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072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docx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

油莎豆生产与栽培

盐池县油莎豆生产与栽培可行性报告

一、盐池县地理环境

 盐池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与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交接。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6"30’一107~47’,北纬37~04’一38010'之间。

全县东西略宽,南北最长,总面积8816.3平方公里,占宁夏总面积的lO.74%,占吴忠市总面积约二分之一,是宁夏最大的县。

2004年,县辖8个乡镇、99个行政村、679个自然村,12个居民委员会、47个居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1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22%,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

这里建制历史悠久,地理形势险要,古代为边陲用武之地,喻称“关中要冲”、“灵夏肘腋、环庆襟喉”,近代为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西部门户,是宁夏唯一的红色革命根据地;现在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新潮中进行商贸活动的旱码头;这里农耕、游牧文化交融,远古、现代文明沉积,边而不荒,蔚茂彬雅;这里经过改革开放春风沐浴,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开化进步,人们物质条件、精神面貌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这里土地、牧草、矿产资源丰富,县城距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30公里,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是块亟待开发的宝地。

盐池县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黄土丘陵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海拔1600~1800米,沟壑纵横。

北部为鄂尔多斯缓坡丘陵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海拔1400~1600米,地势开阔平缓。

县内无险峰峻岭,无大河流,天高野阔,地广人稀。

盐池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少雨多风、气候干燥、长冬严寒、短夏温凉、春迟秋早,每日早凉、午热、夜寒,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年均降水量不足300毫米,且多集中在夏末秋初。

年均蒸发量高于2000毫米,约为降水量的6~7倍。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旱灾常有发生,且冬春两季最为严重。

年均日照2901小时,日照资源丰富,利于作物生长增产。

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风力资源丰富,但风多力猛,风强雨弱,常有沙尘暴等灾害发生,也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

县内资源丰富,除广袤的土地,品种繁多的牧草外,矿产资源有石油、煤炭、石灰岩、石膏、石英砂、砂砾石、池盐、芒硝、铜、铁等,其中石油、煤炭、石灰岩、石膏、池盐等已大量开采。

二、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应对全球能源紧张局势,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本项目的提出符合宁夏地区“十二五”经济、科技发展规划中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工作重点。

国家产业政策对盐池县优势资

水产饲料业等。

油莎豆是最佳优质混合饲料。

油莎豆植株的鲜润茎叶营养丰富,利用价值高。

其含粗蛋白3.9%,粗脂肪0.85%,粗纤维2.65%,无氮浸出物(其中包含若干维生素)7.86%,粗灰分(其中包含若干矿质元素)1.12%。

无论是新鲜草还是干草,都是上乘的饲草饲料,而且产草量高,是发展畜牧业良好的物质基础。

油莎豆茎块、豆粕饲料是优质的混合饲料产品,可替代目前市场上其他种类混合饲料,是蛋白饲料、水产饲料和其他饲料的替代品。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长足发展,畜产品增长加快,盐池县畜牧业的大发展还将扩大饲料总量需求。

盐池县畜牧业快速发展为油莎豆混合饲料市场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随着养殖业的全面复苏也将拉动饲料市场的需求增长。

2、符合我国产业发展要求

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已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重点,油莎豆可用于油粮、饲料、食品、医药、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沼气等行业,能实现大规模、集约化、机械化种植,综合利用价值高。

同时,油莎豆生命力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还可作为绿肥培养地力。

油莎豆产量远远高于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其油的品质也高于一般油料作物,达到橄榄油品质。

油莎豆的产业化种植和食用油深加工,将填补中国新型营养保健食用油市场的空白。

我国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约4亿亩,油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4亿多农民的就业和收入。

中国高等食用油市场一直依赖进口,而作为油料作物的油莎豆,一旦大面积种植,深加工制备食用油和发展生物柴油,将很好地解决国民的植物油消费需求量。

因此,油莎豆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其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超出内蒙古目前现有的农林牧作物。

三、概述

   油莎豆又名油莎豆、油莎果,是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油莎豆原产非洲,现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许多国家都有载培。

油莎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种植,六十年代曾大规模发展。

油莎豆性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应性广、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较强;油莎豆耐旱、耐涝、耐贫瘠,且耐盐碱,在沙质土、白浆土、盐碱地、黑土及荒地山坡等低、中、高肥力的土地上均可种植,但从高产栽培和便于收获角度出发,最适宜在沙壤土种植。

除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南方地区除水田种植较难收获外,荒滩坡地、旱地菜园、中幼龄果园、房前屋后都可以间作套种。

 

   油莎豆富含油脂、淀粉、糖,还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

油莎豆主要用于榨油,含油率10%~30%不等,一般在20%~30%之间,有的高达36%。

油莎豆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主要是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油莎豆油透明清亮,食味醇香,品质优于菜油,对高血脂、心血管疾病有独特防治功效,被称为新型保健油。

除供食用外,还是良好的生物柴油原材料。

此外,还可作肥皂、润滑油等。

油莎豆块茎可生吃或熟吃,晒干磨粉可制作糕点。

油饼可作饴糖和白酒,糖渣和酒糟可做饲料。

茎叶除可作绿肥和青饲料外,又是造纸、包装填充及编织的好材料。

油莎豆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为一体的经济作物。

四、种植油莎豆的优势

   1、播期长,生育期短

      油莎豆从3月初到7月均可播种,全生育期为110~130天。

在农村可错开农忙季节,巧用农闲的时间和农村劳动力进行推广种植。

   2、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易栽种

      油莎豆耐涝、耐贫瘠、抗干旱、耐盐碱,在沙质土、白浆土、轻盐碱地、黑土及荒地山坡等低、中、高肥力土地上均可种植,最适宜沙壤土种植。

   3、病虫害少,管理粗放

      油莎豆的整个生长期基本无病害,偶有危害茎叶的螟虫、危害块茎的黄丝蚁、危害地下根的蛴螬等,采用药剂防治即可。

   4、省肥

     油莎豆耐贫瘠,生长高峰在前期。

如果土壤肥力中等,施足基肥,一般不需追肥,播种时用复合肥拌合,土粪盖穴即可。

   5、可与其它作物间套种

     油莎豆是良好的间作套种作物,在广西,甘蔗、木薯、果园的行距较大,可推广间种油莎豆。

油莎豆地上部茎叶繁茂,翻入土壤中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油莎豆须根繁多,在套种地里,既可肥地改土、抑制杂草,又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油莎豆的用途

   油莎豆具有多种用途,除可加工成生物柴油和食用油外,还可用于食品、药品、肥料等,是一种有很好前景的经济用物。

   1、生物柴油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生物柴油将成为石化柴油的优良替代品。

现在,美国、欧洲生物柴油的生产主要以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为主,这需要消耗大豆的粮油作物,严重影响粮食安全。

油莎豆作为非粮生物能源作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柴油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其主要成分是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等长链饱和不饱和脂肪酸同甲醇或乙醇等醇类物质所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混合物,油莎豆是优良的生物柴油原料。

生物柴油在冷滤点、闪点、燃烧功效、芳烃含量、对水源的危害以及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优于石化柴油,其它指标与石化柴油相当。

因此,用油莎豆生产的生物柴油具备可再生性、优良环保性、生物降解性、良好润滑性、可替代性、安全性等优良性。

  研究表明,油莎豆油和柴油以1:

1(V/V)或3:

1的比例混合,能产生比使用传统燃料更高的十六烷值和更好的发动机性能。

且掺合适量油莎豆油能改善发动机的润滑性能,减轻机件磨损。

   2、食用油

油莎豆脂肪含量20-30%,有的高达38%,视品种不同有所变化。

油莎豆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达80%以上,其中,油酸含量65%,亚油酸含量15%,是优质的食用油。

油莎豆油透明清高,食味醇香,品质优于菜籽油,其营养价值与花生油相似,对高血脂,心血管病和机体代谢紊乱等疾病有独特防治功效,是一种具有优势的老年人保健食用油。

  

   3、天然药物

油莎豆块茎性辛、甘、温、有疏肝行气、健脾和健胃功效,主治肝郁气滞所致的胁痛、胸闷;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胃痛纳呆、脾虚食少、食积停滞、消化不良等症。

   4、风味食品

油莎豆可加工成水煮油莎豆、五香油莎豆、椒盐油莎豆、多味油莎豆和怪味油莎豆,是一种新颖的佐餐、休闲食品,规模开发可望成为一项有地方特色的食品。

国外有的厂家已经生产出油莎豆的饮料、可乐、奶粉等婴幼儿、老年保健食品。

   5、油莎豆粕

油莎豆榨油后的饼粕含有淀粉、糖等营养物质。

通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可提取淀粉、糖等物质作为食品加工原料使用。

淀粉经化学变性后,其衍生物有数百种,可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

油莎豆饼提取淀粉的工艺流程是:

粉碎→煮料→糖化→浓缩。

出糖率20%~30%。

据试验,每50公斤豆饼可制出35度饴糖25公斤左右,而且糖的质量不次于米糖。

   6、绿色饲料

    油莎豆分蘖多,地上草高达1m、无茎秆、叶细长,叶片平均长67cm,宽0.5cm,亩产鲜草3000kg,茎叶营养丰富,含粗脂肪7.6%~8.9%、糖10.6%、粗蛋白9.8%和粗纤维19.3%,可直接或打浆后饲养牛、羊、兔等食草动物;干草可打成粉状调配混合饲料,饲养鸡、鸭、鹅等家禽,降低饲料成本。

油莎豆榨油后的饼粕,熬糖、酿酒之后的糖渣都是喂养畜禽的优质饲料。

六、油莎豆生长发育及其块茎在土层中分布

1、植物学特征

油莎豆茎叶丛生,茎三梭形,由叶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度一般为30-100cm,分集数为40-200多个。

叶片细长呈线形,光滑柔软,主脉明显,嫩叶青绿色,枯熟时叶呈褐黄色。

油莎豆抽苔开花,多出聚散花序,花两性,白色。

地下茎分水平茎、根茎(即块茎与地下茎相连的一段,也有称果柄)以及块茎三种。

块茎呈椭圆形、长椭圆形和长棒形三种。

块茎长1-2cm,直径0.7-2.0cm。

块茎形成初期为白色,成熟后期渐成黄褐色。

块茎顶端具有芽点1-3个。

根为须根系,垂直分布于土层中。

2、生长发育

生长特性:

油莎豆地上部分丛生,茎叶茂盛。

它的生长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其特点是前期生长最快,中期生长减慢,后期生长缓慢。

生长速度的这种显著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

油莎豆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喜温植物,它的生长发育与温度成正相关。

因此,在引种时应首先考虑温度因素,适时播种,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达到高产早熟的目的。

3、分蘖习性

(1)芽点:

油莎豆块茎之芽点位于块茎之顶端,一般为1-3个芽点,有研究表明,一个芽点占8.6%,两个芽点占67%,三个芽点占23%,四个芽点占3.3%。

以两个芽点的块茎最多。

(2)分蘖:

油莎豆植株出苗6-7天以后开始分蘖,在整个生育期中分糵都在进行,直到生育后期,块茎即将成熟收获时尚有少数分蘖出现。

其规律是在生育前期与中期分集数增加的快而且多,在生育后期增加的慢而且少。

(3)芽点数与分蘖数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分糵数与芽点数的多少成明显的正相关,而在生育后期由子多级分糵的结果,这种关系不再存在,因此,油莎豆植株分蘖数的多少,并不决定于芽点数的多少。

所以,在种植时应当合理密植才能提高产量。

油莎豆分孽性强,生长茂盛,覆盖地面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所以在生长后期比较耐旱,但在生长前期应往意灌水措施,以促进分莫,提高产量。

4、地下茎的分枝和块茎形成的特性

油莎豆地下茎腋芽顶出地面即为分菜。

地下茎的分枝,一是水平方向伸展的,一是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向下生长的,其尖端膨大而成块茎。

这些地下茎由多级分枝形成多级分孽和多数块茎。

多数分孽使地上部分呈丛状,这也是油莎豆高产的基础。

5、块茎在土层中的分布

油莎豆的块茎在土层中分布比较集中,并且是均匀地分布在其根际范围内,其幅度为直径25-30厘米,深度为地表以下5-15厘米。

 

 

 表:

油莎豆块茎在土壤中的分布

部位

根系范围

根基部

根基部周围

根基部外围

直径(cm)

25-30

5

10

>10

深度(cm)

0-10

3

5

>5

块茎

个数

292

128

143

21

比例%

100

43.9

49.0

7.2

鲜重

重量

155

55

80

20

比例%

100

35.4

51.5

13.1

从表可以看出,块茎主要分布在根基部和基部周围,在疏松的沙质土壤上,有时用手轻轻一提可以将大多数块茎提取出来。

但仍然有些较大的块茎留在土中。

因此,需用机械收获方法将其收净。

否则,影响产量,不能达到高产高收获的目的。

七、油莎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1、土地选择

油莎豆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强,红、黄、沙壤土均可种植。

由于油莎豆根系发达,块茎生长在地下,要获得高产,减少收获用工,栽培上要选择通气状况好的沙质土,或沙壤土种植,或者选择肥沃疏松的旱地、坡地、果园、菜地种植,这样有利于块茎形成,便于收获。

水田,尤其是渍水烂泥田,粘重的土壤、低洼易涝的地块,不宜种植油莎豆。

这些土地,由于土质粘重紧实,不利于油莎豆块茎的生长发育,更严重的是落果率高收获困难,影响产量。

2、精细整地

整地质量与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种植油莎豆整地要细致,整地质量要求做到,平整,疏松,细碎,湿润。

油莎豆整地要求起畦或起垄,畦宽不宜太大,沟宽20cm,沟深30cm,排水要好,如果在播种时渍水,会严重影响出苗。

油莎豆的根系发达,属于浅根系,多分布在直径4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块茎则分布在直径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深度距地表10厘米左右,所以播前应耙一次地,深度20-30厘米左右,以利于块茎形成。

如果翻得过深,则加深了块茎形成的部位,落果率高,收获困难。

耙后要及时起垄镇压,以利于保墒保苗。

在使用机械收获时,可根据机械作业的要求,适当调整畦宽和垄宽。

3、施足基肥

油莎豆一般种植在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施用化肥时很容易流失,为使油莎豆获得高产稳产,在整地时要施足肥。

结合深耕整地,施足基肥是夺取油莎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基肥要求量足、质优、养分全,以有机肥、农家肥和缓释肥料为主。

一般在整地时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并可加施30公斤复合肥做基肥,底肥一定要足。

(二)种子处理

1、精选种子

油莎豆种子要尽量选用上年收获的新种子,精选果大、饱满、无虫无损的种子,要选除小粒、破粒与虫粒。

浸种催芽前晒1-2天,以提高发芽力和发芽势。

2、浸种与催芽

油莎豆的块茎有大有小,有的饱满,有的不饱满,种皮比较坚实,播种后吸水时间较长,因此,往往出苗慢而不整齐,而且缺苗率高,严重影响产量。

为了早出苗、保全苗,播种前必须进行选种和浸种催芽。

浸种用45℃的温水浸种1-2天,每天换水1-2次,以免变酸霉烂,影响发芽。

种子充分吸水后可进行催芽,待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夏播时可以不催芽。

催芽方法有:

(1)堆放催芽:

将浸泡过的块茎装在草袋或筐里堆积在一起,盖上麻袋或草袋进行催芽,每天用30-40℃的温水冲洗二次,经2-3天后发芽率可达60%以上。

(2)沙床催芽法:

把浸好的块茎放在沙床上,上面盖一层塑料薄膜,经2-3天发芽率可达60-80%。

(3)土坑催芽法:

将浸好的块茎拌上一半沙土,在室温保持20℃的条件下,放在7寸左右深的坑里,上面盖上1寸厚沙土,保持块茎湿润,经3-4天发芽率达80%左右。

(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油莎豆一般在20℃左右的条件下发芽最快,当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比较合适。

在南宁,2月下旬-3月上旬即可播种。

过早播种易受低温为害,出苗时间会延长,影响出苗率,降低产量。

播种过晚,影响块茎成熟,产量低。

播种方法可采用育苗移栽,分株移栽,直接播种等方法。

广西属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可以直接播种。

直接播种省时、省工,适宜推广,穴播、条播均可。

油莎豆的分蘖能力很强,每株有几十个,多的几百个分蘖,要适当控制油莎豆分桑,促使块茎成熟饱满一致,减少落果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在肥力较好的沙土地上每亩留苗1.2-1.6万株比较合适。

油莎豆播种可采取穴播点播方法,行距40~50cm,株距30cm,播深4~5cm,每穴播2~3粒种子,每亩大约12000-16000株基本苗。

在使用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时,可根据机械的要求,适当调整株行距。

(四)田间管理

1、病虫害防治

油莎豆生长期间,常受到地下害虫的危害。

危害油莎豆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龟子、蝼蛄等,常咬食幼茎基部,造成缺苗断垄。

播种前,可用50%辛硫磷乳油加适量水,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600~800倍液灌根防治,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

2、查苗补缺

油莎豆出苗后,要进行查苗补缺,确保齐苗,这是高产稳产的基础。

油莎豆出苗后10天,未出苗的可进行补种;或者选择阴天从苗多的穴中移苗补栽,补栽后淋定根水,保证移苗成活。

3、适时中耕除草

油莎豆苗期生长较慢,易受杂草为害,要及时中耕除草,以疏松土壤,提高地温,铲除杂草,利于根系生长、促进分蘖和块茎膨大。

由于油莎豆的根系比较浅,中耕时要浅耕,防止伤根。

4、科学施肥

油莎豆生育前期,以营养生长和分蘖为主,需要较多的氮素营养,应以施氮肥为主。

选择阴天或傍晚,每次用稀人畜粪尿,或用尿素15~20kg兑水200kg泼施,或大雨来临前撒施。

在生长中后期,油莎豆是结果和果实膨大的重要时期,对磷、钾肥需要量较大,施磷、钾肥,增产效果显著。

5、合理灌溉

油莎豆抗旱力较强,但需水量比较大。

在整个生长期内需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如果此时缺水则分蘖少、果少、果小、产量低。

在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遇天旱时,应浇水灌溉,以土壤湿润为度。

6、控苗促果

油莎豆茎叶生长极为旺盛,土地肥沃,氮肥施用过多或过晚,特别是在广西夏季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极容易导致徒长,严重影响产量,应注意控制茎叶过分生长。

(1)刈割控苗

在油莎豆生长期间,若地上苗茎生长过度旺盛,可以刈割控苗,以抑制生长。

整个生育期中刈2~3次为宜(可轮流分批割),在睛天下午割为好,割苗时以全草高度的1/3~1/2,切忌像割韭菜一样贴地割。

刈割的油莎豆茎叶,是良好的畜禽青饲料,也是果园改土的好肥源。

(2)多效唑控苗

在生长中后期,为促进结果及茎果膨大,可在株高达40~50cm时常量喷施矮壮素,以控制茎叶生长,促进果实膨大和干物质积累。

生长中后期,视苗长势按常规用量,喷施多效唑1-2次,以壮大果实,提高产量。

八、适时收获

适期收获很重要,如收获过早,单株结豆少,干燥后太瘪,产量低。

如果收获过晚,一是地上草枯萎后无法拔蔸,增加收获难度;二是霜冻后油莎豆会发出阵阵油香,会引来许多害虫,造成减产,三是所含的脂肪也会逐渐降低。

 

油莎豆草叶变黄后,地下籽实绝大多数已变硬,用牙咬时响脆,断裂面平整,即可收获。

夏播较晚,在霜来临前,应趁地上草未枯萎时抓紧收获。

收获时应将地上草留20厘米,其余部分割掉。

土质疏松时,可用手连蔸拔起,蔸下有果70%左右,或用锄挖起#果实朝上,晒1-2天,再用手摘或用短木棒对蔸锤打,最后用筛子将果实筛净#晒干贮藏。

如用于榨油,应将鲜果装入篾篮,用清水冲洗泥土后,剔除空壳,须根,石块等杂质,晒干备用。

油莎豆的晒干率在65%左右,脱粒后,应及时充分晾晒。

当水分降到12%以下时入库贮藏。

最好贮存在地窖或室内,以免冻伤休眠芽,降低发芽力,贮藏室要保持通风透气。

油莎豆的收获,比较费工,需要进一步开发收获机械。

九、油莎豆的育种策略

油莎豆原产非洲,我国油莎豆的种质资源比较缺少,这给油莎豆育种工作者带来了不少困难。

油莎豆以地下膨大的块茎无性繁殖,品种混杂退化现象比较严重。

目前,我国推广种植的油莎豆品种比较少,并且大多数品种都比较混杂,粒型大小不一,使油莎豆的商品性大大降低。

(一)油莎豆的育种策略应主要考虑以下育种目标:

1、高产:

油莎豆一般亩产800kg,丰产地块1200kg~1500kg。

油莎豆的丰产性直接影响生产效益,高产稳产的品种才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高油:

油莎豆的含油量从20%到30%不等,高的可达到38%。

以油用为目的的油莎豆品种,含油量一定要高,有利于加工利用。

3、适应性广:

我国地域差异、环境气候差异也较大,一个好的油莎豆品种需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宜在不同地区推广种植。

4、抗旱耐逆性强:

油莎豆大都种植在旱地、沙地或盐碱地,油莎豆品种需要有较强的抗旱耐盐碱能力。

(二)油莎豆的良种繁育

良种繁育是油莎豆生产中的一个生要环节,是品种选育的继续和品种推广的准备。

通过良种繁育,大量生产油莎豆新种子,可迅速扩大油莎豆的种植面积。

正确地进行良种繁育,保持品种的纯度和生产性能,可使优良品种较长时期地用于生产。

同一品种的更新种子比旧种子有时可以提高产量10%以上。

若不注重良种繁育工作,优良的品种更新的速度就慢,已经推广的品种也会迅速退化、变劣,就不能发挥优良品种应有的作用。

总之,良种繁育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品种更换和品种更新,防止退化,保持种性,以满足生产上对于种植优育品种种子的需要。

在良种繁育中做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由单位组织统一供种。

(三)油莎豆的提纯复壮

油莎豆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品种混杂,纯度降低,种性发生不符合良种要求的变化,致使失去品种原有的形态特征,抗逆性和适应性减退,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化等现象,严重影响品种的产量和品质。

品种混杂的标本原因是缺乏完善的良种繁育制度,致使出现机械混杂,生物学混杂等。

品种的防杂保纯和防止退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技术性强,时间连续长,涉及到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了解防杂保纯、防止退化的必要性,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建立一支良种繁育工作队伍,使每个承担繁育任务的人员,热心工作,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

为了防止油莎豆的混杂退化,做好油莎豆的提纯复壮工作,在技术上要认真做到:

①建立严格的种子繁育规则,防止人为的机械混杂。

这是油莎豆提纯复壮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要合理安排繁殖田的轮作和耕作;注意种子的接收和发放手续;注意收、运、脱、晒、藏等操作。

②采取隔离措施,严防生物学混杂。

③进行除杂去劣和选择。

对出现的杂株和劣株,要坚决淘汰。

进行选择是有效的育种繁育方法,可以使品种保持高度的纯度,但必须掌握品种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育种知识,以便进行正确地选择。

④用原种定期更新繁殖区的普通种子。

繁育纯度高和质量好的原种,每隔一定年限,3-4年,将繁殖区使用的种子进行更新,是防止混杂退化和长期保持品种纯度和种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十、油莎豆产业化开发的战略思考

1、实施企业带动战略

在我国,油莎豆是小作物,国家和各省市政府都不会有大的投入,油莎豆产业化要以企业为龙头,按企业的要求组织生产。

实施企业带动战略就能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真正使油莎豆产得出、销得完。

2、加强栽培技术研究

油莎豆的产量和含油量变幅较大,除受环境因素影响之外,很大程度上受栽培水平制约。

而油莎豆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刚引入本地试种,对如何夺取高产,如何提高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今后,应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