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305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docx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

第1课时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世界中能量守恒和转化的规律。

(2)从分子或离子运动的角度理解物质溶解时经历的两过程、以及两个过程的热量变化,理解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溶解过程的热现象,探索放热、吸热的原因,提高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奇妙的自然规律和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溶解的两个过程及其热现象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与演示实验相结合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并给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对于每个学生都不陌生,初中学生学习过浓硫酸溶于水的热效应,利用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流程图

 

3.流程图说明

(1)激趣引题,通过现代生活中需要的各种形式的能量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学习任务和目标。

(2)利用已学习的物理知识讨论能量种类及能量守恒和转化。

(3)引导交流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以水的三态变化为例,来说明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并探讨物质三态变化中能量变化有哪些应用。

(4)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溶解过程),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微观粒子的运动。

(5)学生得出物质溶解过程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扩散过程,教师讲解水合过程。

(6)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本节重点,通过实验(测定氢氧化钠、氯化铵、浓硫酸、氯化钠溶于水的热现象),学生讨论,教师适当讲解共同完成溶解过程中的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中的热效应的学习。

(7)学生讨论物质溶解过程中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理解与吸热与放热的

关系。

(8)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9)根据所学解释实际问题上。

可以让学生解释浓硫酸溶于水为什么会放出

热量。

(10)将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现代人的生活无时无刻不需要各种形式的能量,能量都有哪些形式呢?

日常生活中,电脑操作需要电能;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能;烹调食物需要热能等等。

你是否想过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吗?

2.课的展开

能量的转化常常伴随着物质的变化,太阳具有巨大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转化给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能量。

我们知道物质三态变化中存在着能量的变化。

例如:

固态冰变成液态水要吸收热量;液态水变成气态水要吸收热量,反之就要放出热量。

演示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时的现象,学生直观认识溶质在溶于水时的扩散过程,教师讲解溶质溶于水中时的水合过程。

演示实验测定几种物质溶于水时的热效应。

结合课文学习物质溶于水时的溶解过程和溶解热现象。

并用所学理论解释一些常见物质溶于水时的热现象。

比如,硫酸、硝酸铵、氯化钠。

3.课的总结

教师小结:

物质的溶解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向水中扩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向外界吸收热量,是一个物理过程;另一个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是一个化学过程。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是溶质微粒在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总效应。

六.教学反思

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学生都能理解,同学们自己讨论,使认识更加深刻。

在教学中设计让学生讨论交流物质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既让学生理论联系了实际,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4.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吗(共2课时)

第2课时溶解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结晶溶解平衡的概念;

(2)理解溶解、结晶水、结晶水合物的概念;

(3)理解风化、潮解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晶和溶解过程中微粒的运动的学习,感受动态平衡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平衡思想在自然科学中的普遍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溶解和结晶过程-结晶溶解平衡。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溶解平衡是为学习化学平衡做铺垫,内容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师讲解及学生讨论相结合,使学生理解溶解平衡,并降低学习难度。

 

2.流程图

3.教学流程说明

(1)复习提问,由海水晒盐,盐田中食盐结晶时存不存在少量食盐的溶解,引入新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的新知的愿望。

(2)利用多媒体动画,将食盐的溶解和结晶动画显示出来,将抽象难理解的结晶溶解平衡动态化,便于学生理解。

(3)在动画演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理解分小组讨论结晶溶解过程的相对大小。

(4)教师讲解重点内容结晶溶解平衡。

并补充一些形象易理解的平衡的例子,比如天平的平衡;水池中水的高度问题;生态平衡等使这一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

(5)学生分组讨论溶解平衡的特征,得出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为后序学习化学平衡打基础。

(6)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老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和补充。

(7)进一步理解风化、潮解、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例子。

(8)演示实验结晶硫酸铜加热失水过程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巩固所学。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我们学习过海水晒盐,在盐田中不断有食盐结晶出来,在这个时候是否存在部分食盐的溶解过程呢?

2.课的展开

结晶和溶解是相反的两个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过程恰恰是同时进行的。

这两个同时进行的相反过程是可逆的。

当溶质开始溶解时,溶解的速度大于结晶的速度,这时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总有一个时刻存在溶解的速度与结晶的速度相同的状态,我们称之为溶解平衡状态。

动画演示溶解与结晶。

从微观认识溶解平衡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

如我们常见的生态平衡;天平平衡等。

明确几个概念:

晶体;结晶水合物;风化与潮解

3.课的总结

学生小结:

溶解平衡是互为可逆的两个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扩散到溶液里的溶质微粒数目,与回到固体表面的溶质微粒数目相等时,也就是溶质溶解的速度与结晶的速度相同,从表面看,固体溶质不再减少,也不再增加,我们称之为溶解平衡状态。

六.教学反思

溶解平衡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列举一些生动的例子对学生有一定的帮助。

在教学中我举了天平,水池中的水的高度的平衡等例子,让学生对溶解平衡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通过演示实验来复习风化的概念效果比较好。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理解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学会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补充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感受过程,分组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本质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反应热的含义和运用。

2.难点

运用反应热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学生实验。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中的要求,在整个过程的设计中,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问题1,问题2来自于学生预习的质疑),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性情感形成的统一。

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通过补充两个学生实验.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由师生共同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能量变化及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稳定性。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请同学们设计测量反应热的装置

创设问题激励的情境,进行交流小结。

通过问题3进行知识的应用体验。

思考与讨论,进行交流检验掌握情况。

通过运用体验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提高学习化学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多媒体展出问题和思考的题目,可以节省时间。

2.教学流程

 

 

 

 

3.教学流程说明

(1)复习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引人课题。

提出问题化学变化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呢?

(2)通过补充两个学生实验

实验一、2Al+6HCl→2AlCl3+3H2↑

实验二、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3)请学生思考(实验一)放热反应的原因

(4)小组讨论交流,探讨放热反应与物质内能的关系

(5)放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6)在上述基础上学生思考回答吸热反应的原因。

(7)吸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8)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区别。

(9)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区别。

(10)结论:

放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11)学生实验(中和热的测定),分小组填写实验数据。

(12)分小组讨论实验数据不同的原因,设计测定中和热的装置。

感悟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思想。

(13)小结:

物质的内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作业: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溶解过程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回答)那么,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我们先做两个实险。

(让学生通过补充的两个实验感受和体验化学变化中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中的这种放热和吸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探讨这个问题。

2.课的展开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原因。

当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

那么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吗?

由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区别。

结合教材91页

C+O2→CO2+Q

2H2+O2→2H2O+Q

放热反应:

有能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用“+Q”表示

CaCO3→CaO+CO2-Q

C+CO2→2CO-Q

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用“-Q”表示

阅读92页图4、9

结论:

放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

吸热反应的原因是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学生实验(中和热的测定),分小组填写实验数据。

分小组讨论实验数据不同的原因,设计测定中和热的装置。

感悟节约和充分利用能源的思想。

3.课的总结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教师小结:

物质的内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反应放热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

反应吸热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六.教学反思

通过课堂教学解决来自学生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补充的两个学生实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化学变化中有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去选择合适的燃料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通过设计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装置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是教学中的亮点。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判断热化学方程式正误,理解热效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2)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学会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激励、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等过程,感受主动交流,应用体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感悟节能和充分利用能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和意义。

三.教学用品

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根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和考试内容中的要求,在整个过程的设计中,力争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构建并丰富学习经验。

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和积极性情感形成的统一。

从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认识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分析理解,逐步达到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准确完整的理解。

通过应用和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通过学生的交流反思,自我修正,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等过程,感悟和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体验,并完成和达到本节课目标要求。

2.教学流程

 

 

3.教学流程说明

(1)创设情境。

通过复习反应的热效应,为下面问题的提出做好铺垫。

(2)引入新课。

在化学方程式定义的基础上,师生共同从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初步认识入手,对热化学方程式的初步理解。

(3)思考讨论:

表示反应的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包含哪些内容?

说明为什么?

引导同学思考讨论,逐步达到准确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4)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通过交流总结出不同于化学方程式表达的内容,如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存在状态和吸热、放热等,逐步达到能准确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5)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对错,检查理解的情况,巩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

(6)在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的基础上,师生互动小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达到完整准确理解的目的。

(7)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思考讨论、交流小结的学习方式,学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方法。

(8)巩固练习:

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1365kJ热量,计算69g乙醇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通过练习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方法。

同学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进行感悟小结。

(9)思考与讨论:

学生阅读P94页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四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大小。

(10)进行重要知识点的小结,纠正存在的问题,感悟知识的获得。

(11)作业布置:

①阅读P94页资料库的内容,了解比较常见的燃料的热值的方法。

②教材p100(2、3)题。

注:

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运用多媒体展出问题和思考的题目,以便节省时间。

五.教学案例

1.主题引入

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请同学根据下面能量变化的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B(g)→C(g)+D(l),是放热反应

(B)A(g)+B(g)→C(g)+D(l),是吸热反应

(C)C(g)+D(l)→A(g)+B(g),是放热反应

(D)C(g)+D(l)具有的能量大于A(g)+B(g)具有的能量

思考回答,本题选(A)。

那么对于反应的热效应要如何表示呢?

2.课的展开

请同学思考回答:

影响反应热效应的因素有哪些?

在讨论小结的基础上再请同学思考回答:

表达热效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包含哪些内容?

说明为什么?

在进一步讨论小结的基础上再请同学思考回答:

热化学方程式不同于化学方程式表达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通过讨论使认识不断的提高,并逐步达到对热化学方程式有个完整准确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

在相同的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g)+O2(g)→2H2O(l)+Q1

2H2(g)+O2(g)→2H2O(g)+Q2

H2(g)+1/2O2(g)→H2O(g)+Q3

则Q1,Q2,Q3的大小关系是()

A.Q1=Q2=Q3B.2Q3=Q2<Q1

C.Q3<Q2<Q1D.2Q3=Q1>Q2

在同学思考理解的基础上,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页,思考讨论,交流小结,学会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方法。

独立完成:

1mol乙醇完全燃烧放出1365kJ热量,计算69g乙醇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通过练习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方法。

思考与讨论:

请同学阅读P94页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四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大小。

3.课的总结

进行知识点的小结,恰当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存在状态和吸热、放热等,掌握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简单计算方法。

4.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力求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由浅入深的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注重过程中的体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达到认识的准确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教学过程中不要赶进度,根据学生的思维情况调整教学的进度,力求学生能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使认识不断得以提高,直到达到完整准确的理解。

教学中要注重达到教学的效果,切忌只注意形式而忽视效果的倾向。

4.2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共4课时)

第3课时燃料的充分利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燃料充分利用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家庭小实验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关注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关注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责任感。

(2)感悟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燃料充分利用的原理。

2.难点

课外实验的结果分析。

三.教学用品

录像、flash动画

四.教学流程

1.设计思想

本节课知识要求不高,故将其设计成一堂开放性探究课,通过家庭小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通过质疑、讨论、查找资料、解疑等活动,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进而掌握燃料充分利用的原理,增强节能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建设国家的责任感。

 

2.教学流程图

 

 

 

 

3.流程说明

(1)课前布置课题:

煮沸一定质量水消耗燃气量的测定

具体研究方法

对使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作燃料的家庭分别实施实验,实验环境相仿。

一热水瓶冷水(约4L)加入水壶中(可用2升的雪碧瓶量水)。

记下燃气表读数,点燃燃气,并将火焰开至最大,记下时间(精确到秒)。

当水沸腾(有大量气泡出现)时,熄灭火焰,记录所用时间和燃气表读数,将所得结果记入表中。

 

燃气使用情况调查表

燃气类型(煤气、液化气、天然气……)

燃气表读数

燃气消耗量

消耗时间

加热前

加热后

大火

中火

小火

在相同条件下用中火、小火加热,再做两次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相同的表格中。

(可小组活动,合作进行)

(2)家庭实验结果各不相同,但可分类讨论找异同。

比如学生可发现在控制相同条件下,分别用大火、中火、小火把水煮沸,记录煤气表读数和时间,发现大火消耗时间最少,但中火消耗煤气量最少。

分析原因:

大火产生热量大、散热快、比较浪费,小火产生热量小、散热少,但水烧热后也会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造成浪费,所用时间又长,中火利用率最高,所用时间适中。

这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又充分体现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这一客观规律。

(3)比较几种燃料的优劣

(可结合教材P64-P65内容)

主要成分

热值

价格

主要为碳、还含有H、S等元素

29.26MJ/kg

0.3元/公斤

液化气

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47.5MJ/kg

109.2MJ/m3

2.6元/公斤

管道煤气

H2----48%CH4----13%

CO≤20%

15.9MJ/m3

0.9元/公斤

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CH4

39.7MJ/kg

2.1元/公斤

阅读这些资料,结合生活实际(发达国家生活能源天然气化,上海浦东居民已使用天然气等),比较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上海城市管道煤气的发展方向。

(4)通过对家庭小实验的讨论,小结出燃料充分利用的基本方法后,请同学再交流得出具体的工业上各种形态的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热能的充分利用的方法,知识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又用回到生活中。

(5)现自主学习的一个方面。

五.教学案例

引入:

今天让我们把眼光聚焦到小小一壶水上面。

先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他所作的家庭小实验。

录像:

学生用家用煤气灶烧开一壶开水,记录所消耗煤气的体积和时间。

学生:

汇报家庭实验情况

老师:

几乎每个同学回家都做了这个实验,你们是怎样分析自己测得的数据的?

生一:

我把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作了一个比较,发现用我家的煤气用掉一立方米大约可以烧五壶水,但我查找数据发现理论上可以烧12壶!

学生:

(惊讶)哇!

赞许:

很好!

那你们是不是也有这么大差距啊?

学生活动:

google搜索不同燃气的热值,学生计算理论和实际的差值,发现无论用哪一种燃料都有一半以上的热量浪费掉!

讲解:

试想,中国有那么多家庭,每个家庭每天都在烧水,那么一年下来光烧水这一项就要浪费多少能源?

更不用说其它方面了。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节约使用能源,如何充分的利用燃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同学面前严峻的课题。

板书:

燃料的充分利用

老师:

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呢?

生二:

先分类,再比较。

比如都用大火烧开水,看哪种燃料用的时间短;同一种燃料用不同大小的火焰烧开水的优劣等等。

肯定:

同学们的思路很开阔。

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就是分类讨论的科学方法。

这个实验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学生活动:

分组分析实验数据

交流:

(实物投影实验数据,小组代表分析)

学生一:

在控制相同条件下,分别用大火、中火、小火把水煮沸,记录煤气表读数和时间,发现大火消耗时间最少,但中火消耗煤气量最少。

分析原因:

大火产生热量大、散热快、比较浪费,小火产生热量小、散热少,但水烧热后也会与空气进行热交换造成浪费,所用时间又长,中火利用率最高,所用时间适中。

学生二:

我们认为可以从①火焰大小②空气比例③锅的类型④不同品牌的煤气灶比较得出热能利用率高的节约燃料的方法。

学生评价:

就所做实验对数据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关键是使燃料充分燃烧。

学生三:

还可以加上挡风圈,圈状热水器等把余热利用起来

学生评价:

热能得到充分利用——改进设备,利用余热。

学生小结:

燃料的充分利用

一、燃料的充分燃烧(足量的空气)

二、热能的充分利用

追问:

空气越多越好吗?

回答:

不是,太多反而带走热量,更正为“适量空气”

讲解:

我们这样做对个人来说是节约开支,对国家来说是节约能源。

提问:

那么工业生产中如何也做到充分利用燃料呢?

提示:

可以从工业燃料的特点出发

学生:

工业上一般用煤作燃料,可以将煤粉碎以增加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展示:

图片:

输送带上的小煤块

学生:

如果是酒精、汽油等液状燃料可以喷成雾状。

学生:

还有,我记得我小时候到爸爸的工厂里洗免费的澡,那个热水就是利用生产线上的余热加热出来的(众笑)

展示:

热交换器flash动画

学生:

老师,我们还发现,在控制相同条件下,分别用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把水煮沸,发现液化气的时间最短,但它的价格最贵。

我们在指导燃料的充分利用后,是不是应该学会选择合适的燃料?

肯定:

这位同学很有头脑,他有过高质量生活的意识!

显示:

比较:

各种燃料的优劣

主要成分

热值

价格

主要为碳、还含有H、S等元素

29.26MJ/kg

0.3元/公斤

液化气

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47.5MJ/kg

109.2MJ/m3

2.6元/公斤

管道煤气

H2----48%CH4----13%

CO≤20%

15.9MJ/m3

0.9元/公斤

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CH4

39.7MJ/kg

2.1元/公斤

学生:

煤的蕴藏量巨大,我国居世界第三,但含硫煤会引起大气污染,热值也比较低。

学生:

液化气无毒、热值高。

但易爆炸。

管道煤气已运输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