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22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docx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2012年12月)

 一、注意多种教学媒体,尤其是网上教学资源

  《政治学原理》文字教材介绍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因而它是本课程最为重要的教学媒体,也是教学大纲得以落实的具体凭借。

网络是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学原理网络课程同学们可以点击浏览。

该网络课程根据本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和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了分析、调整、充实,整合,使其成为具有交互式、多媒体、开放性、随时更新、适合成人学生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的教学媒体。

同学们既可以利用该网络课程进行系统学习,也可以用作考试复习的重要参考。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介绍了本课程的章节重点并提供了大量的习题。

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内容。

因而它们是同学们进行复习考试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要注意和掌握分析方法

  从总体上讲,本课贯彻了利益分析方法,因此,同学们应该在切实了解和把握这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把握全部的课程内容。

同时,学生在学习每一章时,还应体会课程分析和论述的角度和方法。

在把握方法的基础,同学们应该尝试运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

  三、要注意把握基础知识

  我们可以把全部课程构成内容按照知识特点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特定政治现象是什么,包括不同看法的辨析和定义;第二种,特定政治现象是什么样的,包括其基本特点和类型;第三种,特定政治现象有什么功能和作用。

在所有这三个方面,都贯穿着为什么,而理论就是对于问题的为什么的回答。

从这些方面来把握,或者说从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的和有什么作用这些方面来把握基本的知识,可以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线索。

  四、要注意特定问题的分析和论述

  课程内容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是由一个一个的问题构成的,因此,同学们在学习中,可以按照问题来整理课程的内容,并且努力来回答这些问题。

实际上,大多数问题在课本中都有答案。

这些答案对于问题的回答一般是从理论逻辑和历史事实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论证的,所谓理论逻辑,就是从为什么的角度来论证,并且运用思想家的论述来说明;所谓事实方面,就是从历史或者现实的事实来证明。

  五、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政治学原理是一门基础理论课,但是,理论都是来自现实,并且其基本作用是用来作为分析和解释现实的思想工具,因此,要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来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同时,只有这样,才能训练自己的对于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政治学原理各章的重点内容

   导论部分需要掌握的重点

一、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

  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P1)

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无非在于:

(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

(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P3)

  二、讲政治

讲政治,是要探讨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

是要通过解析形式的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的机制,以及现实社会“善治”的条件。

(P3)

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

(P3)

三、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P4)

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

(P4)

政治学涉及两个方面的知识:

政治分析原理和政治操作原理。

(P4)

  政治学为三种人提供帮助:

一是政治从业人员:

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这样的政治家具有现代的政治理念,开放的胸襟和不断接受新知的能力,有引导国家不断进步的使命感和抱负,有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有效的实施策略,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领导大众的智慧。

这样的政治家需要了解政治分析的原理,更需要掌握政治操作的原理;他不仅需要明白什么是“政治正义”,而且还需要懂得如何实现“政治正义”。

二是政治学从业人员:

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这样的政治学家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阐释和发展政治理念,推动关于政治的知识的进步,引导全社会深化政治认知,并能就实际的政策提供分析研究的成果。

三是普通公民:

社会还需要培养理性的成熟的公民。

这样的公民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地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不受偏激情绪的左右,不被偏狭意见所蛊惑,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

(P5)

  四、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P5;考点)

  1、中国人的聪明与愚蠢(P5)

中国人的聪明更多地体现在私生活方面,即政治学所谓的“私人领域”。

在“公共领域”,在那个人的聪明和智能却又严重的欠缺。

普通的中国人贪了小便宜,耍了小聪明,吃了制度上的大亏,上了政治上的大当,而长期不自知。

(P5)

中国人很少把聪明和智能用于去探索聪明的制度,因此落后的制度与聪明的中国人之间就形成了尴尬的局面。

(P6)

2、愚笨与高明的制度

制度与人的搭配,最好是聪明的人与高明的制度相搭配。

最愚笨的制度是那些让个别人的聪明才智压过所有人的聪明才智的制度。

高明的制度是那些让每一个似乎是不太高明的普通人把自己的才智都充分地发挥出来的制度。

(P7)

3、中国制度上的缺陷一再被复制(P7)

人的聪明与愚笨远远不如制度的高明与低劣重要。

中国社会长期处于专制统治之下,专制的本质就是一个“独”字。

世袭制度废除以后,中国没有出现妥协共享的局面,没有人在制度设计方面做出成员的投资,政治精英过于自信,中国制度上的缺陷一再被复制。

这是中国人不聪明所在。

(P7)

中国人缺少大智慧。

好制度基本奶奶不变,好皇帝几百年一个。

(P7)

导论部分习题与解答

一、填空题

  1、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P1)

2、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

(P2)

3、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是人类最高的学问,因为它研究的是(国家)之善的问题,即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

(P4)

  二、选择题

1、是最大的政治。

A学科建设B制度建设C商业文明D规章制度(P5)

  2、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011年1月试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哥拉底D西塞罗(P4)

3、政治学涉及两方面的知识是。

(P4)

A政治分析原理B政治操作原理

C政治心理学D政治功能研究

三、简答与论述题

1、传统的中国被认为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社会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导论P3)

答:

(1)权力本位或官本位;

(2)政治经济文化结构高度合一;

(3)“皇权主义”和政治全能主义。

  2、政治学原理主要为哪些人提供帮助?

(导论P5)

答;

(1)政治从业人员:

社会需要职业政治家。

(2)政治学从业人员:

社会也需要专业的政治学家。

(3)普通公民:

社会还需要培养理性的成熟的公民。

这样的公民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政治生活情景,理智地参与现实政治生活,不受偏激情绪的左右,不被偏狭意见所蛊惑,面对强者不猥琐,面对弱者不欺凌。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学习完第一章的内容之后,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政治的含义(包括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容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习题与解答

一、填空题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奴隶)社会时期。

(P10)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P10)

  3、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P10;07年1月,08年1月考题)

4、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法、术、势,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P11)

 5、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P12)

  6、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P12)

  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P13)

  8、(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P13)

9、东方传统的政治学,以中国传统政治为代表,是一种(实践性)政治学。

(P17)

  10、政治学在研究政治的本质即(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也对于政治的价值形态、行为形态、组织形态、文化形态、规则和制度形态及其这些形态的发展等分别展开研究。

(P21)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P29)

12、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潜意识)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P30)

  二、选择题

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社会时期。

A封建B奴隶C资本主义D原始(P10)

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最为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古代的学说和古希腊学者们的认识。

(P10)

  A法家B杂家C兵家D儒家

3、下列思想家中权力政治观的代表人物的是。

(P11)

 A孔子B韩非C庄子D荀子

  4、中国古代的法家主张,政治之道在于,即政治权力的获取、保持和运用。

(P11)

  A法B势C术D权

5、在西方思想史上率先把道德与政治权力分离开来的政治学家是。

A希腊政治学家亚里士多德B希腊政治学家柏拉图

C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D中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

  5、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据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互动关系,形成特定的分析模式有()等等,用来分析和解释政治现象。

(P29)

  A联盟理论模式B博弈对策模式

C制度变迁模式D理性选择模式

  6、西方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等(P29—30)

  A政治沟通分析方法 B心理研究方法

  C政治系统分析D社会学研究方法

  7、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现象的方法有。

(P27)

A经济分析方法B历史研究方法

C利益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

  8、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P25)

A制度研究途径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9、政治学研究内容可以分为。

(P21;07年7月考题、010年1月、011年1月)

  A政治哲学研究B政治科学研究

C政治经济研究D政治法律研究

 三、名词解释

  1、政治:

是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14页)。

  2、政治学:

政治学就是研究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0页)。

四、简答与论述题

3、试评述历史上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07年7月;09年1月考题。

P10)

(1)价值论的解释:

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体现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体现了人们对“政治”应然状态的追求。

但这种观念仅仅从社会价值的层次上把握政治,重哲学思辨和抽象的伦理价值而轻社会现实,无法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神学论的解释:

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

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

这种政治观曾经迷惑人,但最终经不起理性思维的检验。

(3)权力论解释: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出发把握政治,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4)管理论解释:

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这一政治观把握了政治公共性和管理性特点,具有容易同政治实践相吻合的特点,容易从社会实践中得到验证,但是,它忽视了政治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5)决策论的解释:

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对于政治含义的这一确定,指出了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包括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哦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

这一政治观指出了政治生活的内容、方式以及标志,但是,它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亦具有片面性。

动。

 4、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如何理解?

(第一章P12—14;06年7月、08年7月简答题;2009年7月、2010年1月,2010年7月选择题)

 答: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应从三个方面理解:

(1)它强调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并且指明这种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一定经济基础形成的利益关系;

(2)它强调一切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维护、实现和协调的社会利益要求和社会关系,并因此具有政治性;

(3)它从经济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关系这一社会联系的本质出发,揭示政治的含义,在人们的基本需求的意义上保证了政治定义的深刻性。

  5、如何理解“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

(参考P15、P20)

答;

(1)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

(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体现着经济关系的要求;

(3)政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4)在强调经济基础对于社会政治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政治对于社会经济基础是具有反作用的,政治的进程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基础的方方面面。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

(第一章P28)

答: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从利益角度分析政治关系的动因、内容、功能、范围,分析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社会阶级、社会群体、社会团体乃至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并由此解释政治现象。

它是马克思主义其他政治分析角度的深化。

  第二章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学习完第二章的内容以后,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的特点、行为主义革命及其影响、政治研究的科学化及其局限性、政治研究的理论成果五个方面的内容。

习题与解答

一、填空题

  1、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P34;2008年7月考题;011年1月)

  2、(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P58;011年1月试题)

  3、一般认为,从古代人们开始研究政治问题以来,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传统的政治哲学时期和现代的(政治科学)时期。

(P50)

  4、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P52)

  5、关于公共权力的范围和界限的讨论,实际上涉及政治安排如何处理(政府权力)和个人权利的关系问题。

(P57)

  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P34;2006年7月考题)

  7、(现实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P58)

  8、罗马帝国的世界国家观念由于后来(基督教)思想的渗入和传播而逐渐完整,成为整个中世纪的主导思想(P42)。

  9、进入20世纪,当代西方政治学大体上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一是政治理论方向,另一是(行为主义)政治学方向。

(P47)

  10、古典政治学时代的研究主题是关于城市国家的观念和城邦的理论,而后转变为关于(世界国家)的观念和理论(P42)。

  11、(伦理)与政治不分,正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P38)

  12、使神学和政治理论分家的是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P44)。

  1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P34;2008年1月考题)

14、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2010-年7月考题)

   二、选择题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而展开。

A合法性B治民之术C统治术D治国之道(P34)

2、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P36)

  A君主专制政体B君主立宪政体C民主宪政政体D共和政体

3、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P36)

  A民粹主义B民本主义C精英主义D民众主义

  4、亚里斯多德认为政治的最高形式就是。

(P43)。

  A城市B城邦C法律D国家

  5、古典政治学时代政治学研究的主题是关于。

(P42)。

  A城市国家的观念B城邦的理论C世界国家论D直接民主理论

  6、古罗马时代人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的研究当中(P43)。

  A法律B城邦C社会D国家

  7、基督教神学后期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P44)。

A托马斯·阿奎那B菲尔默

C马基雅维利D圣·奥古斯丁

  8、16-17世纪以后,“第三等级”要求废除等级制和限制君权的想法,反映在政治思考和研究中,就形成了反对专制主义的理论的诞生(P45——46)。

  A社会契约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自由主义

  9、“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主要的研究方法是。

(P47)

  A经验主义B实证主义C科学主义D理性主义

  10、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P58;011年1月)

  A科学主义B经验主义C现实主义D理想主义 

11、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P58,06年7月;2010年7月)

A.公共权力B.民主

C.专制D.人性

12、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P34;2010年7月考题)

 A法治B德治C礼治D无为而治

  三、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指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P52)。

四、简答与论述题

7、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章P34)

答:

(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

(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8、为什么中国古代政治研究的成果主要都是关于“治国之道”的学说?

(第二章P34—35)

答;在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中,儒家学说成为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体制最相匹配的政治意识形态。

它为以皇权为核心的帝国权威和政治结构提供正当性论说。

在儒家思想的主导下,政治研究的核心不是选择何种政体来组建国家,而是在君主统治下如何治理国家。

因此,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有关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其中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君臣、君民关系以维护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

9、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具有哪些结构性特点?

(第二章P39—41)

答:

(1)从研究方法与研究体系的角度看,中国人注重研究“天人之际”的学问,即把天地、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视为一体,政治研究实际上就是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综合研究。

(2)就研究内容而言,从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特点似可概括为“伦理政治学”。

(3)从具体的研究角度和成果来看,中国传统政治研究在以下方面形成了理论要素和理论观点:

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重民养民教民思想;德刑兼重;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制度,即人际关系上的尊卑观念;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10、怎样认识政治研究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观念的差异?

(第二章P58)

(1)在众多政治设计思路中,具有明显对比性的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案,二者具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根源于人们对人性和公共权力的认识和评价的截然不同。

(2)理想主义方案:

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一般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如果有人昧了“良心”,那主要是由于环境不善,或者一时糊涂,跟着别人没有学好。

所以,通过改善环境或强化教育,人总会“弃暗投明”,返璞归真。

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肯定性倾向,认为政治权力代表公意,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如果偶尔出现“恶政”或“暴政”,那一定是当政者个人品德出了问题,需要整顿,需要思想教育,加强领导人廉洁自律,以提高其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基于上述认识,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保证选拔最优秀、最可靠、最完美的“德才兼备”者当政。

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09年1月考“理想主义政治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现实主义方案:

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只有饥饿才能使人勤奋,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

人是自私的动物,自利自爱、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是人的本性。

人原本就不是天使,今后也别指望会变好。

能做到彼此不伤害就谢天谢地了。

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权力也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共权力本身就是“恶”,用好了能以“恶”制“恶”,用不好就更是变本加厉,雪上加霜。

所以,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这种制度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哪怕是“坏人”也无法“作恶”。

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第三章共公权力与公民权利

  学习完第三章的内容以后,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公权”与“私权”划分的意义、公共利益的含义、政治权力的含义及其特性、权利观念的变迁、政治权利的含义以及宪政体制下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六个方面的内容。

习题与解答

一、填空题

  1、(公共权力)指的是公共行为主体对公共性为客体的制约能力和力量。

(P62)

  2、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

的权利。

(P62)

3、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