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76356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doc

中德·英伦联邦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稿)

XXXXXXXXXXXXX

2014年12月

2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报批稿)

XXXXXXXXXXXXX

2014年12月

目录

1概述 1

1.1研究背景 1

1.2评价目的、内容、范围及年限 2

1.2.1评价目的 2

1.2.2评价内容 2

1.2.3评价范围 2

1.2.4评价年限 3

1.3评价依据 3

1.3.1有关法律、法规 3

1.3.2相关技术、规范文件 3

1.3.3评价依据 4

1.4项目技术路线 4

2拟建项目简介 5

2.1项目用地现状 5

2.2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5

2.3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5

2.4项目出入口方案 7

2.5项目内部道路设置方案介绍 8

3区域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规划分析 9

3.1区域道路交通现状与规划 9

3.2现状交通管理状况 11

3.3现状交通流特征分析 12

3.3.1现状路段交通流特征分析 12

3.3.2主要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14

3.4区域现状公交分析 17

3.5区域停车系统分析 18

3.6区域道路交通现状总体评价 18

4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规划分析 20

4.1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20

4.2区域土地利用规划 21

4.3地铁规划简介 22

5交通需求预测 23

5.1目标年确定 23

5.2背景交通预测 23

5.3拟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27

5.3.1高峰时段分析 27

5.3.2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28

5.4其它在建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31

6区域及项目内部交通组织 32

6.1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32

6.1.1区域交通组织前提与原则 32

6.1.2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32

6.2交叉口交通组织方案 33

6.3项目交通组织方案 33

6.3.1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 33

6.3.2项目地下交通组织方案 34

7交通分配及影响评价 35

7.1交通影响评价指标 35

7.2交通分配及服务水平分析 35

7.2.1交通流量分配方法 35

7.2.2交叉口流量分析 39

7.3交通影响程度分析 40

8交通系统及设施评价 41

8.1项目出入口方案分析评价 41

8.2停车系统评价 42

8.2.1停车位数量评价 42

8.2.2地下室机动车出入口评价 43

8.3公交系统评价 43

8.4慢行系统评价 44

8.5消防环路评价 44

9结论和建议 45

9.1结论 45

9.2建议 45

附图:

附图1项目位置及研究范围示意图

附图2.1项目总平面方案图(A区)

附图2.2项目总平面方案图(B区)

附图3区域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

附图4区域道路交通规划示意图

附图5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

附图6.1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图(近期)

附图6.2区域交通组织方案图(评价年)

附图7.1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图(A区)

附图7.2项目地面交通组织方案图(B区)

附图8.1项目地下室交通组织方案图(A区)

附图8.2项目地下室交通组织方案图(B区)

附件:

附件1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交通流量调查数据(2014.11.27,星期四)

附件2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1概述

1.1研究背景

某市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

某市高新区现已成为我国中西部高端产业发展最集中、创新创业资源最富集、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秀、对区域经济拉动最强劲的区域之一。

某市高新区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其中南部园区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按照“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的某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定位,重点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研发、软件及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建设宜业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某某·某某建设项目位于某市高新南区,项目周边均临市政道路,其中东侧临某某路南延线;西面临规划支路,距某某大道约550m;南临某某大道;北面临规划支路,距老某某路约1000m。

项目距某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约8Km,距双流国际机场约13公里,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景观资源丰富充足。

项目用地沿某某路南延线规划成三个地块,总净用地270亩。

其中A区地块建设用地面积63211.24m2,规划建筑面积360649.14m2(含住宅212557.14m2,公寓73613.85m2,商业12266.57m2);B区地块建设用地面积88947.23m2,规划建筑面积580978.35m2(含住宅305855.98m2,公寓76448.21m2,商业18466.17m2,农贸市场1323.27m2,幼儿园3793.27m2)。

项目区位如下图所示。

图1-1项目位置示意图

目前项目A、B区已基本完成建设,并陆续交付使用,C、D区正处在逐步建设阶段,由于本项目规模较大,依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和某市规划管理局的有关规定,项目的开发建设(住宅二级)势必对周边交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需进行交通影响评价。

为了保证该项目投入使用后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和内部交通环境,减少项目交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项目业主某公司委托我单位对该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实施建议。

1.2评价目的、内容、范围及年限

1.2.1评价目的

分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对其建设的可行性做出分析。

同时针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交通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调整方案和交通设施改善建议,缓解项目实施后产生的交通量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压力。

1.2.2评价内容

1.现状分析

通过对“某某·某某”建设项目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道路网络规划方案,对影响区域现状道路网的交通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

2.交通预测

根据研究区域道路网规划结构,及用地、道路规划情况,以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和分析指标为基础,预测目标年项目建成之后的交通需求。

3.交通影响评价

将项目诱增交通量分配到目标年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网上,再叠加该区域道路网的目标年背景交通量,据此比较道路交通流饱和度、服务水平等级的变化,分析项目诱增交通量对影响区域内道路网交通运行状况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并进一步对区域内的静态交通系统、人行交通系统及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分析和评价。

4.拟定改善方案

进一步深化评价和分析项目影响区域内道路网系统存在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运用现代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理念的相关技术手段提出对交通系统的改善建议和措施,以设法降低项目对影响区域内交通系统的影响。

1.2.3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规定:

对于其他城市和镇,建设项目规模指标与启动阈值之比R≥3的建设项目,其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但城市和镇边缘地区,宜根据交通网络实际情况,调整评价范围。

所以,依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以及周边路网现状及规划,并考虑拟建项目所处地理区位、周边区域项目开发业态、建设规模及周边道路交通情况等,结合并借鉴《某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暂行》和《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研究范围确定为:

新某某路、某某大道、某某大道、某某四街、某某大道和某某大道围合而成的区域,面积约1896公顷,重点研究范围确定为由某某大道、老某某路、某某路南延线和某某围合而成的区域,面积约287公顷,项目研究范围如图1-2所示。

图1-2评价范围示意图

1.2.4评价年限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的建设进度,该项目A、B区现阶段已基本建成并陆续交付使用,按照《建设部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规定,并结合区域规划及研究区域内其余建设项目概况,综合确定本项目以2015年(A、B区全部投入使用初年)和2020年(A、B区全部正常使用第五年)作为评价年。

1.3评价依据

1.3.1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8.5.1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运输条例》,2004.7.1施行。

1.3.2相关技术、规范文件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4.《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5.《某省某市某某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6.《某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

7.《某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0-2020);

8.《某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2010-2020);

9.《某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2-2017);

10.《某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010.10》

1.3.3评价依据

1.地区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2.业主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详细规划方案等相关资料。

1.4项目技术路线

图1-3项目技术路线示意图

2拟建项目简介

2.1项目用地现状

本项目地块A、B区现阶段已基本建成,并陆续交付使用,C区地块正处于建设之中,项目地块及周边地势平坦,无高低起伏。

项目地块及周边用地现状如图2-1所示:

图2-1项目用地现状卫星图

2.2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

某某县规划管理局于2010年对项目地块出具了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其中与交通影响评价有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1.用地规划要求

(1)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

270亩;

(2)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兼容性质:

商业(不大于20%);

(3)用地使用强度:

容积率≤5.0,建筑密度≤25%。

2.交通规划要求

(1)机动车出入口在规划道路开设且距道路交叉口红线切角≥60m,开口宽度单车道≥5m,双车道≥7m且最大应≤12m;

(2)地下车库出入口坡道起点后退道路红线距离≥7.5m;

(3)建设用地内按《某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机动车、非机动车场(库),其中居住建筑配套设置机动车指标按下表执行:

每户建筑面积A(平方米)

机动车(辆/每户)

A≥180

2.0

180>A≥90

1.0

90>A≥60

0.7

A<60

0.5

(4)室外停车场应采用树荫式停车场(位)设计。

2.3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规划布局设计

(1)满足高容积效率的条件下,做最大的花园内景观。

将建筑沿地块外沿布置,最大化的利用地块,节约用地,创造高价值住宅小区。

(2)户型配置按景观与朝向优先的布置原则。

2.道路交通分析

设计注重区别了人车关系和行驻关系,以不同的交通类别形成了非常便捷而富有趣味的内部交通网络,让交通成为本住宅规划环境的亮点。

(1)人行出口与车行出口分开设计,互不干扰,流线清晰;

(2)小区内设置尺度、形式均自由的步行景观系统,宽2-4m,供人们晨运、休闲、交往、游玩等;

(3)本规划在每块地分设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B、C地块设置两层地下室,满足现代化停车要求;

(4)小区内设置环形4m宽的消防车道,满足消防要求。

项目总平面图

图2-2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总平图

A区鸟瞰图B区鸟瞰图

A区沿某某路南延线透视图

B区沿街透视图

幼儿园透视图

图2-3项目效果图

A、B区地块主要建设为住宅、公寓及少量临街商铺,其中B区所配建幼儿园位于中间地块西南方,建筑面积为3793.27m2,两侧临规划道路,设有主出入口、后勤出入口两处出入口(均临项目周边规划支路)。

同时,B区西侧临规划道路建设有农贸市场,建筑面积为1323.3m2,并配设专用出入口。

表2-1项目经济技术指标

2.4项目出入口方案

项目A、B区分别规划有3处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且出入口均接规划支路。

A区设人行出入口3处,B区设人行出入口2处,出入口设置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项目出入口方案

表2-2项目各车行出入口宽度及功能

出入口编号

出入口名称

出入口宽度(m)

出入口功能

开口设置情况

备注

X1

行人出入口

两侧各7.0

行人进出

临某某大道开设

A区

X2

行人出入口

6.0

行人进出

临某某路南延线开设

A区

X3

行人出入口

两侧各6.0

行人进出

临规划支路开设

A区

X4

行人出入口

两侧各5.0

行人进出

临规划支路开设

B区

X5

行人出入口

两侧各4.0

行人进出

临某某路南延线开设

B区

D1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口

8.0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A区

D2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7.2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A区

D3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8.0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A区

D4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7.5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B区

D5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7.5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B区

D6

地下车库机动车出入口

7.5

出入口,双车道

临规划支路开设

B区

2.5项目内部道路设置方案介绍

项目主要采用人车分流的组织方式,沿项目外围分别设置主要为5.0m宽的车行道,除消防及搬家车辆外的其余车辆不考虑进入小区内部空间。

项目内部道路主要为单向通行的5.0米机动车道和4.0米的消防车道。

如图2-5及附图2所示。

3区域道路交通系统现状及规划分析

3.1区域道路交通现状与规划

本项目地块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约8Km,距双流国际机场约13公里,用地所处位置交通便捷。

项目周边大部分道路未按规划形成(某某大道以东区域),研究区域范围内仅某某大道以西及某某大道周边道路建设基本按照路网规划形成。

研究范围内路网布局大致为较为不规则的方格网状。

重点研究范围内现状主要道路有等,研究范围内以西区域部分大部主干路和支路未按规划完全形成。

区域道路交通现状见附图三。

图3-1区域道路交通现状示意图

根据相关规划建设要求,区域内道路建设将随着区域土地的改造建设完成。

区域道路交通规划见附图四。

图3-2区域道路规划图

表3-1项目周边主要道路现状及规划一览表

道路名称

道路等级

现状

规划

现状断面形式

备注

红线宽度(m)

双向车道数(条)

红线宽度(m)

双向车道数(条)

某某四街

主干路

40

4

40

6

两块板

/

某某五街

次干路

30

4

30

4

一块板

/

某某大道

主干路

50

8

50

8

一块板

/

某某大道

支路

30

4

30

4

两块板

/

某某大道

主干路

40

8

40

8

两块板

/

某某街

支路

30

4

30

6

两块板

/

某某路

支路

20

4

20

6

两块板

/

某某大道

主干路

40

6

40

4

一块板

/

某某大道

快速路

80

8+2

80

8+2

三块板

/

某某大道

主干路

40

4

40

6

三块板

/

某某路

支路

25

4

25

4

一块板

/

某某1线

支路

25

4

25

6

两块板

/

新某某路

主干路

40

6

40

6

一块板

/

老某某路

次干路

30

4

30

4

一块板

/

某某路南延线

主干路

40

8

40

8

一块板

/

某某大道

次干路

30

4

30

6

一块板

/

某某

主干路

40

6

40

6

一块板

/

规划道路A

支路

/

/

20

4

一块板

/

规划道路B

次干路

25

6

25

6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C

次干路

/

/

25

4

一块板

/

规划道路D

支路

/

/

20

4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E

支路

/

/

20

4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F

次干路

/

/

30

6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G

支路

/

/

16

4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H

支路

/

/

16

4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I

支路

/

/

25

4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J

次干路

/

/

25

6

一块板

未形成

规划道路K

次干路

/

/

30

6

一块板

未形成

某某大道***路

***道***路

规划道路D**大道

******大道

图3-3现状主要道路照片

3.2现状交通管理状况

区域道路网未按规划形成(主要为某某大道以东区域)。

部分主干路和支路将随着区域用地改造的进行而逐渐形成。

区域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见附图三。

区域交通组织特点如下:

1.各道路均为双向行驶。

2.研究区域内某某大道以东区域,信号灯交叉口主要分布于某某大道、某某路南延线与周边道路相交的交叉口处,其余现状以按照规划形成道路信号灯布设较少。

3.从现状调查来看,建设项目周边仅某某大道交通压力较大,研究范围内其余主、次干路及支路的交通压力相对较小,总体来说区域交通组织较为顺畅。

4.区域内部分主干路和支路还未按规划形成。

3.3现状交通流特征分析

3.3.1现状路段交通流特征分析

项目组于2014年11月27日(星期四)对区域主要道路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进行了调查,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区域主要道路流量早高峰出现在8:

00-9:

00,晚高峰出现在17:

30-18:

30,晚高峰时段流量高于早高峰时段流量。

综合考虑项目交通需求特征和区域交通特征,本次交通影响评价将晚高峰时段作为重点评价时段。

路段服务水平采用V/C(饱和度)来评价,其中城市道路路段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Na=No·γ·η·θ·α·C

其中Na:

单向设计通行能力No:

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γ:

自行车修正系数η:

车道宽度修正系数

θ:

车道数修正系数C:

交叉口影响系数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No

表3-2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No

设计速度(Km/h)

70

50

40

30

20

可能通行能力(pcu/h)

1730

1690

1640

1550

1380

l车道宽度修正系数与车道宽度关系η

表3-3车道宽度修正系数η

宽度(m)

2.5

3

3.5

4

4.5

5

5.5

6

η

0.50

0.75

1

1.11

1.2

1.26

1.29

1.30

l道路分类修正系数α

表3-4道路分类修正系数α

道路分类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α

0.75

0.8

0.85

0.90

l车道数修正系数θ

表3-5车道数修正系数θ

车道数

1

2

3

4

θ

1

1.87

2.60

3.2

l自行车修正系数γ

表3-6自行车修正系数γ

道路断面情况

机非分隔

两块板(非机动车影响不大)

机非混行

自行车修正系数γ

1

0.8

0.7

l交叉口影响系数C

(3-1)

S——交叉口间距

C0——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比,视路段两端交叉口控制方式确定,信号交叉口即为绿信比。

如果由上式计算的C大于1,则取C=1。

根据速度、舒适度、方便性、经济性和安全等综合评价得到路段服务水平。

路段机动车服务水平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饱和度。

根据国内外的经验,路段上机动车交通服务水平按照饱和度采用如表3-7的划分标准。

表3-7机动车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表

服务水平

V/C

交通状态

A

<0.35

自由交通流(畅通)

B

0.35~0.64

稳定车流(稍有延误)

C

0.64~0.77

稳定车流(能接受的延误)

D

0.77~0.9

接近不稳定车流(能忍受的延误)

E

0.9~1.0

不稳定车流(拥挤、不能忍受的延误)

F

>1.0

强制性车流(阻塞)

通过以上分析,得到现状路段评价结果,如表3-8所示:

表3-8现状主要道路路段服务水平分析

道路名称

双向通行能力pcu/h

现状流量pcu/h

饱和度voc

服务水平LOS

某某大道

9600

5240

0.55

B

老某某路

2800

1088

0.39

B

某某大道

5200

2240

0.43

B

某某大道

7600

3384

0.45

B

某某大道

2800

920

0.33

B

某某大道

3800

1988

0.52

B

某某路南延线

7600

1128

0.15

A

从现状交通量调查来看,现状区域内仅某某大道、某某大道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大,其余道路的交通流量都较小。

总体来看区域交通较为顺畅,道路服务水平较高。

3.3.2主要平面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采用V/C(饱和度)指标来评价。

交叉口设计通行能力为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计算模型如下:

l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

Cs=(3-2)

式中:

Cs:

——一条直行车道设计通行能力(pcu/h);

T:

——信号灯周期(s);

Tg:

——信号每周期内的绿灯时间(s);

To: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本次取值:

2.3s;

ti: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一般取值:

2.0s;

φ:

——折减系数,可取0.9。

l直右车道设计通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