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D模型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749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ASAD模型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SAD模型答案.docx

《ASAD模型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SAD模型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ASAD模型答案.docx

ASAD模型答案

习题答案与分析

名词解释

1、总需求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

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个经济部门的总支出。

2、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支出或均衡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经济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会随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下降。

总需求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这种依存关系,就是总需求函数。

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均衡支出或收入.在价格水平为纵坐标、产出水平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就会上升。

利率上升,投资水平就会下降,因而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4、总供给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

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5、总供给函数与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函数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就是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描述了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总产出量。

6、实际余额效应(庇古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会相应地下降,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额效应.

7、长期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长期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

由于长期总供给是唯一的,并不随物价水平而变动,所以在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产出水平的坐标系中,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它表明,在长期,实际产出量主要由潜在产出决定,因而不受价格的影响,或者说,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实际工资相应调整后,产出量不会相应变化。

8、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示劳动市场均衡或非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纵轴为价格水平、横轴为国民收入的坐标平面上,就得到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因此,当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就是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

三个市场同时均衡也意味着此时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完全实现转化。

9、货币中性

在宏观经济学中,将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实际变量(产量、就业)无一发生变化的这种情况,称为货币中性.

10、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古典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因此,总需求曲线移动只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变动,而不会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发生影响。

11、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总供给曲线由于名义工资具有刚性而向右上方倾斜,这说明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当总需求扩大时,实际工资的下降会增加就业量,从而扩大产出水平。

12、劳动市场均衡

劳动需求曲线表明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

劳动市场均衡就由劳动需求曲线和劳动供给曲线交点决定.当劳动的需求与劳动的供给相等时,劳动市场达到均衡。

单项选择答案:

1、D

2、B

3、D

4、A

5、D

6、A

7、C

8、B

9、C

10、D

11、D

12、C

13、A

14、B

15、A

16、B

17、D

18、D

19、A

20、C

21、D

22、C

23、B

24、C

25、A

26、B

27、A

28、A

29、B

30、D

31、B

32、A

33、C

34、B

35、A

36、C

37、C

38、B

39、C

40、C

41、C

42、A

43、A

44、B

45、C

46、B

47、D

48、C

49、B

50、A

51、A

52、A

53、C

54、D

55、D

56、D

57、A

58、A

59、D

60、D

61、C

62、B

63、B

64、C

65、A

66、D

67、A

68、B

69、C

70、D

71、A

72、B

73、A

74、C

75、D

76、C

77、A

78、C

79、A

80、D

81、D

82、C

83、C

84、D

85、D

86、B

87.D88.A89.D90.C91.B

92.B93。

A94。

A95.A96.C

97。

BC98。

C99.B100.BC101。

D

102。

A103。

D104.A105.C106.B107。

C

多项选择答案:

1.ABCD2.ABC3.ABC4.CD

5.CE6.AC7.BCD8.ABC9.CE

简答题

1、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的需求曲线有何不同?

答:

总需求曲线属宏观经济范畴,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属微观经济范畴;总需求受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受相对价格的影响;总需求是指支出,单个商品需求是指商品数量;总需求曲线和单个商品需求曲线都受价格影响,但对前者的解释必须从利息率的变化入手,而对后者的解释则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有何经济含义?

答:

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表示当价格提高时,企业愿意增加产出.其原因是: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价格提高,递增的边际成本能够被补偿,企业才愿意增加产量。

但是,如果名义工资和价格同比例提高,则价格提高的利益被抵消,企业就不愿意增加产量。

3、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凯恩斯学派关于劳动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个。

其一,工资刚性是从供给方面对失业的一个基本解释。

当价格水平较低时,实际工资较高,这样会形成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

由于工资能上不能下,这种状况将持续下去,因此会产生失业。

其二,在名义工资下降的情况下,价格提高可以使实际工资下降,刺激企业增加劳动需求。

由于工人存在“货币幻觉”,实际工资下降可以被工人接受。

因此,政府可采取提高价格的政策,解决失业问题。

4、为什么古典理论总认为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答:

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含义是价格变动不影响总供给,总供给经常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

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

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

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的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

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恢复到均衡。

这样,实际工资恢复初始水平,就业从而产出恢复初始水平-充分就业。

5、政府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对价格和利息率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

政府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会提高价格和水平。

对利息率的影响分以下两种情况:

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提高.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将进一步提高。

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下降。

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下降受到一定的限制。

6、在总供给曲线上倾情况下,降低个人所得税率对价格和利息率有何影响?

答:

降低个人所得税率使乘数提高,从而使总需求增加,在总供给曲线上倾情况下,这导致价格水平提高,总产出增加。

另一方面,总产出增加导致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在名义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导致利率提高;价格提高使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于是利率进一步提高.

7、货币需求减少对总产出和价格有何影响?

答:

货币需求减少会导致利率降低,从而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通过乘数的作用,总需求进一步增加。

总需求增加对总产出和价格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处于总供给曲线的哪一个区域。

如果经济处于总供给曲线的水平区域,总需求增加会使产出增加,价格不会提高;如果经济处于总供给曲线的垂直区域,则结论刚好与此相反;如果经济处于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区域,则总需求增加一方面会导致总产出增加,另一方面会使价格水平提高.

8、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中,有效需求曲线的形态有何不同?

答:

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有效需求曲线就是45度线。

它表示在价格水平不变、货币供给不变,从而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随自发性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在IS——LM模型中,有效需求曲线有两种可能形态:

第一、IS曲线。

它表示在价格水平不变、自发性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随着货币供给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LM曲线。

它表示在价格水平不变、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随自发性支出的增加而增加.在AS——AD模型中,有效需求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它表示在自发性支出不变、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总需求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

9、简单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S--AD模型有何内在联系?

答: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政策效应。

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IS—-LM模型坚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该模型在利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的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加入了挤出效应.该模型也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属于总需求分析.AD——AS模型放弃了价格不变的假设。

加入了劳动市场从而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了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分析了总需求,而且分析了总供给。

10、如果没有工资刚性假设,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效应将如何?

答:

可从两个方面考虑:

第一、假设在价格水平既定情况下出现了失业。

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下降。

接下来,劳动需求增加,就业增加,产出增加,最后直至充分就业.这样,就不需要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

第二、假设政府在失业情况下采取扩张总需求的政策。

在一般情况下,这会引起价格提高。

如果不是工资刚性,而是工资弹性,那么,名义工资就会提高。

如果名义工资的提高比例与价格上升比例相同,企业就失去了增加供给的刺激,这样,政府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就失去了效用。

由上可见,在凯恩斯提出扩张总需求的政策建议所依据的宏观经济理论中,工资刚性假设是非常重要的。

11、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而在AS——AD模型中,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是否矛盾?

答:

不矛盾。

原因在于两个模型所依据的假设不同。

在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中,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则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如果自发性支出增加,则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在AS—-AD模型中,假设自发性支出不变,则总需求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加,所以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如果自发性支出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1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答:

长期总供给是每个企业生产其能力产量,而且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供给量。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社会物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取决于资本与劳动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和劳动变为物品和劳务的技术。

由于物价水平并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即经济社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总供给量,而且,无论物价水平如何变动,供给量都是相同的.

13、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投入品价格不变。

当投入品价格不变而产品价格上升时,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企业所做出的合理反应就是增加产量。

每个企业都会这样做。

所以,在投入品价格不变而物价水平上升时,总供给就会增加,这样,短期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表明随着价格水平上升,总供给增加.

14、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在某种产量时会变为一条垂直线?

答:

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达到某种产量时会变为一条垂线,是因为存在着对一个经济产量能力的物质限制。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而且每一个企业都生产其能力产量。

如果投入品价格仍然不变,产品价格上升,每个企业就要使其产量超过其能力水平.企业可以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雇工人或让设备高速运转来做到超能力生产。

但工人愿意延长多长时间,失业率能比自然失业率低多少,设备运行的能力都有限度.一旦达到这种限度,无论物价水平有多高,产量也无法增加了。

在这一点上,短期总供给曲线就变成了一条垂线。

15、工资有完全伸缩性假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这一假说的基本内容是:

工资可以适应劳动市场供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动.当劳动市场上供给超过需求,工资会迅速下降;当劳动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时,工资又会迅速上升。

通过工资水平这种迅速而及时的变动,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新古典总供给模型正是在工资有完全伸缩性这一假说的基础上说明就业量,产量,工资与物价的决定的。

16、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当物价水平不变时,仍有许多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它们会使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变动。

这些因素主要有:

第一、利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上升,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三、汇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本国汇率下降,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四、预期的未来利润。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预期未来利润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

第五、货币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货币量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六、总财产。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财产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七、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对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八、税收与转移支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减少,转移支付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九、国外收入。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外收入增加,会使国内出口增加,从而使国内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第十、人口。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加,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右移。

17、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

除物价水平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总供给.这些因素主要有:

第一、劳动力。

劳动力越多,总供给越多;第二、资本存量。

资本存量增加,总供给增加;第三、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增加,总供给增加;第四、原料。

发现了新原料来源,总供给增加;第五、气候。

气候条件改善,总供给增加;第六、技术。

技术进步,总供给增加;第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

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稳定,总供给增加;第八、刺激。

有足够的刺激,总供给增加。

18、工资与原材料价格为什么只影响短期总供给而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答:

工资通过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而影响短期总供给。

工资是最重要的成本.工资水平越高,企业成本越高,从而在每一个物价水平时的产量就越少。

因此,工资提高会减少短期总供给。

原料价格对短期总供给的影响与工资相同。

原料也是成本之一,原料价格上升同样会增加企业成本,成本增加会减少短期总供给。

工资与原材料价格只影响短期总供给而不影响长期总供给是根据了长期总供给的定义。

长期总供给是每个企业生产其能力产量,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当经济达到其长期总供给时,工资与原材料价格的任何变化都与物价水平的变化相同,从而也就不影响长期总供给了。

19、什么是宏观经济均衡?

答:

当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等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供给量时就实现了宏观经济均衡。

但应注意,宏观经济均衡时并不一定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在充分就业时,也可能在低于或高于充分就业时。

宏观经济均衡有三种情况:

充分就业均衡、失业均衡和高于充分就业均衡.

论述题

1、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是把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结合在一起,以此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总需求曲线上的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

总供给曲线上的点则表示当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即总产出量)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因此,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即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交点所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就是使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

三个市场同时均衡也意味着,此时由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决定的总需求,恰好使劳动力市场均衡决定的就业量所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完全实现转化。

总需求—-总需求模型不仅说明了在同时考虑三个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而且还说明了IS——LM模型所无法说明的价格水平的决定.

2、如何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答:

总需求曲线可以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和IS——LM模型推导出来。

下面分述如下:

(1)根据简单收入决定模型推导,如图7—1(a )和7—1(b)所示。

当价格水平为P0时,均衡的总支出或收入为Y0,于是在7-1(b)图中得到与P0相应的Y0,即图7—1(b)中的A点。

A即为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动,如从P0上升为P1。

在构成总支出的其他因素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价格上升将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下降,从而使总支出下降,表现在7—1(a)图中,总支出从AE0下降为AE1,从而使均衡收入从Y0下降为Y1,于是又得到了图7-1(b))中的B点,B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将A、B等这类的点用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7-1(b)图中的总需求曲线。

(2)根据IS——LM模型推导如图7—2(a)和7—2(b)所示:

7-2(a)图为IS—-LM图;7—2(b)图表示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相交于E1,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7—2(b)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D1点E1。

现假设P由P1下降为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右移到LM(P2)位置,它与IS的相交点为E2,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顺次为y2和r2。

对应于(a)图中的E2点,又可在7—2(b)图中找到D2点。

D2点也是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标志着一组特定的y和r,于是就有许多对P和y的组合,从而构成7—2(b)中的一系列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便得到总需求曲线。

3、如何推导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答:

利用图7-3可说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a)图说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中的劳动市场均衡情况.名义工资为W0,当价格为P0时,实际工资为Wo/Po,劳动的供给曲线为Nso,与劳动的需求曲线Nd相交于A点,决定的就业量为N0;当价格水平上升到P1时,实际工资下降为W0/P1,劳动供给曲线为Ns1,Ns1与劳动需求曲线Nd相交于B点,决定了就业量为N1,实现了充分就业。

(b)图是生产函数图。

根据生产函数y=f(N)所表示的关系,产量取决于就业量。

该图表明,当就业量为N0时,相应的产量为Y0,当就业量为N1时,相应的产量为Y1。

(c)图是45°线,45°线表示该线任何一点上到横轴与纵轴上的垂直距离是相等的.通过该图,可以把纵轴上的Y0、Y1转换到横轴上。

(d)图是总供给曲线图.AS为总供给曲线,表示总产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当价格水平为P0时,产量是Y0,当价格水平是P1时,总产量为Y1。

图中的AS线分成两部分,B´以下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表明,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就业量和产量增加,价格水平和总供给水平同方向变动.B´以上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已经实现充分就业,因此,无论价格水平怎样上升,总供给都无法增加。

4、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劳动供给曲线和劳动市场均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把劳动供给量作为名义工资的函数,换言之,由于劳动者有“货币幻觉",劳动供给量不取决于实际工资,而取决于名义工资。

而且,根据工资下限假说,把劳动供给曲线分为两种情况:

在劳动的供给小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劳动的供给只与工资下限,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名义工资标准相关,与价格水平无关。

在这个工资下限时,劳动者愿意提供劳动,直至充分就业.但低于这个工资下限时,劳动者宁愿失业,也不会提供任何劳动。

当劳动供给大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劳动供给既取决于名义工资,也取决于价格水平,随着名义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供给量增加。

可用图7—4说明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劳动市场均衡.

 

7—4中,劳动需求曲线与新古典总供给模型一样,表示劳动需求与工资反方向变动.但劳动的供给曲线不同了。

无论价格水平是P0还是P1,工资下限即劳动者愿意接受的最低名义工资水平为W0.当劳动供给曲线为时Nso,实际工资为W0/P0,劳动者愿意提供从零到充分就业量N0时的任何劳动量。

当劳动供给曲线为时Ns1,实际工资为WO/P1,由于P1>P0,所以,W0/P0>W0/P1。

尽管实际工资减少了,但因为劳动者的货币幻觉,工人仍愿提供从零到N0时的任何劳动量。

在名义工资为W0以下时,劳动者不愿意提供任何劳动量。

但在W0以上,价格变动并不影响劳动供给量,即劳动供给取决于名义工资W0.

当劳动供给大于充分就业N0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说明劳动供给量随实际工资增加而增加,工资具有向上伸缩性。

劳动供给曲线Nso、Ns1分别与劳动需求曲线Nd相交于A、B,相应的就业量分别为N0、N1。

在B点,劳动市场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这时实际工资为W0/P1。

在A点,价格水平为P0,实际工资为W0/P0,就业量为N0,N0

但由于名义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劳动者不愿接受低于W0的名义工资,所以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

5、总供给曲线呈水平状、垂直状和向上倾斜的不同形状的假定前提是什么?

答: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赖以建立的假定前提是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这一假定前提的基本内容是:

工资可以适应劳动市场供求的变动而变动.当劳动市场供给大于需求时,工资会迅速下降;当劳动市场供给小于需求时,工资会迅速提升.通过工资水平这种迅速而及时的变动,经济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是在达到充分就业的产量以前逐渐向右上方倾斜,在达到充分就业时就成为垂直的一条曲线。

其赖以成立的假设条件是,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存在向下刚性和向上伸缩性.这也就是说,工资有一个最低限度,无论劳动的供求如何变化,工资不会低于这一水平,从而具有不能向下变动的刚性,但在这一最低限度以上,工资则可以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具有向上的伸缩性。

在得到向上倾斜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之后,西方学者将该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