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5451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docx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

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案

 

1.0概述

现代化大型电厂的运行经验表明,水系统是电力企业的血脉,是连续、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冷却水系统的良好运行,对于减少检修频度与费用,延长设备寿命,稳定/提高生产的质量产量,降低综合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电厂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在长期运行中一般有三大问题:

结垢、腐蚀和微生物粘泥。

对于发电厂而言,凝汽器换热管上的结垢、粘泥,极易导致换热效果的下降,具体表现在真空度下降、端差上升,从而降低发电量,增加能耗;腐蚀主要表现为不锈钢、黄铜的点蚀穿孔等。

为了确保装置正常运行与节约用水,在循环水中投加阻垢缓蚀剂、杀菌灭藻剂等化学药品,来控制冷却水对设备的腐蚀、结垢与粘泥等故障,实践证明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比较经济的方法。

本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吸收了同类企业水处理的经验,认真分析贵公司的水质特点、工艺特点,以与以往运行中出现的水质障碍,本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操作管理方便、经济合理的宗旨,提出以下运行方案。

 

2.0系统运行条件

2.1系统参数:

项目

单位

数据

循环水量Rc

m3/h

1335(最大量)

保有水量Hc

m3

800(估算)

蒸发水量E

m3/h

12

风吹损失W

m3/h

~0.1

进出塔水温差

6~10

补充水量M

m3/h

~15

排水量B

m3/h

~3

浓缩倍数N

3.0~4.0

换热设备

不锈钢、黄铜、20#碳钢

备注

技术参数由贵公司提供,如有出入望通知我公司与时改进方案

2.2水质分析如下:

表:

水质分析

项目

单位

补充水(自来水)

PH

7.24

浊度

NTUormg/l

0.45

电导率

μs/cm

59.9

总硬度

mg/L

20.61

Ca2+

mg/l

15.85

Mg2+

mg/l

4.76

总碱度

mg/l

12.27

酚酞碱度

mg/l

0.00

总铁

mg/l

0.061

CL-

mg/l

1.72

总磷

mg/l

/

(此水为自来水,作为方案设计参考,运行以实际河水絮凝为主。

2.3水质特点

●补充水为低硬低碱水质,补入冷却水系统,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碱度、PH会随之上升,结垢性增加,主要为结碳酸钙垢。

●从水质分析判断:

硅酸镁的浓度积Isp=(1.8~2.4)×103≯15000,因此浓缩倍数5.0±0.5时没有硅酸镁结垢的倾向。

●循环水浓缩倍数≥3.0,自然PH上升,最高可达到8.8以上,呈现出结垢倾向;PH大于9.2,有超出缓蚀阻垢剂的承受能力的状况。

●循环水的全面腐蚀性轻微,但循环水溶解氧充足、含有腐蚀性CL-,对TP304、316L不锈钢均存在点腐蚀的隐患,严重时可导致穿孔泄漏。

●循环水温度适中,日照充足,细菌藻类容易繁殖,会产生粘附性很强的菌藻粘泥,附着形成软垢、分散形成浑浊物。

根据循环水水质,连续投加缓蚀阻垢剂,以阻碳酸钙垢为主、兼顾局部点腐蚀,控制循环水PH≯9.0,可以达到有效的阻垢、缓蚀、稳定水质的效果。

3.0系统冷却水问题预测

3.1换热器结垢

冷却水在浓缩倍数3.0~4.0运行时,开始结垢的趋势。

水中Ca2+、Mg2+、HCO3—等浓缩,产生CaCO3、MgCO3垢等,尤其在换热器器出口高温端以与波纹管低凹部位;水中悬浮物、粘泥等也易在低凹低流速处沉积,造成不良结果:

a.降低热传递效率,影响真空度和端差

b.减少冷却水流量,泵压上升,增加能耗

3.2不锈钢的点腐蚀:

Cl-属于强腐蚀性离子,会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穿过膜孔而产生点蚀。

在点蚀孔中,Cl-可以富集,而腐蚀产生的氯化物又能水解产生HCl,从而使腐蚀小孔中溶液不断酸化,产生独特的自催化酸化作用,加速点蚀的速度。

脱锌、点蚀均可造成不锈钢的穿孔泄漏,导致冷却水泄漏到凝结水中,恶化水质,使发电机组降低出力甚至停机。

3.3、生物粘泥

冷却水系统中细菌、真菌与藻类极易生长繁殖,其分泌物粘合悬浮物形成粘泥,粘附管壁、填料、池壁之上,引起故障:

a.堵塞凝汽器,降低热交换效率,降低冷却塔效率

b.促进腐蚀,且产生粘泥下腐蚀

粘泥附着在凝汽器管壁,因高温脱水也能转化成泥垢。

在高温季节,菌藻的迅速繁殖经常会造成粘泥的爆发,在短时间大量堆积而严重影响换热效果。

4.0水处理药剂选择

针对水质分析、运行工艺、问题预测,电厂阻垢缓蚀剂ML-D-06在此类中硬碱碱补水、高浓缩倍数的循环冷却水中可以适用。

4.1阻垢缓蚀剂ML-D-06特点:

1ML-D-06含有阻垢剂、分散剂、特效缓蚀剂等多元成分,采用最新型的大分子无磷环保阻垢剂、分散剂替代传统有机膦,并保持了优异的阻垢分散效果。

2ML-D-06可与结垢性Ca2+、Mg2+形成可溶性螯合物,增大了离子的饱和溶解度,达到防止结垢的目的。

适合浓缩倍数5.0~6.0倍的设计要求。

3ML-D-06阻碍微垢晶格成形,扭曲晶体成长,使微晶不会堆积成垢;并可使旧垢疏松,逐渐脱落旧垢。

4ML-D-06中的特效缓蚀剂与阻垢剂的缓蚀作用产生协同效应,成膜补膜加快,从而保证膜的致密稳定,有效控制不锈钢的的点蚀。

5ML-D-06化学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与本公司ML-621有很好的兼容性。

6ML-D-06属于低磷产品,对环境友好,不造成二次污染,符合环保要求。

4.2阻垢缓蚀剂的认证试验——阻碳酸钙垢试验

根据浓缩倍数4.0~5.0的分析,循环水主要为碳酸钙结垢,据此进行静态阻碳酸钙垢试验。

a.试验方法:

中石化《冷却水分析和试验方法》“碳酸钙沉积法”(401)

b.试验水质:

模拟冷却水浓缩4.0~5.0的循环水水质,调节PH=9.0

c.试验条件:

温度:

80℃,时间:

10小时

d.试验数据:

药剂

投加剂量(mg/L)

阻垢率%

浓缩倍数

阻垢缓蚀剂ML-D-06

15

94.22

3.0

25

99.37

35

99.50

ML-D-06

15

93.32

4.0

25

98.73

35

99.10

ML-D-06

15

90.97

5.0

25

97.02

35

98.15

上述试验表明:

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控制ML-D-06缓蚀阻垢剂的投加量在30mg/L以上,可以使阻垢率达到98%以上。

4.3阻垢缓蚀剂的认证试验——旋转挂片缓蚀试验

针对出现腐蚀的问题,通过挂片试验来测定药剂的缓蚀性能,主要针对不锈钢、黄铜的缓蚀。

a.试验方法:

中石化《冷却水分析和试验方法》“旋转挂片失重法”(404)

b.试验水质:

模拟浓缩倍数4.0倍的试验水质。

c.试验条件:

温度:

60±1℃;转速:

75转/分;时间:

72小时

试片:

Ⅱ型标准试片,材质为不锈钢和黄铜

药剂

投加量

mg/L

材质

腐蚀失重g

腐蚀率

mm/a

试片现象

ML-D-06

15

不锈钢

0.0001

0.0008

挂片光洁

黄铜

0.0002

0.0013

挂片光洁

25

不锈钢

0.0001

0.0008

挂片光洁

黄铜

0.0003

0.0021

挂片光洁

35

不锈钢

0.0001

0.0008

挂片光洁

黄铜

0.0002

0.0013

挂片光洁

ML-D-06缓蚀阻垢剂投加量25-35mg/L,试验数据均可达到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腐蚀率标准.

4.5试验结论

由阻垢试验数据可以看出,循环冷却水系统投加阻垢缓蚀剂ML-D-06,投加剂量在35mg/L以上,可适应浓缩倍数3.0-5.0,阻垢率达到98%以上,完全能达到阻垢的目的;同时,挂片腐蚀率都能达到《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很好级的要求:

不锈钢、铜与其合金腐蚀率≤0.005mm/a;

5.0水处理方案

根据水质倾向、材质、工艺,结合药剂性能,确定以下水处理设计方案:

5.1、冷却水处理工艺

(1)系统清洗预膜(建议)

按照GB50050-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的要求,对于新建装置或运行超过一年,停车超过48小时的循环水系统必须进行化学清洗,将系统设备与管线清洗洁净,形成活化状态,并在洁净活化的金属表面形成缓蚀保护膜。

据此需开展系统开车前的清洗、预膜工作。

(2)稳定浓缩倍数N:

浓缩倍数控制3.0~4.0,循环率≥96%,节约补水、减少排污。

(3)控制合理的PH值:

循环水PH控制8.3~9.1,大于9.1必要时可加酸调节。

(4)结垢和腐蚀控制:

连续投加阻垢缓蚀剂ML-D-06,其中的阻垢剂、分散剂可螯合Ca2+、Mg2+等金属离子,从而持久防止产生碳酸钙、磷酸钙、硅垢等水垢。

ML-D-06中含有的碳钢、不锈钢缓蚀剂成分、铜缓蚀剂能迅速在换热管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层,从而起到防腐蚀效果。

ML-D-06H中主要针对不锈钢缓蚀剂成分、特效铜缓蚀剂,能迅速在换热管表面形成纳米级保护膜层,从而起到防腐蚀效果。

(5)菌藻粘泥控制:

A、氧化性杀菌:

定期投加杀菌灭藻剂ML-621,可有效杀灭细菌、藻类;

1.ML-621含有机溴、有机氯,具有高效、快速、持久(作用时间长)的特点,而传统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作为氧化性杀菌剂无法达到持续杀菌效果;

2.对藻类、各类细菌均有很好的杀生作用,杀灭速度快。

3.对顽固性的蓝藻、绿藻、硅藻、青苔的杀灭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而传统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作为氧化性杀菌剂对于顽固菌藻细菌、粘泥等杀生作用不明想;

4.固体粉状产品,在水中能迅速溶解,使用简单、方便、安全。

5.药剂复合有机类配方,药剂有效含量高,盐分残留非常低,而传统次氯酸钠、二氧化氯作为氧化性杀菌剂药剂含量偏低,一般次氯酸钠有效含量为10%-14%左右,盐分高达90%左右,对系统影响非常大;

B、非氧化性杀菌:

定期投加杀菌剂ML-630,可强化抑菌、控制粘泥,并防止细菌的抗药性;

C、粘泥剥离:

根据粘泥状况选择投加粘泥剥离剂ML-624,分散剥离生物粘泥、洁净冷却水系统。

 

5.2、日常水处理方案

项目

药剂

投加剂量

投加方式

 

阻垢缓蚀

 

阻垢缓蚀剂

ML-D-06

浓缩倍数≤2.0:

投加剂量35~45mg/L

浓缩倍数3.0~4.0:

投加剂量30~40mg/L

浓缩倍数4.0~5.0:

投加剂量35~40mg/L

按补充水量计,

用计量泵连续投加

杀菌灭藻

杀菌灭藻剂ML-621

50mg/L

2次/周,冲击式投加

杀菌抑菌剂ML-630

100mg/L

1~2次/月,冲击式投加

粘泥控制

粘泥剥离剂ML-624

200mg/L

1~2次/月,视粘泥量投加

注:

每年我司将针对杀菌工艺进行调整,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

6.0循环水操作管理

正常运行时的冷却水化学处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容:

Ø循环冷却水与工业水的水质管理:

控制在规定的水质管理目标值。

Ø药剂管理:

使循环冷却水维持规定的药剂浓度与投加频率。

Ø效果的评价:

通过评价确认水处理效果是否在允许的腐蚀与结垢围。

6.1水质控制目标值

项目

单位

目标值

操作方法

浊度

mg/L

≤ 20

超标换水、过滤

PH

8.3~9.0

超标换水

电导率

μs/cm

≤3000

超标换水

总硬度

mg/L

≤750

超标换水

钙硬

mg/L

200~550

超标换水

碱度

mg/L

≤400

超标换水

Cl-

mg/L

≤700

超标换水

Fe2+(增加值)

mg/L

<1.0

参考指标

总磷

mg/L

5.0-8.0

补加药剂参考

不锈钢腐蚀率

mm/a

≤0.005

污垢热阻值

m2.k/w

1.72×10-4-3.44×10-4

异养菌数

个/m

≤1×105

粘泥量

ml/m3

≤3

6.2正常运行加药管理

1、浓缩倍数的管理

控制系统浓缩倍数:

浓缩倍数N=循环水K+/补充水K+

≈循环水/补充水电导率

日常采用连续排污控制N;当N低于目标值,减少排污继续浓缩;当N高于目标值,加大排污至N达标。

2、阻垢缓蚀剂ML-D-06的投加:

(1)ML-D-06的首次基础投加量:

100ppm,按保有水量计;

ML-D-06H的首次基础投加量:

20ppm,按保有水量计

(2)ML-D-06/ML-D-06H每天加药量的参考:

GD06=投加剂量35-40(mg/L)补充水量(t/h)×24h/天

GD06H=投加剂量5-8(mg/L)补充水量(t/h)×24h/天

投加方式:

ML-D-06原液加到溶药桶,直接用计量泵投加;或者加工业水稀释,调节计量泵的开度来保持每天的加药量。

ML-D-06H可以选择人工冲击性投加(由于量较少);

加缓蚀阻垢剂系统流程:

缓蚀阻垢剂计量箱缓蚀阻垢剂计量泵循环泵进水/冷水池

(3)有效含量的控制:

用循环水中的总磷≥5.0ppm作为控制指标。

低于指标,药剂作用达不到满意的效果。

3、氧化性杀菌剂ML-621的投加

(1)ML-621每次加药量的确定:

G3(kg/天)=投加剂量(mg/L)×保有水量(t)/1000

≈50kg/次

(2)投加方式:

将原液加到溶药桶,插入吸药软管,开启加药泵,冲击式投加,也可人工冲击投加。

投加频率:

夏季、秋季(5月~10月)每周1~2次,春季、冬季(11月~4月)每周1次。

5、非氧化性杀菌剂ML-630的加药管理

(1)ML-630每次加药量的确定:

G3(kg/天)=投加剂量(mg/L)×保有水量(t)/1000

≈120kg/次

(2)投加方式:

将原液加到溶药桶,插入吸药软管,开启加药泵,冲击式投加。

也可人工冲击投加,投加频率为每月2次。

6、粘泥剥离剂ML-624的加药管理

(1)ML-624每次加药量的确定:

G4(kg/天)=投加剂量(mg/L)×保有水量(t)/1000

≈160kg/次

(2)投加方式:

人工冲击式投加。

投加频率为每月1~2次。

投加24小时,系统不排污,如有大量泡沫产生可投加消泡剂ML-710消泡;投加24小时后,水质如出现明显浑浊现象,建议进行大排大补进行水质置换,此水质COD一般会超标,排放前需注意环保处理。

 

7.0监测方法

水质分析是保证水处理取得良好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严格按照水质管理目标操作,使其指标合格率达90%以上。

循环冷却水水量大、流程长,药剂停留时间较长,致使发生问题在短期时间表现不明显,建立必要的监测手段,就可以提示问题所在,以便查找原因、与时调整。

1、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提供一个监测腐蚀结垢的间接方法,通过测定水中总铁的含量,找出规律性的变化,同时结合其他监测手段,可以了解整个系统腐蚀情况。

在系统中,PH、总碱度受补水、环境的影响,波动较大,会增加循环水的腐蚀力度,所以控制循环pH、总碱度的大小,是腐蚀控制的关键之一。

结垢的监测,可以通过成垢离子的化学分析,通过测定水冷设备进出口循环水中Ca2+浓度的变化,来推测系统结垢趋势。

2、挂片腐蚀试验

挂片腐蚀试验是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监测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试验用挂片,可采用I型50×25×2mm或II型72.4×11.5×2mm,并符合HG5—1526冷却水化学处理标准腐蚀试片技术条件。

腐蚀试验用挂片应按放在专用挂片架上,或放置在冷却水回水管线上。

3、微生物监测

微生物分泌产生的粘液与水中各种悬浮杂质,粘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粘断绝,是循环冷却水化学处理中三大危害之一。

为了控制系统中粘泥,防止形成污垢与垢下腐蚀,要定期进行杀菌灭藻与生物粘泥剥离处理。

处理效果好坏,主要通过测定水中生物粘泥量与异氧菌总数来判别。

8.0技术服务

1、技术服务准则

本公司有一支现场经验丰富、熟悉药剂、了解行业工艺特点的技术队伍,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公司遵循“以真诚求信任,以质量保效果,以服务见水平”的准则,尽心尽力开展好水处理任务。

2、清洗预膜的技术服务

Ø现场派驻技术服务工程师,现场24小时清洗预膜跟踪服务。

Ø清洗预膜过程中的指导工作由本公司安排人员承担。

Ø对清洗预膜效果进行技术测定,书面总结给汇报贵公司。

3、日常技术服务承诺

Ø建立完善、方便的水处理加药控制体系。

Ø根据不同季节的水质条件进行适当的药剂配方调整。

Ø与时、按时发送质量合格的药剂,提供质保书、化验单。

Ø根据贵公司需要进行水处理应用技术培训。

Ø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水质取样分析,提供水质报告。

Ø每3月进行一次不锈钢挂片监测试验。

Ø与时提供技术服务报告,作运行评估,提出相关建议。

Ø停机检修期间,将帮助与时检查设备,根据现场情况改进与调整方案,保证设备处于最佳状态。

本公司提供与时、快速的现场问题处理措施,解决任何可能需要的技术问题、服务。

若运行中出现实际问题,保证与时到达现场、与时调整,并24小时跟踪服务,协调处理。

9.0药剂用量估算

年运行8000小时,浓缩倍数4-5倍正常工况运行情况下药剂用量估算;

药剂名称

型号

投加量ppm

年用量t

备注

阻垢缓蚀剂

ML-D-06

35-40

5.5

缓蚀剂

ML-D-06H

5-8

0.96

氧化性杀菌剂

ML-621

50

2.4

非氧化性杀菌剂

ML-630

150

1.5

粘泥剥离剂

ML-624

200

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