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8834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25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 专题7 微粒构成物质整理.docx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微粒构成物质整理

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微粒构成物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微粒构成物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中考科学(化学部分)复习讲义专题7微粒构成物质的全部内容。

微粒构成物质

年级:

辅导科目:

科学课时数:

3

课题

微粒构成物质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1.物质的微粒

①知道物质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②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大小的数量级

 

a

a

2.原子的组成

①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②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知道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a

a

a

3.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过程

①知道原子结构模型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

②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与方法

 

a

a

1.单质和化合物

①知道单质的概念        ②知道典型金属(镁、铁等)和非金属(碳、硫、磷、氢气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③知道化合物的概念 ④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⑤认识常见的化合物

 

a a

 

a b b

2。

物质由元素组成

①指认具体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列举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③列举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N、P、K)

 

a

a

a

3。

元素符号

①认识常见元素的符号(H、O、C、N、S、P、Cl、I、Si、Na、Fe、Cu、 Ca、Ag、Al、K),查阅元素符号

②说明元素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b

 

b

4.纯净物和混合物

①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

②说明混合物分离的主要方法(过滤、蒸发)及操作要点

③说明粗盐提纯的过程

 

b

b

b

5。

元素的化合价

①查阅元素的化合价  ②运用化合价表述出简单的化学式

③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b b

c

6.化学式

①认识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②解释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

③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

④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b b

b

b

7.物质的分类

①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类常见的物质 ②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

 

b a

8。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①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②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③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a b

b

一、知识解读、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如:

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D(氯分子)(A、ClB、Cl-C、2ClD、Cl2).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

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

(错!

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

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共价化合

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

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共价化合物是由非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CO2、H2O、SO3、HCl、H2SO4。

由离子直接构成的:

离子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如NaCl、CaCl2、MgS、NaF、ZnSO4。

构成氯酸钾的微粒是K+、ClO3—。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e、HF、H2O、NH3、CH4。

已知RO32—有32个电子,则R的质子数为:

R+8×3+2=32

 

常考点清单练习:

1、百花盛开的季节,校园里充满了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物质的三态变化,其实质就是分子间间隔的增大或缩小。

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其总体积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3、原子质量很小。

国际上规定: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某原子实际质量为aKg,作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b。

5、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6、人们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原子核部分,用圆圈表示,并在其中用“+”和数字标出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二是核外电子部分,电子层用弧线表示,在弧线上用数字标明每层上的电子数。

7、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失去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一般大于或等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较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上一般有8个电子.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2O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NO3)3。

3、氢原子有三种,氕、氘、氚,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我们把这样的同类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物质混合而成的。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

氧气、氮气等。

从分子观点看,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而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例如:

铁、氧气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例如:

氯酸钾。

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例如:

水、二氧化碳等。

二、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

微料部分内容使学生初次接触到微观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但中考命题普遍难度不大。

元素知识单独考查较少,但物质的分类属于必考内容,其知识点涉有酸、碱、盐、有机物、单质及混合物等.主要考查内容有:

(1)微料构成物质,主要涉及分子、原子的性质,原子的结构,用微粒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和变化等。

如2011陕西卷第12题、2011烟台第7题。

(2)以微料相关知识为基础,考查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如2011上海卷第48题.

2、题型赋分:

题型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一般为2—4分。

3、能力层级:

本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判断能力,从元素周期表或微料示意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试题一般难度不大。

4、考查形式:

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现象为背景,考查分子、原子的性质和物质的分类;以微观图的形式考查原子的结构、元素和元素周期表。

考查:

元素和原子的联系。

元素是原子和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考查元素的分类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物和无机物。

命题趋势:

1、热点预测:

2012年中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仍将延续往年的特点,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的识记、判断能力,并能应用分类的思想方法对给定的物质按一定依据进行分类。

2、趋势分析:

预计2012年

本专题命题难度不大,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方面的命题可能会有所增加。

在近年中考命题中,单独考查元素知识的命题较少,但物质的分类属于必考内容,其知识点涉及酸、碱、盐、有机物、无机物、单质及混合物等。

中考常有以下几种考查形式:

1、以微观粒子相关知识为背景,考查元素的概念、性质及变化规律等,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探究物质分类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

3、能应用分类的思维方法,对给定的某些物质按一定依据进行再分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应用方面的命题会逐年增加。

4、考查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相关规律。

预计2012年本专题命题难度不大,开放性是其命题的特点,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在今后的复习中要多注意涉及本专题知识点的信息开放型试题。

三、例题赏析:

例1、小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就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凉开水特点及动物生存需要氧气来解答.

解答:

解:

A、凉开水中含有水分子,不是鱼儿死亡的原因,故A错误;

B、因动物呼吸需要氧气,则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而使鱼死亡,即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解释合理,故B正确;

C、凉开水中仍然含有氧原子,但氧原子不能单独存在,故C错误;

D、凉开水中含有氧元素,解释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用物质的组成或构成来解释问题,应注意动物的生命活动与氧气的关系,并注意问题分析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练习:

某同学用刚煮沸后冷却的水养鱼,不久,鱼却死了.下列能比较合理地解释此现象的叙述是(  )

A、水中的细菌在煮沸的过程中被杀死

B、水中溶解的氧气在煮沸的过程中逸出而减少

C、煮沸后刚冷却的水中溶人更多的二氧化碳

D、煮沸后刚冷却的水中溶人更多的氮气

考点:

氧气的用途;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鱼死亡的原因应该与氧气在水中的含量有关.

解答:

A、水中的细菌在煮沸的过程中被杀死与鱼死无关.故选项错误;

B、水中溶解的氧气在煮沸的过程中逸出而减少,鱼因为缺氧而死亡.故选项正确;

C、溶解的二氧化碳也减少了.故选项错误;

D、溶解的氮气也减少了.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2、近年来,科学家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则H3+属于(  )

A、单质B、分子C、原子D、离子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进行解答.

解答:

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可知H3+属于离子;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离子表示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理解应用.

练习:

近年来,我国制造的铁锅风靡欧美,主要是由于铁锅中含有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  )

A、铁元素B、铁单质C、铁分子D、铁原子

考点:

元素的概念;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

根据人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回答,在人体内除氧、氮、氢、碳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解答:

在人体内除氧、氮、氢、碳几种元素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外,其余元素主要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人体内的锌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血红蛋白所必需的铁.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故选A.

点评:

“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化学与生活知识也是中考考查不变的热点之一.

例3、根据下列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

①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②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③它们都带有电荷④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

标签图示型;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

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进行解答;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答.

解答:

①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由图示可知它们有不同的质子数,属于不同种元素,

故①说法正确;

②前3种核外有2个电子层,最后1种有3个电子层;属于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故②说法错误;

③质子数为10的元素为原子结构示意图,不带电荷,故③说法错误

④根据通常认为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是第一电子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一种稳定结构,可知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④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的种类,及结构的性质.

练习:

根据下面微粒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元素通常显+2价

B、粒子②和③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C、粒子③是阴离子

D、粒子②和④属于同种元素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的概念.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

根据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哪些;根据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有哪些;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有哪些;掌握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可知:

图①表示氧原子;图②表示钠离子;图③表示氟离子;图④表示钠原子.

解答:

A、①元素为氧元素,它“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说法错误,因为化合价与离子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同,应为-2价,故A错误;

B、粒子②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则化学性质相对稳定,故B正确;

C、根据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粒子③是阴离子,故C正确;

D、粒子②和④的核内质子数都为11,则为同种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掌握元素的概念.

例4、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火焰也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专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

(1)、化学式的宏观和微观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④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对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这种物质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个数.

(2)、“丁烷"(化学式C4H10)的意义:

(1)宏观意义:

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2)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解答:

A、①②⑤正确,改正: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④丁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A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B、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故B叙述正确;

C、③④的说法错误,故C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

D、④的说法错误,故D关于丁烷的叙述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

例5、某物质经分析知道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定义来回答本题,只含有一种元素不一定是纯净物.

解答:

解: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A错误.

B、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至少有两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故B正确;

C、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也可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故C错误;

D、混合物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属于混合物,也可能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只含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要严格按照定义去练习:

分析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

判断一种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就是考虑这种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与组成元素没有必然的联系.

解答:

如果一种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这种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这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它是单质.又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分析元素组成时,只含有一种元素碳元素,但是它是混合物.

因为只有一种元素,所以不可能是化合物.

故选A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来推断物质的组成情况.问题.

例6、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

12

C、每个维生素C分子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维生素C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要合理搭配膳食才能促进身体健康.

解答:

A、维生素C不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维生素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8:

16×6=9:

1:

12.故B错误.

C、每个维生素C分子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

确.

D、青少年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切忌偏食,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维生素C的结构、组成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练习:

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C还有抗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维生素C是氧化物B、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16

C、维生素C由6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6个氧元素组成

D、维生素C的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3:

4:

3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A、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微粒构成物质时的正确说法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比的算法进行分析,

D、根据维生素的化学式进行分析.

解答:

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而维生素C中有三种元素,故A错误,

B、在计算元素质量比时,是将相对原子质量和角标相乘后的比值,C、H、O的质量比是:

(6×12):

(8×1):

(6×16)=9:

1:

12,故B错误,

C、维生素C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是由原子构成的,宏观用元素叙述但元素不能论个数,故C错误,

D、维生素C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有是由原子构成的,由化学式C6H8O6可以看出原子的个数比是3:

4:

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考查的知识,然后结合再结合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注意一些概念的严密性.

四、同步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则氦原子的电子数是(  )

A、1B、2C、3D、4

考点: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利用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及核电荷数的关系解决此题.

解答:

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氦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确定了电子数也一定是2.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对原子内微粒数量的考查,利用的是原子内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的知识,属基础性识记性质的题目.

2、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已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