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6997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docx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历年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千后括号内画“√”,错误的画“×”,全画“√”或“×”的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1分。

共20分)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中庸》。

(  )

  2.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  )

  3.所谓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增强人的体质和影响人的思想道德的活动。

(  )

  4.我国在西周时期形成的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包括国学和私学两种教育。

(  )

  5.运用演示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把握好演示的速度和节奏。

(  )

  6.家庭访问是小学进行家长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  )

  7.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  )

  8.教育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  )

  9.发展是生命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具有顺序性和可逆性。

(  )

  10.在注意的种类中,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

  11.人们平时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脾气、秉性不同是指气质上的差异。

(  )

  12.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期。

(  )

  13.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的知识产生影响,这种迁移被称为顺向迁移。

(  )

  14小学儿童使用学习策略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

(  )

  15.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

(  )

  16.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  )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  )

  18.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  )

  19.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  )

  20.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22.最早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23.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读书指导法

  D.演示法

  24.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自学指导

  B.个别施教

  C.班级授课制

  D小组教学

  25.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物质基础作用

  C.主导作用

  D.发展动力作用

  2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7.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是(  )。

  A.全面了解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评定学生操行

  D.创设优雅的班级环境

  2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29.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中,规定了儿童发展现实性的因素是(  )。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因素

  D.教育因素

  30.在韦纳的归因理论中,内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31.按照迈克尔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组织策略属于(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32.教师职业能力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实践性

  B.稳定性

  C.发展性

  D.差异性

  33.德育工作中运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服教育法

  34.“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这句话出自(  )。

  A.乌申斯基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35.法律意义上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经主管机关(  )。

  A.举办或登记注册

  B.审核或登记注册

  C.备案或登记注册

  D.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个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选错、少选、多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36.下列选项中出自《论语》的教育主张有(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

  A.康德

  B.杜威

  C.凯兴斯泰纳

  D.赫尔巴特

  E.蔡元培

  38.小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班级活动

  D.文化艺术活动

  E.个人活动

  39.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体系,主要分为哪几个教育阶段?

(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成人教育

  40.小学教育测验的评价标准是(  )。

  A.实用性

  B.效度

  C.信度

  D.难度

  E.区分度

  41.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下列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

  A.观察能力

  B.音乐能力

  C.记忆能力

  D.想象能力

  E.机械操作能力

  42.班集体的特征有(  )。

  A.定向统一的目标特征

  B.集体主义取向的价值特征

  C.令行禁止的行动特征

  D.彼此相悦相容的情感特征

  E.服从教师的认识特征

  43.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有(  )。

  A.不受时空限制

  B.实践者直接参与研究

  C.自然状态下研究

  D.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

  E.研究方法灵活

  44.教育机智形成的条件是(  )。

  A.有强烈的责任感

  B.要热爱学生

  C.要了解学生

  D.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

  E.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进行考核的内容包括教师的(  )。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

  C.工作态度

  D.工作成绩

  E.身体状况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46.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47.影响小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个体内在因素有哪些?

  五、辨析题(首先判断对错。

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方针政策。

  49.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0.动机强度越强,则学习效率越高。

  51.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发展是不利的,一旦发现应取消其存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

每小题10分。

共20分)

  52.根据遗忘规律,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复习策略以减少遗忘。

  53.试述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班级管理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4.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因为入学早,在班级里年龄偏小。

由于各种原因,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一直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犯错误比较多,多次惹老师生气。

快要考试了,有一天,老师把小男孩的家长叫到了办公室,当着小男孩的面对家长说:

“你家孩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作业总是忘记,上课好像没有睡醒,做什么事都慢腾腾,对学习也没有兴趣。

我们建议你们应该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智力有没有问题。

如果没有问题就给孩子报些辅导班吧,不然,这孩子这次的考试一定会考砸的。

”小男孩听老师这么说眼睛湿润了,但当着老师的面没有哭出采。

  问题:

  

(1)根据案例中描述的情况,你觉得老师的做法有哪些问题?

你认为教师期待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6分)

  

(2)如果你是该小男孩的老师,你会怎么做呢?

(4分)

  55.每年一到棉花收购季节,某小学都会以勤工俭学的名义组织学生去摘棉花。

学生在地里一干就是10多天,每天的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0小时。

学生们普遍感到非常疲惫。

如果学生不想参加勤工俭学,则要向学校缴纳几十甚至几百元钱进行赎买。

  请根据我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本案例,围绕下列问题加以评析:

  该小学的做法是否违法?

为什么?

应该如何处理?

  八、教学活动设计《30分)

  56.请根据下面的文字材料,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公元前115年,一个天高气爽的早晨。

  在伊朗高原北部,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

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

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

  东方隐约传来一阵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士兵们循着铃声望去,远处出现了一支骆驼队,骆驼队前面飘扬着鲜艳的旗帜。

  “来了!

来了!

”安息国士兵欢呼起来。

  “列队欢迎!

”将军发出了命令。

  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

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中国使者从骑着的骆驼上下来,右手高擎节杖,满面笑容,大步向前走去。

将军翻身下马,立正高呼:

“本将军奉命率官兵欢迎大汉国使者!

”中国使者抱拳,作揖还礼:

“有劳将军远迎。

我是博望侯张骞的副使,谨代表大汉皇帝向安息国国王陛下致敬!

”将军还礼表示感谢。

中国使者指着身后的骆驼队,说道:

“这是大汉皇帝敬赠安息国国王陛下的一点薄礼。

”只见每峰骆驼的背上都驮着两个大包袱。

打开包袱,各色绫罗绸缎,五彩缤纷。

  安息国将军高兴地连连点头,说道:

“盼望已久的大汉使者终于到了!

我谨代表安息国国王陛下,向大汉皇帝的使者赠礼。

”他把手一招,四名士兵送上两个大礼盒。

打开一看,里面装着许多特别大的鸟蛋,每个足有斤把重。

这是当时中国没有的鸵鸟蛋。

  中国使者正要道谢,将军又把手一招,走上两个人来,原来是魔术师。

打头的一个拔出一把匕首,插入自己嘴里,顿时吞了下去。

只见他一拍肚子,匕首又从嘴里吐了出来。

第二个则张开大口,喷出一团又一团火苗。

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都看得惊呆了。

将军含笑说道:

“今天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特地让他们前来助兴。

  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仅仅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交流的生动一幕。

张骞在此之前,于公元前138年曾历尽艰险出使过西域。

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九、教学情境分析及论述(30分)

  57.下面情境中呈现的学生情况在很多学校中都存在。

教师对待这样的学生,态度也很可能和情境中所描绘的相似。

但教育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健康成长”。

请你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分析情境中教师的做法,并进一步谈谈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

  【情境】

  某小学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

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

王峰经常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致班级里同学看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

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致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

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下得非常棒。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X。

解析: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一句出自《礼记.学记》。

  2.【答案】√。

解析:

梅伊曼和拉伊把实验心理学的观察、实验、统计方法引入教学研究.使教育学进一步科学化。

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3.【答案】√。

解析: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增强人的体质和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4.【答案】X。

解析:

我国在西周时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形成了典型的“学在官府”的特点,官学分为国学和乡学。

私学是在春秋时期兴起的。

  5.【答案】√。

解析:

演示法要面向全体学生,应注意演示的速度和节奏,还要注意语言的引导。

  6.【答案】√。

解析:

小学进行家长工作的方式有家庭访问、家长会、联系手册、电话、通信、网络等。

  7.【答案】√。

解析: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表现为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8.【答案】√。

解析:

教育法的意义包括确认和保障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促进和保障教育平等。

  9.【答案】X。

解析:

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具有顺序性和不可逆性。

  10.【答案】x。

解析: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却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1.【答案】√。

解析:

气质是指生活中通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和性情。

  12.【答案】√。

解析: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这一时期,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期。

  13.【答案】√。

解析: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以后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产生的影响。

  14.【答案】√。

解析:

小学儿童虽然有时也能自发地使用学习策略,但这种使用通常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15.【答案】√。

解析:

心理健康的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

  16.【答案】√。

解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明确提出.教师要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7.【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三条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

  19.【答案】X。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20.【答案】X。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条规定,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二、单项选择题

  21.【答案】B。

解析:

《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历最早的教育专著。

  22.【答案】c。

解析:

赫尔巴特是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教育家,他提出: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相反,我不承认无教育的教学。

  23.【答案】B。

解析:

讨论法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和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4.【答案】B。

解析:

古代学校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个别施教。

  25.【答案】c。

解析: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包括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基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26.【答案】A。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

题干所说教育上“拔苗助长”的现象,忽略事物发展规律,强求速成,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27.【答案】A。

解析: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即先决条件。

  28.【答案】D。

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缺失需要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9.【答案】c。

解析:

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①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②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③教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0.【答案】A。

解析:

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内在的因素包括能力、努力程度和身心状态.稳定的因素包括能力和任务难易,不可控制的因素包括能力、任务难易、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因此,内在、稳定而不可控的因素为能力。

  31.【答案】A。

解析:

按照迈克尔等人的学习策略分类,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2.【答案】A。

解析:

教师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实践性、稳定性、发展性、差异性。

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

  33.【答案】D。

解析:

德育方法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等。

其中最基本的德育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4.【答案】A。

解析:

乌申斯基说:

“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

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35.【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因此,法律意义上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

  三、多项选择题

  36.【答案】ADE。

解析:

A、D、E项出自《论语》,B项出自《学记》,C项出自《说文解字》。

  37.【答案】AB。

解析:

康德和杜威都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

其他选项中的人物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38.【答案】ABE。

解析:

小学课外活动组织形式有三种,分别是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39.【答案】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因此,我国普通学校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

  40.【答案】ABCDE。

解析:

好的测验都应符合一定的要求,小学教育测验的评价标准包括实用性、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41.【答案】ACD。

解析:

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要求具备的能力,也称为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注意力五种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完成某种专业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

B、E两项是具体的专业能力,属于特殊能力。

  42.【答案】ABCD。

解析:

班集体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①班集体的目标特征是目标定向统一;②班集体的价值特征是集体主义取向;③班集体的行动特征是令行禁止;④班集体的情感特征是彼此相悦相容。

  43.【答案】BCDE。

解析:

教师行动研究的特点有:

①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②实践者直接参与研究:

③自然状态下研究;④研究方法灵活。

  44.【答案】ACDE。

解析:

教育机智是教师个体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它的形成涉及多方面条件:

①有强烈的责任感;②要了解学生;③要有丰富的知识、经验;④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45.【答案】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四、简答题

  46.【参考答案】

  

(1)启发性原则的含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7.【参考答案】

  影响小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的个体内在因素:

  ①原有的知识背景;

  ②学习动机;

  ③学习归因方式;

  ④自我效能感。

  五、辨析题

  48.【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故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49.【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既可以是注入式也可以是启发式。

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注意讲授的启发性。

  50.【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中等强度动机下的学习效率。

  51.【参考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小学阶段,非正式群体最主要的形式为同辈群体,这对小学生的行为、个性得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非正式群体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

因此,教师应重视正式群体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对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也应积极加以引导,使它在正式群体中发挥积极作用。

  六、论述题

  52.【参考答案】

  在教育教学中,依据遗忘规律组织复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及时复习

  根据遗忘进程中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规律可知.学习新知后,如果不及时加以复习,那么所学大部分新知很快就会被遗忘。

为避免此类遗忘的出现,学生应及时复习,回顾所学知识,“学而时习之”,以极少的时间反复强化对新知的记忆,减少遗忘内容的数量。

  

(2)复习方式多样化

  设计和应用多样化的、新颖有趣的复习方式,既能够吸引和加强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又能通过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对材料进行加工,辅助学生将学习材料更好地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3)调动多重感官参与复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