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348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docx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资料

自救、互救基本知识

矿工在矿场、井下作业生产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的创伤和重大事故(冒顶、透水、瓦斯、煤尘爆炸、运输及中毒事故等),使人体的不同部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每一个矿工都应懂得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掌握一些事故的基本抢救措施,以便现场进行自救和互救。

所谓自救,就是矿工在井下遇到意外伤害时,能懂得自己如何进行止血、包扎、撤离危险环境等一套自我保护方法;所谓互救,就是矿工在有效地进行自救前提下,如何妥善地救护现场中其他受伤员工,如包扎止血、肢体固定、搬运护送伤员等。

现将几种常见的急救方法、措施介绍如下。

第一节急救的组织和任务

一、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和任务

第一级现场急救组织由井下作业各单位的干部、工人、卫生员及急救员、矿山救护指战负责人员组成,必要时医院医生也应奔赴现场参加急救。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正确的救护。

(一)矿工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首先向井下救护站进行汇报(电话536),简要汇报伤员的基本情况,其次汇报井上调度室,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

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二)急救员现场急救

井下救护站,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急救。

急救员到达现场后,应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志、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有无畸形及伤员出血等。

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绞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磨擦者及异常活动。

若脉搏超过100次/分,收缩压低于12kpa时,应警惕出现休克。

对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急救处理包括清理呼吸道保持其畅通,伤口止血、止痛防止休克以及固定伤肢,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立即现场抢救。

(三)井下急救站抢救

我矿井下急救站东翼进风大巷末端设在井下调度站硐室内。

站内设有急救电话536,小型供氧设备以及为通畅呼吸道、包扎、止血、固定等必需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站附近进车厂内电机车为急救车、担架或其他运送伤员的工具。

轻伤员在此做初疗救护,伤肢固定,重伤员要进行包扎、输液、维护血压,然后送往矿医院或上级医院。

第二节伤情判断

一、判断方法

一旦出现大批伤员时,一般是先救重伤,后救轻伤。

伤情轻重的判断,主要是根据伤员受伤的情况和伤情的变化来进行。

即首先要检查心跳、呼吸和瞳孔等三大特征,并观察伤员的神志情况。

(一)心跳正常人的心跳为60次/分---100次/分,严重创伤,大出血的伤员,心跳多增快。

(二)呼吸 正常人呼吸16次---20次/分,重危伤员呼吸多变快,变浅或不规则。

(三)瞳孔正常人两眼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严重颅脑损伤伤员,两侧瞳孔可不一样大,用电筒光线刺激,可以不收缩或反应迟钝。

(四)神志正常人神志清醒,对外来刺激能引起反应,伤势严重的伤员,神志模糊或出现昏迷,对外来刺激没有反应。

二、伤员类别及其处置原则

(一)危重伤员中毒性,外伤性窒息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呼吸困难、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等伤员。

对这类伤员的处置原则是:

必须立即抢救,并在严密观察和继续抢救下,迅速护送医院。

(二)重伤员 骨折及脱位、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软组织挫伤、内脏损伤等伤员。

对这类伤员的处置原则是:

需要立即手术治疗的伤员应迅速转送医院,可以暂缓手术的伤员,要注意防止休克的发生。

(三)轻伤员 软组织擦伤、裂伤和一般性挫伤等伤员,这类伤员多能行走,其处置原则是:

在现场进行一般性处理后,升井回住地休息,根据情况是否送医院治疗。

第三节现场急救技术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者。

如果停止呼吸不久,大都能用人工呼吸方法进行抢救。

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先要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方,将领口解开,腰带放松,注意保护体温。

仰卧时腰背部要垫上软的衣服等,使胸部张开。

应清除口中脏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

(一)口对口吹气法

操作前使伤员仰卧,救护者在其头的一侧,用手将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气时从鼻孔漏气;自己深吸一口气,紧对伤员的口将气吹入(最好放二层纱布或手帕;然后,松开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

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吹14次~16次(见图1-1)

 

在抢救过程中,救护者须有耐心,有时需坚持1h~2h之久,因此,人工呼吸一般由两人轮流进行。

(二)仰卧压胸法

伤员仰卧,救护者跨跪在伤员大腿两侧,两手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向外伸开,平放在其胸部两侧乳头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压伤员的胸部,挤出肺内空气;然后,救护者身体后仰,除去压力,伤员胸部依其弹性自然扩张,因而空气人肺。

如此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约16次~20次(见图1—2)。

(三)俯卧压背法

伤员俯卧,头偏一侧,两臂前伸,或一臂前伸、头枕在另一弯曲的手臂上。

救护者骑跨在伤员大腿部,两臂伸直,俯身向前,用稳定的压力稍向前推,向下压,把空气从肺部排出。

然后,救护者两手放松,伤员胸部自然舒张,空气吸人肺中。

如此反复,每分钟约14次~16次(见图1—3)。

此法对溺水急救较为适合,因便于排出肺内积水,但对背部、肋部受伤者不能用。

 

(三)胸外心脏按压

(一)胸心前区叩击法:

用于心脏刚刚停止跳动。

方法:

手握拳在距离胸壁上方30cm左右的高度向胸部捶击,连捶3—4次后,听心音,摸颈动脉或脉搏,如此法无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二)胸外心脏按压法:

原因,触电、溺水、中毒、窒息等导致的心脏骤停。

方法:

仰卧在硬板或平地上,头低于心脏水平,急救者站或蹲在伤员一侧,面向病病人头左手掌握放胸骨中线的1/3交界处,右手掌交叉重置在左手的手背上,保持两掌根平行手指交叉或伸直,但不要接触胸壁,抢救者,上肢肘部伸直利用上身体重和肩、臂肌肉的力量,有节奏的垂直的按压,使胸骨下段及其相连接的肋骨陷3-4cm,随即放松压力手掌根随胸部弹力恢复到原来位置,但手掌根部不要抬起,每分钟80-100次/分钟,如呼吸停止,必须同时人工呼吸一块进行(见图1—4)。

(见图1—5)。

(三)观察效果,在进行心脏按摩时,随时观察病人的情况如能摸到脉搏、瞳孔缩小、测到血压、皮肤和粘膜色泽转红润,说明按摩已有收效,心跳和呼吸功能恢复正常即可停止按摩。

(四)注意事项:

操作时切忌用力过猛,以免引起肋骨骨折,血胸、气胸、肝损伤等并发症,心跳恢复后,立即转医院诊治。

 

三、止血

创伤一般会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血管损伤,出血过多,伤员脸色苍白,出冷汗,手脚发凉,呼吸急促,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这种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进行止血,然后再采取其他急救处理措施。

出血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随心脏跳动的频数从伤口向外喷射,速度也快,危害性很大;二是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或紫红色的,缓均匀地从伤口流出;三是毛细血管出血,血液是红色的,像水珠样地从伤口流出,多能自身凝固止血。

毛细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纱布、绷带包扎好伤口,就可以止血,大的静脉和动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

(一)指压止血法

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用拇指压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断

血流(见图1—6)。

采用此法,不宜过久,适用于四肢大出血的

暂时性止血等。

所以,在指压止血的同时,应立即寻找材料,准

备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常用的指压法有如下几种:

(1)上肢指压止血指血法。

手、前臂、肘部、上臂下段动脉

出血,可压迫上臂中上三分之一内侧搏动处(即肱动脉),即可

止血。

(2)下肢指压止血法。

脚、小腿或大腿动脉出血,用两手指

压迫大腿根部内侧搏动处(即股动脉),即可止血。

(3)肩部指压止血法。

肩部或腿窝大出血,可在锁骨上窝内

三分之一处摸到搏动(即锁骨下动脉)时,向第一肋骨施压,即

可止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这是最常用的有效止血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

操作方法

是:

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布料盖住伤口,再用绷带、三角巾

或布带加压缠紧,并将肢体抬高(见图1—7)。

也可在肢体的弯

曲处加垫,然后用绷带缠好(见图1—8)。

.(三)止血带止血法

通常用橡皮止血带,也可用大三角巾、绷带、手帕、布腰带

等布止血带代替,但禁止用电线或绳子。

止血带可以把血管压

住,达到止血目的(见图1—9),故适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

使

用止血带止血,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上止血带后,要有标记,

并在标记上写明上止血带的时间,

以免忘记定时放松,造成肢体缺血

过久而坏死。

(2)上止血带后,一般30min

至1h放松1次;若仍然出血,可压

迫伤口,过3min~5min再缚好。

(3)受严重挤压伤的肢体或伤

口远端肢体严重缺血时,不能上止

血带。

(4)如肢体重伤已不能保存,

应在伤口近心端紧靠伤口上止血带,

不必放松,直至手术截肢。

(5)上止血带的部位要先衬垫

上绷带、布块或绑在衣服外面,以免损伤皮下神经。

同时,绑的松紧要

适宜,以摸不到远端脉搏和停止出血为限度。

四:

包扎

伤口是细菌侵入人体的入口。

如果受伤矿工伤口被污染,就

有可能引起化脓感染、气性坏疽及破伤风等病症,严重损害健

康,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矿工受伤以后,在井下无法做清创手

术的条件下,心须先进行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

(1)保护伤口,减少感染。

(2)压迫止血。

(3)减轻疼痛。

(4)固定敷料和夹板。

(二)包扎的材料

(1)胶布。

也叫橡皮膏,用作固定纱布和绷带。

(2)绷带。

用于四肢和颈部包扎。

(3)三角巾。

用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4)四头带。

多用于鼻、下颌、前额及后头部的包扎。

若现场没有上述包扎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用手帕、毛巾

衣服等代用。

(三)包扎的方法

1.绷带包扎

(1)螺旋包扎法。

通常是先做环形缠

绕开头的一端,再斜向上绕,每圈盖住前

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见图1—10)。

此法适用四肢、胸背、腰部等处。

(2)螺旋反折包扎法。

先用环形法包

扎开头的一端,再螺旋上升缠绕,每圈反

折一次(见图1—11)。

此法适用于小腿、前臂等处。

(3)“8”字环形包扎法。

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成“8’’字

形来回包扎,每圈在中间和前圈相交,并根据需要与前圈重叠或

压盖一半(见图1一12)。

此法适用于关节部位。

2.三角巾包扎

把1m见方的本色白布对角剪

开,即成两块大三角巾。

如果再将

三角巾对折剪开,即成小块三角巾。

三角巾用途很广,适用于人体各部

的包扎。

(1)面部包扎。

把三角巾的顶

角先打一个结,然后用以包扎头面,

在眼睛、鼻子和嘴的地方挖几个小

洞,把左右角拉到脖子后面,再绕

到前面打结(见图1—13)。

(2)头部包扎。

先沿三角巾的

长边折叠两层(约两指宽),从前额

包起[图1—14(a)],把顶角和左

右两角拉到脑后[图1—14(b)],先

做一半结,将顶角塞到结里[图1—14(c)],

然后在将左右角包到前额打结[图1—14(d)]。

(3)胸部包扎。

如果矿工伤在

右胸,就把三角巾的顶角放在右肩

上,把左右两角拉到背后(左面的要放长一点),在右面打结,

然后再把右角拉到肩部和顶角相结(见图1一15)。

如果伤在左

胸,就把顶角放在左肩,包扎同上。

(4)背部包扎。

它也和胸部包扎方法一样,不同的是从背部

包起(见图1—16),在胸部打结。

(5)腹部包扎。

在内脏脱出处放一块干净纱布,再置一个大

小适宜的碗,三角巾底边横放于腹部,两底角在腹部打结,然后

再从大腿中间向后拉紧的顶角结在一起固定(见图1—17)。

(6)手足包扎。

手指、足趾放在三角巾的顶角部位,

把顶角向上折,包在手背或足背上面,

然后把左右两角交叉向上拉到手腕或

足腕的左右两面缠绕打结[图1—18]

(7)大小悬臂带包扎。

用三角巾兜起前臂

悬挂于颈部,分大悬带、小悬带两种

包扎法(见图1一19)。

用三角巾包扎,必须注意边要

固定,角要拉紧,中心伸展,敷料贴

紧,打结要牢。

当现场大批伤员出

现时,来不及准备三角巾,也可用毛

巾代替。

将毛巾斜对折叠,中间用窄

绷带穿过即成。

如果毛巾太短,还可

在毛巾的一端接上带子。

用毛巾代替

三角巾,同样适用于全身包扎,方法

也与三角巾包扎基本相同。

3.四头带包扎

用较宽的长条本色白布或毛巾,将布头自中各剪去三分之一,即可使用。

此法适用鼻部、下颌、前额及后头部包扎(见图7—20)。

五、骨折的临时固定

(一)骨折的诊断

诊断骨折不太困难,

(2)主要根据望、闻、问,并运用摸法和比法,进行局部检查,综合判断。

一般骨折伤员的患部都有肿胀、青紫(即淤斑)、疼痛和局部压痛,以及功能障碍、肢体缩短、骨摩擦音或假关节活动(即在没有关节的部位,由于骨折,出现同关节一样的活动)等症状和体征出现。

前3种症状不是骨折特有的症状,但后3种体征是骨折的特有表现。

如出现这3种特有体征之一,并结合受伤史,就可诊断清楚。

(二)骨折急救的要点

(1)对开放性骨折,应特注意不要弄脏伤处,即使伤口沾有煤泥等脏东西,也不要动它,更不能用水洗。

可用干净毛巾把伤口完全盖住,然后松松包扎,再将骨折固定,以减少化脓的机会。

(2)不要随便移动或整复伤处,以免误伤神经、血管或内脏,造成二次损伤。

在进行临时固定时,伤处一定要贴在坚硬不易弯的东西上面,使其固定牢靠。

用于固定的东西很多,夹板、木棍、竹片、树枝,甚至伤员自己的对侧肢体也可以。

剧烈疼痛可以引起休克,在进行临时固定前应设法止痛。

(3)护送骨折伤员时的体位:

上肢骨折取坐位或半卧位;下肢取平卧位,伤肢稍抬高。

(三)现场常用的骨折临时固定方法

1、上臂骨折固定包扎法

肘关节屈曲90°,在上臂内、外侧各置夹板1块,

放好衬垫,用绷带将骨折上下端固定。

用三角巾将

前臂吊于胸前,再用1条三角巾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用1宽布带将上臂固定于胸部。

再用三角巾将前臂

吊于胸前(见图1—21)。

2、前臂骨折固定包扎法

两块夹板分别放置在前臂及手的掌侧和背侧,加垫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肘关节屈曲成90º,用三角巾将前臂吊于前胸(见图1—22)。

3.小腿骨折固定包扎法

从大腿中部至足根的夹板两

块,置于小腿内、外侧。

加垫后

分段固定(见图7—23)。

无夹板

时,可用健肢固定。

六、受伤矿工的运送

伤员经过现场急救处理后,

重伤员和危重伤员需要搬运升井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救治。

如果运

送不当,可能造成神经、血管损伤,甚至造成终身残废或死亡。

运送受伤矿工时,常用的方法有:

(一)担架运送法

担架可分为特制的和临时制作的两种。

特制的担架,使用方

便,但在伤员多不够用时,也可用临时制作的简易担架,如绳索

做成的担架(见图1—24),衣服做成的担架(见图1—25),毛

毯做成的担架(见图1—26)等。

担架运送伤员时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是:

(1)由3~4人合成一组,小心谨慎地将伤员移上担架。

(2)伤员头部在后,以便后面抬担架的人随时观察伤员的变

化。

(3)抬担架的人脚步要一致。

(4)向高处抬时(如走上坡);

前面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

高,以使伤员保持水平状。

走下坡时则相反。

·

(二)单人徒手运送法

(1)扶持法:

伤势较轻者可扶着走。

(2)负法:

救护者背向伤员,让

伤员伏在背上,双手绕颈

交叉下垂;救护者用两手自伤员

大腿下抱住伤员大腿(见图1—27)。

(3)肩负法:

把伤员的腹部搭

在右肩上,右手抱住双眼,左

手握住伤员右手,或以右手将

伤员双腿与右手一并抱住(见图

1——28)。

(4)抱持法:

救护者一手扶伤员的

脊背,一手放在伤员的大腿后面,

将伤员抱起来前进(见图1—29)o

(三)双人徒手运送法

使伤员坐在两个救护者互相交叉

成井字形(见图1—30)的手上,

伤员双手扶住救护者的肩膀(见图1—31)。

运送伤员时,应注意途中的护理:

(1)做好标志。

转运危重伤员,要做好伤情转运标志,以便

在途中照顾和观察。

(2)注意伤员体位。

转运昏迷伤员要取侧卧位,胸部垫一衣卷,使伤员口鼻朝下,既不影响呼吸,又能顺利地排出口鼻的分泌物。

有假牙的要取出。

(3)防止伤员摔倒。

转运抽风的伤员,要加强看护,防止摔伤。

还要

用压舌板或硬质材料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以防咬伤舌头。

(4)抬伤员上、下汽车时,头要稍低一些。

伤员上汽车后,身体与前进方向成垂直角度;担架要固定好,防止开车和刹车时碰伤。

(5)途中发现伤员突然呼吸、心脉骤停,应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等人工呼吸法抢救。

七、各种伤害的急救要点

(一)创伤性休克救治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身体受到剧烈损伤,而导致内脏器官组织细胞因供血不足出现的血压下降、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和神志模糊等一系列症状,常是伤员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

其急救要点是:

(1)让伤员平卧或让其头部、腿脚都抬高30°,以增加心脏回血量,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2)对有骨折的伤员,应用夹板加垫临时固定,以免搬动刺激神经引起疼痛;伤员剧疼时,可给予适量的镇痛剂。

(3)发现伤员伤口出血,应妥善包扎伤处,及时止血。

对内出血,由于现场无法早期止血,应尽快送医院抢救。

(4)伤员出现呼吸或循环功能衰竭,可酌情注射强心、升压药物,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转送医院。

(二)冒顶挤压伤救治

冒顶后人体受挤压,伤员常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症和肺水肿等症状。

其急救要点是:

(1)当伤员脱离危险区,局部受压解除后,应立即牢牢固定的伤肢,避免随意活动导致组织分解物吸人血液或增加体液散失。

(2)伤员口渴但不恶心时,可给予少量饮水(水中加人适量糖和盐,有咸、甜味即可),并服用小苏打,每次10片~20片,以预防酸中毒;发现伤员尿少或无尿时,应严格控制饮水,以防发生肺水肿。

(3)受挤压肢体不许按摩、热敷或上止血带,以免加重伤情;发现伤口出血应设法止血。

(三)有害气体中毒的救治

无论是一氧化碳中毒,还是其他有害气体中毒,都应按下列急救要点进行处理:

(1)立即将中毒者从险区运送到新鲜风流中或地面。

进入有害气体中毒场所,救护者一定要佩戴可靠的防护装备。

(2)迅速将中毒者口、鼻内防碍呼吸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将上衣、腰带解开,胶鞋脱掉。

(3)对中毒者要进行保暖,用棉被或毯子将身体盖起来,有条件时可在中毒者身旁放置热水袋。

(4)对伤员要及时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

受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时,在纯氧中最好加人5%的二氧化碳,以刺激呼吸中枢,增强肺部的呼吸能力;如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中毒时,进行人工呼吸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肺水肿情况,尽量避免对伤员肺部刺激o

(5)人体局部受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刺激后,其处理方法是:

眼睛受刺激可用1%的硼酸水或弱明矾溶液冲洗,或用奶水点眼;喉痛者可用苏打液或硼酸水、盐水漱口。

(6)中毒严重者,应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处理。

(四)窒息的救治

井下各种有害气体中毒和生产性外伤,都能引起窒息。

窒息一旦发生,伤员的生命就处于危急状态。

其抢救方法是:

(1)中毒性窒息,必须迅速将伤员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苏生抢救,必要时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2)外伤性窒息,首先应迅速清除口、鼻腔的尘埃及血块、痰、呕吐物等。

(3)对昏迷的伤员,一定要取侧卧位,使口中的分泌物流出,防止舌后坠;同时,把舌拉出口外,必要时可进行气管切开。

(4)如伤员出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症状和体时,可注射强心、升压药物,经过抢救待病情平稳后,迅速送医院救治。

(五)溺水救治

急救要点是:

立即运到空气新鲜又温暖的地点控水。

控水时救护者左腿跪下,把溺水者腹部放在其右侧腿上,头部向下,用

手压背,使水从溺水者的鼻孔和口腔流出。

或将溺水者仰卧,救护者双手重叠置于溺水者的脐上方,向前向下挤压数次,迫使其腹腔容积减少,水从口腔、鼻孔喷出。

水排出后,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有条件时用苏生器苏生。

(六)烧伤救治

急救要点是:

尽快使伤员脱离热源,进行全面检查。

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即:

为保护被烧伤皮肤,可用干净衣服遮盖创面,防止感染;除化学性烧伤可用大量清水冲洗外,其他烧伤不宜在现场处理。

(七)触电救治

急救要点是:

立即切断电源,将伤员救出后转运到既通风又安全的地点,使其平卧,进行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实施心肺复苏,并坚持到心跳恢复或心脏停止4h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