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7940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docx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实施建议书

 

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

项目建议书

 

 

第1章总论

1.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某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

1.2项目地点

某市温泉镇桃莲村大岭山林场某国家森林公园场部

1.3承办单位

某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

1.4建议书编制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某某工程造价有限公司

单位资质:

2.项目背景

某国家森林公园是在1960年成立的国营大岭山林场的基础上,1995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是经原林业部批准建立的第一家国际森林浴场。

其管理体制采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年,与武汉汇江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某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

项目目前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铺设水泥路面5公里,砂石路面22公里,基本上通到主要景区;并配套建设了宾馆2座,餐厅1座,公园牌坊、办公室和员工宿舍等设施。

但由于建设资金紧缺,森林公园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2001年,林场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公园内部道路建设,修建高等级林区公路13.3公里,分别为场部——塘仔工区岔路口,长3.0公里;塘仔工区岔路口——石灶龙门拗工区,长10.3公里。

修建砂石公路13.5公里,森林公园至桃园镇铺设了宽6米的水泥路面。

森林公园没有直达专线公共车,只有场部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公共车。

随着该旅游景点知名度的提升,使场部的配套服务问题突出,尤其体现在停车空间的缺乏。

3.编制依据

(1)《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某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0-2020);

(3)《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

(4)《某温泉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某温泉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专题纲要》;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9)国家地方的相关标准规范;

(10)委托方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4.研究内容

本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项目所在地概况、规划及建设条件;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4)工程建设方案;

(5)环境影响与劳动安全卫生;

(6)项目实施计划;

(7)投资估算;

(8)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

5.项目建设研究初步结论

5.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有效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地方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的建设既是某国家森林公园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亦能解决公园停车难的问题的需要;既符合某国家森林公园规划建设的需要;又能提高区域服务质量的需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5.2项目概况及建设条件

本项目符合《某市温泉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项目所在地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配套条件,以及当地坚实的经济实力等均是本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项目场址建设环境良好,具备建设条件。

5.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本项目是为配合某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规划,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停车难给该区域旅游发展带来的制约。

具体建设包括2个停车场项目的建设,其中一个为公园大门外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面积共计约12600平方米;另一个为公园大门内电瓶车停车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5.4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某国家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本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本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社会效益明显。

项目的建设,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某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推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体现社会效益方面可行。

项目的建设,将有效提高某国家森林公园接纳游客的容量,提高服务质量和旅游收入范围,促进当地旅游业及大幅提高当地服务业经济收入,在经济效益方面可行。

从建设条件上说,部分工程是现状条件的完善,当地有着丰富的建设材料资源,施工工艺成熟。

所以无论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益还是从当地自然条件上来说,本项目的实施都是完全可行的。

5.5工程建设方案

对本项目的工程建筑方案、结构工程、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绿化工程等进行了分析,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

5.6环境保护及节能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通过实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等,可以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范围内。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节能要求,采用符合节能标准的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并具体从建筑节能、设备节能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

5.7项目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面积、建设内容和接待服务能力测算,本项目预计建设总投资约620万元。

5.8总结

本项目为某国家森林公园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将会大大改善本公园的基础设施条件,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本公园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非常必要,经济合理,工程技术可行,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期望有关部门尽早实施。

第2章项目所在地概况及建设条件

1.项目所在地概况

某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东某市东北部,地处北纬23′27″,东经113′45″,总面积263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9%。

东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相连,西是某温泉风景区,北与**抽水蓄能电站,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望。

公园里有华南地区仅存的原始次生林1.6万亩,被称为北回归线的一片绿洲,海拔1210米高的天堂顶为**地区高山之最。

因地处亚热带,终年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21.4℃,7—8月平均最高气温28.5℃,1—2月平均最低气温12.4℃。

2.建设条件

2.1地理位置

本项目所包含的两个停车场工程均位于大岭山林场内,具体地址如下:

(1)某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外场部生态停车场:

位于公园入口处,大门的东南方向、公园管理处大楼西侧。

(2)某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内电瓶车停车场:

位于公园大门北侧,上山车行道东侧山体,距离大门约200米。

2.2场地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某国家森林公园从西部海拔270m的丘陵和300m左右的山脊,向东北、北、东南部逐渐上升到800m的低山和800-1100m的山脊。

整体地形中间谷地狭窄,两侧山地相对海拔高度为200-400m,坡度在25度以上。

因此,地势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北、东、南三面环山的特点。

森林公园山地的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砂岩、页岩和变质岩,并且有少量的火山岩分布。

2.2.2气候特点

森林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受季风影响,呈现出夏凉冬暖、光能充裕、雨量充沛等特征。

2.2.3水体及土壤

某国家森林公园水文资源丰富,有大小5个水库,面积达59公顷。

由于地质地貌变化的原因,公园内的土壤也随着海拔不同分布着山地红壤、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四个大类。

本项目因为海拔相对较低,主要分布赤红壤。

2.3风景资源

某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终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0oC,7-8月平均最高气温26.5oC,平均最低温度11oC。

由于山高林密,古树参天、气候适宜,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

树木种类有98个科、168个属、409个树种。

各珍稀名贵树种50多种,其中稀有及濒危植物有穗花彬,野山茶等。

珍贵动物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苏门羚、穿山甲、白鹇、小灵猫等20多种。

某国家森林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园内设五大景区:

田园风光区、石灶风景区、某风景区、峡谷探险区、天堂顶风景区。

2.4自然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2.4.1对项目设计的影响

项目所处地区为国家风景名胜区,随着外部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可以预见,景区的游客数量将逐年保持较快增长,这对于项目来说既要满足现在的需求,又要为远期发展预留空间。

总体来说,该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较好,现状道路等设施为本次项目设计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2.4.2对施工条件的影响

沿线水系发达,光照充足,雨季时间短,不可抗力灾害少等自然条件,对项目建设较有利。

区域内已经有部分道路,可以为施工车辆提供便利条件。

2.4.3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因本次方案可充分结合现状,并使用已经在当地成熟的工艺,因此造价相对合理。

2.5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

沿线建筑材料丰富,交通便利。

2.5.1石料

项目区域周围多山,石料在当地非常丰富。

2.5.2砂料

砂料主要来源于当地。

2.5.3沥青

从某购进,交通方便。

2.5.4工程用电

区域内部有已建成道路,电力设施齐全,可满足工程用电的需要。

2.5.5工程用水

区域范围内水系较为发达,工程用水十分方便。

2.5.6钢材、石灰和水泥

钢材、石灰和水泥由某等地采购,质量优良。

2.5.7运输条件

主要以汽车运输为主,运输条件较好。

第3章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交通需求预测

旅游出行停车需求的主体是旅游出行车辆,其规模显然取决于景区接待的游客数量。

因此,首先对景区未来接待游客数量进行预测(以最大容纳能力可作为未来景区接待游客规模预测的重要控制指标);然后结合对未来景区接待游客的出行方式分析,从而确定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并以此计算得到景区未来停车需求规模。

1.1公园入口外场部停车场车位数规模预测

风景区交通运输方式分担比例预测:

自驾车

其他交通方式(中巴、大巴、自行车等)

人数分担比率(%)

32.48%

67.52%

注:

一般大型客车核定座数是45个,中巴为22个。

确定不同出行方式各交通运输方式构成比率,并结合景区主要运输车辆的核定载量及实际载量进行抽样调查,确定各类车型实载率,最终参照以下计算公式得到未来景区由旅游出行引发的交通量规模。

M=A*32.48%/(Ci*Pi)

N=A*67.52%/(Ci*Pi)

其中:

V—景区旅游车辆总数(即车位数);A—旅游人数;T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分担率;C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核定座数;Pi—第i种公路出行方式实载率;M—小车的车辆数;N—大客车的车辆数;

根据以上公式得出本景区旅游车辆总数V=3000*32.48%/(4*85%)+3000*67.52%(30*95%)=396(个)

由于景区内外原有停车位约有60个,其中大巴约10个停车位,小车50个停车位,所以本项目停车场规划约330个停车位。

1.2公园入口内电瓶车停车场车位数规模预测

根据公园每日接待客流量分析,公园内大概配备80个电瓶车停车位。

2.建设规模

2.1公园入口外场部停车场建设规模

场地A面积约为12400平方米,停车位共有300个,其中大巴停车45个,中巴22个,和其他小车停车位233个。

另预留约2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地以供摩托车及自行车停车。

名称

规模

停车位

个数(个)

单个面积(M2)

铺装形式

300

13-36(小、大型)

嵌草砖铺装

场地道路

长度(m)

宽度(m)

结构形式

350-400m

5-12m

沥青混凝土路面

其它工程及配套设施

挡土墙、绿化、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停靠点、服务区、卫生间等。

2.2公园入口内电瓶车停车场建设规模

场地B面积约为11000平方米,电瓶车停车位80个,满足上山观光的需求。

另一部分场地可提供约120个小车停车位。

名称

规模

电瓶车停车位

个数(个)

单个面积(M2)

铺装形式

80

8

水泥面

汽车停车位

个数(个)

单个面积(M2)

铺装形式

120

13

嵌草砖铺装

场地道路

长度(m)

宽度(m)

结构形式

350-400m

5-12m

沥青混凝土路面

其它工程及配套设施

挡土墙、绿化、停靠点、卫生间、管理房、小卖部、车辆保养维修区、监控系统等。

第4章工程建设方案

1.设计依据及指导思想

1.1设计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2指导思想

本工程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地制宜,结合地形地貌和周围环境,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常年风向、通风日照、环境保护等。

合理进行区域规划,交通组织、平面布置及景观设计,与森林公园整体设计想协调。

2.工程设计原则

(1)项目建设应符合某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的总体规划,某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以及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某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建设规划的要求,与周围自然景点和景区建筑风格相协调一致。

(2)科学性原则:

以国家规范为指导,进行规划设计。

(3)可行性原则:

强调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满足管理和保护的要求。

(4)保护第一的原则:

以自然资源与地质遗迹的保护为核心目标,兼顾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

(5)满足必要的建设条件及客源市场需求。

(6)本项目工程是景区规划的组成部分,也是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工程方案应符合某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远景规划,为某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开放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

(7)坚持环境保护的原则,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3.总体思路

基地为山体地形,场地高差较大,停车场主要考虑梯形布局。

按不同类型的车辆,分别安排场地停车,分为小型车辆停车场、大型车辆停车场和电瓶车停车场,以确保进出安全与交通疏散,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

在交通组织上尽量简洁、方便,避免使交通组织复杂化。

通过在停车场内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以作为指示停车位置和行驶通道的范围。

综合服务区布置在转角处,能够对整个车场有良好的视线和控制,停车场内共设停车区、车辆保养维修区、加油区、综合服务区等几个区域。

整个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同时又能相互联系。

停车场内部道路宽9m,设计时速20km/h,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各条道路形成环网。

停车场内的排水坡度(纵、横坡)不大于0.5%。

在路面采用划线标志指示停车位置,并设有相应的行车标志和照明设施。

泊车位采用结构为:

8cm透水透气环保嵌草砖铺装+3cm砂垫层+15cm天然砂砾石或级配碎石,周边种植高大乔木。

停车场内部道路路面结构为:

4cm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5cm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32cm5%水泥稳定碎石(两层,每层16cm)+18cm级配碎石。

在停车场内建筑设计风格力求与景区文脉相协调,体现交通建筑的个性,色彩淡雅、注重细部设计。

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平屋顶。

绿化设计应注重“适宜性、延续性、季节性”的原则,注重乔灌木与草坪的层次搭配,注重季相的变化,以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地形设计,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

在绿化上重点需要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

停车坪采用220MM厚钢筋混凝土地面硬化,设有雨水、污水排放系统,排水系统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沙池。

4.建设方案

4.1A地块公园外部停车场

(1)森林公园外部停车场采用生态停车场的做法。

(2)场地的高差较大,所以停车场考虑梯级停车场,先做平整土地的工程,因地就势结合挡墙进行设计,进而植草砖铺设。

(3)由于现场地是一片山坡荔枝林,绿化过多,无法全部树种保留,且荔枝树的移植成活率非常低,只能考虑移除,但结合设计尽量保留原有景观效果较好的树木,如南国相思树及较大胸径的荔枝树,以增添场地记忆。

A地块现状照片:

A地块改造意向:

4.2B地块公园内部停车场

(1)公园内部的停车场主要解决电瓶车的停车需求。

(2)场地内原有乔木景观效果较好,停车位及车道尽量结合现有植物进行设计,体现生态的特点。

(3)公园内部停车场设置候车区,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

(4)电瓶车停车区结合现有的建筑进行改造和扩建成管理房和便利店,并设置快速充电区。

B地块现状照片:

B地块改造意向:

4.3其他相关设计方案

4.1.1管理用房

整体建筑基础为混凝土浇筑。

按一层设计和建设,为砖混结构,设计抗震烈度为7级。

4.1.2给排水

统一考虑完整的供水管网,尽量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进行沉淀统一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

屋面和道路设雨水口收集雨水,可直接排入河道。

4.1.3供电电源

供电采用原有电源供电,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建筑物内的一般照明、动力配线采用BV-50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走线曹或穿无增塑硬塑管在吊顶内敷设。

消防照明、动力配线采用BV-500型塑料绝缘铜芯线走防火线曹或穿金属管在吊顶内敷设,金属管表面涂刷放火涂料。

消防用电配电箱设明显标志。

配电形式:

容量大或重要的采用放射式配电,一般负荷容量小的采用放射式结合树干式配电。

照明系统采用三相四线制,照明电压220V,道路、停车场采用节能、光效高的高压钠灯,建筑物内部采用节能荧光灯照明。

4.1.4防雷与接地

各单体建筑防雷设计均按《公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防。

原则上宜在屋面设不大于20×20米网络避雷带为主,利用建筑物柱钢盘做引下线及接地网。

4.1.5通信

本项目暂利用已有的通讯系统和网络系统,下一步根据发展需要再进一步配套完善。

 

第5章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和接待服务能力测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约620万元。

1.编制说明

本工程为某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停车场建设。

本工程内容是在原山体林地的基础上进行建设工程投资,包括景区生态停车场、挡土墙、景区道路、管理房等工程内容。

据工程内容,可研估算工程总投资600万元。

2.编制依据

(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图纸,文件及有关技术资料。

(2)建设部建标(2007)163号文《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3)建设部建标(2007)164号文《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4)《广东省综合估价表地区综合价目表》(2000年)。

(5)《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00广东省估价表》。

(6)我院近年来的类似工程项目。

3.其它计算原则和标准

(1)建设单位管理费:

财政部财建[2002]3114号文执行。

(2)工程监理费:

国家法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111112]4711号文执行。

(3)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费:

国家计委计价格[1111111]1183号文执行。

(4)勘察设计费:

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计价格[2002]11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列。

(5)预备费费率取5%。

4.投资估算表

4.1某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工程费用估算表

序号

工程项目或内容

数量

单位

单价

工程费用(万元)

备注

1

停车场土建工程

23400

35元/㎡

81.90

2

停车位工程

9000

m2

133元/m2

120.14

3

道路、硬质节点工程

7900

m2

224元/m2

177.00

4

停车场绿化工程

4000

m2

50元/m2

20.00

5

挡土墙(约2米高)

350

m

1200元/m

42.00

6

排水沟工程

685

m

350元/m

24.00

包含原排水沟及排水管修建

7

休息廊架

160

m2

1000元/m2

16.00

8

公共设施

50

1000元/套

5.10

9

管理用房

200

m2

2850元/m2

57.00

 

4.2某森林公园场部生态停车场建设投资估算表

序号

工程及费用名称

估算价值(万元)

合计

工程费用

其他费用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1

工程费用

543.14

543.14

第一部分费用小计

543.14

543.14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

工程监理费

8.00

8.00

2

编制项目建议书

4.90

4.90

3

工程勘察费

3.60

3.60

4

工程设计费

9.80

9.80

5

预算编制费(设计费*10%)

0.98

0.98

6

竣工图编制费(设计费*8%)

0.78

0.78

7

招标代理服务费

2.00

2.00

8

施工图审查费(勘察费+设计费*6.5%)

0.87

0.87

第二部分费用小计

30.93

30.93

第一、二部分费用合计

574.00

574.00

基本预备费[

(一)+

(二)*8%]

45.92

45.92

建设项目总投资

620.00

第6章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保护依据与执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

4、《开发建设活动环境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8、《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2.环境现状分析

2.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某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丰富的山泉水及小型水库,水质良好,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2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环境监测部门对该区域进行的大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大气环境中的SO2、TSP、NOx的污染物浓度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

2.3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区域内声学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Ⅱ类标准。

3.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本次工程项目以自然资源和地质景观为核心内容,兼顾多层次、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建设风景名胜区,项目建设有利于风景区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但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人为的活动必将造成对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利影响,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1、工程占地和场地平整对土壤、植被及树木的破坏;

2、开挖的土方表面干燥后,风蚀扬尘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3、工程施工机械扬尘、机械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工程施工噪声源主要为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其噪声可达100dB(A),影响范围可达200m,甚至更远。

4、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4.环境保护措施

4.1施工期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废渣石,应本着因地制宜利用的原则,首先应尽量为工程本身利用,以减少占地和节约工程费用,其余部分也可以作为其他工程的建筑材料,对多余部分,应由工程建设单位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弃场,尽量少挖山、移树,并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

对较大的渣石弃物,应覆土植草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