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80659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docx

昌吉州进步奖申报书及说明附件一二三六七

附件一:

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学技术进步奖

申报书

自治州级成果登记号:

成果名称: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成果类别:

J—基础理论研究√Y—应用技术T—推广引进

R—软科学研究Q—科技情报

主要完成单位:

1、阜康市中医医院

2、

3、

4、

5、

申报部门:

阜康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建议等级:

2等级

申报日期:

2014年3月22日

昌吉回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印

请奖成果的详细内容

详细叙述成果的立题背景、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实施效果等

一、立题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办公自动化,缺乏锻炼致颈肩综合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且年轻化的趋势明显。

其早期症状轻微往往不被重视,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

现在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快速,往往没有更多时间到医院就诊,白白错过早期的黄金治疗时间,致症状反复、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质量。

我院志在探索一种既有良好临床疗效又不占用患者过多治疗时间且无口服药物副作用的治疗颈肩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对880例颈肩综合症患者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联合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探索本疗法对颈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二、总体思路

2010年,筹备阶段。

课题设计、培训,课题成员具体分工,并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学习。

2011年,实施阶段。

制定出诊疗实施步骤,确定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对象,按诊疗方法拟完成100余例颈肩综合症病人。

并拟定项目申报计划。

2012年,项目申报阶段。

对项目计划全面实施,完成200余例颈肩综合症病人,全力做好市科技局立项批准筹备工作。

2013年,项目全面推广实施阶段。

完成课题论文发表,查新等具体工作。

全力做好项目成果及课题科学进步奖申报及验收工作。

通过三年来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课题研究,此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医院将做大做强,形成医院拳头产品,在区域推广应用,广泛惠及人民群众。

三、技术方案

1资料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起初对颈肩综合症患者诊治情况分析,详见《新疆中医药》2013年第一期第30页《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

220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

其中男104例,女116例,年龄20-45岁,平均31岁,病程6月-2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发病部位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变,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颈项、肩胛疼痛,颈项僵硬不适,疼痛向前臂放射,颈项活动时疼痛加剧;

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乳突端(完骨穴后方)、第7颈椎、第1胸椎棘突旁、斜方肌下方肩井穴处、肩胛骨内缘等部位出现压痛;

X线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

1.1.2排除标准:

①有针刺禁忌症;②极端畏惧或不能耐受针刺疗法;③其他类型颈椎病;

④任何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局部软组织感染者不列入研究中。

⑤基础疾病病情不稳定者。

⑥对外敷药物过敏者。

2方法

2.1治疗组:

2.1.1取穴:

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

2.1.2针法:

患者俯卧位,前额枕于双手背或坐床边,双手扶于床边,前额枕于手背。

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穴位旁边,右手用力将铍针(直径0.5-0.7mm,全长5-8cm。

针头长1cm,针体长4-7c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为0.5-0.75mm)直接垂直刺入穴位,不捻针、不留针、疾刺速拔。

进针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病变部位而定。

一般进针约1-1.5cm,枕部的肌肉组织较薄,一般不超过0.5cm。

颈肩背部位的浅筋较厚,铍针刺入皮肤后,持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抵达深筋膜后,手下会有抵抗感,稍加用力,针尖即可突破深筋膜,同时伴有短促、低调的呼声。

待患者感觉酸胀、局部压痛消失即可出针,用无菌敷料按压进针点2-3分钟后结束治疗。

一般治疗1-3次。

每次间隔5天,15天一疗程。

2.1.3中药外敷:

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中药热敷舒筋活血、镇痉止痛、温经散寒以增强疗效。

中药组成:

秦艽15g、羌活15g、千年健30g、青风藤30g、透骨草30g、川断15g、鸡血藤30g、木瓜15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10g、川乌8g、草乌8g、艾叶10g。

用法:

将上药粉碎后装入布袋内封口,用200毫升陈醋(金标牌陈醋、郑州产)、300毫升白酒(古城老窖、52度、奇台产)浸泡10天,将浸泡好的药液取出倒至干毛巾上,然后将毛巾敷于患处,用塑料纸敷于最上面,然后用TDP照射,待30分钟后取下,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

观察治疗后疼痛变化。

2.2对照组:

中药外敷治疗(同治疗组中药外敷)。

2.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好转: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可有肩背酸痛感或颈部转到尽极限时颈背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不受限;无效: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和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进行1次。

疗程结束时,判断疗效。

2.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NDI评分和VAS评分变化以

±s表示,采用t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6,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I评分比较见表2,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68,P<0.01)。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见表3,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P<0.05)。

3.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未见1例不良反应发生。

表1治疗前后两组VAS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105.45±2.291.83±0.89*

对照组1105.25±2.222.54±1.36

t--1.954.76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2治疗前后两组NDI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1105.39±2.311.81±0.87*

对照组1105.18±2.122.47±1.27

t--1.874.68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表3治疗1疗程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11084(76.4)21(19.1)5(4.5)95.5*

对照组11050(45.5)38(34.5)22(20.0)80.0

*与对照组比较,P*<0.01

2012、2013年扩大了治疗患者的年龄段(20-65岁),三年中,本方法共诊治颈肩综合症患者88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

其中:

男性281例,女性599例;30岁以下55例,31—40岁218例,41—50岁368例,51—60岁176例,61岁以上63例。

经临床验证,总有效率93.9%。

区内外水平对比:

根据《中医导报》2010年第7期《铍针加推拿治疗肩肌筋膜疼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作者尹卫新报道,总有效率为90.4%;

《中国全科医学》2007:

10(14)1202—1204《探讨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520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症患者,总有效率91.6%;

国内、自治区未见有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报道。

而我院三年中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880例(A组)总有效率达到93.9%,2013年作为对比单独采用铍针(B组)或中药外敷(C组)治疗颈肩综合症各80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0.0%、80.5%。

经统计总有效率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实施效果

经过临床疗效观察及统计学分析: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比较单纯使用中药外敷治疗效果更佳,且不易复发。

铍针通过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刺激深部的感受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并产生镇痛的效果,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的作用,并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达到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的双重目的。

由于针刺后肌筋膜紧张得到缓解,在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中药热敷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药力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能够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故可缓解疼痛,促使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安全、疗效肯定。

5、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机理探讨:

机理探讨:

吕发明教授对软组织损伤提出了应力学说[2],认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肌痉挛、挛缩、黏连、肿胀,此病理改变从根本上讲是应力作用的结果。

人体活动中会形成拉应力、压应力、剪应力,三种作用力,人体健康活动自如就需保持应力动态平衡。

急性损伤后遗和劳损是引起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原因。

《小针刀疗法》[3]创始人朱汉章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动态平衡失调是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朱氏认为软组织损伤后黏连、挛缩和结疤是三大病理因素,这些病理因素造成了软组织内在的动态平衡失调。

中国中医研究所董福意教授通过对皮神经卡压的研究,提出了软组织压力学说[1],认为筋膜和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因损伤和炎症而存在黏连和瘢痕化,或筋膜本身和感觉神经黏连,则这种相对的位移就可以刺激和压迫感觉神经.从而引起疼痛。

铍针疗法联合中药热敷对黏连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使软组织恢复应力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组织:

通过对黏连挛缩软组织进行松解切割,消除肿胀痉挛、降低筋膜腔内压力筋膜表面张力,解除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痛则不松,不松则痛,长期肌痉缩则导致纤维变性(即出现挛缩)的病理过程。

从而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来恢复软组织内新的动态平衡,从而缓解痉挛疼痛。

可谓“松则通、通则不痛”。

铍针疗法虽然创口小、损伤小但是对组织仍有轻微创伤,从中医角度可认为损伤气血、瘀阻经脉,加之疾病发病过程中风寒湿邪气侵袭、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故在铍针治疗24小时后予局部中药外敷治疗,以达祛除风寒湿邪气、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药力能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能够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而缓解疼痛,促使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铍针疗法不仅具有毫针的针刺作用,还具有切割松解组织黏连、解除肌筋膜挛缩、缓解痉挛疼痛的作用,铍针的针刀针体较细,治疗时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不需局麻后操作,避免了局麻药的毒副作用。

铍针疗法联合中药热敷起到了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的作用。

热敷诸药共奏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之效,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能够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故可缓解疼痛。

[1]董福慧,郭振芳.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吕发明,卢勇,孟庆才.应力学说与慢性软组织损伤诊断学.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技术出版社,2004

[3]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科学技术水平

A、国际先进水平B、国内领先水平√C、国内先进水平

D、自治区先进水平E、自治州先进水平F、市先进水平

以下从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叙述国内外同类技术或相关科学技术现状及本成果与其全面对比并说明本成果存在的问题

此技术在国际方面还未见有类似报道。

在国内方面:

《中医导报》2010第2期《铍针加推拿治疗颈肩筋膜疼综合症52例疗效观察》作者尹卫新报道,总有效率为90.4%;《中国全科医学》2007:

10(14)1202—1204《探讨铍针治疗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疗效》520例颈肩部皮神经卡压症患者,总有效率91.6%;而我院从2011—2013年,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880例(A组)总有效率达到93.9%,2013年作为对比单独采用铍针(B组)或中药外敷(C组)治疗颈肩综合症各80例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0.0%、80.5%。

经统计总有效率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患者人数远远多于国内报道人数,且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价格低廉、患者在治疗中一般无痛苦,不用住院,门诊即可解决,达到了国内先进技术水平。

一、优点(技术)

1.本项目临床研究选题正确、资料可靠、病例数多、方法科学、疗效肯定、可信度高。

2.经过研究治疗总结,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安全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经2个月到6个月随访,共有126例复发,复发率为14.3%。

3.颈肩综合症铍针治疗通过对皮下组织、筋膜和肌肉的切割,可刺激深部的感受器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脊髓并产生镇痛的效果,具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的作用,并使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达到松解粘连,减压减张的双重目的。

由于针刺后肌筋膜紧张得到缓解,在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我院名老中医多年研究总结中药方剂外敷起到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

药力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加强,能够迅速带走炎性渗出物,故可缓解疼痛,促使病变部位组织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4.铍针的针刀、针体较细,治疗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不需局部麻醉,且风险小,在诊疗880例患者中,无一例不适感。

具体三年中880例颈肩综合症患者情况见附件“项目使用情况证明”

二、不足方面:

1、此项目开展三年,诊疗患者880例,近期疗效可以肯定,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2、操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及熟练操作手法,否则铍针法有一定的风险性。

3、项目启动以来选择诊疗对象年龄有一定局限性(20-65岁),其他年龄组人群还有待于研究。

4、认真筛选诊疗对象,否则治疗效果不佳。

 

创新点

A、国内外首创B、国内首创√C、具有一定的创新与改进

D、属于复杂技术的移植E、其他

以下详细叙述成果的创新点及具体创新内容:

1、此技术属于引进科研项目,填补了阜康地区采用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的空白。

2、以前治疗颈肩综合症一般采用针灸或小针刀。

针灸进针深度不易掌握,过深往往风险较大,且需要数次捻针,取穴较多,时间较长,患者胀疼难以忍受,患者不易接受。

疗效不肯定。

小针刀要求操作人员对人体解剖学掌握熟练,否则,风险很大,且小针刀的针刀体较大、创伤面大、需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疼痛、易感染、患者一般不易接受,掌握不好会致残。

疗效较好。

铍针疗法取代了两者的优点,它的作用具有切割松解组织粘连、解除肌筋膜挛缩、缓解痉挛疼痛。

铍针的针刀体较细、治疗时创口小、损伤小、无痛感、无需局部麻醉、且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3、此项目在原技术基础上增加了中药外敷(此方剂为我院一名从事中医40余年老中医总结积累验方),起到了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温经散寒,改善局部微循环之效,加速局部充血水肿的消退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的作用,促进病变部位组织细胞再生和恢复。

 

规模与难度

以下详细叙述攻克技术难点的复杂性,科研成果所涉及学科的多少,突破学科领域的深度以及工作量的多少,协作的社会化程度等

1、研究概况及主要内容

2011年220例患者均为本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

其中男104例,女116例,年龄20-45岁,平均31岁,病程6月-2年。

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发病部位及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给采用铍针针刺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及中药局部外敷(秦艽、羌活、千年健、青风藤、木瓜、赤芍等);对照组采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15天1疗程。

结果:

治疗一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4.76,P<0.01);治疗组ND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4.68,P<0.01)。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011-2013年中经过诊治的880例颈肩综合症患者总有效率为93.9%。

2、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工作难度及工作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继续不良用颈姿势习惯,建议患者正确用颈姿势习惯、劳逸结合、适当颈肩功能锻炼。

铍针治疗涉及到解剖学、影像学等多门学科知识,要求操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临床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手法本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性,难度较大。

3、技术关键

诊断: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颈肩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

颈枕部痛,颈椎活动受限,颈肌僵硬,肩胛骨内侧及内上角压痛,颈椎X线片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颈椎增生、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改变,或颈椎无明显异常变化。

铍针疗法的特点:

减压减张,它具有创口小、痛苦小、无需麻醉、定位准确、松解较为充分的优点。

治疗方法:

1、患者俯卧位,前额枕于双手背或坐床边,双手扶于床边,前额枕于手背。

2、取穴:

玉枕穴、天柱穴、肩井穴、阿是穴。

3、针法:

局部常规消毒,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穴位旁边,历手用力将针直接垂直刺入穴位,不捻针、不留针、疾刺速拔。

进针深度视患者胖瘦及病变部位而定。

一般进针尝试约1—1.5cm,枕部的肌肉组织较薄,一般不超过0.5cm。

颈肩背部位的浅筋较厚,铍针刺入皮肤后,持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抵达深筋膜后,手下会有抵抗感,稍加用力,针尖即可突破深筋膜,同时伴有短促、低调的呼声。

待患者感觉酸胀、局部压痛消失即可出针,用无菌敷料按压进针点2—3分钟后结束治疗。

一般治疗1—3次。

每次间隔5天。

中药外敷:

铍针治疗24小时后配以中药热敷舒筋活血、镇痉止痛、温经散寒以增强疗效。

中药组成:

秦艽15g、羌活15g、千年健30g、青风藤30g、透骨草30g、川断15g、鸡血藤30g、木瓜15g、赤芍10g、乳香10g、没药10g、川乌8g、草乌8g、胆南星8g、艾叶10g。

用法:

将上药粉碎后装入布袋内封口,用200毫升陈醋(金标牌陈醋、郑州产)、300毫升白酒(古城老窖、52度、奇台产)浸泡10天,将浸泡好的药液取出倒至干毛巾上,然后将毛巾敷于患处,用塑料纸敷于最上面,然后用TDP照射,待30分钟后取下,每日一次,5天为一疗程。

疗效评定: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等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

好转: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消失,可有肩背酸重感,或颈部转到近极限时颈背部有轻微疼痛,颈部活动受限。

无效:

颈、肩、胛及后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4、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和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标准(0分-10分)

0分:

无痛;

3分以下:

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

4分一6分:

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

7分-10分:

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预测

以下详细叙述成果的适用程度、适用范围、已应用推广情况(或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及应用前景等

一、疾病分析:

颈肩综合症包括颈型颈椎病、颈椎小关节错位、肩背部筋膜炎、颈肌劳损,临床上以头枕、颈、肩、背疼痛为主要症状,极为常见,若不及时充分镇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导致疼痛记忆的产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等躯体变化,会使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二、经济分析:

铍针一人疗程费用在150元,中药外敷费用200元,检查费用200元,合计550元左右。

三、效益分析:

1、我院采用的铍针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肩综合症治疗方案,方法简便、费用低廉,易操作,痛苦小、患者易接受、不用住院、门诊即可解决。

还可大大提高患者心理及精神因素的加速恢复。

2、铍针疗法相当于一种创伤较小的神经外松解术,对神经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因此术后神经周围的形成的瘢痕较小,不易再次形成卡压,从而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3、临床应用价值高,运用铍针疗法治疗颈肩综合症具有取穴少、见效快特点。

4、中药外敷具有舒筋活血、镇痉止痛、温经散寒的作用,具有安全、简便、有效、价廉、无副作用等特点。

5、过去大部分患者得颈肩综合症后,都通过住院来治疗,且一个颈肩综合症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3000元,一个疗程10—15天,疗效还不肯定,现通过引进此技术后,患者即可在门诊通过10天治疗,且疗效满意,复发率低,费用是住院患者的四分之一,深得患者青睐。

四、市场分析:

此方法安全、风险小、病员多(颈、肩、背疼痛病约为门诊量的30%—40%)。

 

经济效益情况

投资情况表单位:

人民币(万元)

总投资额

计划数

5

实际完成数

5

拨款

总计

国家

省市

地市

1

2

其中科技拨款

贷款

自筹资金

总计

集体

个人

2

已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

已取得的其它经济效益

申报奖

励前一年

申报奖励

前三年累计

申报奖励

前三年平均

申报奖

励前一年

申报奖励

前三年累计

申报奖励

前三年平均

新增产值

(万元)

712

1011.5

329.5

新增利税(万元)

技术合同交易额

(万元)

创收外汇

(万美元)

以下填写上表所列直接经济效益的各证明出具单位和效益数额及其它经济效益的核算依据和核算办法:

核算办法:

开展项目以来的业务收入减去未开展项目前的业务收入(上一年业务收入)等于新增长值。

其效益数额如下:

2011年门诊人次达83441人次,比上年增长34%;业务收入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8%。

2012年门诊人次达103156人次,比上年增长23.6%;业务收入3311.5万元,比上年增长44%。

2013年门诊人次达105211人次,与同期相比,略有提升;业务总收入3641万元,比上年增长9.95%。

三年中,平均每年以33%的速度递增。

社会效益情况

以下叙述该成果的社会效益情况和本成果对促进本行业科技进步所起到的作用

1、选题准确,符合本地区中医药特色疗法,其技术严谨、规范、科学性强。

2、铍针针刺穴位疗法属引进项目,但配合本院名老中医验方外敷,具有创新性,有显效的应用推广价值。

3、社会效益凸显。

此技术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痛苦小,患者不用住院,在门诊即可诊治,满足了以人为本的目的。

此课题临床应用价值高,取穴少,见效快之特点。

过去患颈肩综合症后往往需要住院来解决,而一个疗程10—15天,平均费用在3000元左右,且疗效还不肯定。

现我院自开展此技术以来,疗程大大缩短,80%患者只需两次铍针刺入不同穴位,不捻针、不留针,且疗效肯定,总有效率达到93.9%,复发率低,费用则是原住院患者的四分之一(550元),深得患者青睐。

4、经济效益明显。

880例患者平均每人次费用550元(铍针费用150元,中药加外敷200元,检查费用200元)。

经统计:

2011年门诊人次达83441人次,比上年增长34%;业务收入2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4.8%。

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