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2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 14页.docx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14页

资产重要知识点总结(doc14页)

 

第一章 资 产

一、考情分析

  资产是六个会计要素中最重要的。

每年这章所占的分数都较高;从题型看,各种题型在本章均有可能涉及,尤其是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一般都会涉及本章的内容。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本章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如银行存款的核对等主要把握好客观题。

而对于相对复杂的知识点,不仅要掌握好知识点本身,还要注意与其他知识的融会贯通。

比如,应收账款与收入、增值税的结合,存货在供产销业务活动中的核算,固定资产与长期借款的结合等。

此外本章还涉及很多计算性的问题,如应收款项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发出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等考生应注意熟练掌握。

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 份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判断题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 计

2010年

8分

12分

3分

6分

29分

2009年

6分

8分

5分

5分

12分

36分

2008年

7分

8分

5分

10分

30分

二、本章变动

  本章无变动。

三、主要主要考点总结

(一)资产的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盘盈的存货,通常是由企业日常收发计量或计算上的差错所造成的,其盘盈的存货,可冲减管理费用,按规定手续报经批准后,会计分录如下: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

管理费用

(2)存货的盘亏

企业对于盘亏的存货,根据“存货盘存报告单”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

原材料

    周转材料

    库存商品等

对于购进的货物、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引起盘亏存货应负担的增值税,应一并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借: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对于盘亏的存货应根据造成盘亏的原因,分别情况进行转账,属于定额内损耗以及存货日常收发计量上的差错,经批准后转作管理费用。

借:

管理费用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应由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

其他应收款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对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发生的存货损失,应作如下分录:

借: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

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3.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1)盘盈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以下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

·如果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若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

按此确定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的原因: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而原来则是作为当期损益。

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盘盈是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是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例题·计算分析题】某企业于2007年6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7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10%。

要求:

编制该企业盘盈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按照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盘盈属于会计差错,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

固定资产        70000

    贷: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0000

(2)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31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3100

(3)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6900

    贷:

盈余公积           469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2210

(2)盘亏固定资产,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按可收回的保险赔偿或过失人赔偿,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

 

11月24日更新

  

(三)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的影响

原 因

与增值税关系

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额的影响

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

为了多销商品

折后计税

应按折后价款加计按此价款计算的增值税入账

无专门会计处理

现金折扣

为了及早收款

与增值税的认定无关系

在总价法下,现金折扣不影响应收账款的入账额

总价法下的会计处理:

1.赊销时:

借:

应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如果在折扣期内收款:

借:

银行存款

  财务费用

  贷:

应收账款

3.如果在非折扣期内收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账款

(四)坏账准备的计提公式及分录总结:

计提的坏账准备=坏账准备的应有余额(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计提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的已有余额

计提坏账时: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坏账准备

发生损失时核销坏账:

借:

坏账准备

  贷:

应收账款

转回坏账时:

借:

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收回已转销的坏账:

借:

应收账款

  贷:

坏账准备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账款

借:

银行存款

  贷:

坏账准备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

2009年12月1日,甲企业“应收账款”科目借方余额为500万元,“坏账准备”科目贷方余额为25万元,企业通过对应收款项的信用风险特征进行分析,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为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12月份,甲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12月5日,向乙企业赊销商品—批,按商品价目表标明的价格计算的金额为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由于是成批销售,甲企业给予乙企业10%的商业折扣。

(2)12月9日,一客户破产,根据清算程序,有应收账款40万元不能收回,确认为坏账。

(3)12月11日,收到乙企业的销货款500万元,存入银行。

(4)12月21日,收到2008年已转销为坏账的应收账款10万元,存入银行。

(5)12月30日,向丙企业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

甲企业为了及早收回货款而在合同中规定的现金折扣条件为2/10,1/20,n/30。

假定现金折扣不考虑增值税。

要求:

(1)逐笔编制甲企业上述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企业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正确答案】本题考核坏账准备的计算。

(1)

①借:

应收账款   1053

   贷:

主营业务收入            9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3

②借:

坏账准备  40

   贷:

应收账款     40

③借:

银行存款  500

   贷:

应收账款     500

④借:

应收账款  10

   贷:

坏账准备   10

借:

银行存款   10

  贷:

应收账款    10

⑤借:

应收账款       117

   贷:

主营业务收入            1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2)本期应计提坏账准备=(500+1053-40-500+117)×5%-(25-40+10)=56.5+5=61.5(万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 61.5

  贷:

坏账准备   61.5

(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总结

  1.购买分录: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按公允价值入账)

    投资收益(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

银行存款(支付的总价款)

2.公允价值变动分录:

当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当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被投资方宣告分红或利息

  借:

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贷:

投资收益

4.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5.出售相关投资

借:

银行存款(售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净增值额)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投资收益(倒挤认定,损失记借方,收益记贷方。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净贬值额)  

【例题·计算分析题】甲公司按年对外提供财务报表。

  

(1)2007年3月6日甲公司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一批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为5.2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2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2)2007年3月16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3)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5元。

  (4)2008年2月2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3元。

  (5)2008年3月21日,收到现金股利。

  (6)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3元。

  (7)2009年3月16日,将该股票全部处置,每股5.1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

(1)~(7),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答案】

(1)2007年3月6日甲公司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一批乙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为5.2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2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100×(5.2-0.2)]

    应收股利                  20

    投资收益                  5

    贷:

银行存款                525

  

(2)2007年3月16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借:

银行存款                  20

    贷:

应收股利                  20

  (3)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4.5元。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4.5×100-500=-50)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4)2008年2月21日,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3元。

  借:

应收股利           30(100×0.3)

    贷:

投资收益                  30

  (5)2008年3月21日,收到现金股利。

  借:

银行存款                  30

    贷:

应收股利                  30

  (6)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5.3元。

  借: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5.3-4.5)×100]

  (7)2009年3月16日,将该股票全部处置,每股5.1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

  借:

银行存款            (510-5)505

    投资收益                  25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500

             —公允价值变动        30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

    贷:

投资收益                  30

(六)存货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1.账户使用的不同:

实际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科目,计划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同时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然后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账务处理:

(1)实际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

在途物资

  贷:

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

原材料等

  贷:

在途物资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实际成本法:

借:

管理费用等

  贷:

原材料等(实际成本)

(2)计划成本法:

未入库时:

借:

材料采购

  贷:

银行存款

入库时:

借:

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贷:

材料采购

分配到成本费用中:

借:

管理费用等

  贷:

原材料等(计划成本)

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

管理费用等

  贷:

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

(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别

判断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两条途径,首先第一条是题目给出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的影响:

成本法:

投资方对被投资方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采用成本法;投资方能够控制被投资方,也应该采用成本法;

权益法:

投资方对于被投资方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应该用权益法;

  第二条途径是给出持股比例:

成本法:

持股比例在20%以下或者50%以上应该采用成本法核算;

权益法:

持股比例在20%~50%之间(包括20%和50%)应该采用权益法核算。

  第一条途径高于第二条途径,也就是比如说题目中给出了持股比例为25%,同时又给出了对被投资方不具有重大影响,那么,就不能按照持股比例采用权益法,而应该按照实际影响采用成本法。

后续计量:

  成本法下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

  权益法下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初始投资成本入账,不进行调整;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应该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初始入账价值,也就是按照应享有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记入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方的处理:

被投资方分配股利:

成本法:

借:

应收股利

  贷:

投资收益

权益法: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的现金股利应该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分录是:

借:

应收股利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

  被投资方宣告分配或实际发放股票股利投资方不做处理,收到时做备查登记。

被投资方实现净利润或净亏损:

  成本法下:

不进行账务处理;

  权益法下:

确认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分录是: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投资收益(净亏损做相反分录)

被投资方除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权益变动:

  成本法下:

不做处理

  权益法下:

确认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应该将这部分资本公积转出,转入投资收益。

投资方的处理:

如果是发行股票:

借:

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

应付股利

如果是发行债券:

借:

财务费用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

    应付利息(分次付息一次还本的债券)

下面这个题目要先自己动手做呀!

【例题·计算分析题】A公司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1)2006年11月2日A公司与甲公司签订协议,A公司收购甲公司持有C公司部分股份,所购股份占C公司股份总额30%,收购价款为22000万元。

2007年1月1日办理完毕有关股权转让手续并支付价款22000万元。

2007年1月1日C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0000万元。

A公司对C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2000

    贷:

银行存款             22000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2000万元)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80000×30%=24000万元),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

  借: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000(24000-22000)

    贷:

营业外收入            2000

 

(2)2007年度末C公司实现净利润10000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

    贷:

投资收益      3000(10000×30%)

  (3)2008年1月25日C公司宣告分配2007年现金股利6000万元。

月末收到股利并存入银行。

  借:

应收股利     1800(6000×3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800

  (4)2008年度末C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增加其他资本公积800万元。

  借: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40

    贷: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40(800×30%)

  (5)2008年度末C公司发生净亏损3000万元。

  借:

投资收益       900(3000×3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900

  (6)2008年度末对C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210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24000+(3000-1800-900)+240=2454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的可收金额为21000万元

  计提减值=24540-21000=3540(万元)

  借:

资产减值损失             3540

    贷: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540

  (7)2009年1月2日,A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C公司的股票,共取得价款30000万元。

  借:

银行存款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540

    贷: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24000

            ——损益调整300(3000-1800-900)

           ——其他权益变动        240

      投资收益                9000

  (8)借:

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       240

      贷:

投资收益               2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