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643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后感品读三国.docx

读后感品读三国

阅读【三国演义】回答课后问题

姜弈杉

背景,敌阵。

(1-10)

历史:

东汉末年是个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治腐败不堪的黑暗时代,黄巾起义终于在公元184年爆发了。

黄巾起义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动摇了他的基础,直接威胁着东汉王朝的生存。

小说: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争锋,并入于秦,及秦灭亡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

汉朝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敌政:

①十常氏宦官当权;②董卓称霸朝野;

人物分析(1-10)

正:

马腾、王允、韩遂、刘备、关羽、张飞、何进、丁原、公孙瓒、赵云、孙坚、刘表、陶谦、貂蝉

邪:

李、郭汜、张角、董卓、李儒

亦正亦邪:

曹操、吕布、华雄、袁绍

品读曹操(1-10)

易中天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说明曹操一定能千古流名,无论是好是坏。

但曹操这个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全面的了解、认识他。

在十八路诸侯攻打董卓时,只有曹操与孙坚来攻打,可以看出曹操胸怀大志。

但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心手狠心黑,一句“宁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使多少人离他而去。

求贤若渴是曹操的特点,一说有贤人来了,可以光着脚、散着发出门迎接。

曹操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我们要全面的了解他,否则是盲人摸象罢了。

徐州何去何从(11-20)

陶谦觉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治理徐州的才能,所以让于刘备,并推荐了孙乾辅导。

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此时的徐州正处于水火之中,陶谦万不得已,才让于刘备。

吕布来降时,刘备觉得吕布乃当今英勇之士,决定让于吕布,可能觉得自己也守不住徐州,或者想要拉拢吕布的意思,知道自己的部下不会同意。

后来,吕布打刘备占了徐州,最后曹操获得了徐州。

不同降将。

(11-20)

孙策可是很爱才的一个人,他认为太史慈是一位有才华的人,希望留在身边,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业,太史慈被俘后,孙策亲自出营迎接,并以重礼相待。

贤臣择主而侍,太史慈见孙策如此看重自己,便投降了,并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因为志同道合,而吕布则完全是不想死而投降,他们两个的投降是有本质上的区别,一个有尊严,一个无尊严。

吕布之死。

(11-20)

吕布的死,表面上是因为刘备对曹操说了他的坏话,实际上是他自己往日的举动和行为一步步把自己推进了坟墓。

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见利忘义的人,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而刘备却是出于对自己大业的考虑,如果曹操得了吕布,那就像如虎添翼一般,所以说了吕布的坏话。

其实曹操的谋士与曹操本人都是想要吕布死的,人人都想让他死他只能非死不可了。

奸雄曹操(21-30)

曹操实际上就没把汉献帝当作皇帝看待,一次打猎时,曹操讨过天子宝雕弓,射中鹿背,大家以为是皇帝射的,齐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天子之前受之,并不还宝雕弓。

对于这样的事大家真是敢怒不敢言,在心中已把曹操定为国贼。

但同为国贼的董卓和曹操是不一样的,董卓是乱世之枭雄,横行霸道,蛮不讲理。

而曹操则是乱世之奸雄,奸猾而有野心,并且在对待皇帝,他们也有很大的区别,董卓为了让大家都听他的,直接换掉了皇帝,在大家心中,皇帝乃一国之君,一国之本,可不是想换就换的,所以人心就这样没有了。

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与董卓一样野心勃勃,紧盯着眼前的这一块肥肉,但因做法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祢衡之死。

(21-30)

祢衡的脾气,可是有一点怪的,见谁都骂,他见到曹操后,直把曹操骂的气不打一处来,但曹操可是出了名的爱财,不能因为杀了祢衡而让天下贤士敬而远之,并且祢衡只是闹别扭,闹意气,只代表他一个人,并没有形成一个政治集团或一股政治力量,对曹操没有造成危险,所以曹操把他送与刘表,希望借刘表的手,杀死祢衡,而刘表也不笨,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又把祢衡送到黄祖那里,祢衡最后被黄祖所杀,真可惜那一世才子。

话说关羽。

(21-30)

说出关羽,有一个字可以形容他——义,在戏剧中红色表现了关羽的义,而这个义在千里走单骑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不忘兄弟之情,时时刻刻记得兄长,不管曹操给了多么丰厚的待遇,一听说刘备的消息,立刻告辞。

不贪图荣华富贵也是他的一大特点,美女珠宝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而他却不为所动,真是难得。

忠义双全不贪财好色,一位伟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许攸问粮。

(31-40)

许攸因不满袁绍,所以投降了曹操,曹操见子远来了,光着脚就出来迎接。

许攸向曹操询问粮草,曹操自信的说:

“还多着呢,足够吃3年。

”许攸摇了摇头,曹操说:

“哎呀,其实只够吃一年的了。

”许攸又摇了摇头,曹操说:

“看来瞒不了你了,只够吃一个月了。

”许攸再次摇了摇头,曹操看实际实在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就剩几天了,许攸这才点点头,曹操在心中默默佩服。

火烧军粮。

许攸投降曹操后,向曹孟德献计,动袁绍债务乌巢粮草,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带领军队偷袭乌巢,袁绍派人前来救援,有人告诉曹操,曹操说等他们到我身后再告诉我,就这样放火焚烧了袁绍的所有粮草,至袁绍军心动摇。

曹壮大,刘遇折。

(31-40)

曹操在官渡之战的时候,逐渐壮大,而前期刘备因失败而与兄弟失散,夫妻离别,不知道任何人的下落。

此时的刘备真可谓无处留身,只好投降袁绍,刘备集团的关羽也因无奈投降曹操,徐庶去曹营也是一大损失,刘备集团真是七零八落。

三顾茅庐请诸葛,孔明上任两把火。

(31-40)

刘备在一穷二白的时刻,最渴望有高人指点,徐庶推荐孔明,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很有架子的,要朋友、兄弟先见刘备,但刘备锲而不舍,终于请孔明出山。

而诸葛亮一出山,就一鸣惊人,接连在新野、博望两把大火,以少胜多,战胜了夏侯敦和曹仁,这就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的两把火,等到赤壁的第三把火,在卧龙的辅佐下,刘备也慢慢在三国中占有稳定的地位。

东吴报仇。

(31-40)

自孙策死后,孙权据守江东,承父兄基业,在起兵伐黄祖的时候,部将凌操被甘宁射死,并且孙权的弟弟也被部下射杀死。

后来张昭、周瑜辅佐孙权,正好又有甘宁来降,孙权又伐黄祖,以打败黄祖告终。

蒋干中计。

(41-50)

蒋干受曹操的委派想要说服周瑜投降,便来到了江东,可谁知周瑜设下了圈套,宴请蒋干之后,周瑜假装醉酒,一摇一摆的和蒋干一起回到屋中,倒头便睡,蒋干想要偷看周瑜的军中机密,便叫了几声周瑜,见他没有反应,便来到桌旁,看到了曹操手下两个将军与周瑜往来的书信,不由得心中一惊,一看果然有事,便准备第二天回去报告曹操。

刚躺下,周瑜便醒了,叫了叫蒋干,蒋干假装熟睡,周瑜也假装放了心,与门外的人说话,蒋干竖着耳朵听到了一点,更加坚信那两个人要造反。

曹操手下人回报已将那两位将军的首级取下时,曹操突然醒悟自己中计,却为时已晚。

赤壁联合。

(41-50)

孙刘联军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就是借到了东风,东风一刮,使得火攻计成功,本来不可能的事突然就有了,真是老天的友情赞助。

地利那就更不用说了吧,长江天险,就算不打仗曹操也是很难攻下来的,孙刘联合本来就对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再加上曹操的军队主要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不战已自弱三分。

当然孙刘联合也埋下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要多次谋害,一个想要杀你的人,你不可能与他深交吧,荆州也是吴蜀争夺之地,刘备一直占着不“还”,东吴也毫无办法,最后一个白衣渡江,孙刘联合彻底破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的趋势。

马超赛吕布。

(51-60)

曹操杀了马超的父亲与弟弟,马超怀恨在心,与曹操决一死战,马超英勇过人毫不逊于当年吕布,直把曹军杀得落花流水,曹操在乱军中忽听一人大呼“穿红袍的是曹操”,他赶快脱掉了衣服,又听见有人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急忙割掉胡子,又有人大叫“短胡子的人是曹操”,只把曹贼弄的晕头转向,淋漓尽致的显示出了马超的勇猛。

赔夫人折兵。

“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虽然这个好像并不是历史真相,但作为小说来讲确实是很有看头的,周瑜和孙权计划假装把妹妹嫁与刘备,来夺取荆州,谁知却弄假成真,真把周瑜气个半死。

用妹妹的婚姻来为自己夺取地盘,就是太不人道了,真是恶有恶报。

凤雏性格。

(51-60)

卧龙、凤雏,得一人者得天下。

而凤雏的性格却让人难以理解,有如此大名的他却因为长相问题,连招孙、刘两位轻视,你直接说你是谁不就可以了吗?

那大家,还不要给你捧上天了吗?

特别是到刘备那里,有鲁肃与孔明的书信却不给刘备看,当上小官,又不显示自己的才华一鸣惊人,非要等别人说自己时再露才,难道有才学的人都如此清高,如果没有人引荐,你要隐居一生吗?

真乃怪人。

凤雏庞统。

(61-70)

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诸葛亮为蜀国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庞统却早早死了,为什么他如此短命?

一、他太过自信,他做事远没有孔明谨慎,在他刚到刘备那里就可以看出,他比较高傲,所以他也并没有把敌军放在眼里?

酿成了最后的悲剧;他心胸不够宽大,在孔明建议不要进军时,他以为孔明怕他抢功,又说服刘备不要被诸葛亮所迷惑,一个如此心胸狭窄的人死了也不足可惜。

单刀赴会。

(61-70)

单刀赴会体现了关羽智勇双全,勇在他敢答应来赴会,并且不带过多随从,他身穿青巾绿袍坐于船头,谈笑自若,一面“关”字大旗在风中飘摆,使人望而生畏。

智在他知道东吴有埋伏,所以把鲁肃当作人质,让东吴束手无策。

聪明杨修。

(71-80)

总的来说,曹操是以政治划线的,谁反对他的政治路线和政治安排谁就会死?

而杨秀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但可惜都是小聪明,他自以为非常了解曹操,把曹操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而曹操的猜忌和防范心是很重的,他希望看透别人的心思,而自己的谁也不能知道。

太过聪明也会引火烧身。

陆逊大胜蜀汉的原因。

(81-120)

先说一下陆逊,他是一个十分有本事但又十分低调的人,并且冷静谨慎,而刘备要为自己的义弟关羽报仇,正处于热血沸腾的状态,并且蜀国现在已经是兵强马壮,所以刘备也高傲自满,根本就没有把陆逊一介书生放到眼里,光这样分析一下主帅刘备必败就不用说了。

第二,陆逊把刘备看得很透,刘备并没有水陆并进,这样一下子就减弱了威力。

并且陆逊看出刘备刚开始的时候一定戒备很严,所以和刘备僵持了几个月,等刘备放松了,再出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第三,刘备这个人用人可以用兵不行,七百里连营跟当初曹操连一片大船有什么区别?

原来只顾烧别人了,现在却被别人烧了,而最后诸葛亮摆的八卦阵也被其岳父破了。

真是: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诸葛亮为何七擒七纵,不如杀之以平南方(81-120)

七擒七纵,从未所有,就算是在原来的战役中,诸葛亮也没有用过,为何在平定南蛮是时候,一连七擒七纵孟获?

在平定之前,马谡曾经说过:

“夫用兵之道: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诸葛亮在刚擒到孟获时逼他投降,可能当时是降了,以后可能还会联合孙权,曹魏前来攻打。

如果杀了呢?

可能他的兄弟儿子们会重装兵马来为父兄报仇。

只有一个人打心眼里服了才是真正服了,这样南蛮才会祖祖辈辈地臣服下来,不会成为蜀汉统一天下的阻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