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895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167.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7页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7页
亲,该文档总共7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docx

铁路客运专线知识问题

概论

简答.

1、当前我国铁路发展主要面临五大问题?

答:

一、路网密度相对较低:

我国每万人仅拥有铁路0.57公里,在世界上排100名以后;每万平方公里国土拥有铁路78公里,在世界上排60名以后;

二、主要干线长期处于饱和甚至超饱和状态:

京沪、京广、哈大、京沈和陇海五大干线的运输密度已接近1亿吨公里/公里;

三、部分地区进出通道不畅:

煤炭、石油等重点物资运输紧张,甚至一些厂矿、港口不得不“以运定产”;

四、季节性运能紧张问题相当突出:

每年春节、暑假等长假期的120天内运输能力全面告急;

五、客货混跑、技术标准低:

客货矛盾日益尖锐,应变能力差,严重限制了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2、我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将突出六大重点?

答:

(1)加快建设快速客运网络。

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发展城际客运轨道交通和既有线提速改造,初步形成以客运专线为骨干,连接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快速客运网络。

 

(2)强化煤炭运输通道。

重点围绕十大煤炭外运地区运输需求,结合客运专线建设和既有线扩能改造,形成运力强大、组织先进、功能完善的煤炭运输系统。

 (3)大力扩展西部路网。

加强东中西部通道建设,在西北至华北及华东、西南至中南及华东间建设若干条便捷高效的通道,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运力支持。

(4)优化和完善东中部路网。

实施京沪、津沈、京九、沪杭等铁路电气化改造,实现京广线以东地区干线电化成网。

另外,继续提高这一地区路网密度,大幅度提高既有铁路运输能力。

 (5)加强港口和口岸后方通道建设,畅通对外口岸和重要港口运输,适应港口大进大出需求,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加快集装箱运输网络建设,建设集装箱物流中心,并依托相关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推进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网络;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6)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

3、我国八横线路有?

答:

——京兰通道(北京~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煤运北通道(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

——煤运南通道(太原~德州、长治~济南~青岛、侯马~月山~新乡~兖州~日照)

——陆桥通道(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阿拉山口)

——宁西通道(西安~南京~〈启东〉)

——沿江通道(重庆~武汉~九江~芜湖~南京~上海)

——沪昆(成)通道(上海~株洲~怀化~贵阳~昆明〈怀化~重庆~成都〉)

——西南出海通道(昆明~南宁~黎塘~湛江)

4、我国八纵线路有?

答:

——京哈通道(北京~哈尔滨~〈满洲里〉)

——沿海通道(沈阳~大连~烟台~无锡~〈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厦门~广州~〈湛江〉)

——京沪通道(北京~上海)

——京九通道(北京~南昌~深圳~九龙)

——京广通道(北京~武汉~广州)

——大湛通道(大同~太原~焦作~洛阳~石门~益阳~永州~柳州~湛江~〈海口〉)

——包柳通道(包头~西安~重庆~贵阳~柳州~〈南宁〉)

——兰昆通道(兰州~成都~昆明)

5、各国客运专线的设计速度及其性质?

答:

世界发达国家铁路向着客运高速化、快速化,货运重载化、快捷化两个方向发展。

在客货运输繁忙地区,实现客货分流。

客运专线的设计速度,从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后,发展到270、300、350km/h。

从对轨道的平顺度要求来看,时速达200公里的轨道铺设精度与时速300公里的相当接近。

我国客运专线的设计速度应在200km/h以上;性质属于高速铁路的范畴。

6、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条件?

答:

1)、铁路等级:

 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

 双线;

3)、设计速度:

 列车最高运行速度350Km/h,最低运行速度200Km/h;

4)、运输模式:

 高中速混跑;

5)、线间距:

 5米;

6)、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7000米、困难5500米;

7)、最大坡度:

 12‰;

8)、到发线有效长度:

700米;

9)、牵引种类及列车类型:

电力、动车组;

10)、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11)、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7、高速铁路的主要技术特征

答:

1)、轮轨方面:

持久高平顺性的轨道,高走行稳定性的轻量化列车;

2)、弓网方面:

大张力的接触网,高性能的受电弓;

3)、空气动力方面:

流线形、密封的列车,较大的线间距和隧道断面;

4)、牵引与制动方面:

大功率的交-直-交列车和大容量的牵引供电设施,大能力的盘形、再生、涡流列车制动系统和车载信号为主的列控模式。

5)、高速铁路是由高质量的铁路新线、性能先进的机车车辆和控制系统组成的庞大技术系统,它集中采用了当代高新技术成就,从涉及到的四个方面实际上可以延伸到整个高速铁路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

8、客运专线的运营管理模式?

答:

一、新建高速铁路双线,专门用于旅客快速运输,如日本新干线和法国高速铁路,均为客运专线,白天行车,夜间维修;

二、新建高速铁路双线,实行客货共线运行,如意大利罗马—佛罗伦萨高速铁路,客运速度250km/h,货运速度120km/h;

三、部分新建高速线与部分既有线混合运行,如德国柏林—汉诺威线,承担着客运和货运任务;

四、在既有线上使用摆式列车运行,这在欧洲国家多见,在美国“东北走廊”摆式列车速度为240km/h。

五、我国的客运专线铁路是新建的高速铁路双线,专门用于旅客快速运输。

近期采用本线旅客列车和跨线旅客列车混合运行的模式。

第一章铁路客运专线路基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关键技术

一.名词解释题.

1路基施工检测技术.----是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工程中的各种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2膨胀土----是矿物质多蒙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的粘性土。

3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拌合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阿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二.填空

1.高速铁路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

2.路基压实标准要求要考虑对路基不同结构部位的填筑材料提出的(压实标准)

3.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

4.路桥台过渡段采用纵向(正梯形断面)形式

5.对路基填土质量标准,多数采用(物理)和(力学性能)双指标控制

6.压实质量采用(k30)和(孔隙率)指标控制

7.某地客运专线的设计中,为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时的平稳舒适,,对路桥过渡段应采用(刚度过渡)的设计方法

8.在桥台后一定范围内,采用刚度较大的级配碎石作为过渡填筑段,与路堤相连采用(1:

2)斜坡过渡

9.运行期间的弹性变形主要发生在(路基本体)部分和(地基)部分

10.地基的(沉降变形控制)是秦沈线的关键和重点

11.松软,软土地基采用了(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12.(路基动态设计)的成果为后续的轨道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对于有地震液化的粉土或粉细砂层的地基段,采用了(挤密砂桩)的处理方法

14.高速铁路,(变形控制)是路基工程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15.列车速度越高,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大)弹性变形(越小)(越大越小不变)

16.铁路路基规定路肩宽度(1.4m),规定了路基面上动应力设计值为(100kpa)

17.对沉降控制较困难的软土和松软土地段路基,应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安排施工,保证必要的(预压期)

18.基床表层应采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石等材料.地基系数(K30≥190mpa/m)动态变形摸量

(Evd≥55mpa)孔隙率(n<18%)

19.坚质岩路暂应在路堤一侧设置(级配碎石)过渡段.

20.土质路堑地基其土质不满足其床底层填料条件时,应换填A.B组填料或改良土,厚度不小于(0.5m).

21.路基面形状应为三角形,并设计由路基面中心向两侧的(4)%的横向排水坡.

22.路基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表层厚度应为(0.7m).底层厚度应为(2.3m)总厚度为3.0m.

23.基床采用材料中,颗粒中细长及扁平颗粒含量不应超过(20%).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应超过(2%).

24.粒径小于0.5mm的细集料的液限应小于(28%),其塑限指数应小于(6).

24.在地下水位高的黏性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路堤底部应填筑渗水性材料,厚度不应小于(0.5米).

25.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的核的问题是(沉降控制).

三.判断题.

1列车速度越高,要求路基的刚度越小,弹性变形越大.(×)

2由刚度变化引起的列车振动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3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组块石碎石和砾石填料.(√)

4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

5桥台台尾过渡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2cm.(×)

6曲线加宽时,不应保持路基面三角形形状.(×)

7路肩宽度应符合,无论路堤,路暂两侧均为1.4m.(√)

8正线曲线地段基面加宽值应在曲线外侧加宽.(√)

9曲线加宽值应在缓和曲线内突变.(×)

10一般在基床厚度变化处设置长度少于10m的渐变段.(×)

11路堤浸水部分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块石.(√)

12软土地基如已采用深层加固处理措施时,可不再考虑地震影响.(√)

13在地震区的软土地基上,路堤基底垫层材料应采用碎石或粗砂夹碎石,不得采用细砂或中砂.(√)

14多渡段的基坑应回填混泥土或分层回填碎石,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械室.(√)

15基坑回填至高于原地面后应用振动展压至密实.(×)

16虽然有渣轨道还是无渣轨道结构不同,但是路基荷载条件相同.(×)

17粉喷桩施工时,如果每米喷灰量少于42kg,则要重打。

(√)

18搅拌装浆液配置最好采用425号普通盐水泥,严格控制水灰比。

(√)

19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

20膨胀土,其体积虽含水量的增加而收缩,反之膨胀,具有较弱的胀缩性。

(×)

四.简答.

1对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时应考虑那些方面?

答:

对其设计应考虑路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要求、填筑材料类型的要求、结构尺寸的要求、压实标准的要求等。

2路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要求主要考虑什么?

答: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表层最大动应力和动变形值,以及经地基处理后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平顺性要求的路基工后沉降值。

3路基结构形式及尺寸要求主要考虑什么?

答:

路基表层、路基底层、路基本体、路肩等部分组成的路基横断面形式。

以及路基结构厚度、路肩宽度、边坡坡度等尺寸。

4国外高速铁路路基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化路基基床

2)严格控制路基填筑标准

3)严格控制轨道的刚度变化和由于沉降、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轨道下沉和轨面弯折,以达到线路的平顺性。

4)加强路基的方排水措施,加强边坡的灾害的防护。

5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有那些技术特点?

答:

1)路基填筑质量标准高

2)路基基床表层采用集配碎石强化结构

3)路桥及横向构筑物间设置过渡段

4)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5)路基动态设计

6)路基质量评价

7)地基处理的种类多

6路基基床表层采用集配碎石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1)增强线路强度,使路基更加固、稳定,并具有一定的刚度

2)均匀扩散作用到机床土面上的动应力,使其不超出下部机床土的容许动强度

3)隔离作用,防止道蹅压入基床及基床土进入到蹅层

4)防止雨水浸入使基床软化,防止发生翻浆冒泥等基床病害

5)满足基床防冻

7结合秦沈铁路路基的工后沉降要求,简要回答一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地基土的处理方法有那些?

答:

对于浅层软弱地基采用了换填碾压处理、或换填砂垫层处理。

对于深层软基的主要地段采用了袋装砂井、塑料排水干的排水固结加预压的处理方法。

对于工后沉降要求高级路桥过渡段,根据地质条件和经济对比,采用了砂桩、碎石桩、粉喷桩、搅拌桩、旋喷桩等地基处理方法。

8高速铁路路基特点有哪些?

答:

1)控制路基变形

2)路基刚度的均匀性

3)在列车运行及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

9对路桥过渡段的设置结构形式,填筑材料及压实标准是如何要求的?

答:

路桥台过渡段采用纵向整梯形截面形式、取消加筋土过渡段的结构形式,规定所用的路涵均需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长度为L=2(h-0.7)+a;过渡段采用集配碎石分层填筑,填筑压实标准应满足K3≤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

10对软质岩,强风化岩及土质路堑的基床处理是如何要求的?

答;1)机床表层深度范围内应进行换填并满足第4.2.2条要求。

2)基床表层以下,基床底层表面做成向两侧4%排水坡。

3)土质路堑底层其土质不满足基床底层填料条件时,应换填A、B组填料或改良土,厚度不小于0.5米,并应分层碾压至相应的压实标准。

11对于在软土和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该如何处理?

答:

应用边坡坡脚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于路堤基地底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在陆地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

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并应及时调整工艺、工法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应作为验交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12当路堤填料为硬质岩石及不易风化的软质石应该如何处理?

答:

应采用集配较好的材料,不应倾填,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填料的最大历经在基床底层内不得大于15厘米,在基床以下路堤内不得大于30厘米,且最大块石不应集中,一股脑均匀地分布于填筑层中,每一填筑层内部和表面石块间的空隙应用较小石块、石屑填充密实,并使层厚均匀和层面平整。

当采用软块石作填料时,应查其风化程度并判别填料的适用性。

路堤浸水部分严禁填筑易风化的软块石。

13在可液化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当满足哪些条件时,可不采取抗震措施?

答:

1)路堤高度小于3米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克和0.15克、0.2克和0.3克,地面以下分别为5米、6米深度内、气液化土层累计厚度小于2米时,路堤高度小于5米。

3)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克和0.15克、0.2克和0.3克,其上覆非液化层厚度或地下水位深度大于5米、6米。

14简述过渡段长度公式及公式中字母的含义?

答:

过渡段长度按下式确定:

L=2(h-0.7)+a

式中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陆地高度(m)

a---常数3---5年

15简述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应如何设置过渡段?

答:

1)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在路堑一侧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台阶,台阶高度为6米

2)当路堤与路堑连接处为软质岩石或土质路堑时,应顺原地面纵向挖成1:

2的坡面,坡面上开挖台阶,台阶高度0.6米左右。

16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的硬质岩的边坡坡面进行防护和加固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

1)对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喷播植草或种植灌木措施,对较高对土质路堑边坡可采用骨架护坡或挂网结合喷播植草措施。

2)软之岩、强风化的硬之岩路堑应根据岩体结构、结构面铲状、风化程度、地下水及气候条件等确定边坡加固措施。

17客运专线原地面处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是什么?

答:

1)检查地基条件

2)做好排水工作和清表后的晾晒工作

3)换填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压实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5)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8当回填细粒土后,展压达不到要求的地基系数如何处理?

答:

取土样做含水量试验,鉴别含水量是否合适,若高,则应进行翻晒;反之,则要洒水。

如仍达不到设计要求,则要与设计代表联系,商讨处理方法。

有可能是受下层软土的影响。

19简述CFG桩施工工艺?

答:

钻机就位----钻孔至设计标高----泵送CFG桩混合料----边送料边提拔钻杆---成桩---

钻机移位。

清弃土凿桩头---CFG桩复合地基检测----验桩验槽----褥垫层施工及验收---CFG桩复合地及验收

CFG桩检测----淡妆静载试验、小应变检测、符合地基承载力试验

20客运专线路基填筑主要包括哪些?

答:

路堤下部填筑,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过渡段填筑,膨胀土改良土施工,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等施工内容。

21简述路基施工检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

主要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动力触探试验、钻芯取样试验、K30试验、核子密度仪试验。

22铺轨前路基评估的步骤是什么?

答:

1)审查路基填筑调查表

2)路基沉降观测资料分析

3)地质雷达检验

4)集配碎石表层抽检

五.论述题.

1论述如何对路基进行防护?

答:

1)当路堤边坡适宜植物防护,且能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时,应优先采用植物防护方法。

是路堤高度及填料情况,可分为采用植草、种植灌木或爬藤植物,与骨架护坡、土工合成材料结合等植物防护措施。

2)当路堤边僻高度较高时,可在边坡不小于2.5米宽度范围内分层铺设土工格栅灯土工合成材料,每层艰巨0.3—0.6米,铺设至基床表层下,并在边坡上采取适宜的植物防护措施。

3)浸水地段受水流冲刷得路堤边坡应根据流速、流向及冲刷深度,采用植物防护或圬工防护等措施。

2论述沉降量、观测点的距离及系统分析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答:

观测断面的数量平均50米一处,且在过渡段是沿线路纵向连续观测的,系统地分析评价有大致三个部分:

1、测试数据和趋势确定毒的检验,要求其相关系数r2≥0.85时为“优”

2、预测稳定性检验:

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和会回归的曲线,推测一定时期后的沉降,当偏差≤8mm时,认为预测的稳定性达到了“优”而且预测以便在填土完成后经3—6个月的测量时间才能建立。

3、预测准确性的要求:

认为当预测的时间满足条件s(t)/s≥75%时,预测才是准确的。

3论述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路基的发展情况?

答:

我国客运专线铁路路基的技术标准及主要参数,使九时年代以来在高速铁路“八五”、

“九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外高速铁路路基施工和建设的经验:

在设计过程借鉴、消化、吸收了国外铁路设计新方法和新标准:

结合秦沈线的实际情况,并经有关部门多次组织国内专家的论证最终确定的。

客运专线路基工程有如下技术特点:

1)路基填筑质量标准高

2)路基基床表层采用吉佩随时强化结构

3)路桥机横向构筑物间设置过渡段

4)严格控制路基变形和工后沉降

5)路基动态设计

6)路基质量评价

7)地基处理的种类多

4论述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暂规的主要内容?

答:

1)路基的一般规定:

对路堤段和路堑段的路基结构断面做出了具体规定。

规定路肩宽度为1.4m。

规定了路基面上的动应力设计值为100kpa。

对沉降控制较困难的软土和松软土堤段路基,应作好施工组织设计,提前安排施工,保证必要的预压期。

2)基床:

对路基基床结构形式和尺寸作了具体规定,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

对路基基床填筑材料的压实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基床表层采用集配随时或集配砂砾石等材料,地基系数K30≥19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5MPa,空袭率n<18%.

3)路堤:

对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和压实标准做了规定。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应优先选用A、B组填料和C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是,应根据土源性质进行改良后填筑,其压实标准应符合规定。

对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小于2cm/年。

桥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大于3cm。

4)路堑:

对软质石、强化岩及土质路堑的基床处理提出了要求。

5论述高速铁路路基设计的原则?

答:

高速铁路路基是一种土工结构物。

对其设计应考虑路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要求、填筑材料类型的要求、结构尺寸的要求、压实标准的要求等。

路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要求主要考虑-----在列车荷载作用作用下,路基表层最大动应力和动变形值日,以及经地基处理后满足高速铁路路基平顺性要求的路基工后沉降量。

路基结构形式及尺寸要求主要考虑----路基表层、路基底层、路基本体、路肩等部分组成的路基横断面形式。

以及路基结构厚度、路肩宽度、边坡坡度等尺寸。

路基填筑材料类型要求主要考虑-----对路基不同结构部位填筑材料的要求。

6论述客运专线地基处理施工工艺及方法有哪些?

答:

客运专线的基处理施工主要包括:

原地面处理,排水固结的塑料排水板和袋装砂井施工,挤密装复合地基的砂桩和碎石施工,半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粉喷桩、搅拌桩和旋喷桩施工,土工格栅碎石垫层施工,CFG桩施工等。

原地面处理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检查地基条件

2)做好排水工作和清表后的晾晒工作

3)换填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压实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5)路基宽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排水固结法:

塑料排水板、袋装砂井

挤密装复合地基:

砂桩、碎石桩

半刚性桩复合地基:

粉喷桩、搅拌桩、旋喷桩土工格栅碎石垫层

CFG桩

CFG桩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简称。

它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板和形成的高粘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第二章铁路客运专线轨道主要技术标准与施工关键技术-------无蹅轨道

一.名词解释.

1)闭合环导线.----曲线区段的平面控制测量以相临的定测导线通过曲线做闭合环导线

二.填空题。

1预制轨道板分别为(普通A型板)和(框架形)两种.

2德铁无喳轨道结构有两大类,一类为(整体结构),一类为(直接支称结构).

3运润中路基残余变形量必须小于等于扣件的调高量减去(5mm).

4弹性支撑块式无喳轨道又称(低振动轨道).

5桥隧结构上的三种无喳轨道形式(张枕埋入式).(板式).(弹性支撑块式).

6无喳轨道中,混泥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少于(60)年.

7板式轨道分(普通型)和(减振型).

8桥上无喳轨道宜采用下阻力扣件,路基与隧道内可采用(A型).(B型)或II型弹条分开式扣件.

9沿线地质探察横断面间距不大于50mm.过渡段应加密.每一横断面上地质点不应小于(3)个.

10路基工后沉降不应大于(30mm).不均匀沉降不应大于(20mm/20m).

11隧道衬砌应采用(曲墙).(仰供)结构.

12回填层混泥土强度等级不底于(20).

13无喳轨道铺设后梁体的残余徐变上供值不应大于(10mm).

14梁缝两侧钢轨支点横向相对位移不应超过(1mm).

15处于过渡段的结构物沉降应逐渐过渡工后沉降差引起的折角应小于(1/1000).

16充填垫板由(注入袋)和(充填树脂)两部分组成.

17PACT型无喳轨道为(现浇混泥土)结构.

18灌注前应检查凹形挡台与轨道之间隔缝不小于(30mm).

三.判断题。

1轨道结构高度底,自重轻,可减轻桥梁二期恒载,降低隧道净空。

(√)

2在岩层断裂。

基础不稳定及地下水涌流的隧道内,宜铺设无碴轨道。

(×)

3目前扣件系统设计的最大调高量为30mm。

(√)

4钢轨支点间距≤650mm,一般宜采用625mm。

(√)

5秦沈线规定,单元轨节始。

终点应设在距桥头不小于80m的有碴轨道上。

(×)

6为了锁定轨温调整到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为此须放散应力。

(√)

7曲线区段在底座上设置超高,内侧底座的最小厚度为100mm。

(√)

8减振型轨道板府橡胶垫层厚度为10mm。

(×)

9道床板每隔一定距离设伸缩缝,宽度为20mm.(√)

10桥上每个府座的两端中部设限位凹槽,且底座与道床板之间设置隔离层。

(√)

11地质复杂,地基工后沉降难以准确预测和地下水位高出路基面以下1.5m的区段应铺设无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