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18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视听语言试题库.docx

视听语言试题库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

1.特写2.场面调度3.对比调度

4.人声5.声画同步6.理性蒙太奇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基本原则。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3.镜头运动的作用。

4.拍摄角度有哪些及其拍摄角度的作用。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2.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A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特写:

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

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2.场面调度:

本义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

引申到影视艺术中,场面调度获得了更丰富的可能性:

它不仅关系到演员的调度,而且还涉及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3.对比调度:

在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具体处理上,可以运用各种对比形式,如动与静、快与慢的强烈对比,音响上强与弱的对比,或造型处理上明与暗、冷色与暖色、黑与白、前景与后景等等对比,则艺术效果会更加丰富多彩。

4.人声:

指人在声音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

按表现方式不同,电影中的人声主要分成对话、独白和旁白三部分。

5.声画同步:

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幕上与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和它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6.理性蒙太奇:

爱森斯坦对杂耍蒙太奇进一步发展,提出理性电影的观念,追求电影富于激情的叙述和理性思想的传达。

“理性蒙太奇理论的意义在于:

理性电影是能够克服逻辑语言和形象语言之间的不协调的唯一手段。

在电影辩证法的基础上,理性电影将不在是故事的电影,也不是轶闻的电影。

更改电影将是概念的电影。

它将是整个思想体系的直接表现。

二、简答题

1、简要回答构图的重要原则。

①平衡原则。

根据人眼观察真实世界的的正常视觉经验,我们在构图时,需要尽量遵循平衡原则。

画框内的构图,基本需要保持地平线的水平,各元素的重心基本能够位于画框中央或接近中央,各元素对比要让人感觉协调,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标准,需要依照情况而定。

②变化原则。

相对而言,人眼对不平衡的、富于变化与动态的构图更为敏感,如在一片相对静态的物体中,个别动态的物体就会首先吸引人的注意,平衡的构图中,如果重心突然发生改变,也会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时候,我们利用变化原则,可以表达特定的内涵。

③动态构图的原则。

因为影像是活动的,相对于静态构图而言,动态构图在通常的点线面色光等要素之外,又加入运动这个因素。

动态构图中,各元素在时刻发生变化,这与剪辑有很大的关联。

2.谈谈剪辑的基本原则。

①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保持时间的连续性关键在于保证动作的流畅性,保持动作的流畅性要做到1、机械的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2、运用观众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

②保证空间上的完整性。

在表现一段相对连续的时空的时候,空间往往被要求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空间,这是在我们构筑一个连续时空的时候在空间问题上需要创造的幻觉。

保持空间的完整性要遵循:

1、轴线原则2、用全景表明空间关系3、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商明晰的因果关系。

3.镜头运动的作用。

镜头运动也就是运动镜头。

①叙事的作用。

②塑造三维空间的作用

③抒情的作用

④运动镜头在叙事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可以引领着观众去看,让观众的眼睛与镜头的视点合一,积极介入叙事的情境。

⑤可以形成自己的拍摄风格。

4.拍摄的角度有哪些,拍摄角度的作用。

①正面拍摄角度

②侧面拍摄角度

③背面拍摄角度

④平视的拍摄角度

⑤仰视的拍摄角度

⑥俯视的拍摄角度

作用:

①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②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③有着自己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所以不同的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三、论述题

一、试论述声画同步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

声音的出现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声音加强了画面的现实感。

无声的画面无论如何重现现实,看上去总有一种非现实的意味,而一旦画面配上了声音,在现实感上,几乎就是无所缺憾了。

但充满现实感的画面和画面组合显然并不适合非连贯剪辑的尝试,非连贯性剪辑不是创造一个现实的幻境,而是致力于对这个幻境的打破,而画面一旦加之以声音,观众就会倾向于关注它的现实意义而不是象征意义,象征意义的被忽略,非连贯剪辑特别是理性蒙太奇主张的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冲突就变得很难实现。

2、声音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

在多重声音相互交织的有声片中,常见的形式是一个画面伴随多重声音,一种声音持续多个画面。

这给画面带去的必然结果就是画面与画面的联系紧密了,连贯性加强了,当一种或者几种声音在前一个画面出现,切到下一个画面它们依然在持续时,观众易于认为这些画面属于一个整体而会倾向于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时空去解释。

因此声音的运用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而减弱了它们的冲突性。

3、剧情声钉死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

声音加强了画面之间的连贯性,事实上这种连贯性的增强不仅仅是观众心理上的,也是在画面选择上的。

声音中的剧情声钉死了画面的时间和空间,声音是连续的,因此伴有剧情声的画面必然是处在连续时间和同一空间中的,在这样的段落中,非连贯性剪辑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声音特别是剧情声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非连贯性剪辑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当运用非连贯性剪辑时,剧情声往往是要被回避的,而连贯的剧情声也会反过来削弱画面之间非连贯的意味。

二、电影的时空结构包括哪几大类,试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

(电影时空结构大体分为三大类:

线性时间结构、时间关系淡化、时空交错结构)

(一)、线性时间结构:

线性时间结构或可称为“大情节电影”,即电影开始于时间中的某一点,在基本连贯的时间中不省略地运行,并终结于某个晚些的时刻。

这种结构的电影各个段落由中心线索以因果逻辑关系串联而成。

具有人物、行动动力、目标、帮手、敌手的生成要素,在开端、发展、高潮的几大叙事段落,在电影结束前故事有明确的结局。

主流商业电影多采用线性时间结构来完成故事。

(举例说明之:

例如《天下无贼》、《疯狂的石头》、《变形金刚》都是典型的线性时间结构的电影。

(二)、时间关系淡化:

区别于中心线索叙事的电影,不以因果关系为动力和表现内容,而是以场景情境的魅力为主表现的影片。

非常像散文或诗的结构,时间感不明显。

(举例说明之:

例如侯孝贤的电影很多采用这种结构,刻意把故事的因果关系冲淡在日常时间感受中,带有纪实性和个人记忆的色彩。

再如费里尼的《大路》,虽然的顺序结构,但时间感不明显,旅程中的各个事件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因果联系,而影片所表达的在那样的年代,人生就是一段不明方向的旅程,人的命运轻若浮萍的意味在看似散漫的片段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三)、时空交错结构:

时空交错结构以复杂的结构“反结构”,用颠覆经典电影结构“三一律”的方法结构作品,突出的特点是时间和场景的次序并不按照因果、闪回、闪前这样观众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

这在很多先锋实验电影中常见。

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和人类探索用电影表达更深刻的哲学命题相关,从这个角度说,叙事结构的革新不应是技术上的实验,而应是创作者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自然选择,否则就会以文害意,成为花哨的噱头。

(举例说明之:

如《重庆森林》中用人物接力、多视点叙事的方式分段讲述了两个爱情故事。

《暴雨将至》和《低俗小说》是几组人物交叉,分头展开故事,再重合到一个时间点的圆形叙事的时空组织法。

再如《罗拉快跑》,《红》《蓝》《白》,《神秘列车》等。

展开说明理由即可。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B

一、名词解释

1.三点布光法

2.纵深调度

3.旁白

4.音响

5.后期录音

6.声画分立

二、简答题

1.简要概括景别的作用。

2.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3.焦距的作用。

4.色彩的电影中的运用。

三、论述题

1.用具体实例说明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有哪些。

2.试论述视听语言系统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视听语言课程试卷B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三点布光法:

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制作,每个镜头内至少有三个光源——主光、补光及逆光,这样的布光系统就是“三点布光”。

主光,首先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与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补光,在主光源造成的阴影一侧位置布置补光,部分地清除主光投射下的阴影。

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看起来轮廓清晰、富有立体感。

2.纵深调度:

在多层次的空间中,充分运用演员调度的多种形式,使演员的运动在透视关系上具有或近、或远的动态感。

3.旁白:

是指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旁白的发出者比较自由,可以是影片中的某一个人物,也可以是跟剧情完全没有关系或影片完全没有出现过的局外人。

4.音响:

音响是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5.后期录音:

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6.声画分立:

又称声画分离,是指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匹配、不同步、不相吻合、互相剥离,即声音和发声体不在同一画面内,声音通常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

声画分立意味着声音和形象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通过分离形式,在新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二、简答题

1.简要概括景别的作用。

最基本的景别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①远景用来变现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的宏大,属于超常规视点的景别,展现观众本人难以看到的新视点,从而拓展影像的表现力。

有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效果,常常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

②全景通常是指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的景别。

全景具有叙事、描写的功能,侧重交代说明。

③中景是一种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位的景别。

中景在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的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方面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④近景指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在近景中,人物周围的环境变得次要,演员的面部表情则相当重要。

⑤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

特写也是一种超常规的视点,用以表达特定的情感、特殊的视点。

2.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

1、声画同步2、声画分立3、声画对位

3.焦距的作用。

变焦摄影的出现,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具体作用如下:

①有助于叙事

②有助于抒情

③本质上说,摄影机的对焦与变焦的过程,是仿造人眼的生理本能,加深了人眼与镜头的合一

④形成特殊的美学效果与风格

4.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

不同的色彩可以构成不同的叙事内涵,不同的导演有着自己的色彩偏好,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绪,渲染气氛,表达不同的文化内涵,奠定影片整体的基调。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起象征的作用。

三、论述题

一.用具体实例说明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音乐可以表达用语言和行动都无法表达的情感,创造出令人心动的情绪氛围。

(举例说明之:

如伯格曼在《犹在镜中》里只用了一首古典乐曲使影片染上灰暗的令人生畏的色彩。

再如美国影片《爱情的故事》《魂断蓝桥》中国影片《城南旧事》中人物的感情与命运都与特定的音乐联系在一起,音乐都起到了表达情感、烘托情绪的功能。

(二)、音乐可以表现民族特征与地方特色。

从音乐中人们可以大体了解到故事发生的地域。

一个民族的特征,精神特点、习俗、命运、气质,都可以在音乐中鲜明地表现出来。

不同阶层,宗教也都有各自的特色。

(举例说明之:

如《城南旧事》中有《骊歌》作为音乐主题,深深地烙印上了那个特定时代的印记,歌声本身就可以将人带入那个年代的特定情境之中。

(三)、音乐可以表达时代感。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乐曲的音调、曲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乐器都有所不同。

(如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中的音乐运用)

(四)、音乐也可以直接参与剧情的推动。

(如《莫扎克》这部既通俗又具有严肃主题的传记片中,莫扎特的音乐不仅起到衬托作用,而且始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成为电影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音乐对于奠定整部影片的主题基调和影像风格,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举例说明之:

《我的兄弟姐妹》中开篇出现的煽情感人的主题音乐,就鲜明地交待了全片怀旧、温情的感情基调。

(六)、声音在电影中也可用于制造紧张气氛,预示将要发生的事情。

(举例说明之:

例如恐怖片和惊悚片中音乐的使用。

《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

(七)、音乐可以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举例说明之:

《2001:

漫游太空》开头连续运用两个施特劳斯的作品表现人类几十万年的文明进货史。

《发条橙》中库布里克运用音乐作为一种保持距离的手段。

(八)、音乐还有声画组接的作用。

用一段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感。

(举例说明之:

如《砂器》中用音乐把主人公不同的闪回画面用音乐连接成一个具有丰富视听信息的艺术整体。

二.试论述视听语言系统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哪些。

答:

视听语言不是某种单一的语言形态,它是多种语言因素的复合体,故而形成一整套相互交织,组合严密的语言系统。

视听语言系统主要有三大部分构成,一为“画面语言”,其中包括构图语言、光效语言、色彩语言、影调语言;一为“有声语言”,其中包括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一为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而产生的“造型语言”,其中包括心理造型语言、哲理造型语言、象征造型语言、观念造型语言。

甚至包括“镜头语言”、“编辑语言”、“特技语言”等,正是这一些语言元素,构成了庞大的视听语言系统。

一、画面语言

所谓“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的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这其中主要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述方式。

1、构图语言,它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所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2、光效语言,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它起到了描写环境、塑造人物、表现感情等作用。

3、色彩语言,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电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相融合,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电视色彩语言。

它主要起到了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深沉感情,确定情绪基调的作用。

4、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

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二、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主要是指在电视屏幕上凡是能够表情达意的一切声音形态,诸如人声、音乐、音响,总称之为有声语言,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人声语言、音乐语言、音响语言。

1、人声语言,除了表达逻辑思维,传递各种信息的功能之外,尚有因其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的不同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

2、音乐语言,它构成了电视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意、抒情的语言元素,是一种表达深层情感的语言,音乐语言的表意功能只有在与画面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中才能得以体现。

3、音响语言,是除了人声语言、音乐语言之外,所有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代环境的一切声音形态。

应用范围之广,几乎囊括自然界的一切音响。

在电视艺术作品中,能够烘托气氛,扩大视野,增强生活实感,并赋予画面以具体的深度和广度。

三、造型语言

造型语言就是对生活纪实画面,给予艺术的超越和升华,具有较强的绘画性、雕塑性、何可读性,给观众以立体感、凝固感、和陌生感,喻意深刻、联想丰富、内涵充实、艺术冲击力强。

并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构成满足观众某种窥视欲的独特屏幕语言形态。

造型语言的本质意义在于它的美学内涵和情感外延的直接体现。

因此。

造型语言不仅具有客观现实的再现性,更具有主观内涵的表现性。

造型语言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观念造型语言:

通过独特的屏幕造型语言,含蓄的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观念。

象征造型语言:

通过屏幕上特定的景物或物体,便先创作者的思想,促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深感其中蕴含着的意境。

心理造型语言:

通过特定的屏幕造型语言,形象而深刻的揭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模糊造型语言:

造型语言在思想内涵的表达上,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只给观众一种朦胧的意识,目的是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思维,引发观众在创造能力的拼木造型语言。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C

一、名词解释

1.重复调度

2.内心独白

3.同期录音

4.声画对位

5.杂耍蒙太奇

6.反应镜头

二、简答题

1.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制造空间深度感的方法有哪些?

3.什么是拉镜头?

它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4.画面语言及其构成元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什么是影调语言?

在电视艺术作品中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2.试结合具体实例来说明构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卷C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重复调度:

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重复出现。

在一部影片中,这种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的重复出现,具有叙事母题的意义,会引发观众联想,使他们在比较之中,领会其中内涵,从而增强作品的叙事、表意、抒情的力量。

2.内心独白:

是影视艺术中以“画外音”形式出现的剧中人物的内心自白。

内心独白是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所要传达的不是外部世界所看得见和听得见的东西,而是人物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心理体验。

3.同期录音:

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采用此方法。

4.声画对位:

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具体来说,声画对位首先在形式上可以概括于声画分立范畴之内,指声音和画面在形式上不同步、不吻合、相互对立;其次在内容上,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和声音传达的信息在性质和情绪基调上存在很大反差,甚至完全矛盾、对立;最后,两者虽然相互对立,但又彼此对列、彼此配合、彼此策应,从不同的角度为同一个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所服务,既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

5.杂耍蒙太奇:

又叫吸引力蒙太奇,就是挑选一些有感染力的镜头,使它们对观众的情绪施加影响,以接受影片中的意识形态观念。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手段的核心是创造观众的心理联想,达到感知和情绪对观众的控制。

6.反应镜头:

一个动作开始了,然后我们切出去观看那个动作造成的反应,当我们回到动作上来的时候,它已经前进到另一新位置,却没有使我们注意到那取消了的一段时间。

二、简答题

1.声音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影视中的声音是一个完整的表意系统,不可或缺,在影视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①影视作品经常会通过人物的对白、内心独白等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同时也实现创作者的主观表达。

②影视创作者利用声音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很多影视作品从选材到人物刻画都与声音有关

④声音还可以扩展画面的表现范围

2.制造空间深度感的方法有哪些。

①多层面交叠

②借助直线条近大远小的透视性构图

③让部分层面对焦、其他层面处理为失焦,包括“空气透视法”

④摄影机在全景长镜头中的运用与调度

⑤借助色彩与灯光来构图

⑥借助于烟雾、演员的运动等场面调度方法

⑦利用声音的方向感与空间感,借助于现场音效的控制

3.什么是拉镜头?

它的表现作用是什么?

答:

拉镜头也称拉,是画面构图由近视距景别过度到远视距景别,即由近及远的拍摄方法。

拉镜头的表现作用:

1、由某一主体拉开到整个环境空间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2、拉出意外人物,让画面不断的进入新的造型元素。

3、用于蒙太奇段落的结尾画面,造成一种段落结束感,这种结束感往往有孤独、惆怅、苦闷等较强的抒发色彩。

4、拉镜头常常从特写拉到全景,作为下一个场景的开头画面。

用于转场,有连贯流畅的效果。

4.画面语言及其构成元素有哪些:

答:

画面语言主要是指电视艺术家用以构成视觉形象的各种因素和方式,体现创作构思和各种手段和技法的总和。

其中包括构图、光效、色彩、影调等诸多语言表达方式。

(1)构图语言:

主要是由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和空间,以及由此构成的视觉形象锁传递的思想和感情。

构图语言是画面的基础,画面是构图语言的表现形式。

一幅画面的主体、陪体、环境和空白必须做到和谐和平衡。

(2)光效语言:

是指由光的性质、成分、角度、层次、强弱、明暗所体现出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构成极为丰富的光效语言。

光效语言的作用大概有记叙时序、描写环境、塑造人物和表现感情等几种。

(3)色彩语言:

是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合理配置是影视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同线条、光效、影调想融合,构成十分和谐的色彩语言。

它的作用主要有描述自然环境、抒发深层感情、确定情绪基调等。

(4)影调语言:

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影视艺术的影调语言。

它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它主要以影调层次、影调反差和影调对比为表现方式。

三、论述题

一.什么是影调语言?

在电视艺术作品中主要有几种表现方式,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

答:

影调语言,是指屏幕上的事物所呈现出的明暗层次,明暗反差和明暗对比,构成了电视艺术的影调语言。

影调语言,也是构成屏幕可视画面的基本因素,是处理造型、构图以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语言手段。

影调语言,是物体的结构、色彩、光线效果的客观再现,是创作者的创作意图、表现手段的直接体现。

影调语言在电视艺术作品中,主要有如下表现方式:

影调层次:

指景物或影像的明亮程度。

依据影调明暗的程度,可分作亮调、暗调、中间调;

影调反差:

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差别。

依据影调的明暗差别,可分为硬调、软调、中间调;

影调对比:

指景物或影像所表现出的明暗对比。

总之,由明暗的程度、差别、对比所形成的影调语言,可以对观众的视觉和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映,具有鲜明的造型和表情作用。

恰当的运用影调语言,可以创作出悦目的艺术形象,造成刚或柔,欢乐或抑郁的情调,有助于烘托主题,渲染气氛,表达创作者思想意图。

二.试结合具体实例说明构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构图的原则

视觉因素的组合,越是符合人的审美意识,越能产生审美快感。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总结了以下原则:

对称,平衡,黄金分割,对比,多样统一,变化和谐等。

1对称

对称特点是整齐一律,均匀划一。

可以产生一种极为稳定、牢固的心理反应。

如《红楼梦》大多采用对称结构,使镜头内部庄重感。

它的局限会产生呆板之感。

2平衡(也称均衡)

在美学中,平衡指美的客体对象各部分之间等量而不一定等形,等质,对等而非排列上整齐化一的对称。

给人以安静和平稳感,但没有对称的呆板。

3黄金分割

在西方多将画面按黄金分割点连线进行分割,在其中定出主要与次要的位置,一般将画面边线平均分成三等分,将相对的分割点相连,画面中的连线都是黄金分割线,线的交叉点就是黄金分割点,画面主体一般放置在黄金分割点处,黄金分割的比例为1:

1.618,接近四六开。

4对比

又称对照,是把对象各种形式要素间不同的质和量进行对照,可使其各自的特质更加明显,突出,对人的感官有较大刺激强度,易于感官兴奋,造成醒目的效果。

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形式如明暗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等。

5多样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