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750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docx

北京市101中学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带解析

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有的有多个选项,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8月5日,奥运会跳水女子单人3米跳板决赛,中国选手吴敏霞、何姿分获金银牌,关于跳水运动员在离开板到入水这一过程中运动员重力势能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直减小

B.保持不变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员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在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所以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是先增大后减小.

A.A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B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C项与上述分析相符,故C符合题意;

D.D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2.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悬放在水中煮,不会发黄,变焦,而悬放在油中加热,则会发黄、变焦.这一现象说明:

A.油放出的热量比水多

B.油的比热比水大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为的水的沸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而油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高于100℃,所以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变焦.

A.A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A不符合题意;

B.B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C项与上述分析相符,故C符合题意;

DD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3.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物体重力时,正确的操作是:

A.用手握紧弹簧秤侧部使其保持竖直放置

B.绳子悬挂住物体的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C.要保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不能做这个实验

D.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用手握紧弹簧秤侧部使其保持竖直放置,弹簧对物体拉力等于物体重力,故A符合题意;

B.根据二力平衡,绳子悬挂住物体的不同部位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B符合题意;

C.要保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匀速行驶的火车上能做这个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故D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电路,两盏相同的电灯在闭合开关后都能发光.过了一会儿,两盏电灯突然同时都不亮了,且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变为零.如果电路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电灯L1断路

B.电灯L2断路

C.电灯L1短路

D.电灯L2短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电灯L1断路,则整个电路中都没有电流,灯都不亮,电表均无示数.故A符合题意;

B.电灯L2断路.则电压表会与灯L1串联,电压表分担电源电压有示数,由于电压表的内阻很大,电路中电流很小,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故B不符合题意;

C.电灯L1短路,灯L2直接接在电源上,会变亮,两电表有示数.故C不符合题意;

D.电灯L2短路,电压表也短路无示数.但灯L1接

电源上,会变亮,电流表有示数.故D不符合题意.

5.用你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快的运动员更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运动快的运动员惯性大

B.高压锅煮东西熟得快,因为锅内水的沸点高于100℃,说明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运动的距离都是1米,这个物体在这3秒内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教室里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6盏灯,这6盏灯同时点亮,同时熄灭,一定是并联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运动快的运动员更不容易停下来,并不是运动员惯性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高压锅,压强大,水沸点就高,会高于100℃;温度高,食物就容易烂;热量对应一个吸热或放热过程,不能说温度高,含有热量多.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在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运动的距离都是1米,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要强调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里灯是并联而成的,而开关能同时控制是由于处于干路上,故D符合题意.

6.如图所示,水平恒力F拉着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的长木板上向右匀速运动,木板保持静止.若木板质量为M,已知M>m,则关于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也是F

B.大于F

C.由于木板没有运动,所以没有摩擦力

D.由于木板和地面的粗糙程度不知道,所以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木块相对木板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当木块在拉力F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F,木板受到木块对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是F;木板与地面是相对静止,所以木板与地面之间存在静摩擦力,由平衡可知,静摩擦力大小等于F.

A.A项与上述分析相符,故A符合题意;

B.B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B不符合题意;

C.C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C不符合题意;

D.D项与上述分析不相符,故D不符合题意.

7.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反映了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多种色光,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故B符合题意;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符合题意.

8.在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若定值电阻R的阻值已知,则在不卸元件的情况下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x阻值的电路是

A.

B.

C.

D.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电压表V1测出定值电阻R的电压U1,电路电流

电压表V2测出待测电阻Rx的电压Ux,由欧姆定律可求出电阻Rx阻值

故A符合题意;

B.电流表A测出流过Rx的电流I,电压表V测出电阻Rx的电压U,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故B符合题意;

C.图示电路不能测出流过电阻Rx的电流,图示电路不能测出待测电阻的阻值,故C不符合题意;

D.电流表A1测流过R的电流I1,则并联电压

U=I1R

电流表A2测流过待测电阻Rx的电流Ix,由欧姆定律可求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

故D符合题意.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3s时,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为零

B.t=6s时,将F撤掉,物体立刻静止

C.2s~4s内物体所受摩擦力逐渐增大

D.t=1s时,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N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速度图像可知,t=3s时,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所以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不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速度图像可知,t=6s时速度不为0,若此时将F撤掉,由于惯性物体将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故B不符合题意;

C.2s~4s内物体做匀加速运动,物体与地面间是滑动摩擦力,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t=1s时,物体静止不动,摩擦力与拉力二力平衡,所以物体所受摩擦力是1N,故D符合题意.

10.如图所示,在轻质杆OA的末端A处,悬挂有重为G的物体M,在端点A施加大小和方向都可以变化的拉力F,但保证A点位置不动,在力F从水平向右逐渐旋转至竖直向上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拉力F的力臂是先变大后变小的

B.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是不变的

C.拉力F的大小是先变小后变大的

D.拉力F始终小于G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数学知识分析得知,拉力F的力臂是先变大后变小,当F与杆垂直时力臂最大.故A符合题意;

B.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等于重力跟其力臂的乘积,而重力跟其力臂都不变,则拉力F跟它力臂的乘积是不变的.故B符合题意;

C.由上分析知拉力F的力矩不变,拉力F的力臂是先变大后变小,则拉力F的大小是先变小后变大.故C符合题意;

D.拉力F的力臂是先变大后变小,开始时拉力的力臂小于重力的力臂,最后拉力的力臂等于重力的力臂,F先大于G后小于G最后等于G.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中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北京时间6月27日11时47分,中国“蛟龙”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新的世界纪录.中国蛟龙号(如图)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假设海水的密度不随深度变化,且跟淡水的密度差不多,则蛟龙号在下潜的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的,在最深处,蛟龙号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_____牛,海水对它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__帕.

【答案】

(1).不变

(2).8.364×105(3).7.062×107

【解析】

【详解】[1]蛟龙号在下潜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海水的密度不变,由F浮=ρ液gV排可知受到海水的浮力不变;

[2]“蛟龙号”的体积:

V=8.2×3.0×3.4m3=83.64m3

“蛟龙号”浸没水中

V排=V=83.64m3

F浮=ρ海水gV排=10×103×10×83.64N=8.364×105N

[3]在最深处,h=7062m,海水对它的压强:

p=ρgh=1.0×103×10×7062Pa=7.062×107Pa

12.如所示电路图中,电源两端

电压保持不变,三个电阻的阻值都相等.当开关S闭合前,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U',则U:

U'=____________.

【答案】4:

3

【解析】

【详解】[1]设电源的电压为E.

开关断开时,三个电阻串联,电压表的读数为

开关闭合时,R3被短路,另外两个电阻串联,则电压表的读数为

U:

U′=4:

3.

13.图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像.试由图线确定:

(1)弹簧的原长________;

(2)弹簧伸长0.05m时,弹力的大小________.

【答案】

(1).10cm

(2).10N

【解析】

【详解】

(1)[1]当F=0N时,弹簧处于原长,看图像原长L0=10cm

(2)[2]弹簧伸长长度为Δx=0.05m=5cm时,弹簧长度

L=L0+Δx=15cm

由图可知此时弹力的大小F=10N

14.要测定个人的反应速度,可以按图所示,请你的同学用手指拿着一把长30cm的直尺,他的手抓在28cm刻度处,自己的手候在2cm刻度处,当他松开直尺,你见到直尺竖直落下,立即用手抓住直尺,记录抓住处的数据,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的大小可以判断个人的平均反应速度,现有A、B、C三位同学相互测定反应速度得到的数据(单位:

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27

26

28

B

29

26

23

C

26

24

22

这三位同学中平均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同学,在三次实验中他的最快反应距离为_______cm.

【答案】

(1).C

(2).20

【解析】

【详解】[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知,C同学测量时,直尺下降的高度最低,可知C的反应时间最短,即反应时间最快.

[2]反应最快时直尺下落的位移是:

h=22cm-2cm=20cm

三、计算题:

15.为了缓解用电高峰电力紧张的矛盾,我国一些地区使用了“分时电(能)表”.下表是采用分时计费前、后电费价目表:

原电表计费方法

分时电表计费方法

时间范围

全天

高峰期

低谷期

6:

00~22:

00

22:

00~次日6:

00

单价(元/度)

0.48

0.50

0.30

小明家每天要用电水壶将质量为3kg、初温为20℃的水烧开,已知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

(1)这些水被烧开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使用分时电表后,小明家把烧水时间安排在低谷期,若不计热量损失,仅此一项,一个月(以30天计)比原来节省多少元电费?

【答案】

(1)1.008×106J;

(2)1.512元

【解析】

【详解】

(1)水被烧开需要吸收的热量为:

Q吸=cm(t-t0)=4.2×103×3×(100-20)J=1.008×106J.

(2)若不计热量损失,消耗的电能为:

W=Q吸=1.008×106J=0.28kW•h,

则一个月节约的电费为:

0.28×(0.48-0.30)×30=1.512元.

16.如图,物体A的体积VA=20厘米3,B的体积VB=10厘米3,用细绳连接后放在水里平衡时,绳上受到的拉力F拉=0.14牛.(g取10N/kg)求:

(1)物体A的密度

(2)将绳剪断后A露出水面的体积

(3)物体B落入水底后对容器的压力

【答案】

(1)0.3×103kg/m3;

(2)14cm3;(3)0.14N

【解析】

【详解】

(1)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三力平衡,有

ρAVAg=ρ水gVA-T

解得

ρA=0.3×103kg/m3

(2)A露出水面后重新平衡,受重力和浮力,根据平衡条件,有

ρAVAg=ρ水gV排

解得:

V排=6cm3;

故露出水面

体积为:

20cm3-6cm3=14cm3;

(3)细线剪短前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浮力和拉力,三力平衡;细线剪短后对物体B受力分析,受重力、浮力和支持力,三力平衡;由于重力和浮力都不变,故支持力一定等于拉力,为0.14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容器的压力为0.14N;

17.如图所示,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岸边通过一滑轮组打捞一块沉没在水池底部的石材,该滑轮组中动滑轮质量为5kg.当工人用120N的力拉滑轮组的绳端时,石材仍沉在水底不动.工人继续增大拉力将石材拉起,在整个提升过程中,石材始终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在石材还没有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当石材完全露出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且η1:

η2=63:

65.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石材的密度ρ石=2.5×103kg/m3,取g=10N/kg,求:

(1)当人用120N的力拉绳端时,岸边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为多大;

(2)在石材脱离水池底部至完全露出水面的过程中,地面对人的支持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3)当石材露出水面之前,人拉绳子的功率;

(4)此人用这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最大机械效率.

【答案】

(1)580N;

(2)29:

21;(3)130W;(4)97.6%

【解析】

【详解】工人的重力:

G人=m人g=70kg×10N/kg=700N

动滑轮的重力:

G动=m动g=5kg×10N/kg=50N

未露出水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露出水面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

η2=63:

65

将石块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代入求得:

V石=0.04m3,

石块的重力:

G石=m石g=ρ石V石g=2.5×103kg/m3×10N/kg×0.04m3=1000N

(1)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F=G人﹣F拉=700N﹣120N=580N;

(2)石材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此时人的拉力最小,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最大,石材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V排g=1×103×10×0.04N=400N

F拉1=

(G石+G动﹣F浮)=

(1000N+50N﹣400N)=

N

地面的支持力:

F支1=G人﹣F拉1=700N﹣

N=

N

石材离开水面,此时人的拉力最大,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最小

F拉2=

(G石+G动)=

(1000N+50N)=350N

地面的支持力:

F支2=G人﹣F拉2=700N﹣350N=350N

F支1:

F支2=

350N=29:

21

(3)当石材露出水面之前

F拉1=(G石+G动﹣F浮)=

(1000N+50N﹣400N)=

N

v=3×0.2m/s=0.6m/s

人拉绳子的功率:

(4)当F=G人=700N,滑轮组受到的拉力最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最高,绳重及滑轮的摩擦均可忽略不计,则

G物=3F-G动=3×700N-50N=2050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