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020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 教科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docx

秋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精品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5食物中的营养教案

 

课题

2.5食物中的营养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会给我们身体带来营养。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知道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碘酒、实验所需的各种食物、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每天都会吃很多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

出示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进一步了解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有哪些。

这些种类丰富的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怎样的益处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5、食物中的营养

二、探索

活动一:

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在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一些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我们如何检测出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呢?

要想测出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要借助一种检测试剂。

出示碘酒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碘酒的特点。

碘酒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主要成分为碘和碘化钾,适用于皮肤感染和消毒。

要想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我们就在食物上滴上一滴碘酒,然后观察食物颜色的变化。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使用滴管将碘酒滴在一块馒头上,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

预设:

如果食物上出现深蓝色,则说明食物中含有淀粉,反之,则说明食物中不含有淀粉。

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要求:

选取自己想要检测的5种食物,分别在5种食物上滴上碘酒,然后观察食物颜色的变化。

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上已经有馒头、马铃薯和西红柿三种食物,学生再任意选择两种食物进行检测,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实验,并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

活动二:

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

刚刚我们检测了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下面我们再来检测一下,哪些食物中含有脂肪?

出示课本31页上面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的方法。

第1步:

先用食用油在纸上涂抹,出现的油迹不会消失,说明食用油中存在脂肪。

第2步:

用其他食物在纸上涂抹,把留下的痕迹与食用油的油迹作比较,如果接近,就说明食物中也含有丰富的脂肪。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

对于坚果类的食物,在检测其中是否含有脂肪时,需要把坚果类食物在纸上使劲涂抹,这样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学生分小组活动,使用以上方法对以上5种食物进行检测,检验这5种食物中是否含有脂肪,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交流实验结果

刚刚我们通过实验,检测了5种食物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实验的结果。

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表,引导全班同学看一看。

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馒头、马铃薯中含有淀粉,不含有脂肪;西红柿中既没有淀粉,也不含脂肪;花生中既含有淀粉,也含有脂肪。

不过含有脂肪的食物不仅有花生,很多坚果类食物都是既含有淀粉,也含有脂肪;苹果不含有淀粉,也不含有脂肪;猪肉主要含有脂肪。

活动三:

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出示课本31页中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师引导: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除了淀粉和脂肪之外,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等,不过因为条件关系,有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难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方法进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去了解。

出示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某些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三、研讨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食物的营养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丰富的食物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呢?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有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呢?

一般情况下,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有的食物只含有一种营养成分,也有一些食物还有2-3种或者4种营养成分。

我们如何简单的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一:

看食物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

方法二:

采用一些科学方法,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方法三: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辨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这些营养成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检测出来。

同时我们还知道,没有一种食物包含所有的营养成分,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的营养成分,我们不可以偏食、挑食,营养要均衡。

下一课我们将研究营养均衡的问题,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课题

1.让小车运动起来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

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

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

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

3、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车。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

他们又是怎样动起来的?

出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力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力,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

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车的类型和动力。

4、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车子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

预设:

车的类型和动力

类型

动力

小推车

推力

马车

马拉

脚蹬

小轿车

汽油

高铁动车

电力

二、探索

教师引导:

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一:

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

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实验方法:

将小车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在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另一端系上钩子,钩上垫圈,垂在桌面下。

然后不停的加垫圈,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学生分小组活动,利用垫圈和绳子,让小车动起来。

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结果。

3、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这样使小车动起来的方法利用的是什么力吗?

出示课本42页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重力及重力的作用。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4、理解这句话:

重力有什么作用?

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生活中重力现象体现在哪些方面?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水往低处流。

不倒翁是很常见的玩具,它的设计原理就是运用了重心的位置。

骑自行车时遇到下坡路,即使不蹬自行车,车辆还能继续滑行。

羽毛球的下端做的重一些,就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羽毛球在下落过程中保护羽毛。

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

5、教师小结:

利用垫圈和绳子使小车动起来,除了利用重力之外,还有拉力。

在刚才的实验中,拉力的大小可以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垫圈的个数越多,表示拉力越大,垫圈的个数越少,表示拉力越小。

下面我们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活动二:

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1、引导学生预测:

用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用更大的拉力拉小车,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

再增大拉力,小车运动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作出预测。

2、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对我们的预测进行验证,进一步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实验材料:

小车、绳子、垫圈。

实验方法:

将小车摆放在平整的桌面上,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上钩子,下垂到桌面下,然后在钩子上加上垫圈。

3、出示课本43页上面的一幅图及旁边的四点实验要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要领。

(1)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因此垫圈要一个一个的加,表示拉力在慢慢的加大。

(2)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小车的运动,看一看加了多少个垫圈之后,小车的运动发生了变化。

(3)每一种情况至少要测量三次,然后求平均值,这样测出的数值更加科学。

(4)实验完成之后要完成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强调实验中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实验结论。

4、教师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挂的垫圈数量越多,说明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三、研讨

1、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又怎样才能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者需要用力。

力能够使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也能够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四、拓展

出示课本43页下面一幅图,了解这幅图上的内容,并说一说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

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使足球运动变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车的发展历史,了解了车的类型和动力,并通过实验研究了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明白了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气球驱动小车,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1听听声音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示。

2、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

3、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的声音。

二、判断题。

1、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

2、敲击空心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敲击实心的物体都不能发出声音。

()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

4、描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

()

5、下雨声属于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

三、选择题。

1、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

A.蝴蝶B.蜜蜂C.蟋蟀

2、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B.歌声C.风声

3、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B.很响,比较刺耳C.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

4、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B.强、弱C.多、少

5、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B.鸦雀无声C.震耳欲聋

四、连线题

鸟叫声

人为的声音电锯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综合应用

下面是一首歌曲的曲谱的一部分,请将曲谱中的音节(数字)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ddsslls

11|55|66|5-|

1、一闪一闪亮晶晶,

2、太阳慢慢向西沉,

ffmmrrd

44|33|22|1-|

满天都是小星星,

乌鸦回家一群群,

六、综合拓展

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各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句诗中的“高”是指()。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的刺耳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句诗形容声音()。

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

1.1听听声音

答案及解析

一.

1、do1mi32、高低3、高

二.

1、√2、×3、√4、√5、×

三.

1、A

解析:

蜜蜂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2、B3、B4、C5、A

四、连线题

鸟叫声

人为的声音电锯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654321

六、1、B2、A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第6课《声音的高与低》习题

一、填空

1.如图所示,尺子振动的____________受尺子伸出桌面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尺子伸出越长声音越,____________,伸出越短声音越____________。

(第1题)(第3题)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如图所示,这是一套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轻敲或重敲同一只曲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用相同的力敲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_不同。

4.“哆来咪发”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这主要是由于振动的____________不同。

二、判断题

1.音高和音量没什么区别。

()

2.“哆"和“咪”这两个音阶,音高是不同的。

()

3.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发出的音量大小。

()

4.音高的高低与尺子振动的幅度大小无关。

()

5.条形柱状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现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变化之间的规律。

()

三、选择

1.敲击铝片琴较长的铝片和较短的铝片时,()。

A.较长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

B.较短的铝片发出的声音高

C.发出的声音音高相同

2.口琴的簧片长短、薄厚和宽窄各不相同。

吹口琴时,()的簧片发出的声音较低。

A.长、厚、宽B.长、厚、窄C.长、薄、宽

3.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部分乐谱及歌词,当小明同学唱到“咕嘎咕嘎真呀真多呀”时,音高逐渐变高,关于音高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带的振幅逐渐变大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

4.如图中这5根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最低。

A.1号B.5号C.3号

5.音高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是()。

A.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

B.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高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越高

D.物体振动得越慢,声音越高

6.一边慢慢往杯子里加水,一边持续敲击杯子上部的杯壁,杯子发出的声音会()。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无法判断

7.用电锯锯木头时发出的声音刺耳描述的是音高,这是物体振动的()引起的。

A.快慢B.强弱C.方向

8.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

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哆、来、咪、发四个音节,那么对应的瓶子分别是()。

A.丙、乙、甲、丁B.乙、丙、甲、乙C.甲、乙、丙、丁

9.用相同的力击打三根长短不同的空心钢管,()发出的声音最高。

A.最长的钢管B.最短的钢管C.长度居中的钢管

10.()使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

A.把橡皮筋拉开拨动B.拉松一点C.把橡皮筋用力搓

11.冲开水时,向暖水瓶中倒水时,声音的高低会随着水位上升()。

A.越来越高B.越来越低C.不变

12.如图,铝片琴()边的音高,()的音低。

A.左边B右边C.中间

13.敲击下面的杯子,能发出音高的是()。

A.B.C.

14.

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

四、实验分析

1.做尺子发声实验时,如果用曲线来表示尺子振动的快慢,那么振动较快的是___________曲线,振动较慢的是___________。

2.我们可以推测,发出声音较高的是___________曲线,发出较低的是___________曲线。

五、实验探究

1.下面是研究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与音高的变化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振动的快慢

声音的高低

6厘米

10厘米

较快

14厘米

较慢

18厘米

(1)联系课堂实验,完成上表。

(提示:

声音的高低用“高”“低”“较高”或“较低”表示)

(2)我们能够从记录表这看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由6厘米变成10厘米、14厘米或18厘米时,音高发生了变化。

音高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应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把音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