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8718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docx

人参栽培技术规范

人参栽培技术研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0年版)

《中药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范》(GAP)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一)

(二)(三)(四)

《优质高产人参种植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人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

《野山参分等要求》

栽培技术规范

一、选地

1.地理环境及气候

我国野生人参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小兴安岭的东南部,即北纬40-48°,东经117-137°的区域内。

此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太阳直接辐射量为2566兆焦耳,日照时数为1000小时/年,大于10℃的积温为2400℃,本区域内的长白山森林地带,年平均气温4.2℃,1月平均气温-18℃,7-8月平均气温20-21℃,年降雨量800-1000mm,无霜期为100-140天。

2.土质

选择有机质含量3%以上的腐殖土。

一般选黄砂腐殖土和黑砂腐质土、壤土和砂质壤土。

最佳土壤腐殖质含量为10%左右,水、气、固三相体积比1:

2:

1,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

土壤微酸性(酸碱值6.0-6.5);氮磷钾含量较高,其他微量元素较全面。

土壤中六六六的浓度不得超过0.4毫克/千克土。

土壤中的五氯硝基苯浓度不得超过0.3毫克/千克土。

3.植被

主要选择针阔混交林,林地栽培人参主要选择栎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林下间生榛,杏条等小灌木,不间生龙牙葱木,空心柳,云凌草,塔头草为最好,由大乔木,小灌木,草本植物形成高,中,低自然屏障,郁闭度以0.8为好。

4.地势

一般岗地、山地选择坡度为15度以内,超过20度的坡度不宜使用。

各种坡向均可利用,以东、南、北三个坡向为宜。

5.周边环境

人参用地应选用运输方便、靠近水源、便于管理的地块。

二、整地

1.清理场地

1.1选地选择柞树、椴树、桦树等阔叶林或长有阔叶树的混交林、灌木林种植人参,老参地或撩荒地也可开垦利用。

土壤应排水良好、富含有腐殖质和磷、钾肥,以森林灰化土,活黄土及花岗岩风化土为佳,而灰泡土、碱性土不宜种参。

1.2伐树:

不能全部伐光,平坦的林地,要留2-3米的林带做防风林带,山坡林地要留出预防水土流失的林带。

1.3割场子烧场子:

山地选好之后,进行场地处理。

把乔木和石块清除场地之外,然后把灌木、草贴地皮割下,均匀铺在地面上晒干,四周围打火道,选无风天,太空晴朗,点火烧,全部变成红炭,灭火。

用土埋或用水浇均可,这样增加了磷钾肥,也杀死了地下害虫。

增高了地温和加快腐熟。

1.4定蹬:

山地栽参有个原则:

“头戴帽,腰束带,脚穿靴”,目的防止水土流失。

按坡度陡坦,留出拦排水的拦水坝。

所以烧完场地后定出排水坝的位置。

一般每隔2000~4000米设一条蹬,宽100厘米,蹬的斜度与山地等高线的夹角以2~3度为宜,留做蹬的树柱子,起固定作用。

翻地时,定蹬的位置不翻。

应把石块。

杂物等检出来难到蹬的旁边。

做成坝形,起到拦水和排水的作用。

2调阳定向

确定参畦的走向:

主要还是利用阜阳、晚阳,躲开中午阳光直射。

山地栽参畦的走向多是正南。

正北走向,如果东西有高山影响,以稍偏西为好,南北两坡,可顺山做畦,东西坡坡度不大,雨水能顺流,可以横山或斜山做畦,特陡的山,斜山顺山做畦,方向定好后,钉上标桩,撒白灰做标记也可以。

参畦万向的标准线,用罗盘仪或经纬仪测定。

将仪器放在地的一端架设好,调节仪器上的度数与床位要求的度数相符,从镜筒找标准杆位置,使之与罗盘仪十字线相重合,在标准点和罗盘仪重锤指点各插一个标桩,用测绳连接两标桩,顺测绳撒上白灰即成基准线。

从基准线两个端点做垂线即为端线。

从基准线两个端点起,沿端线方向,用测绳或尺码杆量出畦串的宽度(畦宽和作业道宽度)插好标杆。

将端线上相对应的两个标桩,用测线连接即成与基准线相平行的中线。

两串线之间面积即为一个参畦,畦的长短,根据地块和地势而定。

3整地

3.1时间:

在刨翻地(5月末)前完成伐树、割场子、烧场子、定橙等项工作,完成清理场地。

栽种参前一年刨好头遍地,栽参当年(9月份前)刨二遍地。

使用隔年土。

规划好排水沟,拦水坝的位置。

在播种或移栽前,边作床边播种或移栽。

3.2整地标准:

刨地底要平,刨翻的土垄必须与床向一致。

深度13-17厘米,不留生格。

刨地拦水坝不刨。

根据地势可顺山或横作斜山作床。

4翻地

4.1时间

新林地:

每年的春夏秋均可以耕翻。

4.2深度

薄土地层:

黑活土和黄土都翻起来。

厚土地层:

一般为15-20厘米。

4.3施基肥

人参喜森林腐区质土,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低,须在整地时添加有机肥料,使土壤肥沃、性状接近森林腐殖质土。

若以一般农田为栽培用地时,前茬以玉米、谷子、豆类、小麦较好;也可在春季播种玉米、豆类,夏季翻压作绿肥,均施入1/3腐熟猪粪、腐熟落叶、绿肥(大豆秆节)、饼肥,1/3草炭,若土质严紧再加入适量细砂,与1/3畔面上反复翻拌3次,使之均匀,然后做成高畦。

在拌土时应于每平方米施入过磷酸钙0.01~0.025千克以增加肥力,或每平方米施入猪粪2.5千克,老房土1千克,豆饼、过磷酸钙各0.5千克,与畦土拌匀。

4.4注意事项

(1)刨地底要平,刨翻的土垄必须与床面一致,深度为13-27厘米,不留生格。

(2)一定要栽参的地块一定要春天刨土备用,做到春刨,夏倒,秋备用。

(3)刨地时拦水坝不刨,避免雨天作业,树根坑要填平踏实。

5.做床

参床规格:

育苗地:

床高25厘米,床宽1.2—1.5厘米,床间距1.2—1.5米。

移栽地:

床高25厘米,床宽1。

2—1。

5厘米,床间距1.2—1.5米。

要求:

先拔正土垄,然后按照参床规格,用土耙搂土做床,床的中间略凸,保证床土深厚均匀一致。

注意:

(1)要根据光照和排水两个条件考虑参床的走向,以排水为主确定参床的走向。

(2)确定床位的原则为,利用早晚阳,躲开中午阳,不用正南阳,一般以上午9-10点阳光从参床退出为标准。

(3)参床的走向,因地势条件的不同而异,山地顺山做床,平地和岗地参床南北走向或南偏东5-30°

三、播种

1.选种

1.1种子标准

(1)适宜品种:

人参(PanaxginsengC.A.Mey)

栽培品种 主要栽培品种有大马牙、二马牙、圆臂圆芦和线芦,其特点是:

 大马牙主根粗短,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

 二马牙主根较细长,产量比大马牙稍低。

 圆臂圆芦和线芦体形比较丰满美观。

(2)种子质量:

一等种子。

千粒重不低于31克,饱满度不低于95%,生活力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低于14%。

种子的色泽为黄白色、无异味、无病粒。

(3)种苗质量:

使用三年生一等苗,根重不低于20克,每千克根数不多于50支,根长不低于20厘米。

1.2良种繁育:

(1)方法:

根据叶形,果色,茎色,产量的不同,采用集团和单株选择相结合,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生长健壮的植株为优良种株

(2)要求

育种田:

干籽千粒重25克以上,水籽千粒重用40克以上。

留种田:

选择三年生一等苗作种栽。

在苗长到五年生时,选生育健壮植株留种。

在人参花序有1/2小花开放时,将花序中央的小花蕾除去1/3到1/2,花序中的病弱花及散生花全部掐除。

(3)种子采收:

果实红熟后期采收,不得过早,采收时要将病果、健果严格分开。

人参果肉开始变软时一次性采收,采收后立即搓去果肉,不得沤滞时间过长,用净水掏净,漂出瘪籽。

漂洗过后的种子阴干,搓洗的种子不得在强光下暴晒。

阴干或弱光下晒干,达到规定的含水量。

当年籽:

当年采收的种子,为了满足春播的需要,于采收后至10月上旬前进行催芽。

前期在室外,温度控制在18-20左右,湿度控制在20-30%;后期在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左右,湿度控制在20-25%左右。

当种子已有80%裂口,胚率达到80%以上时,需及时进行生理后熟。

完成生理后熟后,及时冻藏在春播时取出播种。

(4)种子贮藏:

晾干的种子应放在冷凉、干燥比较密闭的仓库中贮藏,贮藏期间应勤检查,防止种子发霉变质。

贮藏期不得超过一年。

达到催芽指标的鲜籽,当年不能秋播,搞好越冬贮藏。

贮藏期间先通过生理后熟(温度0-5℃),然后冻存,播种前不能化冻。

2.种子处理

处理时间:

一般在采收后至10月上旬进行种子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搓干净的种子立即进行种子层积处理,完成其形态后熟。

处理方法:

架设一个透光不透雨的棚,阳口向北,场地周围挖好排水沟,防止雨水侵入催芽槽。

装箱前干种子用冷水浸泡24小时。

水籽用100ppm赤霉素浸泡20小时。

捞出晾至表皮无附着水,用杀菌剂拌种消毒。

催芽基质,可用腐质土,河沙或3份腐质土1份河沙配制的混合土催芽。

箱底先铺5厘米厚的基质,然后装基质与种子的混合物(基质:

种子=3:

1),上层再覆盖10厘米厚的基质,调好湿度。

质量标准:

种子口率达90%以上,90%的种子胚长达到胚乳长的80%以上。

人参种子处理的温湿度控制参数

名称

种胚形态后熟阶段

生理后熟阶段

分化时期

子叶肥大期

前期

后期

快速生长期

温度(℃)

时间(天)

湿度(%)

胚长(mm)

裂口时期

18-21

40-50

35-40

0.01-0.05

15-18

40-50

40-50

0.05-2.5

13-15

40-50

40-50

2.5-4.5

裂口

0-5

80-120

20-35

5.0-5.5

裂口

附注:

裂口前每隔10-15天将种子倒一次,裂口后期每隔7天倒一次,倒种时要挑出发霉的种子。

用混合土催芽,基质湿度为20-30%;用纯腐质土催芽基质湿度为30-40%。

裂口后基质湿度应保持低限水平。

裂口前基质温度在15-20℃,后期保持13-15℃。

2.播种

(1)种子消毒

  播前,用10%的蒜汁侵泡种子12小时;或用1%福尔马林液侵泡10分钟;用多菌灵500倍液侵泡2小时;用波尔多液侵泡15分钟,清水洗净。

波尔多液配制方法是,按硫酸铜1kg、生石灰1kg、水120kg的比例配制成的蓝色药液。

先用少量水把石灰化成石灰乳,再缓缓倒入硫酸铜溶液,不断搅拌即成。

随配随用,用时搅匀。

(2)育苗时间:

春播:

在4月中下旬,土壤解冻后即可进行播种,播种经过冬贮的催芽种子。

夏播:

播种上一年的干籽,要在6月中下旬进行,干种子播前用清水侵泡24小时。

秋播:

10月上旬至封冻前,播种催芽裂口籽。

(3)育苗方法

点播:

培育二年生苗,采用3Ⅹ5或4Ⅹ4厘米点播;培育三年生苗采用4Ⅹ5或

5Ⅹ5厘米点播。

条播:

行距8厘米,每平方米播入400-500粒种子。

覆土厚度:

3-5厘米,每平方米用种15—20g。

撒播:

开沟4cm深左右,将种子均匀撒入,上覆细土填平,每平方米用种20—25g。

(4)注意问题

苗床要符合标准,要选用充实饱满,胚发育健全的种子,胚根伸出种皮的种子不宜使用,播种后,覆土深度要一致,厚度要适宜,春播时,土壤干旱,要提前灌水,为人参种子的顺利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伏播床面要覆盖,秋播后要防寒。

(5)苗期管理

●土壤消毒

●保苗除草,大约每7-10天一次。

●适当遮荫控水,满足小苗对水分的需求,对植物营养的需要。

●合理的施用低残留的农药,防止苗期病害、虫害。

四、移栽

(1)年限 多采用2种方法:

第一,3年生移栽,4年生收获;第二,2年生移栽,6年生收获。

 

(2)时间 秋天至上冻前移栽。

具体时间,根据各地区气候条件,灵活掌握,使避过高温,又躲果寒流。

因为气温高时,种栽容易萌动,感病;而突遇降温,又易冻伤,造成缺苗。

也可在春季解冻后,芽苞尚未萌冻时移栽。

移栽前半月浇灌参床。

但春季气温较高、风大、土壤干燥,越冬芽易受损伤,故多不采用。

 (3)方法 小心地刨起参苗,装入木箱,防止风吹日晒。

选无病虫害的健壮参苗,分为大、中、小3种移栽。

如不同规格参苗混栽,大苗会防碍小苗生长,造成减产。

栽前,苗根用1:

1:

120波尔多液侵泡10分钟,或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侵泡15分钟。

     

  山坡地从下往上栽种,用拨土板横畦开沟,深6—7cm,沟底要平,参苗平放沟内,使头朝向下坡方向,根不要弯曲。

  平地种参与山坡地栽种相似,多采用斜栽,即将参苗倾斜30—45度栽于土中。

株行距及覆土深度,根据移栽年限、参苗大小及土壤肥力而定。

(4)移栽密度

五、搭棚遮荫

出苗前要搭好荫棚。

荫棚高度,应根据气候高低、植株大小,灵活掌握。

1—3年生的小苗,前檐立柱地上部分为80—100cm,后檐立柱为70-80cm;4—6年生的,前檐立柱为100—110cm,后檐立柱为80-90cm,另50cm埋入土中。

前后檐相差30cm左右,使棚顶形成一定的坡度。

参棚要牢固,风刮不倒。

出苗达2/3时,要盖好房顶。

一般架设双透棚(又称简易棚),即用高粱秆或芦苇、荆芭、树条等编制而成,其优点是节约原材料、产量高、品质好。

也可架设全荫棚,即在顶棚盖草帘、芦苇帘,使棚顶不透光。

棚架规格

项目

播种棚

移栽棚

棚盖宽

脊高

后檐长

前立柱

后立柱

前立柱

后立柱

拱形棚

长白县

集安县

65

90

65

90

70

100

70

100

240

180

50

20-25

20

20

一面棚

抚松县

集安县

105

100

70

80

115

110

80

85

200

180

30

30

弓形棚

长白县

50-60

50-60

50-60

50-60

240

78.4

六、田间管理

1.撤出防寒土 

解冻后,越冬芽萌动时,搂去防寒草和上面的盖土,再用耙或二齿搂松表土,平推平拖,不要碰伤根部和芽苞。

2.光照

四月下旬,一年生小苗上一层帘和薄膜,其它只上膜不上帘。

五月下旬,除一年生小苗外,其它年生盖上层帘。

六月下旬,加盖第二层帘或第一层帘上盖花。

八月中旬,下掉第二层帘或去掉盖花。

九月初,撤去第一层帘,只留薄膜,作货参可将帘子和薄膜全部撤掉。

3.施肥

施肥时间:

施基肥:

结合作床,每平方米施入豆饼或苏子100-200克与五四零六菌肥100克混合的肥料。

根侧追肥:

结合第一次松土进行,叶面追肥结合第一,二,五次打药时进行三次追肥。

施肥方法:

根侧追肥要拌土追肥。

根外追肥浓度:

磷酸钙为2%,磷酸二氢钾为800-1000倍液。

施肥方法:

5月上旬苗出齐后,结合松土开沟施入充分腐熟的粪肥、炕洞土等,每平方米施2.5—4kg,覆土盖平。

如遇干旱要及时浇水,以防烧须根。

也可根外追肥2%的磷肥:

用过磷酸钙1kg,加水5kg,侵泡24小时,滤去沉渣,再加水45—50kg配成。

6—8月的清晨或傍晚用喷雾器将配成的肥液喷在叶面上,每年喷2—3次。

此外,可施“5406菌肥”。

“5406菌肥”由10份腐殖土加1份豆饼粉,接菌种堆制而成,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磷。

4.水分管理

人参怕旱,又怕涝。

因此,应根据雨量和土壤湿度,适时排涝。

天旱时,早晚用喷壶向畦面洒水,或开沟灌水,浇至土壤攥成团,撒开即散。

春季缺水影响全年生长发育,而秋旱又影响参根积累养分。

所以,要及时进行春灌秋灌,并进行保墒。

雨季要及时排水,防止雨水冲积参畦,造成土壤过湿,通气不良。

5.中耕除草

 每年松土除草3—4次。

首次与撤除防寒草同时进行。

6.越冬防寒 

上冻前,畦面要盖草、压土;入春突遇降温,而参苗尚未出土,也应盖草防寒。

参地周围,特别是挡风地块,还应架设防风障。

此外,要及时排除雪水,以免侵害参根,导致烂根死亡。

7.摘蕾 

为减少养分消耗,促使参根积累更多的有效的成分,要及时摘去全部花蕾。

将花蕾运回加工。

七、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与防治

1立枯病

  

(1)危害 又称“折腰病”,是人参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地下茎部,严重时造成参苗大片死亡。

  

(2)症状 危害处颜色变淡,呈黄褐色,染病部位组织软化失水变细,产生绞缢症状,有的萎蔫倒状,有的立枯而死。

同时,大部分幼苗开始腐烂。

  (3)发病条件 病菌以原菌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组织越冬,翌春土壤温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植株,逐渐向四周蔓延。

此菌能在土壤中存活2—3年。

在低温条件下,极易发生。

一般6月上旬至中旬开始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盛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

  (4)防治方法 第一,加强田间管理,勤松土,提高参床土温;第二,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第三,用70%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或多菌灵400倍液浇灌病区,灌药后立即用清水洗参叶,以防引起病害;播种前,在畦面喷洒200倍液五氯硝基苯,用量每平方米为20kg。

2黑斑病

 

(1)危害 又称斑点病,为害人参整个植株。

发病以叶片为主,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造成人参减产,收不到种子。

 

(2)症状 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部,其次发生在茎、花轴、花梗和果实上。

被害叶片初期有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水侵状斑点,逐渐扩大呈暗褐色大斑,后期斑点中部变黄褐色,干枯易破裂。

病斑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使叶片枯死。

茎上叶斑初期椭圆形,黄褐色,以后向上下伸展,中间凹陷变黑,其上面生一层黑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子实体,致使茎秆倒伏,俗称“疤拉杆子”。

果实受害时,表面产生褐色斑点,果实干瘪,俗称“吊杆子”。

 (3)发病条件 人参黑斑病,一般6月初开始发生,6月中旬至7月下旬发生较重,8月下旬基本停止。

多雨季节,空气湿度大的天气,该病极易流行。

病原菌活动最适宜的温度18—25℃,气候干燥病较轻。

 (4)防治方法 第一,及时摘掉病叶,拔除病株,集中消毁;第二,入夏后适时挂帘,调节阳光,减轻病害;第三,选留无病种子;第四,种参消毒。

用1%福尔马林溶液侵泡种参10分钟,然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种参的残液;第五,人参展叶期喷施50%多灵菌1000倍液,或喷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天喷1次。

  上述药物要交替使用,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阴雨天缩短喷药时间间隔。

喷药后如遇雨,则雨停后再喷。

高温干旱不宜喷波尔多液。

3疫病

  

(1)危害 又称湿腐病、“搭拉手巾病”,是人参成株期的严重病害之一,每年都有不同成度的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

  

(2)症状 多为害4—6年生人参叶、茎、根,叶片受害后,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大斑,生病的茎和叶柄呈现暗绿色凹陷长斑。

根部染病后,逐渐软化腐烂,呈黄褐色,有腥臭味,根内可见黄褐色花纹,根皮也容易剥脱。

病株的叶片形似被热水烫过而凋萎下垂,以致整株枯萎死掉。

  (3)发生条件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

7—8月间,气温高,雨水多,土壤和空气湿度大,参床通风透光不好,疫病极易流行。

高温连雨天气发病极为猖獗。

 (4)防治方法第一,随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第二,及时松土除草,保持土壤通风透光,雨季深挖排水沟,极时排水防涝;第三,发病出期,每隔7—10天,喷1次1:

1:

120波尔多液,或喷2—3次敌克松500—1000倍液,代森铵800—1000倍液。

阴雨天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4 锈腐病

 

(1)危害又称烂根病、红锈病,主要为害根部、苞和茎基部。

锈病发生比较普遍。

从幼苗到各年生的,从早春出苗到秋季植株枯萎,整个生育期均能发生,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病害之一。

 

(2)症状锈腐病主要侵染地下部根茎、芽苞和根。

感病组织呈黄褐色小点,逐步扩大或融合呈近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的锈色病斑,与健康部位界线分明。

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并深入内部组织,导致干病或进而引起复杂的软病;地上部分最终表现植株矮小,叶片不展,叶片上出现红色或黄褐色斑点,以致全部变红而枯萎死亡。

 (3)发病规律锈腐病除结冻外,全年都有发生。

一般于5月初开始感染,6—7月是发病盛期。

土壤湿度大,腐殖层深厚,参龄越大发病越严重。

 (4)防治方法第一,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第二,水旱轮作,栽种前用水淹地;第三,拔除病株,挖出病土,每穴撒生石灰30—60g消毒,再回填新土;第四,雨季及时排水防涝;第五,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2000倍液浇灌病株根部;第六栽参时,用65%代森锌100倍液侵根10分钟。

5菌核病

 

(1)危害该病主要为害人参根部,多发生在低洼地,阴坡或山下坡湿度大的地块。

 

(2)病症主要发生于4年生以上的参根,为害芽苞、根及根茎部位。

根部感染后,内部呈软腐状,外部初期生少许白色绒状菌丝体,以后形成不规则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后期内部组织腐败消失,只剩下外皮。

该病蔓延极快,很难早识别,前期地上部分几乎和健康参株一样,当植株表现枯萎时,参根早已腐烂不堪了。

 (3)发病条件 该病在土壤解冻前到出苗期间为发病盛期,6月分以后基本停止。

主要是春秋季低温多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透气性差时易发生病。

蔓延后可造成人参成片死亡。

 (4)防治方法第一,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燥地块栽参,挖好水沟,防止桃花水,提早松土;第二,出苗前用1%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床面消毒;移栽地每平方米施用10—15g菌核利或多菌灵进行消毒;第三,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生石灰或1%—5%石灰乳对病穴进行消毒;第四,可参照锈腐病防治方法。

6红皮病

 

(1)危害又称水锈病,主要为害人参根皮。

 

(2)病症感病的人参,根皮变成黄褐色,表皮变厚变硬,轻者可逐渐恢复,重者表皮有裂纹,须根枯死,茎叶萎蔫,根随之腐烂。

 (3)发病条件地势低洼积水,土壤板结,二价铁锰含量较高,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4)防治方法第一,种参当年早春或提前1年翻耕晒垡,使土壤充分腐化,增强通透性,使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第二,将黑土层下的活黄土翻上混匀,或在黑腐殖土中掺入1/4或1/3活黄土;第三,低洼地做高床,注意排水;第四,勤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7炭疽病

 

(1)危害主要为害人参幼苗和成株叶部。

一般新参区较轻,老参区较重。

 

(2)病症炭疽病主要感染叶,其次是茎、果实。

病斑初期在叶上表现小圆形暗绿色斑点,逐渐扩大。

斑点边缘明显呈黄褐色,中间黄白色,且薄而透明,易碎成洞。

病斑多呈小型,直径2—5mm,最大可达15—20mm。

严重病叶斑点多而密集。

叶片常连叶柄从植株上脱落。

炭疽病严重时,可使植株上的叶片全部脱落,植株瘦弱,不能正常生长。

 (3)发病条件该病全年皆可发生,以7—8月表现严重。

多雨和空气湿度大的季节,有利炭疽病的发生和蔓延。

最适温度为25℃,最高温度为30℃,最低温度为10℃以上,秋季温度降到10℃以下停止发生蔓延。

 (4)防治方法第一,选用无病种子,播前进行消毒,用1%福尔马林液,侵种10—15分钟,取出用清水洗净后再播种或催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