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700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喜看白崎湖畔现新城文档格式.docx

1972年国庆节前建成,历时两年五个月。

1969年中共“九大”后,毛泽东主席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惠安县范围内广泛发动群众,大造声势,掀起农田水利建设新高潮,县里当年就决定上马建设惠安境内最大的一座水库——位于涂寨镇的二千万立方的陈田水库,整治菱辋溪。

黄塘、城关等各自建设尾潭水库、梅山水库等百万立方和数十万立方的小型水库。

其它沿海公社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修建小微型山塘,整治溪流,挖大井,平整土地,开垦边角地和零星荒地,一时间全县人山人海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处在沿海和丘陵地带的东园、洛阳两个公社,没有建水库的地理条件,就因地制宜以平整土地,开垦边角地和零星小块荒地及治理小溪流、挖大井为主,我(骆丕生)亲自抓万安大队一个小围垦,增加三百左右亩土地,超过该大队原有耕地面积,群众欢欣鼓舞。

这件事在洛阳、东园两个公社很快传开,启发了公社社员,洛阳白沙大队和东园公社白崎大队的社员及党支部,首先提出要干就干大的,建议两个公社联合起来从白崎至白沙修建一条海堤,围海造田。

这片海地大约二万多亩,接近两社当时耕地面积三分之二。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社的基层干部和广大社员立即响应,向公社党委提出联合围海造田的要求,群情激昂,势不可挡。

我和东园公社书记庄文玉将围海造田的打算向县革委会主要负责人张明志、许友山汇报,他们立即下来到实地察看,召开部份基层干部座谈会,之后又组织一支技术队伍来详细勘察测算,并写出计划。

在此之前,张坂公社书记吴金桂已向县里打报告要建“七一围垦”,这个围垦有两万余亩,但工程比五一围垦更艰难。

许友山亲自动笔写立项报告并和主任张明志带着报告到晋江地区革委会向主要负责人王健行(军代表,29军军长)、洪椰子(文革前地委书记)当面汇报。

最后答复是同意建设,但地区不纳入计划,不安排资金,粮食、三材(钢材、木材、水泥)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不纳入计划就是上级不拨款,也不安排(三材),理由是地区正在集中财力、物力兴建山美大型水库(库容五亿立方)。

后来张明志又到省革委会找当时主要领导韩先楚(上将福州军区司令),韩给予坚决鼓励,并在地图上标出“五一围垦”和“七一围垦”的位置,但他也同样说:

自力更生,不要向上伸手”。

张回来后向县革委会核心组传达,核心组粗估这两个围垦加上正在兴建的陈田水库,每个最少也要大几百万上千万,三材用量不多,县里挤一挤可以解决,就是资金和粮食最难。

惠安县文革前就是一个贫困县缺粮县,财政每年都要靠上级拨款补助,口粮靠上面调拨补充,现有财政勒紧腰带也只能保证已动工的陈田水库……

难的还不仅是钱和粮,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各级党政机构处于半瘫痪状态,惠安县表面上虽然比较稳定,但受上下左右不安定、不团结的影响,一个县不可能处身世外,现在要把全县的中心工作转到生产建设上,风险很大,有人会举起“以生产压革命”的大棒整你,甚至被打倒,开除党籍、坐牢。

两个围海工程上不上?

县里领导面临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迫切要求围海造田改变缺粮的现状,而省地领导又只同意建设,但不立项,不纳入国家计划。

上下双重压力。

如果自己干,经济上的困难和政治上的风险就必须自己来承担。

县里领导遇到的这些困难,我是在县领导找我们三个公社书记交底交心时才知道的。

我和庄文玉同志回到公社后,分别召集大队党支部和大队革委会领导小组会议,原原本本地把县里的困难告诉他们,要求他们召集生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讨论,出主意,想办法。

在大讨论中,有几个大队(即现行政村)负责人说,他们大队和生产队干部社员在讨论中提出:

“由两个公社各大队生产队按将来受益面积出劳力,自带口粮,在生产队记工分,只要政府拿出点补贴和拿出点钢材、水泥、木材就行。

”这几个大队有东园公社白崎大队支书郭廷祥、阳光大队支书江炳其、洛阳公社白沙大队支书郑任森,曾垵大队支书黄振忠,石任大队支书曾泽章等人。

我们两社把群众意见集中起来,再次向县里领导人汇报,领导听了很高兴,最后总结十二个字,叫“民办公助,民办为主,公助为辅”。

据此制定围垦工程方案,县、社两级领导共同下决心,共同承担责任。

1970年春节刚过,五一围垦指挥部组成,前期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着……

严密组织前期准备

依据民办公助方针,工程指挥系统以公社大队为主,以当时盛行的军队组织形式。

工程指挥部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刘桂忠任总指挥(非常住)常务副指挥由受益占三分之二的东园公社党委副书记杨景升担任,洛阳公社派一位有理财后勤经验的“管家”蔡灶成担任副指挥,县里还派骆锦洛同志为副指挥。

两社书记庄文玉、骆丕生除抓公社全面工作外,二人均为围垦工程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公社干部、财物、劳力的组织调配,完成指挥部分配的工程任务。

指挥部内设工程技术组、后勤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

施工队伍采取专业队为主和群众性突击相结合的办法。

技工民工都以连、排、班组织形式,专业队三千人组成,技工八个连,民工15个连。

根据工程需要有先有后时多时少,不搞一轰而上浪费劳力。

工程聘请九龙江流域规划勘测队设计,县里抽调水利水文建筑等单位一些技术人员组成工程技术组负责施工技术事务。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指挥部成立后,首先抓两件事:

第一件事先修建一条从东园后蔡到百崎的五华里简易公路,解决围垦物料运输,这条公路只用半个月时间就突击完成。

第二件事是解决运输工具,当时围垦没有汽车,约三百万左右立方的石头、沙土及其它物资,全部靠手推车来完成,装配和维修手推车就成为一件大事。

围垦指挥部修配厂在厂长黄燕银、郑春木的带领下,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日夜加班,装配了二千部手推车(即带木斗的板车,这种车运石头每车近半吨,运沙土也有0.3立方),工人们真了不起!

仅用两个月时间土法上马就装配完成二千部车,为工程正式动工作了准备。

建筑工人显身手

“五一围垦”最主要的建设材料是石头和沙土,约要一百五十万立方左右的石头,而最关键的工程是必须先建一座排洪排潮水闸,海堤才能进行施工。

惠安县素有建筑之乡的美称,当时全县八十万人口就有十多万各种建筑工人(当时他们绝大部份同时是农民),这是惠安县的优势。

两个公社三天内就精选出近千名开山工、打石工和土木泥水工,分成8个技工连,各个安排了任务,锯掉半个西球山,挖空龙肚山,铲平水闸附近二座小山。

12孔的30米宽排洪水闸就选在白崎村头底部海滩的岩石基础上,石任大队支书曾泽章带着民工连大干半个月,与潮水争时间,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如期完成了排洪水闸的围堰工程。

硬是从海中筑起一道四周围墙,墙内近二千平方的无水工地,这半个月,指挥部的干部和基层干部带头与技工民工一齐战斗,吃饭都在工地上。

当围堰完成时,民工和干部每个人都瘦了,精疲力竭,在全场鞭炮声中,他们离开了工地,美美地睡了一夜。

技工们上场了,他们炸石打石把基础铲平,然后突击铺围堰内这两千多平方的基础,属烂泥地基的挖掉烂泥,铺上四层石条并水泥混合,在全部基础完成后,技工们又将事先制作的12孔水闸精心安装在石头建起的水闸桥上,每孔都建了人工操作房,整个12孔排洪工程在短短三个月内就全部建成。

要知道,当时没有像现在那些现代工具,都是靠两手和肩膀硬干起来的,在水闸工程建成时,附近堆积如山的石料和沙土都不见了,几百吨的水泥全用完了。

一座宏伟的排洪水闸屹立在白崎村头,为艰巨的填海大会战创造了重要条件和基础。

这里还要讲一讲围海工程的石料和沙土,总共三百万立方,这些土石方如果排成一米宽,一米高的城墙,这座城墙就是三千公里,这么多建筑材料如果路程远,运输任务就会很艰巨,当时运输石头沙土全靠手推车,如果距离10公里,三百万立方沙石平均满载至少也要八百万手推车,人来回跑就要一亿六千万公里!

这对于人拉手推车的运输工具实在是个天文数字。

还好,这个围垦沙石平均距离都在二至五公里以内。

开山取石取土,这是惠安人的看家本领。

近千名的开山打石工在排洪闸及海堤未开始前,他们就在几座山安营扎寨,数月来已备足了大量石料和沙土。

到海堤建成时,他们开挖备足一百五十万立方以上石头和大量沙土,开山大王、石头大王、爆炸英雄等这些工地上流传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土专家,他们为围垦立了不朽的功勋,被群众公认的开山大王爆炸专家卢伙成、黄锦奎、黄胜水等带领一批开山工打石工,在附近各座山认真勘察,他们凭经验能准确判断那片石头有多厚,有几层,哪些石头可做工夫石,哪些石头作填海用,哪里可搞大爆炸有大量沙石……在具体操作方案确定后,各个技工连全面行动,在不足三年时间内,他们用铁锤钢钎和少量炸药,硬是把围垦附近的数座大小山头挖空炸平,为围垦工程备足了石料和大部份沙土。

如卢、黄二人指挥在西堤二号山开挖一个大洞装上18吨炸药,一炮成功把整座山几乎炸平了,这里有大量石料和沙土,距海堤近,运输快。

黄胜水同志带领技工五连同志加班突击打石,不怕苦,不怕累,雨天撑伞干,夜晚点灯继续干,誓言不完成任务不下山。

这些建筑工人们,每天只有一斤大米和两毛钱的伙食补贴,他们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不是一月二月,而是二年三年,他们可歌可泣事迹太多太动人,是用文字难以表达的。

我们只能在这里发自内心向这些建筑工人喊一声“万岁”,没有你们和成千上万的惠安女,就没有“五一围垦”。

移山填海惠安女

排洪水闸建成后,海堤会战立即开始,先是用一百多条小木船运粗沙向海底烂泥层抛下去,但没按设计要求完成抛沙任务,就开始转入向海里抛石头筑石堤。

东园公社一千左右部手推车满载石头由白崎村水闸桥向洛阳白沙村方向前进,洛阳公社也是一千左右部手推车满载石头由白沙村向白崎村方向海中抛石前进。

运输石头的民工绝大部是青年妇女,但最危险最重的活还是由男民工来承担,他们负责石区打石装车及海堤御车这些又危险又累的工作。

这些青年女子拉着手推车飞似的在石区和海堤之间奔跑,各种颜色的花头巾随风飘扬,真是一道独特风景线。

她们从天亮到天黑,轮班作业,人停车不停,平均每人每天来回拉车五六十公里,每车载重八百斤左右,下垵大队民兵(工)连在支书江沐顺和副书记江丕舜带领下,每天都超额完成任务,苏丽月带领的女民兵排甚至超过一倍定额。

1970年11月下旬,近二公里的石堤终于合拢了!

人们欢呼胜利!

但人们知道与海作斗争是不能有丝毫松懈的,必须立即向石堤内侧抛填与石堤同样宽度的沙土,为石堤“闭气”,阻止海水大量从石堤进出冲垮石堤。

这项“闭气”工程还需二三个月才能完成,不料在12月下旬石堤深海处突然垮塌下沉四百多米,而且一沉到底,潮水每天二次进出,沉陷海堤天天在扩大。

这对各级干部及技工民工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我们立即召开各级干部及技民工大会进行思想政治动员,表扬奖励建海堤以来涌现的积极分子和好人好事,鼓舞士气,坚定信心,一定要把海堤抢修好,于是大家又投入抢堵缺口抢险战斗。

经过约半年左右石堤又合拢了,土堤也接近完成。

1971年7月海堤又一次沉陷了四百多米,我们两社党委委员,大队支部委员带领技工民工一万多人上海堤抢险,与潮水争时间,两社所有的手推车、手扶拖拉机全部上工地,连群众要建房子的石料都自愿先借出来拉到海堤使用,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石堤土堤已基本完成,眼看就要大功告成。

进入1972年元旦这一天,工地上没有休假,专业队还在堤上做些巩固完善作业,中午比前两次更大的灾难发生了……

违背科学代价惨重

1972年元旦中午,工地上先进民兵连——下垵大队民兵连,排长苏丽月和民兵江素华、江锡奎、江鸿德四人,运载满两车沙土,刚御完车,喘口气,准备再到土区运沙土,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海堤激烈摇动,海堤开始沉陷了,说时迟,那时快,她们如果放弃板车及时逃离险境,还来得及保住性命。

可是她们把公共财产视同生命,四人硬是拉着板车跑,四位年轻生命被海水吞噬了!

现场干部及时组织搜救,指挥部电话向公社和县委报告,县委领导许友山及东园、洛阳二公社书记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当时最重要的是救人,数十条船搜寻数日,救上来的却是被石头压在海底惨不忍睹的尸体。

县社指挥部领导首先到四位遇难者家里,向其亲属进行慰问安抚,并了解遇难者生前事迹,得知苏丽月、江素华两位女青年生前事迹特别突出,生前已向党支部提交入党申请书,江素华原来已决定在元旦举行婚礼,但她与未婚夫商定,推迟结婚时间,约定在海堤建成时才举行婚礼……县社领导根据她们两人生前表现,与大队党支部共同研究决定,追认苏丽月、江素华二人为中共党员,并与县武装部研究决定以二人名家命名“月华排”,在全县民兵中树立标兵,待办好手续后在追悼会上正式宣布。

追悼会于元月28日在下垵大队渔业广场召开,本村群众及县社指挥部共计一千多人参加,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江丕舜主持会议,并介绍四位烈士生前事迹。

晋江地区军分区,县武装部的领导都来参加并讲话,中共晋江地委委员、县委副书记兼人武部第一政委许友山代表县委、县人武部致悼词并宣布追认苏丽月、江素华为中共党员,县武装部长为“月华排”授旗。

许友山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召开多次不同人参加的大小型座谈会,调研海堤沉陷原因及解决办法,最后统一的结论是:

沉陷的原因是深水段四百多米海床都是四米以上厚的烂泥土,原技术设计方案应当先填抛粗沙二万多立方,把海堤基础打好,但只抛填不足四分之一就被某个领导叫停,忙抛石筑堤,当石堤达到一定压力,烂泥层就向内外两侧溜滑,造成沉陷,要解决沉陷问题,只有从头来,先把基础打好,但经过多次沉陷,基础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现在再抛粗沙,更必须讲究科学方法。

经多次反复论证,一个再抛粗沙,二万立方以上的施工方案制定出来了。

许友山当场批准了这个方案,但这个方案需要大量的粗沙和船只,县委从本县崇武等沿海渔业队调来二百多条小舢舨及数条大船,大船把沙运到堤外海中停泊,再装到小船上运入海堤内,又向莆田县借来体形比惠安小的尖头小舢舨150条和人。

东园洛阳两社发动群众挖掘运载大量粗沙到海堤内侧附近堆积如山,以便装到小船上,三百多条舢舨船日夜两次满载粗沙,在退潮时向海堤内侧抛填,利用潮水拉力将粗沙向海底烂泥土及石堤内渗透,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施工,向海堤底部共抛填了二万立方以上的粗沙,经过技术人员的测试及有经验的技工民工和干部讨论,认定基础已牢固,可以抛石筑堤了。

这次是石堤土堤同时进行,一切按施工方案有序进行着。

经过大约半年,石堤土堤全部达到设计标准,潮水完全不再能从海堤进出,只能驯服地从排洪(潮)闸进出,不让海水进入堤内垦区,就把闸门关上,需要进入就打开部份或全部水闸,以保持堤内堤外海水压力平衡。

经过一段观察,海堤未再发现沉陷迹象。

建筑工人开始在海堤外侧铺砌防浪墙,以防台风巨浪冲击。

围海工程的全部工程质量是好的,至今已整整四十一年,大小台风巨浪也经历了很多次,海堤依然如一道铜墙铁壁,坚强地捍卫着洛江半岛垦区内这片土地和村庄。

而现在海堤已成为泉州到崇武的沿海大通道(又叫滨海路),堤外变成一片湿地,长了红树林和其它树木水草,成为鸟类栖息地,成为旅游风景线,海堤路面也因此更宽更好更结实了,我们心里很是高兴。

测量规划改造盐碱

海堤建设胜利完成后,开始进行垦区内土地测量规划,测量结果垦区面积共计二万九千余亩(毛面积),其中不适合作为农业用地的约三千多亩,主要是低洼地和海沟,这些规划为“水库”。

蓄水排洪,其余二万六千亩全部规划为农业用地,扣除田间大道,排灌渠,种防风林等占用地外,实际耕地也就二万亩左右。

要真正达到能种水稻或其它粮食作物,最关键的问题是水,改造盐碱地需要的淡水冲刷,需要种吸碱植物,这些工程量比海堤更大,当时我们计划五年基本建成(从1973年起至1977年)。

水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

(一)洛阳桥水闸,属于山美大型水库配套工程,国家负责资金和三材。

洛阳桥水闸于1972年下半年动工,1975年初全部建成,这项工程省公路局拨款105万元,用于建桥,水利部门拨款90万元,用于建水闸,惠安县委统一指挥建设,按工程设计估算要三百九十万元,上级拨的195万元远远不够。

可是这项工程对惠安尤其对洛阳东园张坂三个公社及二个围垦却十分重要,必须完成任务。

主要劳力由惠南三个公社承担,还是采取生产队记工分,伙食补贴比两个围垦高一点,洛阳公社派副书记孙镇川担任桥闸指挥部副指挥。

水闸32孔,每孔净宽5米,水闸全长215米,总库容545.5立方,当时设计理论上每年可从晋江引水三亿立方到洛阳江,但现在泉州市区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比当时纯农业用水增加好多倍,北渠流入洛阳江的水已比初始计划惠安占70%大大减少。

在建设桥闸同时,从桥闸北侧建一条流量每秒十立方的引水灌溉渠至张坂,然后通过遂洞与原惠女菱溪水库灌溉渠连接,流向惠东,可灌溉农田十多万亩。

这条渠道和沿途设抽水站的资金,主要是洛阳桥闸节省下来的60万元,负责该渠道施工建设的是时任洛阳公社副书记林文生同志。

(二)从晋江金鸡水闸(位于南安丰州地段)引水到洛阳江,这条渠叫北干渠,沿丰州、北峰、东海、城东等四个公社进入洛阳江,全长24.74公里,渠首每秒流量22.5立方,至入洛阳江尾水闸的流量每秒16立方,可见当时设计用水量惠安占百分七十,北渠沿途桥洞31座,小的建筑物163座,共用土石方198万立方,工程规模浩大。

这个工程原是安排给泉州市(时为县级市)建的,由于文革期间的复杂原因,泉州承担不了,地委后来又安排给惠安施工建设,理由是惠安用水占大头,并指定许友山担任总指挥。

惠安主要负责开挖渠道土石方和小型桥洞等建筑物,大中型桥洞建筑物由地区专业队负责。

该工程于1973年动工,1975年建成通水。

惠安当时派水利局长江寿华担任指挥,负责具体施工事务。

劳力主要是洛阳、东园、张坂三个公社。

本文主要是讲五一围垦。

桥闸和北干渠略谈概况,以说明水是怎么解决的。

“水到渠成”这句成语,五一围垦人体会最深刻,当时我们垦区内的大小水渠早就挖好了,1975年终于盼来了两江水(晋江、洛阳江)。

有了水,垦区内大片土地上树木、各种植物和少量农作物一片生机,成长、开花、结果。

用水浸泡盐碱地,一次又一次地从排水沟把盐碱排到白崎湖到大海。

有了水,水库内开始养鱼……几年后,开始种甘蔗、种水稻、种各种蔬菜,人民初步收获围垦的成果。

改革开放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又成为台商投资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这片土地变成了黄金宝地,不久又将变为美丽的城市和上规模高新技术的工业区,美丽的滨海旅游区……

经验与教训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共产党做工作办事情的根本路线。

“五一围垦”工程的建设是符合群众切身利益的,所以群众就把她当作自己的事,把自己变成主人,变成业主,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这个工程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民办公助,民办为主”的性质,群众自带粮食,生产队记工分,不计报酬,不怕苦,不怕累,自始至终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积极性很高。

海堤多次被冲垮沉陷,成千上万的民工技工一次次地把它再建起来,从不气馁,其根本动力就是广大农民把围垦当成自己的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句话,县社两级领导干部有切身体会,这是真理!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五一围垦从组织筹备阶段就开始抓这一条,让群众对围海造田对解决自己吃饱饭和减轻国家负担展开一场大讨论,达到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围海造田是利己利国的事,是自己的事,为动员人力物力上围垦工程打下思想基础。

在工程进行中,每天把工地上及各大队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在公社广播站广播宣传。

每年都进行一次评选积极分子和先进单位活动,在全社表彰奖励,鼓舞士气。

工地还组织一个宣传队,及时用文艺形式宣传好人好事。

各党支部和党员、团支部和团员分工包干到技工民工连、排、班、组,最后到人,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方法当然不是空谈,而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工地上党团员都是积极分子,起骨干带头作用,超额完成定额任务的一定有党团员。

支部书记委员在工地上不仅是生产劳动组织者,他(她)们首先是生产者,劳动者,他们与社员分配同样的定额,而且最危险最苦最累的活他们都抢在前头。

所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具体的细致的,不少情况下是个别的和面对面的,不是空喊口号或贴几张标语办张快报所能代替的。

(三)勤俭节约办工程建设。

为节约资金,工地依托两社当时的铁、木、竹、小五金厂,共同组成工地修造厂,自己动手装配手推车木斗(增加土石运载量)车坏了自己修理,自己锻造打石开山,用的钢钎铁锤,自己制造挖土用的锄头、铲子,自己编织箕子绳子,用竹木制造扁担……节约了大量资金。

工地自办医疗室,从两社卫生院调入一位全科医生和数名专科医生(主要是外科、骨科)和护理,又选拔十多位“赤脚医生”,他们分派到各个工地住点,技民工有伤病及时诊治或送医疗室治疗。

自己办养猪场、养鸡场、养鸭场,办蔬菜基地,捕鱼——水闸建成后,放了十二张鱼网,利用潮水进出网捕数量可观的各种鱼虾。

72年国庆节后又办了养鳗养鲟场,供外贸出口,这些都增加了收入,减少了工程费用,又大大改善了三千多名技民工及职工的生活。

五一围垦工程,按当时物价计算,如果是国家财政投资,至少要一千万左右,但工程至竣工验收合格时,总共只花194万元,县财政水利部门联合组织财务检查评比时,评为全县重大工程建设“节约先进单位”。

这么大的工程,历时两年半,没发现一个干部侵吞工程一分钱或私拿一斤钢材水泥,尤其突出的是管财务的吴荣水,管修造厂的吴香堆、黄燕银、郑木春,主管后勤的副指挥蔡灶成等干部,他们都是具体掌握工程财物大权的人,但他们廉洁奉公,一尘不染,自己有病及家庭困难,也从来不多占一斤肉一两油,更没有贪取公家一分钱一丝一毫物资。

蔡灶成积劳成疾,住院治疗,也不接受指挥部给他的补助救济,病稍好转就偷偷出院回工地工作,老婆病重,儿子不慎从楼上跌下,住在医院抢救,他都未离工地去照顾老婆孩子。

看似无情却有情,工地上数千人的生活保障和安全时刻牵挂在他心上,舍小家为大家的一颗深明大义之心众人可见。

还有一件事我们永远忘不了。

那是1971年7月,海堤第二次大沉陷,两社组织万人抢修海堤,但在9月18日23号强台风在崇武登陆时,洛江半岛狂风暴雨,海浪滔天,五一海堤尚未抢修合拢的地段又不断被冲垮沉陷,万名民工和干部冒着狂风暴雨继续抢修海堤,但此时我们却连二毛钱伙食补贴的钱都没有了,蔡灶成要到县里求援要钱,他知道我(骆丕生)与管生产建设全面工作的许友山比较熟悉——(我上世纪五十年代调任洛阳公社公安特派员时,他是地区公安局党组领导成员和办公室主任,1964年又调来惠安县当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