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910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20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20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下列四项是已经测得的种子发芽率,最适宜播种的是()

A.60%B.70%C.75%D.94%

2.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部分磨出来的(  )

A.果皮和种皮B.胚乳C.子叶D.胚

3.农业生产上的耕种时松土的主要目的是

A.施肥前的准备工作B.为了除去田间的杂草

C.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D.这样做不利于杂草的生长

4.如图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种植白菜、青菜等叶类蔬菜,应多施(  )

A.含氮的无机盐B.含磷的无机盐C.含钾的无机盐D.含钙的无机盐

6.合理密植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  )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提高光能利用率

C.降低氧气浓度D.增加大气湿度

7.一般情况下,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要深些,这是因为(  )

A.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B.靠近叶的下表皮海绵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多

C.靠近叶的上表皮栅栏层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较少

D.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无色透明

8.夏日正午,温度较高,为避免蒸腾作用散失过多水分,叶片的气孔会关闭。

在关闭气孔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上皮细胞B.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D.叶肉细胞

9.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粮食作物的籽粒饱满,果树和瓜果较甜,这是因为()

A.白天光合作用旺盛,黑夜呼吸作用强烈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黑夜呼吸作用减弱

C.白天光合作用较弱,黑夜呼吸作用强烈

D.白天光合作用较弱,黑夜呼吸作用减弱

10.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

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蒸腾作用C.减少水分吸收D.增加水分吸收

11.太原市天龙山自然风景区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能够进行(  )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D.呼吸作用和吸收作用

12.己知土壤溶液浓度为20%,若根毛细胞能够从中吸收水分,则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应为

A.15%B.10%C.20%D.30%

13.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脉、上表皮、叶肉。

()

A.AB.B

14.有关人体骨骼、关节、骨骼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骨骼、关节和骨骼肌构成运动系统

B.骨和骨连结构成骨骼

C.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组成

D.骨骼肌两端的肌腱有可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15.下列事实不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A.一窝蚂蚁彼此分工合作B.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

C.几头狮子围捕两只羚羊D.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16.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B.鹦鹉学说话

C.大山雀偷喝牛奶D.菜青虫取食白菜叶

17.杜鹃不筑巢、不孵卵也不育雏,这全由苇莺代劳。

繁殖季节苇莺会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8.酵母菌比乳酸菌高等,复杂,主要是因为酵母菌细胞具有(  )

A.细胞壁B.细胞膜C.成形细胞核D.遗传物质

19.引起艾滋病,乙肝,禽流感等疾病的微生物属于(  )

A.原核生物B.真菌C.细菌D.病毒

20.生长在馒头表面的“黑毛”是()

A.青霉B.根霉C.酵母菌D.放线菌

21.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营寄生生活 B.能繁殖后代

C.有细胞壁 D.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2.人类用细菌病毒治疗一些细菌性疾病,这是利用了(  )

A.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里的特性

B.噬菌体个体小的特性

C.噬菌体能借助空气传播的特性

D.噬菌体广泛寄生在生物体内的特性

23.日常生活中对微生物的应用非常普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酿酒时要常开盖,保证酵母菌的活性,有利于酒精的形成

B.利用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形成醋酸来制作醋

C.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因此可以对患者大量使用

D.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是由于盐分多会抑制细菌的生长

24.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是( )

A.T4噬菌体B.鬼笔鹅膏C.衣藻D.迂回螺菌

25.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真菌的菌落比较大,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C.细菌菌落颜色较单一

D.一个细菌菌落中包含多种细菌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都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三人分工合作,都以大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

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数据结果整理于下表。

请认真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学生名称

装置标号

温度(℃)

湿 度

光 照

种子数

发芽率(%)

A

25

潮 湿

有 光

100

96

B

8

潮 湿

有 光

100

0

C

25

干 燥

无 光

100

0

D

25

潮 湿

无 光

100

98

E

25

潮 湿

有 光

5

100

F

25

潮 湿

无 光

5

100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是为了探究______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是______.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______.

(4)从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在适宜的条件下,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

27.生物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获得了生物学基本知识,我们要善于总结归纳,学会生活,从而形成了生物学基本观点和创新意识。

(1)我们学习了很多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特征,了解了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请你用所学生物学知识举例说明。

(2)如果你的手上有100个细菌,它们每30分钟繁殖一代,在没有洗手和其他影响细菌生活繁殖的情况下,四个小时后,预计你手上的细菌数量将达到多少个?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3)人们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利用发酵技术使之造福人类。

如人们利用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___________的原理,用于蒸发馒头而使其变得松软;利用 ___________来制作酸奶和泡菜。

(4)人们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特点,有效防止食物腐败。

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达到防腐目的。

请你说出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

(至少写出两点)

(5)通过上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生物……请你说明动物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至少写出两点)

28.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

29.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图B示______动作,图A示______动作。

(2)[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______,[2]是______.

(3)在图A和图B的动作中,[1]的状态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4)[1]和[2]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动作是在______的支配下.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30.为探究绿色植物的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a.按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阀门①和②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b.将整个装置移到适宜的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光照前阻断叶片间有机物的运输);

c.打开阀门①,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试管,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测;

d.打开阀门②,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测;

e.取下叶片A、B,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1)步骤a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A叶片外塑料袋上有水珠,这水来自叶片的______ (填生理活动)。

(2)步骤b中A、B叶片形成了对照,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3)步骤c 木条能复燃,则该气体是______。

(4)步骤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来自植物的______ (填生理活动)。

(5)步骤e中,若只有A叶片变蓝色,则结论是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明确种子的发芽率只有达到90%,才能达到播种要求是解答的关键。

种子的发芽率只有达到90%,才能达到播种要求,种子的发芽率越高,越适宜播种。

因此,已经测得的种子发芽率中最适宜播种的是94%,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

解:

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来。

小麦都是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的结构包括:

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

种皮起保护作用;胚乳里贮存着营养物质,面粉就是小麦的胚乳加工来的;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一片子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子叶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

故选:

B。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小麦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以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明确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的结构。

一般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内。

3.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应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

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在农业生产上给农作物深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

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根尖的结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成熟区是根尖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植物的根尖从根的顶端向上依次由④根冠、③分生区、②伸长区、①成熟区构成。

根冠位于根尖的最顶端,具有保护根尖的作用。

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伸长区的细胞能够伸长,所以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是根尖生长的主要原因。

成熟区的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各种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氮磷钾对植物的作用。

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钾能促进植株茎秆健壮,改善果实品质,增强植株抗寒能力,提高果实的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

种植白菜、青菜等叶类蔬菜,需要的是叶,因此要促进营养生长即叶的生长,因此需要较多含氮无机盐。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

B

解析:

解: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

只有合理密植才是最经济的做法。

所以合理密植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其主要原因是阳光得以充分利用。

故选:

B。

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

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

提高作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7.答案:

A

解析:

解:

下面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此外上表皮接受阳光照射多,叶绿素形成多。

而表皮由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组成,其中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不含有叶绿体,有利于阳光的透入。

故选:

A。

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包括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解题的关键是把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8.答案:

C

解析:

解:

保卫细胞的作用是控制气孔的开闭。

夏日的正午蒸腾作用减弱,主要原因是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故选:

C。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

保卫细胞的作用是控制气孔的开闭。

叶片的结构、蒸腾作用等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9.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

粮食作物的子粒饱满以及瓜果甜与否,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

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

所以,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粮食作物的子粒越饱满,瓜果越甜。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0.答案:

B

解析:

解: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移栽植物的幼根和根毛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同时一般选择在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因为此时光照不强,会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蒸发,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可见B正确。

故选:

B。

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绿色植物的叶片,减少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据此答题。

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变,要注意灵活的运用知识分析、解决不同的题目。

11.答案:

C

解析:

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能够使空气清新,氧含量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增大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所以太原市天龙山自然风景区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湿润,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意义。

解答时可以从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概念、意义方面分析解答。

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

12.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理解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与周围水溶液浓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植物细胞吸水还是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大小,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此题中的土壤溶液浓度为20%,若根毛细胞能够从中吸收水分,则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应大于20%。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D的30%浓度高于20%。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包括:

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学会识图,并记住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叶片的结构如下图: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包括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叶脉中含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题干的叙述错误。

故选B。

14.答案:

B

解析:

解:

A、骨骼和骨骼肌构成运动系统,A错误;

B、骨骼是由多快骨通过不同形成的骨连结而成,B正确;

C、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

C错误;

D、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骨上。

D错误。

故选:

B

(1)骨骼和骨骼肌构成运动系统。

(2)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面和关节腔;

(3)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5.答案:

B

解析:

解:

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如题干中的A与C;还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D一群猕猴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动物语言。

而一个养鸡舍中有上千只肉鸡,尽管它们群居在一起,但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制度等,不属于社会行为。

故选:

B

16.答案:

D

解析:

解: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例如:

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

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蚯蚓走迷宫、鹦鹉学说话、大山雀偷喝牛奶,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菜青虫取食白菜叶,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

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

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17.答案:

A

解析:

解:

“苇莺在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这是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因此苇莺的这种行为解释正确的是①先天性行为、④由遗传物质决定。

故选:

A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8.答案:

C

解析:

解:

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酵母菌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

酵母菌比细菌的结构复杂、高等的原因是酵母菌有细胞核。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

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19.答案:

D

解析:

解:

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包括病毒、寄生虫、细菌等。

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艾滋病,乙肝,禽流感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属于传染病,引起艾滋病,乙肝,禽流感等疾病的微生物属于病毒。

故选:

D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类型。

20.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真菌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根霉菌的结构特点。

根霉菌是真菌其菌丝体类型为单细胞多核(无膈),以孢子繁殖。

菌落疏松或稠密,最初呈白色,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

菌丝匍匐爬行,无色。

可引起食品霉变,可导致实验室污染。

根霉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为有甜味的葡萄糖。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

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病毒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因此病毒有繁殖现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因此病毒没有细胞壁;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所以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故选C。

22.答案:

A

解析:

解: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这种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从细菌内获得营养物质,繁殖新病毒,同时影响了细菌的生活。

因此可以利用噬菌体来治疗一些细菌性的疾病。

故选:

A。

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三类。

了解病毒的几种类型,重点掌握细菌病毒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23.答案:

D

解析:

解:

A、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酿酒时不能常开盖,错误。

B、利用醋酸菌来制作醋,错误。

C、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杀死细菌,但不能大量使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错误。

D、腌肉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腌肉等食品采用的是腌制法,通过过多的盐分渗出水分,增加渗透压,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正确。

故选:

D。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应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酿酒用到酵母菌等。

注意掌握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制作中的应用,平时注意积累相关的例子。

2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结构掌握程度,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特点。

A.T4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A符合题意;

BCD.鬼笔鹅膏、衣藻和迂回螺菌均具有细胞结构,能够独立生活,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答案:

D

解析:

解析:

此题考查细菌的菌落特征和真菌的菌落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区别。

解析:

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真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

一个细菌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的,是由无数同种细菌组成的细菌集团,不可能包含多种细菌。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答案:

温度 D 种子的数量太少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或25℃)和水分(或潮湿环境) 种子没有完整或活的胚

解析:

解:

(1)由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有唯一变量--温度,所以甲同学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有数据A中发芽率为96%,B中发芽率为0%,可知大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乙同学实验设计的对照组应是D,因为其保持原有状态,能打到实验结果。

(3)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的相比,不足之处是分别只用了5粒种子,这样偶然性大(种子已死亡或休眠),我们一般取多粒种子(如10粒以上).

(4)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或25℃)和水分

(5)在适宜的条件下,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A、D二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是种子(或胚)已死亡或在休眠。

故答案为:

(1)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