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9776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docx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教案

【篇一:

孟德尔教案】

1.教材分析

1.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的第1课时,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教学中,本节内容需2课时完成:

第1课时学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第2课时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再发现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教材对本节内容的呈现,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亲历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包括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一条明线──孟德尔是如何发现并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一条暗线──假说演绎法的探究过程,科学方法的训练。

当然,这也将是进行本节课堂教学的主线。

1.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可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2.1知识方面:

通过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2.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孟德尔遗传定律探究过程的学习,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养成理性思维品质。

1.2.3能力方面: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方法,提高逻辑推理能力;能运用数学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尝试进行杂交实验的设计。

1.3教学重点、难点

1.3.1教学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1.3.2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杂合体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的分析)。

2.教法与学法

2.1教法

由于遗传定律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本节课将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讨论等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直观化,突破教学难点。

在整堂课中,理性思维训练贯穿始终,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2.2学法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分离定律,感受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因此以问题为依托、以演绎推理为主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思考、观察、讨论,伴以读图、析图、写遗传图解等训练,来培养学生获取、运用信息的能力和规范性的养成,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在回顾分离定律的基础上,沿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通过问题(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

两对相对性状共同遗传时有何规律?

)引入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学习,这既符合孟德尔的探究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可褒扬孟德尔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2层层引导,学习新知(30分钟)

3.2.1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相关内容后,请学生叙述该实验的过程及结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3.2.2提出问题:

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1)为什么f1全是黄色圆粒?

(帮助学生巩固对性状显隐性的认识)

(2)对f2粒形和粒色两对性状分别研究时是否仍遵循分离定律?

9:

3:

3:

1与3:

1之间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在性状水平上认识到自由组合现象。

同时训练学生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是概率定律)

(3)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借鉴遗传因子假说,能否解释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

3.2.3做出假说:

此时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教师作如下引导: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性状分离是因为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那么性状自由组合的原因是什么?

此时,“性状的组合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了自由组合”这一假设已呼之欲出。

(通过这一过程可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并对前面的推理过程适时做出肯定性评价(你们做出了和伟大的科学家一样的解释!

),使学生对前面的推理过程得到自我认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自信心。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可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对此难点加以突破。

对比孟德尔对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意识到,孟德尔解释的重点是:

在配子形成时发生了什么及最终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课前布置学生以同桌两个为一组,每组准备一元和五角硬币各一枚,一面代表y、r,另一面代表y,r,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直观地体验并总结出f1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在理解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遗传图解表示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及结果,找学生代表黑板书写。

完成后,同桌相互评价并共同评价、完善黑板上的遗传图解,最后用多媒体展示完整的遗传图解。

(使学生加深对自由组合解释的理解并训练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规范性)

3.2.4验证假说:

教师引导:

孟德尔在得出分离定律时,提出假说后探究过程结束了吗?

假说可以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就说明它一定是正确的吗?

让学生参考分离定律的验证实验,自主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

3.2.5总结规律:

至此可让学生自行总结并叙述自由组合定律。

(培养学生总结及表达能力)

3.3课堂巩固与评价(10分钟)

限时完成学案“课堂巩固”部分习题(略),公布答案并点评。

3.4小结(2分钟)

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是分离定律的延伸。

但科学发现是无止境的,至此人们已认识到遗传因子的存在,它在哪里,是什么,如何行使功能,等等,这一系列问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章节的学习作铺垫)

3.5布置作业(1分钟)

4.板书设计

【篇二:

81孟德尔遗传规律教案设计】

8.1遗传规律

1.导入

细胞基本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延续性、细胞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整体的生物体生命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细胞是生命活动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遗传也是这样,对一个生物体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价值可能不在于个体生命的无限性,而在于生命本身的一个延续过程。

那就会涉及到另外一个事情,对于一个个体它怎样留下自己的后代。

生命的延续性还是通过遗传这样的过程来实现的。

遗传背后的内涵、机制是什么样?

探讨的遗传规律。

2新课

遗传的现象实际上人们已经很早就观察到了。

所谓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遗传现象,那它背后的规律是什么?

人们很早已经开始研究,但是真正获得一个成功的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孟德尔。

孟德尔本人出身很一般,家里也很贫穷,对于这些穷孩子有什么出路呢?

其中有一条是到修道院去当牧师,牧师是一个很受人尊重的职业。

可以做很多的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传道了,其他的一些学校啊、医院啊都和可以和修道院有关。

他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的,在修道院里面后来有机会去大学进修,回来后,除了做一些事务性工作,就开始了对遗传学的研究。

3.来看看孟德尔的遗传学的研究

为什么在孟德尔之前有很多人关注这样一个遗传的活动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规律呢?

有人本身的问题——因为他是孟德尔

但是客观来讲,孟德尔实现这样一个成功的有很多的客观因素。

(一)研究对象——豌豆

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豌豆,选择的实验材料很有意思——豌豆。

天然的自然界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

什么意思呢?

闭花传粉:

花在开放之前实际上在花的内部已经完成了传粉的工作。

在花里面有雌蕊和雄蕊。

花的核心结构实际上就是雌蕊和雄蕊,雌蕊就相当于母本,雄蕊就相当于父本。

一朵花里面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这种花叫做两性花。

植物界中也有单性花。

如但常见的玉米是单性花,既有有雌花又有雄花两个花长在一株玉米上,玉米的雄花长在哪?

尖上。

雌花就是玉米棒子上的长须,就是雌蕊,像笤帚似的东西上面的花粉落下来,玉米轴上,完成受精。

银杏——雌树和雄树。

而豌豆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开花之前,在自己的花里面完成了受精过程。

自己的遗传特质在自己完整的植株里面就能够完成传代。

自己繁殖的后代100%都是自己的,不会与其他的植株发生一个杂交的过程。

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自然界的豌豆都是纯种。

什么是纯种呢?

比如养猫或养狗都知道,比方说养了一个虎的猫,岁数挺大的了,想留下一个跟它一样的猫,你得选择一个跟它一模一样的或跟它一种的猫去交配才能留下一样的猫。

比如一个开白花的豌豆,只要它在自然界中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无论它传多少代,都是白的。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这样的,虫媒花)受精受结的种子,都留在豆荚里面,对于后代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特征,我可以很好的收集它进行观察和计数。

具有很多对便于识别的相对性状。

研究遗传学要有一个目标,对于一个生物体,它的特征是丰富的、复杂的体系。

一定要去一个简单的问题入手。

比如,我就关注双眼皮。

很多人觉得双眼皮比较好看,我想知道双眼皮的遗传是什么样子的,你不用管别的东西,只看双眼皮。

孟选择其中的7对,容易分辨的,比方说花的颜色(紫的、白的),种子的颜色(黄的绿的),种子形状(圆的皱的)等等。

涉及到一个概念:

什么叫做性状?

遗传学中的研究目标,我们观察一个生物体的时候,你总会根括出它的一些特征,其实就是生物体各种各样的特征。

通常情况下性状都是对存在的。

比方说高鼻梁,低鼻梁。

嘴唇厚薄,个高个矮这些都是一对一对的相对性状。

我们把一个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就称做相对性状。

用豌豆怎么来做研究呢?

(二)研究方法——杂交实验法

他用8年时间做实验写成的论文的名字就叫做《植物的杂交实验》

实验方法其实很简单,之所以实行了8年更多是在艰苦的数据统计和多代的重复实验上面。

三个部分

(1)去雄。

既然是杂交,就要打破自然界闭花传粉的模式。

想看看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植株之间是怎么延续它的性状的。

要完成杂交,不能让花自己闭着,在花受粉之前,把花掰开,为了避免自花传粉,去掉雄蕊,这一操作——去雄。

异花人工授粉(开白花的花粉,涂抹到开紫花的雌蕊上)

套袋(为了防止别的花粉传播到)

(2)收集计数

(3)统计计算

(三)结果

1.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

选择其中的一个例子

花的颜色:

紫花白花

遗传图解

p(亲本)紫花x白花(父本和母本)♀(女神维纳爱美,常持小镜子形似)♂(因为爱神丘比特的弓箭袋状如)

♀♂

f1(子1代)

紫花(全部)f1代表现出的亲本性状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隐性性状自交f1代自交产生2个性状

f2显:

隐大约为3:

1

f2正反交的结果相同

紫白

构造出的f1与自然界的子代有什么不一样的?

结果既有紫也有白,与自然界不同在f2代既出现了显性亲本的性状,也有隐性——性状分离

而且还没完,别的人做这个实验到这也就差不多了,meng与之前所有研究遗传学的人最大的区别是把数据的统计加入了实验中。

大量数据做为基础(扔钢蹦10000次)

正交反交

结果——解释规律

(四)假设

我们看到的是性状,性状的背后是由一个叫做遗传因子的东西决定的。

后人把meng的遗传因子称作基因。

1基因决定性状

meng当时非常厉害,而性状大家都能看见。

基因是什么,是人们瞎猜的,不知道在哪,是生物内部一个很深层的一个机制,有这么一个东西决定性状,到底怎么决定的meng也不知

道。

那么具体到白花和紫花这样一对相对性状中呢,有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c和c

2基因在生物体的存在形式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当中,成单存在。

体细胞cc(显性纯合体)cc(隐性纯合体)cc(杂合体)基因型

3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因为等位基因会分离从而进入不同的配子ccf1中cc杂合体,显性基因c对隐性c有显性作用,两块玻璃花透明,但同时有一对等位基因相互独立而不混杂。

就是两块玻璃

4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篇三: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及解题学案】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及解题(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不完全显性、致死、复等位基因等遗传现象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其规律解题

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多种遗传现象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其规律解题

【知识回顾】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合作探究】

【例1】紫茉莉的红花受a基因控制,白花受a基因控制,a、a是一对等位基因。

用开红花的紫茉

莉品种与开白花的紫茉莉品种杂交,f1全为粉红花。

请回答:

(1)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2)若让f2中的全部红花植物和粉红花植物群体内相互授粉,则f3中出现红花植物的概率

为。

【例2】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控制植株绿色(A)和金黄色(a)的基因位于X染色

问:

第一、二组没有出现雌株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例3】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

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

b.自然状态下,决定喷瓜性别的基因型共有6种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代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合作探究】

【例4】某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对a、b对b为显性。

若让基因型aabb紫花植株自交,子代植株中紫花:

白花=9∶7。

(1)已知紫色素是由一种白色物质经两种酶通过两步生物化学反应合成,且该植物的紫色素是由

基因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新陈代谢的过程(即基因间接控制性状)来实现的。

请用文字和箭头画出相关基因和酶控制紫色素合成的生物化学反应途径:

(2)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

则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

是。

(3)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

红:

白=9:

3:

4,则可对上

述紫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反应途径作何修改?

(4)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

红:

白=9:

4:

3,则可对上

述紫色素形成的生物化学反应途径作何修改?

【例5】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

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

述中错误的是()

a.可产生四种表现型b.肤色最浅的孩子基因型是aabbc.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1/4

1.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2.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和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64b.5/64c.12/64d.15/64

3.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下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茧(aabb)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茧与黄茧比例是()a.3:

1b.13:

3c.1:

1d.15:

1

5.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例发生变化。

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

1;c.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

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bb

6.女娄菜是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被子植物。

女娄菜的宽叶(x)对窄叶(x)是显性。

实验

b

研究中发现,窄叶型含x的花粉粒死亡。

b

(1)如果要证明含x的花粉粒死亡,而且子代的表现型都是宽叶型,你将选择基因型为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2)如果要使子代的宽叶和窄叶的分离比为3︰1,你应选择基因型为的两个亲本进行杂交。

7.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项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

(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其父亲为秃顶蓝色眼而本人为秃顶褐色眼的男性与一位非秃顶蓝色眼的

女性结婚。

这位男性的基因型为____或_____,这位女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若两人生育一个女儿,其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

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

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

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

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

①________;②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

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

化形成,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_______。

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参考答案】

1.d2.d3.b4.b

5.

(1)aaaa

(2)aa(3)遗传图解略

bbb

bbb

7.

(1)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为秃顶或非秃顶

(2)女儿全部为非秃顶,儿子全部为秃顶(3)bbddbbddbbddbbdd

非秃顶褐色眼、非秃顶蓝色眼、秃顶褐色眼和秃顶蓝色眼

8.【答案】

(1)a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aabb3/64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基因突变为a基因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全部遗传信息幼苗

【解析】

(1)a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a基因纯合(即为aa),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

(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

感病=1:

1,无香味:

有香味=3:

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aabb,从而推知子代f1的类型有:

1/8aabb、1/8aabb、1/4aabb、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

(3)正常情况aa与aa杂交,所得子代为aa(无香味),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a基因突变为a基因或含a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