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80539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docx

读懂彼此的心教学设计杨慕燕郑茜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

[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

杭州市西溪实验学校杨慕燕第二课时:

杭州市求是和家园小学郑茜

【教材分析】

《这些事我来做》是《道徳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中的第一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父母分担”的循环扩展与延伸。

本单元主题是“我们一家人”,包含“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弘扬优秀家风”三部分内容。

教材的设计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

《品徳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我的家庭生活”内容标准中提出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白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知道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和谅解。

学习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的方法。

《读懂彼此的心》这块内容侧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的问题思考,引导他们和家人之间应相互理解,当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同的态度或处理方式,学习换位思考,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家人主动交流、经常沟通,能表达对家人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理性认识主动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沟通并化解彼此之间的小矛盾。

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话题:

“相互理解”、“主动交流常沟通”。

话题一有4个活动园构成:

第一个活动园通过展现了李晓欣同学的一篇周记,记录她和爸爸妈妈之间在对待不同问题上产生的分歧和烦恼,旨在鼓励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进而感受自身的变化,思考自己和家人之间的真实问题,引发思考;第二个活动园是家人对我们身上变化而产生的的困惑,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和家人之间不同的想法,了解由于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不同,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与自己有所不同,理解家长言行举止的出发点、立场;第三个活动园是让学生描述自己和家人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关注家人的点滴行为,理解、认同、接纳彼此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第四个活动园是实践换位思考,在理解父母角色、立场的不同,设想面对问题时,家人可能出现的态度,最后在反思以前好家人出现过的矛盾或不理解,用心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中感受他们的爱浓浓的亲情,前者是行为分析,后者是情感认同和接纳。

四个活动园的内容,层层递进,从自身的烦恼入手思考现实问题,再从家人角度了解他们的困惑,这些都是本课学习的认知现象;进而从这两种不同立场去思考彼此之间由于角色不同,双方在处理事情上角度就会产生不同之处,理解彼此矛盾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一个场景再现,再思考家人所持态度不同背后的深意,学习换位思考,通过每一处普通的言行举止,理解他们的言行、其至是批评教育,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本课教学,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生和家人之间相互

理解,引导他们发现面对问题时,理解彼此不用的态度或处理方式,读懂家人对自己的关注,感受他们的爱。

【课时安排】两课时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现实一:

爱的中心个性自我

由于现在的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有很多二孩家庭,孩子仍然是每个家庭的中心,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多人宠爱着一个或两个孩子。

在这么多爱的包围下,我们的学生对身边人的关爱已经产生“免疫”,其至不能感受家人对他们细致而深深的关爱。

他们说话、做事追求的是自己内心的需求,享受着家人对自己的满足和宠爱。

当家人满足自己时,满心愉悦、安然自得;当家人与自己的意见相左时,矛盾立现,英至对抗、冲突。

爱让他们幸福感越来越高,而个性独特的他们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满足,对身边的人和事诸多挑剔。

现实二:

爱如饮水不懂思源

学生自出生之□起,就沉溺在爱的海洋中,身边是源源不断的爱,这就像是饮水一般,轻而易举、理所当然地获得。

但在稍难取得时,他们便会焦急暴躁,怪责于不能满足自己这些“小小要求”的家人,与家人冲突不断,矛盾日益升级。

但是即使这样,到最后解决矛盾、缓和彼此关系的往往是在长辈谆谆教导下,彼此“冰释前嫌”,而作为矛盾另一方的孩子,通常只是听,是否懂得背后的深意不得而知,更不会思考其中根源。

【课时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和困惑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通过交流、讨论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3.通过分析、体验、感受,体会家人各种不同方式的爱,理解家人的

心,感受他们的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家人与自己之间存在的不同,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行为的成因和动机。

2.学会透过家人各种不同爱的方式,理解家人的心,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们的爱。

难点:

学习换位思考,理解家人不同方式的爱,体会背后浓浓的爱意,感受他

们的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调查表:

我的烦恼一一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2.家长课前调查表:

爸爸妈妈的烦恼一一我的孩子变了

3•学生课中感悟卡:

三行感恩诗(卡片设计)

4.家长课后感悟卡:

你的改变,我理解到了

【教学过程】一.直击烦忧分析缘由板块一:

倾诉烦恼发现变化

(一)谈话导入

1.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我们的家人吧。

你的家中有哪些人

请你用一句话来形容,你和家人

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这么说

预设1:

我和妈妈比较亲密,我有什么事情都会告诉她,他也经常会帮我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预设2:

我和爸爸关系比较紧张,经常会吵架,有时候爸爸还会打我,有时候我们明明不是我打妹妹,是妹妹白己摔倒哭了,他老是说我欺负她,我就会跟他争辩,但他总是说是我的错。

2.过渡语:

我们和爸爸妈妈天天生矛盾源于互不理解——互相理解,主动沟通活在一起,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事

情,你是不是也跟他们一样,觉得

情,与我们内心的想法不一样,我

爸爸妈妈说的话和要求我们做的事

们因此会与他们产生一些不愉快、甚至是争吵、冷战、对抗……

矛盾源于不理解,而理解的最佳途径就是一一互相理解,主动沟通,读懂彼此的心(出示课题,板

低落,忧愁)

2.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和李晓欣一样的烦恼,你也会像这样用日记的方式写下来吗

除了写下來给别人看,你还有什么方式来倾诉这些烦恼呢

预设:

跟最亲密的朋友诉苦、告诉爸爸/妈妈、在微信上/QQ上跟未

曾谋面的网友诉说、写信……(倾诉的方式)

3.课前,我们也在课前调查表:

我的烦恼一一我与家人之间的不愉快

中,写下了你和家人之间的不愉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同学们的烦恼事吧!

预设1:

寒假來临,我想好好休息,看看书、做做运动。

可是妈妈偏要我上好儿个培训班,说这样是为了让我下学期学得更轻松,可是培训

班的课跟学校的内容完全不一样啊,真的对我学习有帮助吗

我当时觉得很累、很不开心,我己经认真学习了一个学期了,期末考试成绩也很好,放假就应该让我休息,为什么要上那么多培训班呢

预设2:

杭州动漫节的时候,我想去看动漫展,可是爸爸硬拉着我们去了浙江图书馆的图书展。

我当时觉得很不开心,想看的没看到,图书去新华书店、图书馆看不就好了吗

预设3:

妈妈给我报了下学期的数学、英语、语文、书法、钢琴培训班,我想加一个篮球训练,妈妈说打篮球是浪费时间,叫我多做数学题对升学更有用。

我当时就觉得很不理解,学校还要上体育课呢,为什么我不能再周末打篮球锻炼身体呢

预设4:

弟弟3岁了,上幼儿园了,会说很多话、别人都说他很聪明,我也很喜欢他。

妈妈也总是要花很多时间陪他玩、给他讲故事。

但是,妈妈给我检查作业的时间少了,有时候都不仔细检查,只在家校联系本上签个字,有儿次连签名都忘记了。

可是弟弟什么时候认了什么字、会背哪首诗了,却记得很清楚,妈妈是不是更喜欢聪明弟弟了呀,而不喜欢学习一般的我呢

我有时会讨厌我的弟弟和妈妈,弟弟好像抢走了妈妈,妈妈好像对我的关心也更少了。

4.师小结:

牙齿和舌头配合得这么密切都会打架,亲密的家人之间也会

产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和矛盾,这些矛盾很正常,我们经常说这是“成

长的烦恼”,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主动把这些烦恼的小事向身边的同学、朋友、长辈、说一说。

也许有人分担了你的烦恼,烦恼就会少一点呢!

(三)发现变化

1•听了这么多同学的烦恼,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与爸爸妈妈产生矛盾呢

引导学生发现,学生在诉说烦恼时,都会先说“我想……,但是我的爸爸妈妈……”

预设1:

“我想……”后面的内容是同学们自主思考后的想法、决定。

我们的想法更多了,有自己的计划……

预设2.小时候的我们不会做选择,就像上什么培训班都是爸爸妈妈为我们选的,他们报什么我们就上什么,可是现在我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会对报什么培训班有自己的想法了。

但是爸爸妈妈不理解我们,共至还认为我们以前能接受的事情现在不能接受了。

3.师小结:

我们在成长,在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

我们变化得飞快,爸爸妈妈似乎没有跟上我们的步伐。

【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

因此本环节结合“学生课前调查表:

我的烦恼一一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展开,

首先引导学生总结生活中可以倾诉烦恼的方式,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能主动表达、主动倾诉。

接着,鼓励在课堂上大胆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发现生活中的困惑,大胆、勇敢地面对生活重担问题。

在充分的表达后,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意见,父母也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当面对选择时,孩子和父母的选择总是相悖而行。

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表达,主动倾诉,引发思考。

板块二:

倾听困惑理解不同

(一)倾听困惑了解家人

1.我们说了这么多和家人,特别是

和爸爸妈妈之间的不愉快,都是我

们口中的“爸爸妈妈怎么想”,那

他们当时真是的想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爸爸妈妈的心声吧。

(录制书本上P3图片的音频)

2.这两位妈妈面对我们有什么困惑

预设1:

乖巧懂事女儿,变成“小刺猬”,不听话了。

预设2:

对爸爸妈妈的关心不在乎,还故意与他们对抗。

3.他们眼中的我们怎么了

我们心理上的改变,在语言因为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反驳爸爸妈妈

的决定,在行为上因为对他们“自作主张”的决定表示冷漠其至抗拒。

4.

爸爸妈妈眼中的你是怎么样的

4人小组交流“家长课前调查

表:

爸爸妈妈的烦恼”,说一说爸爸妈妈当时的想法。

预设1:

听话的女儿,变得会顶嘴了。

我让他上培训班,却跟我说不想上。

可是他放寒假了,我还要上班呢,她一个人在家我怎么放心呢,去上培训班就有地方看着他还能学点知识,一举两得,这不是好事吗

预设2:

以前服从我的安排,现在总是提出很对反对意见。

就像我给他报的培训班都是我挑选了很久、问了很多家长、对比了很多机构选择的,可是他为了要和同学一起上,偏不去,不是浪费我们的心血吗

预设3:

独立性越来越强、自理能力越来越好了,原来什么都幺L我安排,现在自己能把事情安排的妥当,不用我操心了。

放手他的作业和学习,是我对他自理能力的肯定。

我觉得我儿子的自理能力、自控能力已经很好了,他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学习。

偶尔一两次的失误,也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预设4:

学习压力更大了,属于他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篮球班是挺好的,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周末真的排满了,周末插进去么,我也不想他这么累,都是课,做作业时间都没有,我也很心疼他啊!

(二)理解不同接纳不同

1•听了家长们的心声,你们对刚才的问题一一这些“不愉快”是什么造成的一一有没有新的认识呢

预设L我们要理解家长的出发点,他们做决定的时候原来分析了那

么多现实情况。

(思考角度比较全面)

我们丰富。

(生活经验更丰富)

2.

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思考,那让我们来进一步小组探讨:

我们和家长之间,在性格、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预设1:

家长大部分性格沉稳,我

们大部分有些浮躁。

预设2:

家长的生活经验比我们丰富得多。

预设3:

家长的工作压力很大,关系到一家人的温饱问题,比我们的学习压力要大得多。

预设4:

家长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认识的人比我们多,经历的事情比我们多。

预设5:

家长们小时候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差,他们小时候吃的苦比我们多。

3.师小结:

爸爸妈妈的想法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很正常,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社会阅历等不同,在面对我们和家人之间想法不一样,多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就更容易理解了长辈们的想法,接纳他们不同的声音。

【设计意图】

主动倾诉和学会倾听是彼此相互理解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在交流了自己的烦恼之后,随即倾听父母的心声,分析父母做的决定是基于他们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等方方面面的考量,深思熟虑的结果。

将父母思考问题时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让学生充分了解。

通过讨论辨析,感受父母和孩子在各方面的不同,在这些不同中去思考在面对问题时,能从不同方面去理解父母的出发点,理解家人关爱自己的不同方式。

在倾诉中表达自己的困惑,在倾听中接受对方的意见。

二.换位思考读懂彼此

板块三:

换位思考分享回应

1.

情境演绎

情境再现:

妈妈,下学期我不想上数学思维的拓展课,想报手工课,你同意吗

小组情景演绎。

同意:

你喜欢做手工就换

吧,学个新的技能挺好的。

可以啊,换个课程,换种思路

不行,学数学有助于提升成绩,手工有什么用啊

拓展课等于一个培训班呢,怎么能不上,不许换!

2.情境分析:

你们是怎么思考出妈妈的这些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师小结:

不管妈妈同意或是反对,你们都能读懂妈妈这么做的用意了,体会妈妈的处事决定,以后在面对相同的问题时,设想一下他们的反应,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他们决定的原因,更快地解决矛盾,减少不愉快。

板块四:

言谈举止读懂深爱

1.

请同学们再看“学生课前调查表:

我的烦恼一一我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我们交流了这么久,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矛盾,你读懂了父母对你的“不同的决定,背后的深爱”吗

2.请学生选择其中一个矛盾,以“你们的爱,我体会到了”为主题,给家长写一封“三行感恩信”(控制在

三行内,每行最多一句话)

(我发现一一我理解您的一一我感谢一一)

3.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三行感恩信”,并聆听他人的朗读,说一说自己是否有新的收获,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家里也有类似的爱。

4.师总结:

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我们也要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家人理解自己,使家中的生活氛围更和谐。

【设计意图】

认同和接纳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通过情境演绎,体会妈妈的爱,分析、比较,理解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关爱方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关爱。

角色替换,让学生能以长辈的角色体验,感受父母做决定时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点,更好地为后面感悟升华积蓄情感。

最后的感悟卡,是整节课的升华,回到最初的矛盾,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之后,再看家人的言谈举止,语言不再刺耳,行为不再反感,藏于其中的深爱自然就可感受,表达内心的浓浓爱意。

最后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下节课的主动沟通勾连。

拓展延伸:

想不想听一听,爸爸妈妈对你的感悟有什么思考,回去把“三行感

恩信”交给他们,彼此坐下来好好沟通一下吧。

板书设计

1.读懂彼此的心

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

“主动交流常沟通”在本课中有四个活动,分别指导学生交流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分亨主动沟通、促进和家人相互理解的事例,试一试“四心”沟通法,分亨同伴的感悟发现家人的美好与闪光之处。

学生进入到四年级,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常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想法的不一致,有时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共至在明知他们讲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在家庭中,家人与学生角色不同,彼此会在兴趣爱好、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学生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前进行一番小调查,让学生主动去问一问家人自己在言谈举止、行为表现方面发生了哪些比较大的变化,了解家人与学生相处时的困惑。

能在课中将自己的小调查描述,分亨,让大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要学会站在家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处理方式态度,遇到问题能够主动与家人交流,增进互相的了解与理解,能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化解矛盾。

能够意识到自己在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学习,也在成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知道自己与家人之间产生小矛盾是正常的,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2.通过创设情境、行为辨析、事例分享等方法,学会用有效的方法避免争吵,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民主地与父母协商问题,增进相互的理解。

3.利用榜样激励、情景演绎和计划制定等策略,发现父母身上的闪光点,从而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认识到家人之间的矛盾是正常的,可化解的。

学会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家人,学会与家人交流、沟通。

【教学难点】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折纸小能手

课前小游戏:

折纸小能手

课前准备两张纸,ppt出示任务要求,第一次撕纸全程不可以有交流,第二次撕纸可以向老师提问。

追问:

通过这个活动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同一个游戏,因为沟通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充分的沟通,可以

减少不必要的误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接下来体会沟通的重要性埋下伏笔。

一、直面问题,家庭矛盾都会有

1.

观看《家庭沟通》视频,走进家庭矛盾

有个五年级的小朋友,名叫娄耘溥,他最近是痛苦万分,究竟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看完视频思考:

分析视频中矛盾(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视频中孩子、父母各自的心情如何由此会带来什么后果惩罚了自己也伤害了父母,破坏了家庭的和谐

2.现场调查:

近期与家长发生过矛盾的同学请举手。

3.小结:

看来矛盾真不少啊,所以掌握与父母沟通秘诀就至关重要啦!

(揭示课题:

主动交流常沟通)

【设计意图:

家人之间产生的一些小矛盾时正常的,为了让同学们

认识到这个观点,由一个典型的案例入手,再现场调查,让学生明白矛

盾每个家庭都会有,关键是需要自己理性面对。

】二、端正态度,矛盾需要来化解

过渡语:

家庭矛盾发生后,我们会采取怎样的态度和做法呢

1.消极对待矛盾冲突

(1)这两位同学是用什么办法处理与家人的矛盾的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

的后果(导致矛盾加深、升级,会使矛盾冲突延续下去)

(2)新闻(文字出现):

过渡:

采用冷战、吵架、表面一套背地一套等方法,不论最后的结果,都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亲子关系。

更有其者,选择了更极端的方法,比如我们看下面这三位小朋友。

(3)小结:

他们因为和父母吵架竟然离家出走,还有一些人选择伤害自己或者父母,这些方法是可能会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

最有利于事情解

决的办法是我们应该控制住自己的脾气,认真倾听,想想家人的付出,主动与家人交流,记住他们只是很担心我们。

2.看一看父母争执、矛盾后,内心的感受。

(ppt父母写的话。

3.理性面对小矛盾,积极有效化矛盾

(1)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当你和家人产生矛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提炼关键词:

换位思考,商量解决;保持冷静,事后讲道理;体谅父母……)

(2)你们的做法,和下面的三位同学讲的一样,让我们来听一听。

(3)小结:

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新闻琏按

某日凌晨[时许

龙南县公安局东江派出所值班室闯进3名小孩■经值班民肾耐心询问.原来足3名儿童离家出走后来派出所求助.

三兄妹分别只有13岁.10岁、7岁

离家出走、伤害自己或者父母等方式最不可取!

不同的处理办法会产生不同般杲。

【设计意图:

父母争吵过后的内心感受,让学生明白发生矛盾不仅是自己,家长的内心也是痛苦万分的,所以我们面对矛盾,我们更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化解。

通过积极和消极两个态度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处理不好所带来的危害,以此促使学生主动交流、沟通,解决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三、主动交流,解决问题好途径

过渡语:

矛盾冲突是因何而起的呢让我们看一看着名主持人董卿的一则釆访《我的严苛父亲》

(一)矛盾冲突有原因

1.董卿的故事《我的严苛的父亲》

2.董卿的老爸对她严格要求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小结:

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所以我们总会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冲突。

如何减少矛盾呢我们要做的是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二)交流内容、方式多

1.《王玉于君的故事》

过渡语:

王玉于君同学就是一个常常与自己父母交流的孩子,这回她和白己的父母交流什么

2.你与家人之间,会主动交流哪些内容

(1)交流内容

聊身边的人:

班主任、科任老师、同学、朋友……聊身边的事:

校园生活、课堂学习、家庭事务……聊自己:

学习现状、学习态度、人生梦想……

(2)交流方式

谈话、QQ留言、微信对话、写信、留便条、家庭会议……

追问:

家庭会议是怎样举行的呢我们班级中有位同学家中出现矛盾,就会举行家庭会议,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学习身边的榜样

1.小组事例分享:

与同学分亨你在生活中主动沟通、促进和家人相互理解的事例。

2.全班分享

3.小结:

听完同学们的分宇,我们发现当与父母有冲突时,如果我们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冷静下来,用心沟通,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因为他们的出发点就是爱。

【设计意图:

体谅并理解父母的严是爱的另一种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从中感受亲情之爱,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在细节中发现父母对我的爱,更加深刻的明白父母对我们的严格是为了我们以后更好的生活】

四、“四心”沟通,主动交流有技巧

(一)用心交流是基础

1•畅所欲言:

出示两张图片“微信屏蔽父母”、“电脑聊天不耐烦”,对于图片中的现象你们怎么看

2.看看“我的烦恼”,过渡:

老师这里有些沟通的好方法要交给大家

3.出示寓言故事《钥匙和锁》,说说体会。

4.

一把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鉄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坯足无法将它縄幵.钥起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鮎进锁孔,只轻轻•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

“为什么晚费了那么人力气也打不幵,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

钢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

 

(二)“四心”沟通是技巧

1.出示“四心。

过渡:

如果有“四心”那么沟通的效果将会更好。

2.同伴交流:

“四心”沟通法,与同伴交流自己实践后的感受。

评价:

你能观察到父母的生活习惯,真仔细

能静下心来听一听父母的想法,真不容易。

告诉父母自己真实情况,能减少他

们的困扰

放慢语速,可以让自己的心态趋于平静,好方法。

3.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提问:

除了教材中介绍的技巧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学以致用

(1)《丁丁的科学作业》、《别偷看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