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521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docx

教案《制冰方法及设备》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

共5页

冷库技术

第五章制冰

第2节制冰方法及设备

授课

日期

2010、6、18

课时

2节

班级

制冷专业2802班

授课方式

以探讨式为主,1、讨论法 2、 情境教学法

作业

题数

4题

拟用

时间

90分钟

教学目的

1、了解常见的两种制冰方法;

2、掌握制冰设备的组成结构。

展示制冰车间现场拍摄录像、图片和制冰结构原理挂图(图1、图2、图3)。

 

掌握盐水制冰法的原理

 

掌握盐水制冰法中制冰和融冰过程的工作原理。

教学回顾

《冷库技术》对于中技制冷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

对于第五章制冰的内容,首先,他们对冷库制冰间和制冰技术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未能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的特点,都给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

所以容易出现两种极端:

程度高一点的学生,为取得好成绩,便“死记硬背”;程度低一些的学生,一旦无法战胜困难,便放弃了。

如何组织教学?

如何设计教学?

是关键。

首先简单回顾第5章第一节内容,包括人造冰的概念,人造冰的分类、性质和应用。

 

1、采用劳动版教材《冷库技术》(第二版);

2、讲解三幅挂图;

3、第一节课安排在多媒体电教室,第二节课安排在2902班课室上课。

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二、课堂活动

三、课文讲解

1.基本知识

2.对照两种制冰方法

3.详细分析

四、教师总结

详细内容及要求

第一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应用分析

一、导语引入

不同用途的冰是否制冰的方法都一样?

通过改变制冰工艺流程能够使制取出不同用途的冰。

1、明确在制冰车间中,技术人员科学地运用制冷设备来吸收水或水溶液中的热量,并使之冻结成固体的整个生产流程。

2、制取不同用途、形状的冰,要利用不同的制冰设备。

学生听讲并思考

2分钟

引入课题,吸引学生思考

 

二、课堂活动

现在,我为大家放一段冷冻厂制冰车间的生产实况录像,并展示制冰设备结构图片:

冷库中的制冰设备和制冰技术已经向着现代化生产的方向发展,作为制冷专业的学生,应掌握制冰技术方面的知识,以便今后能够从事有关制冰设备的维修、操作。

学生认真观看

5分钟

通过放录像让学生产生兴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应用分析

活动小结

这是一次真实的情景演示,但实际上我们对真正完整的制冰过程还需要进一步了解,面对制冰工作原理,也许你已开始感兴趣,也许你从没有思考过不知从何说起,但是没有关系,让我们听一听老师的详细解释吧!

认真听讲

1分钟

引入课题

三、课题讲解

1、基本知识简介

一、制冰的方法:

1、直接冷却制冰法—利用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直接吸收水的热量而结冰。

2、间接冷却制冰法—利用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获得冷量,再将冷量间接传给水使之冻结成冰。

区别两种制冰法的特点:

直接法制冰法—工艺流程冻结快,设备小巧,形状单一;间接法制冰法—工艺流程较复杂,安全可靠,制取的冰的体积大、形状多和质地密度强度大。

学生记录笔记

2分钟

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了解设备结构便于理解知识

2、

对照两种制冰方法

图1——直接冷却制冰法原理图:

注:

蒸发器附带冰架,直接可向蒸发器注水→冻结成冰。

 

 

速读

思考

讨论

回答

听课

笔记

20分钟

训练学生速读的能力,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应用分析

3、

问题

讨论

分析

图2——间接冷却制冰法原理图:

 

制冰车间间接制冰法利用的载冷剂能否用纯水?

学生应回答:

不能,因为要制取0℃的冰,冷冻水温度应比0℃要低几度,纯水的冰点是0℃不能满足间接制冰法载冷剂的要求,可利用氯化钠作为冷冻盐水载冷剂。

思考

讨论

回答

15分钟

使用模型,课堂气氛高涨,积极参与性更加强

课间休息十分钟接下来第二学时

3、

问题

讨论

分析

 

二、制冰设备(以间接冷却法制冰为例)

展示盐水制冰装置结构原理图(图3):

 

完整的盐水制冰装置由那几部分构成?

 

思考

讨论

回答

 

10分钟

这个题目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会从现象看到本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应用分析

 

3、

问题

讨论

分析

 

结论:

整个盐水制冰装置是由制冷系统、冷冻盐水循环系统以及冰块生产传送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盐水制冰装置主要的部件结构原理和作用:

1、制冰池(盐水制冰装置):

原理:

传送带升降机将冰桶浸入盐水中,盐水在蒸发器作用下达0℃以下,冰桶中的水结冰,再由传送带送至融冰槽。

2、融冰槽:

用作脱冰(槽中温水达40℃),浸冰桶约2—3分钟。

3、翻冰架:

传送带把冰桶送至翻冰架,带动冰桶旋转倒至滑冰台。

4、滑冰台:

带坡度的滑冰道(表面用光滑的材质)最后滑入储冰间。

5、冰桶:

金属材质,上大下小,便于传热,便于脱冰。

6、升降机:

水平前后移动,吊钩上下移动。

7、推进机构:

连续推移冰桶。

8、注水器:

向冰桶注入原料水,控制好注水量为冰桶容积90%。

9、冰桶架:

搁置和提放冰捅。

 

举手争取回答问题

 

朗读

思考

认真听课

 

25分钟

 

大部分学生的表达可能存在条理问题或不够形象问题,老师要加以指导,使其抽象变具体、深入浅出

 

4、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在拓展环节,在让学生发表学习了这一节书后的想法和感受后。

让学生把制冰基本原理在笔记本中自述一遍,引导学生积极概括,深入掌握盐水制冰原理的完整表达。

学生写作

5分钟

提高学生概括和领悟能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应用分析

 

四、

课堂小节

本节课题主要学习了制冰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的两种制冰方法,我们必训掌握

1、区别直接式制冰法与间接式制冰法的不同。

2、盐水制冰装置的结构原理。

 

认真听课

 

5分钟

 

总结让学生深入思考

演示设计

板书设计

 

一、制冰方法

二、制冰设备

 

制冰原理归纳

 

展示挂图

 

布置作业

P99第一题第8题

第二题第1、2、3题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感情共鸣,以及活动的积极参与,身同感受的理解制冰设备结构原理。

选择挂图、多媒体电化教学导入,联系生产实际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教学,再通过讲练结合,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华夏音乐之光

-----中国古代音乐

潍坊四中刘雪亮

[年级]:

高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认真聆听本课的主要曲目,通过《八音和鸣》,掌握乐曲主旋律的节奏型;通过《黄莺吟》了解旋律与朗诵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赏析和引导,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3、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延伸至创作模块,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歌曲创作;

4、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的魅力,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和喜爱中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八音和鸣》、琴歌《阳关三叠》、歌曲《黄莺吟》

[教学重点]:

感受中国古代音乐厚重的人文内涵和知识底蕴,感受音乐与情感的结合,细心体会古人的创作情怀。

【教学难点】:

通过赏析古代音乐,体会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并能根据自己创作的诗歌与学习的节奏型,创作说唱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电影《英雄》中,老者抚琴片段。

好的,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课前观看了一段影片,你们觉得它表现了中国哪个朝代的情景?

影片中老者演奏的乐器是什么?

(古筝,与古琴的区别:

引出古琴,并介绍古琴:

二、导入新课:

教师:

古琴为古代四艺之首,其实我国古代的艺术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乐器除了古琴还有很多,同学们能说出几种吗?

学生:

回答问题

师:

展示乐器图片,介绍八音,请学生为八音分类,引出《八音和鸣》这首乐曲。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70中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它们就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今天就让我们首先一起来领略其中一些乐器的风采。

欣赏器乐曲:

《八音和鸣》

讲述古代音乐的特点和代表曲目,并讲解我国古代音乐的辉煌历程。

中国民族音乐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并不断吸收外国的民族音乐发展而成。

(人类自有了语言,就有了音乐,语言音调的高低、长短形成歌曲的雏形,以简单的生产工具敲击发出声音,形成最初的乐器,开始时是因为生产、生活的需要,如传递信息、协调动作等,逐渐形成感情的表达和交流,歌声复杂化,乐器也更加多样。

古代音乐的主要形式:

乐舞和歌曲、乐器、乐律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

[课件]代表乐器:

古琴、埙、琵琶、萧、竹笛等。

(图片)

1、《八音和鸣》(楚调):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实,早在周代,我国古老的先民们就将近七十种乐器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所谓“八音之乐”就源于此。

八音: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列举每种乐器的代表乐器)

(《八音和鸣》的创作背景:

1978年,在湖北县出土了124件乐器,八音俱全,特别令人震惊的是,这一套六十四编钟,其音质之优秀,音律之纯正,造型之美观,让20世纪的人都不得不惊叹古代乐工们的创造之伟大。

随后,湖北省歌舞团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下仿制出编钟、编磬等乐器,创作并排演了《编钟乐舞》,在国内外演出反响强烈。

《八音和鸣—楚调》为其中一首。

乐曲以民间的变奏形式创作而成,开始的引子较自由。

(范唱引子)

乐曲结构:

在编磬的华彩乐段(刮奏为主)之后,音乐主题先齐奏----以瑟(筝代替)为主的中音乐器演奏---吹管变奏---钟磬变奏---弹拨乐变奏---切分后加速---在活泼愉快地齐奏中结束全曲。

(课件)

注意:

此曲主旋律重复多次,而且又以打击乐居多,将节奏型板书,让学生熟练掌握典型节奏型。

请同学们合着音乐的节奏,轻轻的敲击桌子。

找到打击乐的感觉。

(二)歌曲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著称于世,我们的祖先以其非凡的才能创造了瑰丽璀璨的精神文明,包括别具一格的华夏之声——委婉的民歌、悠扬的琴瑟,清脆的钟磬,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性格,而其中的古代歌曲则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

我国古代歌曲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

一、琴歌《阳关三叠》

谈到古琴,我们不能不说到琴歌,也就是一种在古琴弹奏下吟唱的歌曲。

唐代是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期,由于诗歌的繁荣,琴歌也流传甚广。

现在留存下来的唐诗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很多都是歌词。

其中有一首《阳关三叠》流传最广。

同学们知道这首琴歌是根据哪位诗人的那首诗改变的吗?

1、学生朗诵:

诗人王维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歌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是他送友人到安西任职而作,后被人配上音乐,广为传唱。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

现今经常演奏的就是这首由清末张鹤所编的琴歌。

诗中有“阳关”地名,又因在演唱时将原诗叠唱三遍,便有了《阳关三叠》之名。

2、、听赏合唱《阳关三叠》

问题:

音乐有何特点?

演唱者随琴声轻吟低唱,曲调多吟诵性。

节奏平稳,速度徐缓,旋律柔美抒情。

3、学唱主旋律:

引导学生体会古人唱歌的情感和音乐节奏。

4、学生随乐视唱歌曲片断:

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古琴艺术是十分重视“意境”,往往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追求一种只可意会而不言传的情感、思绪或哲理。

因此,对古琴的欣赏与认识不能只单纯地从音乐曲调去理解,而要综合当时文人的处境和精神去赏析。

2、《黄莺吟》

[师]:

刚才欣赏的琴歌《阳关三叠》,我们总结出了古代歌曲的一些特点,那么接下来的这首歌曲,这个特点更加的突出。

我们来看这首歌曲《黄莺吟》

1、请学生朗诵《黄莺吟》,要求抑扬顿挫,音调夸张。

2、教师演唱:

让学生仔细体会,朗诵与旋律的紧密结合。

3、引导学生们说出古代歌曲旋律与朗诵音调的紧密联系,并列举出现代音乐有类似特点的歌曲,延伸到现代歌曲的创作。

(灯,等灯,等灯。

松花江上3、一封家书。

【拓展】:

音乐的创作

音乐的创作分为两类:

1、有旋律的歌曲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

A、歌词B、旋律;C、节奏

2、无旋律的说唱音乐的创作,需要的音乐元素:

A、歌词B、节奏

【课堂实践】分组讨论,尝试创作歌词,根据八音和鸣的节奏,来进行说唱音乐的创作。

四、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并强调重点内容。

五、探索与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古曲或用古诗词谱曲的歌曲吗?

2、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