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515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1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docx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必修三第2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考点聚焦】

(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2)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

【规律总结】

(1)从考查的重点来看,科学技术部分重点考查四大发明,其他科学技术相对考察较少;对文化艺术的考查,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部分,主要考查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物质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2)从古今联系来看,科技主要与近代西方科学技术进行比较,突出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缺乏理论分析的特点;2010年世博会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是很好的命题点。

【知识归纳】

一、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天文学成就

1.概况

(1)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成书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2)天体测量

东汉:

张衡发明水运浑象仪;

提出的地球为圆形的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量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陇西)。

②唐代:

僧一行与梁令瓒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恒星位置的变动;

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

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元代:

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实用、简便、灵巧);

主持了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

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极其精确,受到世界天文学界推崇。

(3)历法

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它以365.2425日作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二)数学成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1.先秦时期计算方法的改进

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②最晚在春秋末年,发明了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筹算计算法。

(元代,出现珠算法)

2.数学著作

东汉:

《九章算术》书中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圆周率:

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三)古代农书

1.《齐民要术》

作者:

北朝的贾思勰

地位: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主要内容: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许多宝贵的思想。

突出特点:

侧重于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积累

2.《农书》

作者:

元代王祯;

主要内容:

①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对提高生产力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②书中详细记载了冶金“水排”、水转大纺车等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发明。

突出特点:

强调生产工具的改革

3.《农政全书》

作者:

明代徐光启;

主要内容:

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吸收当代最新实践成果、开展农业科技实验

→→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突出特点:

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四)医药学成就

1.中医学的成就

《黄帝内经》:

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编著,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也被后人称为“医圣”。

名医华佗:

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

发明了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

2中药学(药物学)

最高成就——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五)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

1.四大发明的概况:

(1)造纸术:

概况:

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

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

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评价:

纸的发明不仅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也为当时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传播与平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印刷术:

概况:

①雕版印刷术:

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是唐868年印刷的《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

北宋毕昇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评价:

大大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对人类的文明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火药:

发明与古代的炼丹家有关,唐朝末开始用于军事上;

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指南针: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明的时代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2)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3)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4)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西方用殖民征服的方式开始将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总之,西欧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小总结】

1.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的原因:

国家的统一;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文化传播的需要;教育的进步;个人对科技的探究等。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在内容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

(主要原因:

适应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

(2)在研究方法上,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3)在应用上,主要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小练习}

1.(2009高考浙江文综)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2.(08海南单科)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B.《农书》C.《农政全书》D.《四洲志》

【解析】甘薯传入我国是在明朝中后期,《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书》是中国元代综合性农书;《农政全书》是明朝由徐光启所编纂的,《四洲志》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

因此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农政全书》。

¤明朝传入中国的:

番薯、玉米、辣椒(原产美洲)¤

二、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与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汉字与书法

(1)文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

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汉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

籀文)

→→→春秋战国:

混乱→→→秦:

“书同文”(小篆、隶书)

(2)书法:

秦篆汉隶→→→魏晋:

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

①主观:

士人表达情意;②客观:

文具的改进)→→→隋唐(风格多样)①草书:

张旭、怀素;②楷书:

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3)印章:

秦汉篆刻→→→宋元入画→→→明:

成为中国古代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2.绘画:

起源:

新石器时代

战国两汉:

帛画

魏晋:

文人画出现(代表人物:

顾恺之“以形写神”)

唐:

雍容华贵(代表人物:

吴道子)

宋元:

①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画种,②注重意境(原因: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

明清:

风格奇特(原因:

时代的变化,社会动荡)

(2)民间绘画:

①兴起原因: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②代表:

张择端(北宋)《清明上河图》;

明清:

木刻版画、年画、剪纸、布贴画

(3)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

①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②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③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1.“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2.(2009高考浙江文综)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

【解析】题干关键词是“隶书”。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3.(09安徽文综高考)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200年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顾恺之 B.吴道子C.张择端D.郑板桥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古代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图中第一个高峰应为唐朝时期,A顾恺之是魏晋时期,B吴道子是唐朝时期,C张择端是北宋时期,D郑板桥是清朝时期,故B项正确。

(三)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的文学艺术成就,知道元曲、明清小说等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1.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反映贵族平民的生活。

2.楚辞:

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为句式自由灵活;代表:

《离骚》

3.汉赋:

特点是铺陈词藻、文采华丽,是一种带韵散文。

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

①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物质基础

②中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③开明、兼容的政治和文化政策

④科举制度的确立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

代表人物

时代特点

作品风格

流派

王勃、陈子昂

初唐

——-—

————

李白(诗仙)

盛唐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

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

由盛转衰

诗风浑厚深沉,语言凝重精练(诗史)

现实主义

白居易

中唐

讽喻诗:

平实浅近、针砭时弊;叙事诗:

韵味绵长

————

杜牧、李商隐

晚唐

————

————

5.宋词:

(1)繁荣原因:

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市民阶层的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②社会矛盾尖锐以及民众的苦难,使人们的感情更加丰富;

③“长短句”能灵活地表达情感。

(2)特点:

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

(3)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岳飞、辛弃疾、陆游;

6.元散曲:

(1)背景:

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以抒发愁闷情怀;

社会下层文人对社会黑暗、人民悲惨遭遇的不满。

(2)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秋思》

7.明清小说:

(1)小说的发展:

①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小说逐渐成熟;

②宋代——话本(包括手工业者、小商贩在内的市民阶层兴起)

(2)背景:

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更多的下层文人从事小说创作;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社会上弥漫着拜金逐利的风气,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

⑤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3)成就:

①通俗文学: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②短篇小说集:

“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

③批判现实的作品:

《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四大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四)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艺术成就。

(1)原始社会:

傩→→→先秦:

傩仪(古代戏曲萌芽)→→→两宋之际:

南戏(福建)

→→→元:

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清末:

京剧形成

(2)京剧:

①形成:

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徽调受到欢迎;

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

(徽剧+昆曲+秦腔等)

②繁荣:

清同治、光绪年间,第一个繁盛期

③地位:

不仅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人类文化艺术殿堂上也放着奇光异彩。

(3)除京剧外,我国还有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

{小练习}

1.(08广东理科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2009高考广东单科)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B.甲骨卜辞C.《楚辞》D.《诗经》

【解析】《老子》一书是记录春秋时期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代表,是老子言论的著作;甲骨卜辞是商周时期统治阶级为预测吉凶,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内容的文字;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根据楚地方言创作的一种诗体。

因此这些文献都不可能较多反映平民生活。

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3.(2009高考四川文综)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冒险冲关】

1.天文学成就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地位

战国

甘德

石申

《甘石星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

《石氏星表》

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东汉

张衡

水运浑象仪

————

地圆见解

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地动仪

——---

唐朝

僧一行

与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发现恒星位置的变动

世界首次

主持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

水运浑天仪

————

郭守敬

简仪

比欧洲早300多年

主持全国的天文和大地测量工作,测定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值

受到世界天文界推崇

编制《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农学成就

书名

时间作者

地位

特点

《齐民

要术》

北朝贾思勰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侧重于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积累

《农书》

元代王祯

————

强调生产工具的改革

《农政

全书》

明代徐光启

————

参照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3.医学成就

医学著作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地位

《黄帝内经》

——

西汉

————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东汉

“望、文、问、切”四诊疗法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本草纲目》

李时珍

系统总结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东方医学巨典

*********************************课后练习题**************************************

1.(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解析】D题眼:

“秦朝官方文献”。

秦朝官方统一文字为小篆,D项字体为小篆。

而A为甲骨文;B为行书;C为楷书,都不正确。

2.(08广东文科基础)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唐C.宋D.清

3.(08海南单科)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4.(2009高考上海单科)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

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

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

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

【解析】B纪事本末体与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都是我国传统史书编著的体裁。

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属于纪事本末体;以人物为主线的史书属于纪传体;以年代为主线的史书属于编年体;以制度为主线的史书属于典章体。

5.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马克思语)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造纸术B.火药、印刷术 C.指南针、造纸术D.火药、指南针

6.下图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时的雄伟壮阔的情景。

他之所以能完成这样的壮举,离不开下面哪些条件

①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盛  ②庞大而坚固的海船 ③有罗盘针辨方向  ④有牵星术辨位置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古代中国成熟的文字最早出现在

A.商代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三国两晋时期

8.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应该是

A.楷书B.隶书C.小篆D.金文

9.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错误的是

A.通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B.特别讲究布局构图

C.画面气势雄壮、意境深远D.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10.下列文学形式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A.诗歌——词——赋——小说B.楚辞——诗歌——戏剧——小说

C.戏剧——小说——诗歌——赋D.诗歌——赋——词——戏剧

11.“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词流传很广的主要原因是

A.艺术水平高B.风格婉约,真挚感人

C.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D.多为收复失地的豪放之作

12.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并把我国古典长篇小学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 BCD

13.《诗经》中的风反映了

A.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B.残酷的战斗场面

C.劳动人民的生活景况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

14.“辞藻华丽、笔法铺张、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这是哪种文学体裁的特点:

A楚辞B汉赋C汉乐府诗D先秦散文

15.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元杂剧的产生B.昆曲艺术的产生C.京剧的形成D.明代传奇的兴盛

16.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1

2

3

4

5

6

7

8

D

D

D

B

D

D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D

D

C

A

C

B

A

D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