),为保证测量精度满足设计需要,应在设计人员现场指导下进行,测量方法采用RTK工程之星道路测量软件,其步骤是利用交点法将直曲表中的数据输入程序中,计算完毕后再在该程序中输入要测横断面的桩号,此时程序将准确的计算出中桩坐标及横断面的方向,并且将方向显示在RTK移动站的手簿上,当操作员偏离横断面方向时手簿会自动提示,并显示偏离的距离。

采集到的数据为相对中桩的平距和绝对高程,然后再用自带的横断面转换程序,导入所测量的横断面数据和中桩高程,平距和高差同时相应转换为相对于前点的纬地格式(hdm)。

横断面检测互差限差

公路等级

距离(m)

高差(m)

高速公路

≤L/100+

≤h/100+L/200+

注:

a.L为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m)。

b.h为测点至中桩的高差(m)。

工点测量

本次定测桥涵、隧道、挡墙等专业工点测量

1)测出被交叉道路、堤坝现状。

测量范围为主线左右各50m。

具体测量时,在被交路或堤坝上每隔10m采集一断面数据,每一断面数据至少包括两侧边坡坡脚、两侧路基边缘、两侧路面边缘、道路中心。

2)有河流、沟渠处,应测出河岸边线、水迹线、沟底线、水面高程、水深等数据。

3)所占鱼塘、水塘,需测量水深及淤泥厚度(包含起点桩号、终点桩号、水深、淤泥厚度,是鱼塘还是水塘等))。

被交路、被交渠、高压线等碎部测量

当采用GPS-RTK测量时基准站与流动站应始终保持同步锁定4颗以上卫星,PDOP值小于6,流动站至基准站的距离应小于5km,求解转换参数的高等级控制点大于4个,并包含整个作业区间,均匀分布于作业区域的周围;天线高应在测前、测后各测量一次,2次互差不得超过3mm。

在作业区间内,至少检核1个以上的高级控制点。

测量被交路的过程中对路面原有的构筑物一一实测,譬如涵洞、桥梁。

1涵洞、桥梁测量:

每个涵洞至少保证12个点,点位均布设在路面上涵洞正上方,盖板下方以及涵洞底部;桥梁除了上述的12个点外,还实测桥墩的平面位置及高程。

2被交路测量:

对于没有隔离带的公路一排布设三个点并控制在所测公路的法线方向,即路中、两边的硬路肩边沿;有隔离带的公路一排4个点。

5质量控制

为确保本项目成果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认真按照我公司GB/T19001—2008/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对本工程的项目成果产品实现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本项目建立各道工序自检互查和各级检查制度,配备检查人员在每道工序跟踪检查,逐级进行过程把关。

并按质量管理模式,策划、实施、检查、处置,不断地改进,抓好每一个工作环节,来提高成果数据产品质量。

作业前各工序要组织参加本项目的人员认真学习技术设计书,仔细分析资料,做好作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检查制度与方法

检查制度

测区成果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作业员必须认真自查自校,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交生产单位检查;生产单位检查人员应采取过程检查与最终成果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果进行内业100%审核和10%外业抽查。

确保质量可靠后方可交院级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报委托方检查验收。

质量检查方法

随机抽样检查。

从被检查的对象数据总体(检验批)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单位产品作为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检查评价数据的总体质量。

随机抽样检测采用人工目视检测方法,通过屏幕显示或输出,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以确定数据的质量状况。

完全检查。

使用预先定义和设计好的规则、方法或软件进行全面、自动的检查。

不定期抽检监督。

技术负责人及作业组长要不定期抽检监督,以便发现具有共性或特性的问题,及时处理解决和告知其他作业员。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6.2.1利用资料和使用的仪器设备检查

(1)检查利用资料的正确性、合理性、时效性。

(2)检查使用仪器设备的检定合格证书,是否在合格的有效期内使用。

基础控制测量检查

基础控制测量质量检查的主要方法和内容见下表: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方法

检查比例

备注

1

使用仪器的精度等级、检定状态和检定记录

内业检查

100%

2

控制点布设、选点、点位说明等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内业检查

100%

下工序为同期作业

下工序

100%

3

外业观测资料中多余观测、各项限差、技术指示情况

内业检查

100%

4

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录入、已知数据的使用,各项限差、闭合差和精度统计情况

内业检查

100%

5

记录完整性、准确性,记录项目齐全性

内业检查

100%

6

观测数据的各项改正是否齐全

内业检查

100%

7

计算过程正确性、资料整理的完整性、精度统计和质量评定的合理性

内业检查

100%

8

提交成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内业检查

100%

9

技术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结论的可靠性

内业检查

100%

10

成果符合性检查

不同测量方法比较或复测

10%

6安全生产措施与保密要求

安全生产措施

项目负责人和作业组长是本项目相关工作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各工序的生产安全,并对其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

(1)组织人员进行出测之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生产安全意识,包括人身安全、仪器设备安全、交通安全、水电安全、职业病的防治、防火防盗安全等,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组织参与人员统一进行安全学习,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依规搞好安全生产。

(3)驻地办公地的环境治理,讲究整洁整齐,对办公地应有统一的安排和计划,检查其办公地点的水、电安全,清除不安全的隐患因素。

并且应定期检查以消除不利安全的因素。

(4)进驻测区应与当地政府部门联系,取得当地政府对该项目的支持,并希望当地政府的治安部门给予工作上的支持。

(5)仪器设备应注意使用和维护安全,对仪器设备应有专门或安全的地方存放,防水、防潮、防火、防震,并随时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其安全情况。

(6)交通安全:

对测区所配备的车辆应定期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司机不许酒后驾车,不许违规驾车,不许疲劳驾车,应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本测区高山地的公路应聘用有山区驾驶经验的司机。

(7)用电安全:

在仪器设备充电时应由专人负责并注意用电安全,对充电器、插座不能随意放置。

成果资料与数据安全和保密要求

成果资料与数据安全和保密必须遵循国家测绘成果安全和保密的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执行。

根据本项目情况提出以下要求。

(1)有关保密信息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传递。

(2)对于成果资料、图纸应用专用文件箱、盒统一妥善保存,建立严格的借阅手续。

(3)需要从计算机系统中提取资料时,应有严格的手续和制度作保证。

(4)对打印的作废资料或作废的其他文档资料应统一销毁。

(5)要注意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后,一定要及时进行校验和标识,并根据数据重要性的不同,制作多个备份。

(6)加密保护:

使用的计算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用户识别、密匙识别、个人特征标识和用户权限控制等技术措施进行保护,以防止数据被非法存取和复制。

(7)涉密信息不得在与国际网络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

(8)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涉密信息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不能与公共网络连接。

(9)文件和数据不用时应当妥善保管,和计算机有关的废弃物应该放在粉碎机上粉碎,然后再进行最终处理。

(10)当存储媒体不用时在转交给别人使用前,必须将存储在上面的保密数据彻底删除;有保密记录的存储媒体不能送交国外修理;存储媒体有质量问题需要维修时,要确保数据不会丢失和失密。

(11)所有工程项目的成果资料不得传递给第三方。

7上交成果资料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1

技术专业设计书

1份

2

技术总结

1份

3

自检报告

1份

4

控制点成果

1份

5

中桩、桥梁边线测量记录

1份

6

横断面测量记录

1份

7

外业测量测站信息记录

1份

8

工点、碎部点测量电子版

1份

9

仪器检验资料(鉴定证书)

1份

复印件

10

以上资料刻盘

1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