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373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docx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3)

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首先确定要画的楼层号

1、选择“1修改楼板配筋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确认和修改。

支座受力钢筋最小直径:

8

板分布钢筋的最大间距:

250

双向板计算方法:

弹性算法

边缘梁支座算法:

梁截面刚度相对楼板较大时“按固端计算”,否则“按简支计算”

有错层楼板算法:

错层较大时“按简支计算”,错层较小时“按固端计算”

是否根据裂缝宽度自动选筋:

选择“打勾”,允许裂缝宽度取默认0.3mm

使用矩形连续板跨中弯矩算法:

选择“打勾”

钢筋级别:

全部选用一级钢

钢筋放大系数:

取默认值

钢筋强度设计值:

取默认值

钢筋级配表:

根据工程情况增(删)级配表,给出合适的钢筋级配。

2、选择“2修改边界条件”,先显示边界条件,再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楼板边界条件逐个进行调整。

主要是不符合在楼板配筋参数中定义的边缘梁支座算法的地方,要在此修改边界条件。

3、执行“4画平面图参数修改”,确定合适的图纸号、比例尺。

“板钢筋要编号”:

此项控制楼板钢筋标注方式。

选择“打勾”,相同的钢筋编同一个号,只在其中的一根上标注钢筋级配及尺寸;选择“不打勾”,图上的每根钢筋均要标注钢筋的级配及尺寸。

本工程要求不画钢筋表,板钢筋均不编号,钢筋不用简化标注,柱“涂黑”,梁线选择“虚线”。

4、执行“0继续”,查看楼板计算结果图形。

1)执行“2现浇板计算配筋图”,生成板计算配筋图BAS*.T。

2)执行“6现浇板裂缝宽度图”,查看有否裂缝宽度超限。

满足,则进行下一步绘施工图;否则,应选择“返回PM主菜单”修改板厚,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

5、执行“0进入绘图”,绘制楼板施工图PM*.T。

1)执行“画板钢筋”,选择“自动布筋”。

此时可有2种选择:

“按楼板归并结果配筋”,则只在___内布筋,其余与之编号一样的___均采用相同配筋;若不归并,则每个___的配筋均按实际配筋在图上表达。

选择“通长配筋”->“板底配筋”,对相邻几个配筋相同的连续___实现板底贯通配筋,即钢筋不在中间支座断开并锚固。

选择“改板钢筋”->“___钢筋”,对钢筋标注位置重叠的钢筋作适当调整,保证图面清晰。

2)执行“标注轴线”,选择“自动标注”,标注轴线并命名。

3)执行“存图退出”,“插入图框”

6、依次键入其他要画的楼层号,重复上述步骤。

1、执行“图形拼接”,将多个*.T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以方便对比查看,如可将输入的各层楼(屋)面恒(活)荷载、梁间荷载、节点荷载等拼接形成一个荷载文件,各层结构构件几___面图FP*.T拼接形成一个构件布置文件,各层柱、梁配筋验算图PJ*.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梁平面施工图PL*.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柱平面施工图Z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各层楼板施工图PM*.T拼接形成一个文件,等。

4、2、执行“T转DWG”,将T格式的文件转换为DWG格式的文件,以便在AutoCAD中对各文件作进一步地、修改、打印

7、选择“1框架生成”,否则,没有TAT荷载;

8、单击“风荷载”项的“×”形标记,在随之弹出的“风荷载信息”中将“风荷载计算标志”改为“1”,即计算风荷载,检查其他项无误后“确定”退出;

9、程序自动计算“风荷载体形系数”,若正确,则回车,“风荷载”项的“×”形标记将变为“√”;

10、在屏幕右侧键入“要输出框架的名称”,如pk-3

5、输入“要计算框架的轴线号”,如3;

6、程序自动计算“各层迎风面宽度”,若正确,则回车;

7、选择“0结束”,程序将生成一个接力PK建模的特定格式的数据文件,文件即上面第4步给出的输出框架名,pk-3。

5、选择“打开已有数据文件”,单击“文件类型”下拉框,选择“空间建模形成的平面框架文件(pk-*)”,找到前面生成的框架数据文件pk-3,打开。

6、单击“参数输入”对PK计算参数进行修改或确认:

1)总信息参数:

自重自动计算IA,选“算柱和梁”;

其他各项按实际情况或规范要求确定。

2)地震计算参数:

地震力计算方式IS,选“振型分解法”;

其他同TAT中地震参数的确定。

3)结构类型

按实际选择,框架;

4)分项及组合系数

各项取缺省值;

5)补充参数

7、单击“计算简图”,首先生成框架立面图(KLM.T),检查无误,单击“正确”;然后生成恒载图(D-L.T),检查无误,单击“正确”;接着生成活载图(L-L.T),检查无误,单击“正确”;接着生成左风载图(L-W.T),检查无误,单击“正确”;最后生成右风载图(R-W.T),检查无误,单击“正确”;。

8、单击“退出程序”,退出主菜单1,完成PK计算模型的输入,程序生成PK内力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PK-3.SJ和PK0.PK。

1、输入“计算结果文件名”,如PK-3.OUT,生成计算书文件(包含前面模型输入中所有的参数定义、结构几何数据及荷载信息)。

若此处不指定文件名,则对所有工程取缺省文件名PK11.OUT。

2、选择“1显示计算结果文件”,可打开计算书文件PK-3.OUT或PK11.OUT(未指定计算结果文件名时),查看参数定义、结构几何数据及荷载信息等。

3、依次选择“2弯矩包络图”——“B右地震弯矩图”,分别生成弯矩包络图M.T、配筋包络图AS.T、轴力包络图N.T、剪力包络图Q.T、恒载内力图(D-M.T,D-N.T,D-V.T)、活载内力图(L-M.T,L-N.T,L-V.T)、左风载弯矩图WL.T、右风载弯矩图WR.T、左地震弯矩图EL.T、右地震弯矩图ER.T。

4、选择“D图形拼接”,从计算简图、计算结果图中选择需要的拼接成一个图形文件,文件名为PK1.T。

5、最后,选择“0退出”。

1、执行“1人机交互方式建立绘图数据文件”,输入绘图参数:

框架顶角处配筋方式,选择“梁筋伸入柱”;

柱钢筋搭接或连接方式,一般选“一次搭接”,当柱筋直径超过25时应选择“机械连接或对接焊接”;

梁支座连续梁端部箍筋,选择“加密”;

柱箍筋形式,选择“井字箍”;

是否根据允许裂缝宽度自动选筋,选择“打勾”;

其他未作说明的参数,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或取程序缺省值。

2、输入“框架绘图数据文件名”,如PK-3,该文件名即为下面要绘制的框架施工图文件名,全名为PK-3.T:

依次选择“1改柱纵向钢筋”——“4改梁柱箍筋”,查看梁柱配筋;

选择“7框架梁的裂缝宽度计算”,查看梁的裂缝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选择“D钢筋砼梁的挠度计算”,查看梁的挠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最后,选择“0继续”。

3、是否将相同的层归并,选择“归并”;

最后需提交的文件为:

计算书文件:

PK-3.OUT或PK11.OUT(未指定计算结果文件名时)

计算简图及内力结果图:

PK1.T及PK1.DWG(由PK1.T转换)

框架施工图:

PK-3.T及PK-3.DWG(由PK-3.T转换)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