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3785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ocx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回到顶部意见反馈

​思想起源

2013年9月7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背景

丝绸之路是两汉时期中国古人开创的以洛阳、长安为起点,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陆上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西汉时期,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前114年)于(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联络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

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

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从丝绸之路上传来的中国丝绸,西汉末年,丝绸之路一度断绝。

东汉时期,班超从洛阳出发,再次出使西域,他到达了西域,他的随从到达了罗马。

这是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对话。

也是在东汉,印度僧人沿着丝绸之路到达洛阳,将佛教传入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拓展了丝绸之路。

唐代,洛阳人玄奘沿着丝绸之路历时19年到印度求取真经,促进了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

写下了《大唐西域记》。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

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

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

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背景

1.、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中国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高;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容易失去核心设施。

启动原则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启动目的

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

启动意义

1、“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

2、“一带一路”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优势。

3、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

4、“一带一路”战略合作中,经贸合作是基石。

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迎来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5、“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6、“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不限国别范围,不是一个实体,不搞封闭机制,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三重使命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它是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比马歇尔计划内涵丰富得多,肩负着三大使命: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

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

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

“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

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

“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

共建原则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坚持开放合作。

“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

坚持和谐包容。

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坚持市场运作。

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坚持互利共赢。

兼顾各方利益和关系,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启动战略

中国提出两个符合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战略:

1、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即“一带一路”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

边境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众多邻国的门户和纽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中国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解决了边界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

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

边境地区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依托。

边境口岸作为通道节点,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前沿窗口作用显现。

中国开展亚洲公路网、泛亚铁路网规划和建设,与东北亚,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国家开通公路通路13条,铁路8条。

此外,油气管道、跨界桥梁、输电线路、光缆传输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果。

这些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打下物质基础。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现实可行的通道路线是:

连接东北亚和欧盟这2个当今世界最发达经济体区域的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主体和中心的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珲春——吉林——长春——白城——蒙古国——俄罗斯——欧盟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规划。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

框架思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中巴、孟中印缅两个经济走廊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要进一步推动合作,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宏大经济愿景,需各国携手努力,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

努力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的陆海空通道网络基本形成,互联互通达到新水平;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不同文明互鉴共荣,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和平友好。

敲定省份

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等西北的6省,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3省,广西、云南、西藏等西南3省,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5省,内陆地区则是重庆。

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

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

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

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安排部署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2015年2月1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安排部署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王沪宁、汪洋、杨晶、杨洁篪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领导小组

张高丽: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

王沪宁: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改革办主任

汪洋: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杨晶:

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

杨洁篪:

国务委员

深层含义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不会搞封闭、固定、排外的机制。

“一带一路”不是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

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与进来。

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

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

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目标是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在共建“一路一带”过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

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

中国不仅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也要通过“一带一路”等途径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各国共同的事业;不是中国一家的利益独享地带,而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一带一路”建设,包括前期研究都是开放的,中国欢迎其他国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一带一路”的理念、构想和规划,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谱写丝绸之路的新篇章,共同建设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的未来。

“一带一路”官方版图发布加入海上丝路南线

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央视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一带一路共建繁荣》,在央视发布的“一带一路”版图当中,首次加入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南线——从南海到南太平洋的路线。

一带一路的版图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

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国际环境,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提出的经略周边、联通世界的战略构想,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未来发展格局的运筹帷幄和对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深刻洞察,具有重大的经济、政治、外交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宽广的战略平台,对内能够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对外则能够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从而为促进区域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

形成区域合作新格局

从国内发展来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创造前提条件,在区域合作新格局中寻找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可谓是“一子落而满盘活”。

首先,能够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新的合作格局将进一步深化市场融合、丰富市场形式、扩充市场功能、完善市场机制,并显著提升交易的广度、深度和规模,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其次,能够促进我国全方位开放,一方面促进区域贸易发展,从静态上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从动态上实现“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改善对外贸易结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腾笼换鸟”奠定基础,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做好铺垫。

最后,能够引领国内不同区域逐步走向均衡发展状态,通过“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的有机串联并发挥作用,通过海上互联互通、港口城市合作机制以及海洋经济合作等途径,改变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远离中心市场的局面,进而扭转发展的区位劣势,同时也使东部地区在原有发展基础上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而东西部的整体协同又能够在国内不同区域形成既有内在驱动力又有外部拉动力的发展状态。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不均衡发展格局日益强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情形下统筹国内区域发展,实现东部经济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西部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的战略选择。

“一带一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必将促进区域合作新格局的形成。

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

建设“一带一路”,远景目标是构建区域合作新模式,近期目标是实现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我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双边及多边共赢,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东出海”还是“西挺进”,都将使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五通”,进而为我国长远发展和持续增长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在政策沟通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加强友好对话与磋商,积极推动交流合作机制形成,最大程度求同存异,在变化的国际发展环境中找到不变的合作主线,在不变的合作理念中动态优化合作的契机和途径,从而使各自经济发展战略有效对接,消除合作中的政策壁垒,找到利益契合点和重叠点,协商制定合作规划和措施。

在道路联通方面,就是要保证相应基础设施在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利用我国在公路、铁路建设等方面拥有的先进技术,高铁技术稳定成长并趋于成熟的极大优势,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的运输能力,造船能力位于世界先进行列的现实基础,在公路、铁路、口岸、航空、电信、通信网络、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立体化区域大通道。

在贸易畅通方面,就是要及时全面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和发展途径,理性分析相关国家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贸易特征,在此基础上统筹各自的比较优势和不同的发展基础条件,改善贸易结构,扩大贸易规模,签署和完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打破贸易壁垒和贸易禁区,在双方关切的领域内做好文章,逐步提高双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水平,把合作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效益做优。

在货币流通方面,就是要基于长远考虑,在合作的过程中紧紧抓住金融这个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以扩大本币结算和本币互换合作为基本途径,促使在经济交往中与相关国家形成货币安全网,进而推动本地区在整个区域合作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各国捍卫自身金融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内在能力,体现合作中的互信和真诚,同时在区域合作中强化发展中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

在民心相通方面,就是要在区域合作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与沿线国家世代友好的基本精神,利用我国文化多样的特点,推动特色交流,建立互相包容的合作理念,充分发掘不同文化的内涵,在区域合作中不断使各种文化相互交融,找到相互认同的基础,在教育、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实现密切的人文合作,从政府到民间、从精神到理念保持协同,从而为深化区域合作增添内在动力。

社科院报告:

“一带一路”是中国版亚洲再平衡战略

  中国社科院25日在北京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一带一路”是建立在时代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中国版亚洲再平衡战略,其最直接的追求目标是提升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水平,实现亚洲经济的均衡增长,中国要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构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欧亚海陆立体大通道。

  6月25日,中国社科院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与专题数据库发布会,中国社科院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成果在发布会上集中亮相。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立即引发了全世界聚焦,国内外舆论对于这一战略也有着各种视角的分析。

  作为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成果之一,一份名为《“一带一路”与亚洲一体化模式的重构》的报告分析称,“一带一路”是建立在时代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中国版亚洲再平衡战略。

  报告称,虽然这一战略是基于中国的单边倡议,却不是自利的,它包括三个层次的需求:

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推进亚洲区域合作的需要;以及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相较于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报告称,“一带一路”与美国提出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明显不同。

  “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是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中国在东亚的影响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平衡中国,以维护美国利益。

从本质上说,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是要维护东亚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从属于美国这一冷战后形成的地区秩序,是维护不平衡秩序的战略。

  报告称,与美国这种制衡性的、基于秩序考虑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不同,中国版的亚洲再平衡,最直接的追求目标是提升亚洲内部的一体化水平,实现亚洲经济的均衡增长,是从合作出发的,是基于亚洲经济发展考虑的战略。

当然,如果“一带一路”战略能够成功地改变亚洲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局面、塑造一个一体化的亚洲,同样将对亚太地区国际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报告提出,“一带一路”是一种建立在相互依赖基础上的共赢理念。

一方面,当“世界工厂”把中国制造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中国让世界感受到了它的存在,但是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升级面临严峻挑战等事实面前,这也加强了中国对外部的依赖和振兴亚洲经济的需要。

另一方面,虽然进入“新常态”,但中国经济仍维持较高增速,至少对亚洲来说这一个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