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0315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docx

《金融学》课程标准之欧阳治创编

《金融学》课程标准

时间2021.03.10

创作:

欧阳治

课程代码:

01121084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

投资理财开课系部:

工商管理系

学分:

3学时:

5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货币银行学以经济学为基础,研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货币金融问题,是从货币、信用和银行角度研究货币及货币创造机制,研究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关系的作用、机制及原理问题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在经济、金融理论研究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是我院金融保险专业和投资理财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针对高职高专类学生的教学要求和特点而设置的,在内容上充分考虑世界贸易组织金融领域的框架及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大金融”的特点。

在强调金融在现代经济中核心作用的同时,向学生展示金融领域的全貌,使学生对金融学以及金融业的发展有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了解,培养学生应用金融理论来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不断推出,金融制度不断变革,金融领域的知识快速更新。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虽然选用最新的国内优秀教材,但教材总是落后于实践的变化。

教师虽然在备课和教学中努力反映最新的发展动态,但仍然可能出现遗漏。

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对金融环境、金融政策、金融产品变化的敏锐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现在的学习渠道多、信息技术发达,客观上为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学生需要终生学习,在学校的学习只是他们人生学习的一个阶段,教会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对学生是终身受用的。

2.“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

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需要加强。

包括加强自学能力、认知能力、质疑和分析思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探究和求解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协调与合作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将专业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相融合,确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行业道德规范,在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职业操守、学习习惯、人际交往、团队精神、心理健康、人格修养等综合素质。

3.“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师应该用心去教学生,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了解学生的需要。

讲课不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一套适合特定专业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这门课程才是成功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完善课程标准体系

本课程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实施建议等。

它们分别阐述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分类目标;课程单元、课程内容说明和内容标准;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教学建议、考核评价建议、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案

对于金融保险专业,货币银行学是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其它经济管理类专业,如财务管理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货币银行学既是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又是金融专业课程。

如何将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讲好,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是否扎实,也关系到后续专业课程的顺利学习。

对于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要求应该有所不同。

对于金融保险专业而言,货币银行学课程除了全面讲授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外,还要了解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活动前沿问题。

而对于财务管理等专业,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则侧重于掌握金融实践内容,如金融市场、各类金融工具的运用、融资方式的比较、银行业务与企业关系、金融政策变化对市场主体带来的影响、国际收支的分析等。

3.结合教材内容,构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授课中除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结合国内、国际上发生的有关货币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失衡现象、经济失衡导致货币失衡的问题、金融市场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改革、商业银行的重组与兼并、货币政策出台与政策效应等重大金融问题的现状,培养学生运用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有较全面的理解,对货币、信用、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金融范畴有较系统的认识,为后续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引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金融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对经济金融问题进行分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应以此为目标,除了系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点外,更应结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了解货币政策、讨论金融问题、分析金融现象、探讨改革方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货币银行学学科体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重点了解和掌握以下基本知识点: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形态变化;理解货币制度的内容和制度演变;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

(2)了解信用的概念、特征及各种信用形式;掌握主要信用工具;理解利息和利率的概念以及利率的决定因素。

(3)了解金融市场形成、发展及分类;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他金融市场。

(4)理解金融机构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分类。

(5)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及主要业务;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

(6)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原则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7)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特点及产生原因;了解金融监管的概念、内容和方式;了解金融监管体制具体模式。

(8)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了解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掌握货币均衡的概念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9)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相关概念;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产生机理;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10)理解外汇、汇率的概念、分类;掌握汇率的种类和标价方法;了解外汇市场的交易方式;了解如何平衡国际收支和管理国际储备;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征。

2.能力目标

(1)树立金融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经济金融现象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2)学习分析经济金融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手段获取信息、自主学习的能力;

(4)学习专业知识、拓展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恪守职业道德;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和诚实守信意识。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后续课程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学》、《国际金融》等。

课程建议总课时为54学时,具体的内容要求如下:

一、教学单元

本课程涵盖十大教学单元,包括:

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

金融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货币供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风险及监管、国际金融。

二、内容及要求:

学习情境一货币与货币制度(8学时)

1.基本内容:

货币的起源及货币形态的变化;理解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

2.基本要求:

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形态的变化;理解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掌握货币的本质、职能。

3.重点、难点

重点:

货币的起源及货币形态的变化;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的本质、职能

难点:

货币的本质、职能

学习情境二信用与利率(6学时)

1.基本内容:

信用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各种信用形式;主要信用工具;利息、利率的概念及利率的决定因素。

2.基本要求:

了解信用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了解信用的各种形式;理解主要信用工具;掌握利息和利率的概念以及利率的决定因素。

3.重点、难点

重点:

信用的概念;信用的形式;利率种类;利率的决定因素

难点:

利率的决定因素

学习情境三金融市场(6+2学时)

1.基本内容:

金融市场形成、发展及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其他金融市场。

2.基本要求:

了解金融市场形成、发展及分类;理解货币市场的主要内容;理解资本市场的主要内容;了解其他金融市场。

3.重点、难点

重点:

金融市场的概念;货币市场的内容;资本市场的内容

难点:

货币市场的内容;资本市场的内容

学习情境四金融机构体系(6学时)

1.基本内容:

金融机构的含义、类型、功能及发展趋势;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分类;我国和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2.基本要求:

理解金融机构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熟悉金融机构发展趋势;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分类;熟悉和掌握我国和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

3.重点、难点

重点:

金融机构的功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难点: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学习情境五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5学时)

1.基本内容: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及主要业务;货币政策的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及主要业务;掌握货币政策的运用。

3.重点、难点

重点:

中央银行性质、职能及主要业务;货币政策的运用。

难点:

货币政策的运用。

学习情境六商业银行(5学时)

1.基本内容: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原则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2.基本要求:

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业银行的负债及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原则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3.重点、难点

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难点: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

学习情境七金融风险与监管(2学时)

1.基本内容:

金融风险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产生原因;金融监管的概念、实施必要性及目的;金融监管的内容、原则和方式;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和具体模式;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

2.基本要求:

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分类、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了解金融监管的含义、实施必要性及目的;了解金融监管的内容、原则和方式;了解金融监管体制的概念和具体模式;了解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及现代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

3.重点、难点

重点:

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金融监管的方式;金融监管体制的具体模式。

难点:

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

学习情境八货币供求与均衡(3学时)

1.基本内容:

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货币均衡的含义及实现机制。

2.基本要求:

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了解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掌握货币均衡的概念和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3.重点、难点

重点: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难点:

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货币均衡的实现机制。

学习情境九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学时)

1.基本内容: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产生机理;治理、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2.基本要求:

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相关概念;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产生机理;掌握治理、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3.重点、难点

重点: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产生机理;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难点:

防止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有效途径。

学习情境十国际金融概论(6+2学时)

1.基本内容:

外汇的概念、特征、分类;汇率的概念、标价、种类、影响因素以及汇率制度;外汇市场的概念、分类、功能、交易方式以及外汇风险;国际收支和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征。

2.基本要求:

掌握外汇的概念、特征、分类;理解汇率的概念、标价、种类、影响因素以及汇率制度;了解外汇市场的概念、分类、功能、交易方式以及外汇风险;了解如何平衡国际收支和管理国际储备;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征。

3.重点、难点

重点:

汇率的影响因素;汇率制度;外汇风险;国际收支平衡;国际储备管理。

难点:

汇率的影响因素。

三、课程作业

该课程作业5次,采用书面作业形式。

学习单元

作业内容

作业形式

学习情境一货币与货币制度

名词解释(信用货币、银行券、纸币、格雷欣法则、货币制度、流动性)、简答题(货币的本质)、论述题(货币的职能)

书面作业

学习情境二信用与利率

名词解释(商业信用、消费信用、本票、汇票、支票、信用证、出口信贷)、简答题(商业信用的特点及局限性、信用工具的特征)、论述题(利率的决定因素)

书面作业

学习情境三金融市场

名词解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债券、贴现、再贴现、转贴现)、简答题(货币市场的概念及特征、资本市场的概念及特征、投资基金的特点)

书面作业

学习情境五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简答题(中央银行的组织形式、货币政策的目标)、论述题(中央银行的职能)

书面作业

学习情境六商业银行

名词解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派生存款)、简答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论述题(商业银行的职能)

书面作业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建议

本课程计划学时为54学时。

教学单元

教学内容

讲课

习题与讨论

小计

学习情境一

货币与货币制度

8

8

学习情境二

信用与利率

6

6

学习情境三

金融市场

6

2

8

学习情境四

金融机构体系

6

6

学习情境五

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

6

5

学习情境六

商业银行

6

5

学习情境七

金融风险与监管

2

2

学习情境八

货币供求与均衡

2

3

学习情境九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

3

学习情境十

国际金融概论

6

2

8

合计

50

4

54

二、教学建议

1.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金融实践与金融发展

货币银行学是专业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指导,会普遍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在讲课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入案例教学、关注时事变化,以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

2.利用网络资源,大力改进教学手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为我们改进教学手段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平台。

当代金融活动快速变化,金融产品种类繁多,金融业务创新多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课堂发言、讨论,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入手,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再提出问题,启发同学们思考、发言,使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使师生在课堂和课后的交流更加充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4.专题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课堂案例教学法,是当前高校文科教学中较常采用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尽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以讲授基本原理为主,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金融学的基本理论。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金融基础知识后,如何将学过的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并懂得分析运用,这是教材本身所无法解决的。

通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采取较为灵活的授课方式。

通过专题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不仅可以使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抽象的金融学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评价建议

课程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

1.期末考试:

闭卷笔试,占总成绩的70%。

2.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考勤、课堂纪律、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

各项成绩在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如下:

(1)课堂考勤:

不定期点名不少于10次,占平时成绩的40%

(2)课后作业:

占平时成绩的50%

(3)课堂考核:

占平时成绩的10%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张红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

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教学参考(教材、杂志、网站)

(1)黄达主编《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易纲、吴有昌主编《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伍海华主编《西方货币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4)李翀等主编《当代西方金融理论》,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版

(5)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版

(6)兹维·博迪、莫顿著《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7)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金融》

(8)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各主要金融机构网站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注重课程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PPT、投影片、录像带、教学视频、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议加强常用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电子论坛和网站等网上信息资源。

3.完善课程教学资料:

包括课程教学任务通知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进度表、课程教学周志表、课程试题库等教学资源,使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考核内容规范化、标准化。

时间2021.03.10

创作:

欧阳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