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5961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docx

双控管控核心制度

 

贵州XX公司XXX煤矿

“双控体系”建设管控制度

 

XX煤矿

6月30日

 

双控体系”建设管控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实现安全生产目的,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以及“双控”建设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全面体现“防止为主,安全第一”安全思想意识,实现对风险超前预控,坚持自检自查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隐患与安全风险区别,本制度所称安全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原则、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其她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也许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物危险状态、人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缺陷,如果不及时采用办法就会导致事故发生;而安全风险是指某一事故发生也许性及其也许导致损失组合,它是通过评估手段进行分级管控,使生产经营活动中风险减少到能容忍限度。

第三条矿属各单位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作为安全生产基本工作常抓不懈,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贯彻从重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预控和监控责任制。

第四条实行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分级管理,定期排查、治理和报告。

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分类定级,制定办法,贯彻责任,限时整治或预控,使隐患整治和风险预控做到“责任、办法、资金、时间、预案”五贯彻。

第五条实行安全隐患和风险预控闭环管理,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工作机制,贯彻隐患排查、建档、评估、整治、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挂牌督办、跟踪治理、逐项销号制度;贯彻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分级、分责、监控、预警、预报制度。

第六条对于新开工工程、新工艺、新设备、新设施、新生产线投入或生产安全环境有变化时,未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或未对风险、隐患采用有效管控办法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第七条安全隐患治理应坚持“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重点后普通、先安全后生产”原则,风险预控应做到使安全风险减少到能容忍限度原则,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安全风险没把握不生产。

第二章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预控职责

第八条矿部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责任主体。

第九条矿长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整治和风险预控管理第一负责人;分管副矿长,对分管范畴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过程负领导责任;总工程师负责对排查出安全隐患进行评审,拟定安全隐患级别,并对分管范畴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技术领导责任;安全科长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监察责任。

第十条矿业务管理科室对分管业务范畴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管控责任;矿安全科对安全隐患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监督、监察、归档和报告责任。

第十一条各科室、区队重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第一负责人;安全科长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复查及风险管控负监督检查责任;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畴内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负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分管范畴内安全隐患整治方案和安全技术办法,是分管范畴内高档风险管理负责人;总工程师对排查出安全隐患和辨识出风险负责组织评审分级,拟定治理办法,并将评审成果贯彻到各负责人;业务保安科室对分管业务范畴内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辨识及其治理负管理责任;安全科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有监督、监察、归档、分析和上报责任;科室、区队负责人,对科室、区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及风险预控管理负全面责任;科室、区队技术负责人,对本科室、区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负技术管理责任,负责制定整治安全技术办法,指引安全技术办法实行;科室、区队班组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合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职工个人对本岗位作业场合存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负直接责任。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保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风险预控所需资金,安全费用应优先用于安全隐患治理与风险控制。

第十三条矿方将生产经营项目、场合、设备发包、出租,应与承包、承租单位订立安全生产管理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管理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预控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职责。

第三章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隐患分级分类

第十四条依照安全隐患危害限度和整治难度大小,安全隐患分为普通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

普通安全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治难度较小,发现后可以及时整治排除隐患。

重大安全隐患:

是指危害和整治难度较大,应当所有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通过一定期间整治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隐患。

煤矿公司重大安全隐患认定,严格按照《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对查出安全隐患要及时梳理出普通安全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贯彻隐患治理责任主体。

按照安全隐患严重限度分为重大安全隐患和普通安全隐患,按照解决难易限度分为A、B、C、D四个级别。

A级:

难度很大,矿解决不了,须由贵州XX公司或地方政府协调解决安全隐患。

B级:

难度较大,单位解决不了,须由矿协调解决安全隐患。

C级:

难度大,区队、科室解决不了,须由单位解决安全隐患。

D级:

区队、科室、单位业务部门可以自行解决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对安全隐患应及时梳理分类,汇总分析。

从生产(管理)系统和专业角度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类。

煤矿安全隐患分类:

管理、顶板、机电、运送、“一通三防”、爆破、水害、其他;其他行业安全隐患分类由本单位拟定。

第二节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办法

第十七条安全隐患排查分四级:

班组、区队(科室)、矿。

第十八条各单位应结合实际和专业特点,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编制隐患排查表,避免隐患排查治事理过程中人为失误。

第十九条矿每季度排查一次安全隐患;矿各业务科室和矿所属区队每月排查一次安全隐患并检查治理状况报有关业务科室和安全科备案;班组每班排查安全隐患并做好备查记录。

第二十条对严重违章行为、习惯性违章现象和重复发生隐患作为安全隐患一并排查治理。

第二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任何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均有权有责向公司安全检查(科)或矿安全检查组和关于部门报告。

 

事故隐患排查流程图

 

 

事故隐患治理流程图

 

不不合格

合不合格

不合格

 

格不

格合合格合格

合格

第二十二条科室、区队对每旬排查出安全隐患必要坚持“谁主管、谁治理,谁验收、谁负责”工作制度,拟定负责人、隐患级别、治理办法,进行登记,上报。

第二十三条班组排查安全隐患必要当班消除或处置,并做好记录。

当班的确解决不了安全隐患应及时向区队、科室和安全科报告,并制定详细办法,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才干组织生产。

第二十四条普通安全隐患中C级和D级由本单位按照“五贯彻”规定制定整治筹划和方案,责成及时整治或限期整治,并下达整治告知书。

对限期整治隐患,及时建档编号,由整治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治验收,验收合格后报本单位重要负责人审核签字、销号,安全科对C、D级安全隐患整治验收状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五条矿各专业科室要经常理解隐患排查治理状况,并督促整治。

对安全隐患项目按月度实行挂牌跟踪管理,由专人监督贯彻。

A级隐患上报集团,按公司规定整治;B级隐患由矿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负责贯彻,明确矿专业科室整治负责人,各单位依照有关科室解决意见制定初步整治方案和办法报有关科室,由有关科室组织审批拟定后按照“五贯彻”规定进行整治,由单位一方面对整治状况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请有关科室组织验收。

各专业科室必要负责监督贯彻,并现场验收,对隐患进行闭环、销号,公司安监局对B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治验收状况组织检查;C级隐患由各专业副矿长负责贯彻,由矿明确职能科室整治负责人;D级隐患由各单位负责整治贯彻。

第二十六条矿及各二级单位业务部门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纳入业务保安责任范畴,并依照安全隐患治理规定,由各分管负责人负责关于隐患治理办法及贯彻工作。

第二十七条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由矿重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行安全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安全隐患治理方案应当涉及如下内容:

(一)治理目的和任务;

(二)采用办法和办法;

(三)经费和物资贯彻;

(四)负责治理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时限和规定;

(六)安全办法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八条对重大安全隐患由矿实行挂牌督办,各专业科室负责详细牵头贯彻,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结束后,由有关专业科室组织验收、销号。

矿安全监察部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察。

第二十九条重大安全隐患治理结束后,各单位应对治理状况进行评估,编写评估报告,并将评估报告送报有关科室及安全监察部。

第三十条对于因自然灾害也许导致事故劫难隐患,应及时排查治理,采用可靠防止办法,制定应急预案。

在接到关于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发出预警告知;发生自然灾害也许危及人员安全状况时,单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及时向矿调度室报告;矿启动应急预案由矿调度室负责向贵州矿业公司调度室报告。

第三十一条在安全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用相应安全防范办法,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也许危及其她人员,设立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有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制定并贯彻相应安全防范办法,防止事故发生。

第五章信息报告

第三十二条对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矿安全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关于部门报告。

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内容应涉及:

(一)隐患现状及其产生因素;

(二)隐患危害限度和整治难易限度分析;

(三)隐患治理初步方案。

第三十三条各单位及专业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和普通安全隐患中A、B、C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4日前报矿各专业科室及安全监察部;各专业科室排查出重大安全隐患和普通安全隐患中A、B、C级安全隐患应及时汇总,于次月4日前发送至安全科;各单位上报安全隐患A、B级隐患及各专业科室排查出A、B级隐患和重大安全隐患,汇总后于次月6日前报贵州矿业公司各专业部门及安全监察局。

安全隐患在未整治完毕前必要每月上报,直至安全隐患整治完毕。

第三十四条每季、每年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分别于次季度首月4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7日前报矿,由安全可汇总分析并分别于下季度首月6日前和下一年度1月10日前报贵州XX公司安全检查处及有关部门。

记录分析表应当由各单位重要负责人签字。

第三十五条矿成立安全隐患评审组,每月负责对各单位上报重大安全隐患和A级、B级隐患进行最后评审定级。

对列入A级安全隐患须由贵州XX公司协调解决,由矿以正式文献向贵州XX公司提交书面报告。

风险预控管理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制度,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全面辨识本单位生产系统和作业活动中各种危险源,明确危险源也许产生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防止事故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各单位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全员、全过程辨识和风险评估,并保证:

1、危险源辨识前要进行有关知识培训;2、辨识范畴覆盖本单位所有活动及区域;

3、风险评估采用LEC评价法,从事故发生也许性(L值),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繁限度(E值),发生事故产生后果(C值),拟定D值即危险限度,D值不不大于160为高档风险,负责人为分管矿领导,D值在70~160之间为中级风险,负责人为职能科室负责人,D值不大于70为低档风险,负责人生产科室、区队负责人。

4、每年年终各单位都要依照下年度生产筹划安排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制定风险预控办法,单位编制风险预控手册,基层单位编制风险预控单,各岗位工种编制风险预控卡,矿领导及职能科室管控风险预控手册,基层单位管控风险预控单,各岗位工种持风险预控卡上岗。

5、每月职能科室对分管系统重新进行系统方面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生产科室、区队等基层生产单位重新对作业场合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预控单。

6、各生产班组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对风险采用办法予于消除,对大风险及时报告。

7、凡是有新设计、新工艺、新环境、新设备、新设施时,必要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

8、各单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预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各单位应采用办法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拟定其与否处在受控状态。

并保证:

1、危险源监测办法适当,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定期检查,保证敏捷、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有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各单位应采用办法对危险源产生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负责人可以及时获取并采用办法加以控制。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危险源和不同限度风险,制定相应预警办法;

(2)建立完备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各单位应执行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中对风险管理规定,建立风险控制程序,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控制遵循消除、防止、削弱、隔离、联锁、警示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原则与办法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运营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筹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根据,充分考虑本年度筹划实行时潜在风险;

(4)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办法》、《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安全技术办法应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5)在高档风险范畴内进行作业时,必要编制专门安全办法,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各单位应建立信息沟通程序,以保证员工与有关方可以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互相沟通、告知,单位应保证:

(1)员工参加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制定、评审;

(2)员工参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风险管控原则、管理办法制定;(3)员工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安全风险负责人;(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财政保障

各单位应依照下年度存在风险制定安技措投入筹划,保障管控风险投入、减少安全生产风险,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并对减少风险投入进行有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记录、分析,记录齐全;

(3)对单位年度安技措费用投入筹划、完毕状况进行分类记录、对未按筹划完毕投入进行分析,记录齐全。

七、评审

各单位应按规定期间间隔对风险预控管理进行评审,以保证风险预管理体系持续适当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每年年终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专家、工程师对各系统及基层单位辨识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级别、贯彻负责人、拟定预控办法,印发次年风险预控手册;

2、每月各系统分管副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专家、工程师对本系统范畴内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或升级风险重新拟定风险级别、贯彻负责人、拟定预控办法,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单;

3、每月各职能科室组织人对各基层分管范畴内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和评估,对新或升级风险重新拟定风险级别、贯彻负责人、拟定预控办法,如有变化重新修订风险预控单;

4、班组每班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